期刊文献+
共找到8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达卡气单胞菌PCR快速检测方法的建立
1
作者 钟可儿 王静宇 +3 位作者 胡宝庆 黄江峰 周智勇 徐先栋 《中国动物检疫》 CAS 2024年第9期97-104,共8页
达卡气单胞菌(Aeromonasdhakensis)是一种危害严重的人兽共患病病原菌,可引起感染动物败血症和各脏器炎症。该病原的准确鉴定是防控相关疾病的基础。为建立一种针对达卡气单胞菌的特异性强、灵敏度高的快速PCR检测方法,以遗传标记DK1作... 达卡气单胞菌(Aeromonasdhakensis)是一种危害严重的人兽共患病病原菌,可引起感染动物败血症和各脏器炎症。该病原的准确鉴定是防控相关疾病的基础。为建立一种针对达卡气单胞菌的特异性强、灵敏度高的快速PCR检测方法,以遗传标记DK1作为达卡气单胞菌的靶标,设计对应引物,优化PCR反应的退火温度,并评估方法的特异性及灵敏度。结果显示:该方法设计的引物对Ad-f/Ad-r在65℃退火温度下可扩增出达卡气单胞菌的阳性条带(874bp);将达卡气单胞菌菌液作10倍梯度稀释,检测最低限能够达到1.38 CFU/μL,核酸检测最低限为9.37×10-4ng/μL;以嗜水气单胞菌(A.hydrophila)、维氏气单胞菌(A.veronii)等20种其他水产病原菌为模板进行PCR检测,均无特异性条带。综上所述,本研究建立的达卡气单胞菌PCR检测方法特异、灵敏,能够用于快速准确检测患病鱼体和环境样品中的达卡气单胞菌,为临床鉴定达卡气单胞菌提供了技术支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达卡气单胞菌 PCR检测 核心基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嗜水气单胞菌感染后褶纹冠蚌抗氧化[0]因子的变化 被引量:7
2
作者 吴丹 李琰 +1 位作者 胡宝庆 文春根 《湖南农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5期531-536,共6页
用109个细胞/mL的嗜水气单胞菌菌液感染褶纹冠蚌,在注射后3、6、12、24、48 h分别取蚌的血清和肝胰腺,测定其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PX)的活性和谷胱甘肽(GSH)、过氧化氢(H2O2)、丙二醛(MDA)的含量。结果表明,经嗜... 用109个细胞/mL的嗜水气单胞菌菌液感染褶纹冠蚌,在注射后3、6、12、24、48 h分别取蚌的血清和肝胰腺,测定其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PX)的活性和谷胱甘肽(GSH)、过氧化氢(H2O2)、丙二醛(MDA)的含量。结果表明,经嗜水气单胞菌感染后,试验组血清中SOD活性在3 h时与对照组有显著差异;GPX活性分别在12、24、48 h时与对照组差异显著;GSH含量分别在24、48 h时与对照组有显著差异;MDA含量分别在6、12 h极显著高于对照组。试验组肝胰腺中GSH的含量在24 h时显著低于对照组。试验组血清和肝胰腺中H2O2的含量与对照组无显著差异。褶纹冠蚌经嗜水气单胞菌感染后,血清中各抗氧化指标的变化幅度比肝胰腺的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褶纹冠蚌 嗜水气单胞菌 超氧化物歧化酶 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 谷胱甘肽 过氧化氢 丙二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镉对褶纹冠蚌抗氧化因子的影响 被引量:5
3
作者 李琰 吴丹 +2 位作者 文春根 陶志英 胡宝庆 《农业环境科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1期2108-2113,共6页
研究了不同浓度的镉(Cd2+)对褶纹冠蚌血清和肝胰脏中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SH-PX)的活力和谷胱甘肽(GSH)、过氧化氢(H2O2)、丙二醛(MDA)的含量的影响。结果表明,褶纹冠蚌在1mg.L-1Cd2+处理后,肝胰脏SOD活性随着暴... 研究了不同浓度的镉(Cd2+)对褶纹冠蚌血清和肝胰脏中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SH-PX)的活力和谷胱甘肽(GSH)、过氧化氢(H2O2)、丙二醛(MDA)的含量的影响。结果表明,褶纹冠蚌在1mg.L-1Cd2+处理后,肝胰脏SOD活性随着暴露时间的延长而升高,且被显著诱导;在2mg.L-1Cd2+处理后,肝胰脏SOD活性暴露48h被显著地诱导,其后开始回落,但是依然被显著地诱导。褶纹冠蚌经不同浓度Cd2+处理后,肝胰脏的GPX活性显著被诱导;血清中的GSH含量先显著上升,在48h时达到峰值后显著下降;血清和肝胰脏的H2O2均被诱导;肝胰脏中MDA含量明显升高。褶纹冠蚌肝胰脏中SOD活性和血清中GSH含量可以用来指示水生生态系统中的镉污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褶纹冠蚌 抗氧化因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褶纹冠蚌血清和肌肉凝集素的活性研究 被引量:5
4
作者 王新生 胡宝庆 文春根 《水生态学杂志》 北大核心 2008年第6期95-100,共6页
通过血凝试验及糖抑制试验,测定褶纹冠蚌的血清及肌肉提取液的凝血活性及糖抑制专一性,同时进行热稳定性、pH及Ca2+影响试验。结果表明,血清和肌肉凝集素都可以凝集多种脊椎动物的红细胞,其中对鸡红细胞的凝集效价均为最高,分别为25和21... 通过血凝试验及糖抑制试验,测定褶纹冠蚌的血清及肌肉提取液的凝血活性及糖抑制专一性,同时进行热稳定性、pH及Ca2+影响试验。结果表明,血清和肌肉凝集素都可以凝集多种脊椎动物的红细胞,其中对鸡红细胞的凝集效价均为最高,分别为25和21;血清和肌肉凝集素都不能凝集大肠杆菌,均能凝集嗜水气单胞菌、枯草杆菌、变形杆菌和保加利亚乳杆菌。血清和肌肉凝集素都有一定的热稳定性,血清凝集素60℃处理10min丧失凝集活性,而肌肉凝集素50℃处理10min凝集活性丧失。血清凝集素具有较广泛的pH适应性,在pH6~10内对鸡红细胞均有凝集活力,而肌肉提取液凝集素在pH<7或pH>9时凝集活性消失。血清凝集素能被乳糖和麦芽糖所抑制,肌肉凝集素不能被受试的7种糖所抑制。血清凝集素凝集活性明显地依赖于Ca2+等2价离子,而肌肉凝集素对Ca2+等2价离子没有依赖性。因此,认为褶纹冠蚌血清和肌肉提取液所含凝集素类型不同。用嗜水气单胞菌对褶纹冠蚌进行免疫刺激后,血清和肌肉凝集素对鸡红细胞的凝集效价并没有发生明显变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褶纹冠蚌 血清 肌肉提取液 凝集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背角无齿蚌(Anodonta woodiana)血细胞的分类 被引量:1
5
作者 谢彦海 胡宝庆 文春根 《湖南农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期61-64,F0003,共5页
用光学显微镜和透射电子显微镜对背角无齿蚌血细胞进行观察.结果发现,体长6~12cm的背角无齿蚌血细胞浓度为(2.42±0.38)×106/mL.根据细胞质内颗粒出现情况,将该蚌血细胞分为两大类,即颗粒细胞和无颗粒细胞.颗粒细胞明显的特... 用光学显微镜和透射电子显微镜对背角无齿蚌血细胞进行观察.结果发现,体长6~12cm的背角无齿蚌血细胞浓度为(2.42±0.38)×106/mL.根据细胞质内颗粒出现情况,将该蚌血细胞分为两大类,即颗粒细胞和无颗粒细胞.颗粒细胞明显的特征是细胞质中存在许多颗粒,无颗粒细胞的特征是细胞质中不含有或含有少量颗粒.根据颗粒细胞的体积和胞质内颗粒的大小还可以将其分为大颗粒细胞和小颗粒细胞(分别占4.28%和59.28%).根据无颗粒细胞的大小和核质比的不同将其分为透明细胞和淋巴样细胞(分别占27.74%与8.70%).4种类型的血细胞对Wrights染料有不同的亲和性,大颗粒细胞表现为嗜酸性,小颗粒细胞与透明细胞均呈现嗜酸性和嗜碱性两种,淋巴样细胞表现为嗜碱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背角无齿蚌 血细胞 形态特征 分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翘嘴鳜铜锌超氧化物歧化酶重组蛋白表达、纯化及特性分析 被引量:2
6
作者 肖俊 许亮清 +5 位作者 向萍 程周玉 胡宝庆 简少卿 阳钢 文春根 《淡水渔业》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2期11-17,共7页
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是清除生物体内超氧阴离子自由基的一种重要抗氧化酶。根据翘嘴鳜(Siniperca chuatsi)Cu/Zn-SOD基因序列(Gen Bank登录号:KJ558392.1)设计表达引物,扩增获得截去信号肽后的一段460 bp的序列,序列经过鉴定后,构建了... 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是清除生物体内超氧阴离子自由基的一种重要抗氧化酶。根据翘嘴鳜(Siniperca chuatsi)Cu/Zn-SOD基因序列(Gen Bank登录号:KJ558392.1)设计表达引物,扩增获得截去信号肽后的一段460 bp的序列,序列经过鉴定后,构建了重组表达质粒p ET-30a+Sc Cu/Zn-SOD,并将该质粒转入到BL21(DE3)中,用IPTG诱导进行表达。经过优化表达条件得到可溶的Sc Cu/Zn-SOD重组蛋白(rScCu/Zn-SOD),纯化重组蛋白后测定rScCu/Zn-SOD的浓度和酶活性。结果发现在20℃和37℃条件下均能够诱导Sc Cu/ZnSOD的表达。37℃时重组蛋白主要以包涵体形式存在。降低诱导温度和补充Cu^(2+)/Zn^(2+)可提高rScCu/Zn-SOD的表达量。在20℃、0.5 mmol/L IPTG条件下,添加0.5 mmol/L CuSO_4和0.1 mmol/L ZnCl_2于培养基中,重组蛋白的表达量明显升高。纯化后的重组蛋白浓度为0.14 mg/m L,酶活力为108.5 U/mg。rScCu/Zn-SOD最适温度为37℃,最适pH为7.0,可耐受5%浓度的SDS蛋白质变性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翘嘴鳜(Siniperca chuatsi) 铜锌超氧化物歧化酶 原核表达 蛋白特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某院骨科手术患者并发术后伤口感染的病原菌分布与耐药性分析 被引量:1
7
作者 丁剑 胡宝庆 王冬冬 《抗感染药学》 2024年第3期314-317,共4页
目的:分析医院骨科手术患者并发术后伤口感染的病原菌分布与耐药特点,为临床骨科手术患者术后感染的防治提供参考。方法:选择2019年1月—2021年12月医院骨科收治的192例并发术后伤口感染的手术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汇总患者术后伤口分泌物... 目的:分析医院骨科手术患者并发术后伤口感染的病原菌分布与耐药特点,为临床骨科手术患者术后感染的防治提供参考。方法:选择2019年1月—2021年12月医院骨科收治的192例并发术后伤口感染的手术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汇总患者术后伤口分泌物细菌培养与药敏试验结果,分析其感染病原菌分布及耐药特征。结果:192例骨科术后患者各标本中培养、分离出236株病原菌,其中革兰阳性菌107株(株数排名前3位的为金黄色葡萄球菌、表皮葡萄球菌、粪肠球菌)、革兰阴性菌123株(株数排名前3位的为铜绿假单胞菌、阴沟肠杆菌、大肠埃希菌)和真菌4株;药敏结果显示,金黄色葡萄球菌、表皮葡萄球菌、粪肠球菌对青霉素、苯唑西林、红霉素的耐药率较高(均>50.00%),金黄色葡萄球菌、粪肠球菌对万古霉素、利奈唑胺的耐药率均为0.00%,表皮葡萄球菌对万古霉素、利福平、利奈唑胺的耐药率均为0.00%;铜绿假单胞菌对氨苄西林、头孢噻肟、四环素的耐药率较高(均为100.00%),对头孢吡肟、头孢他啶、美罗培南的耐药率均为0.00%;阴沟肠杆菌、大肠埃希菌对氨苄西林的耐药率均较高(>80.00%),对亚胺培南、美罗培南的耐药率均为0.00%。结论:骨科患者术后伤口感染以革兰阴性菌为主,临床对术后感染患者应及时采集标本进行培养与药敏试验,以明确感染病原菌的耐药程度并遏制多重耐药菌的产生,提高其感染控制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骨科患者 术后伤口感染 病原菌分布 耐药特点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企业债权、债务处理工作之管见 被引量:1
8
作者 周术乔 胡宝庆 《黑龙江科技信息》 2008年第5期100-100,共1页
处理好债权、债务,涉及到企业的经济效益、经营目标等重大利益,必须针对企业债权债务处理的难易特点,制定切实可行的工作目标,并采取相应的管理措施,使企业债权债务处理达到效益最大化。
关键词 企业 债权债务 处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