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肩关节前脱位肱骨头卡压手法复位致医源性损伤1例报告 被引量:5
1
作者 胡宇宸 高峰 +4 位作者 陈良石 黄超 刘贺 李云龙 朴成东 《中国骨伤》 CAS CSCD 2019年第9期866-868,共3页
患者,女,69岁,因“摔伤致右肩部及右上臂疼痛伴活动受限15d”入院。患者15d前劳动时不慎摔伤,右肩部着地。当即感右肩部疼痛,活动受限。次日就诊于当地医院,行右肩关节X线片检查示:右肩关节脱位(图1a),给予Hippocrates法复位,未获成功... 患者,女,69岁,因“摔伤致右肩部及右上臂疼痛伴活动受限15d”入院。患者15d前劳动时不慎摔伤,右肩部着地。当即感右肩部疼痛,活动受限。次日就诊于当地医院,行右肩关节X线片检查示:右肩关节脱位(图1a),给予Hippocrates法复位,未获成功。次日患者就诊于另一医院,在采取相同方法手法复位时出现右上臂畸形,胸部疼痛,立即停止复位,再次行X线片检查示:右肩关节脱位、右肱骨干骨折、多发肋骨骨折(图1b)。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肩脱位 肱骨头 骨折闭合复位 病例报告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光子晶体和纳米线波导的马赫-曾德尔型调制器 被引量:13
2
作者 胡宇宸 陈鹤鸣 周昊天 《红外与毫米波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4期499-507,共9页
提出了一种基于光子晶体和纳米线波导的马赫-曾德尔型调制器.该调制器由硅基光子晶体平板波导、纳米线波导和光子晶体多模干涉耦合器(MMI)构成。在光子晶体与纳米线波导连接处采用了锥型结构,用于减少模式失配造成的损耗。利用时域有限... 提出了一种基于光子晶体和纳米线波导的马赫-曾德尔型调制器.该调制器由硅基光子晶体平板波导、纳米线波导和光子晶体多模干涉耦合器(MMI)构成。在光子晶体与纳米线波导连接处采用了锥型结构,用于减少模式失配造成的损耗。利用时域有限差分法(3D-FDTD)进行仿真分析,结果表明,该调制器在工作波长1 550 nm下的插入损耗为0.3 dB,消光比为15.1 dB,器件尺寸仅46 μm×8 μm×0.22 μm,调制带宽可以达到68 GHz,且工作区域覆盖了以1 551 nm为中心波长20 nm的通信波段。该调制器结构紧凑,易于集成,可应用于高速光通信系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光子晶体 调制器 多模干涉耦合 马赫 曾德尔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宽度调制谐振腔的光子晶体电光调制器
3
作者 项彤 陈鹤鸣 胡宇宸 《光通信技术》 2021年第2期46-50,共5页
针对目前电光调制器插入损耗高的问题,提出了一种基于宽度调制(WM)型谐振腔的光子晶体电光调制器。该器件由输入端纳米线波导、硅基光子晶体波导和WM型谐振腔组成,前二者的连接处采用锥形结构,用于减少2种波导之间的级联损耗。根据时域... 针对目前电光调制器插入损耗高的问题,提出了一种基于宽度调制(WM)型谐振腔的光子晶体电光调制器。该器件由输入端纳米线波导、硅基光子晶体波导和WM型谐振腔组成,前二者的连接处采用锥形结构,用于减少2种波导之间的级联损耗。根据时域耦合模理论与等离子体色散效应,采用WM型谐振腔和PN掺杂结构实现对横电(TE)模的调制,并应用二维时域有限差分法对其性能进行仿真分析。仿真结果表明:该器件在调制电压为1.24 V时可以实现中心波长为1553.91 nm的TE模窄带通断调制功能;在工作波长为1550~1560 nm时的插入损耗为0.16 dB,消光比为19.73 dB,调制深度为0.9894,Q值达1.5×104,尺寸约为20μm×9μm。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宽度调制 光子晶体 耦合模理论 电光调制 锥形结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腰椎后路融合术后邻近节段退变的研究现状 被引量:3
4
作者 王洋 矫健航 +2 位作者 任鹏飞 胡宇宸 吴敏飞 《长春中医药大学学报》 2019年第3期596-599,共4页
邻近节段退变(adjacent segment degeneration,ASD)是腰椎后路融合术后常见并发症,其发生与自然衰老过程和临椎生物力学改变相关。高龄、女性、肥胖、骨质疏松等与ASD呈正相关。内植物的不合理应用、术中缺乏对临椎小关节保护、减压范... 邻近节段退变(adjacent segment degeneration,ASD)是腰椎后路融合术后常见并发症,其发生与自然衰老过程和临椎生物力学改变相关。高龄、女性、肥胖、骨质疏松等与ASD呈正相关。内植物的不合理应用、术中缺乏对临椎小关节保护、减压范围过大等医源性因素均增加了ASD的潜在风险。临床医生在充分掌握ASD发病机制及危险因素的基础之上,全面评估疾病的严重程度,合理的选择治疗方案,从而降低ASD的发病率,减轻患者精神及经济负担,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腰椎融合术 邻近节段退变 研究现状 生物力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经皮椎体成形术后相邻节段椎间盘退变的临床研究 被引量:2
5
作者 王洋 矫健航 +2 位作者 任鹏飞 胡宇宸 吴敏飞 《长春中医药大学学报》 2019年第4期697-699,共3页
目的探讨经皮椎体成形术对邻近节段椎间盘退变的影响。方法选取2015年2月-2017年2月吉林大学第二医院脊柱外科收治的骨质疏松椎体骨折患者12例,分别收集患者术前、术后1 d、术后1个月、术后6个月、术后12个月的视觉模拟评分、邻近节段... 目的探讨经皮椎体成形术对邻近节段椎间盘退变的影响。方法选取2015年2月-2017年2月吉林大学第二医院脊柱外科收治的骨质疏松椎体骨折患者12例,分别收集患者术前、术后1 d、术后1个月、术后6个月、术后12个月的视觉模拟评分、邻近节段椎间盘高度及椎间盘高度指数指标变化,并进行对比分析。结果VAS评分结果表明骨质疏松椎体压缩骨折患者接受PVP治疗后能迅速而有效地缓解疼痛,缩短卧床时间,显著提高生活质量。12个月的随访研究证实,术后1 d及术后1个月的DH及%DHI较术前不具有统计学差异(P> 0.05),术后6个月和术后12个月相邻节段的DH及%DHI较术前均具有统计学差异(P <0.05)。结论PVP在一定程度上可加速相邻节段椎间盘的退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经皮椎体成形术 骨质疏松椎体压缩骨折 椎间盘退变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