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HTPB体系下AlH_(3)的释氢抑制
1
作者 王榜庆 胡大双 +6 位作者 金国瑞 肖旭 罗聪 杨根 曹蓉 赵程远 池旭辉 《含能材料》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178-187,共10页
为了实现三氢化铝(AlH_(3))的释氢抑制,用氢化催化剂CA,以端羟基聚丁二烯(HTPB)为吸收剂,将AlH_(3)分解产生的氢催化加成到HTPB的不饱和双键上,使得AlH_(3)分解产生的氢被及时吸收掉,通过微米三维立体图像显微镜(微米CT)、元素分析、热... 为了实现三氢化铝(AlH_(3))的释氢抑制,用氢化催化剂CA,以端羟基聚丁二烯(HTPB)为吸收剂,将AlH_(3)分解产生的氢催化加成到HTPB的不饱和双键上,使得AlH_(3)分解产生的氢被及时吸收掉,通过微米三维立体图像显微镜(微米CT)、元素分析、热重-差热分析(TG-DTA)、扫描电子显微镜(SEM)、X射线衍射(XRD)等表征方法,研究了HTPB体系下CA对AlH_(3)分解产生的氢的催化吸收特性,并进一步分析了氢被吸收后对AlH_(3)分解的影响。结果发现:CA在HTPB体系下可很好地将AlH_(3)分解产生的氢催化吸收,抑制AlH_(3)/HTPB药柱中气孔的产生,显著推迟药柱发生体积开裂的时间;CA的加入使得70℃下AlH_(3)/HTPB混合试样中AlH_(3)分解诱导期的时间跨度从6 d延长到了15 d,60℃下老化203 d后AlH_(3)/HTPB/CA混合试样中AlH_(3)的H含量为8.94%,而AlH_(3)/HTPB混合试样中AlH_(3)的H含量仅为3.12%,表明AlH_(3)分解产生的氢被CA催化加成到HTPB的C=C双键上形成C—H键而及时吸收掉后,AlH_(3)本身的分解被进一步抑制,AlH_(3)的分解存在氢自催化机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含能材料 AlH_(3) 自催化分解 CA催化剂 释氢抑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包覆高氯酸铵对丁羟推进剂慢速烤燃特性的影响 被引量:3
2
作者 胡大双 赵孝彬 李军 《固体火箭技术》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5期604-608,621,共6页
为探究丁羟推进剂慢速烤燃响应特性的改善途径,分析总结了丁羟推进剂慢速烤燃响应机理。利用溶剂法对高氯酸铵进行包覆,采用扫描电镜、元素分析和热分析方法对其进行表征,利用自制测压装置测量响应时推进剂产气压力变化,并将包覆后的高... 为探究丁羟推进剂慢速烤燃响应特性的改善途径,分析总结了丁羟推进剂慢速烤燃响应机理。利用溶剂法对高氯酸铵进行包覆,采用扫描电镜、元素分析和热分析方法对其进行表征,利用自制测压装置测量响应时推进剂产气压力变化,并将包覆后的高氯酸铵应用于丁羟推进剂中进行慢速烤燃试验验证。结果表明,所用包覆剂能对高氯酸铵包覆良好,并使高氯酸铵低温分解放热减少,含包覆AP推进剂烤燃响应时反应缓慢,使丁羟推进剂慢速烤燃响应程度温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氯酸铵 包覆 慢速烤燃特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分子分散剂在软磁材料料浆制备中的应用研究 被引量:5
3
作者 胡大双 王龙峰 陈光辉 《陕西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07年第4期48-51,共4页
分析了高分子聚合物分散剂在铁氧体软磁材料料浆制备中的应用机理,通过实验对比筛选出了高效高分子聚合物分散剂,研究了分散剂对料浆参数及颗粒料的影响.研究表明,高分子分散剂可以降低分散体系的粘度,改善料浆的流动性,增加固体含量,... 分析了高分子聚合物分散剂在铁氧体软磁材料料浆制备中的应用机理,通过实验对比筛选出了高效高分子聚合物分散剂,研究了分散剂对料浆参数及颗粒料的影响.研究表明,高分子分散剂可以降低分散体系的粘度,改善料浆的流动性,增加固体含量,提高粉碎效率,改善颗粒形貌,同时提高颗粒料的粉末特性质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分子聚合物分散剂 分散 粘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CL-20粉体的热爆炸临界温度试验研究 被引量:4
4
作者 肖旭 李军 +4 位作者 胡大双 李坤 徐波 田军 李朝阳 《固体火箭技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期146-151,共6页
为了获得六硝基六氮杂异戊兹烷(CL-20)粉体的热爆炸临界温度,分别采用差示扫描量热仪(DSC)、加速量热仪(ARC)和自研的热爆炸试验装置,对CL-20炸药粉体进行了热安全试验研究。结果表明,DSC试验、ARC试验与热爆炸试验获得的CL-20炸药粉体... 为了获得六硝基六氮杂异戊兹烷(CL-20)粉体的热爆炸临界温度,分别采用差示扫描量热仪(DSC)、加速量热仪(ARC)和自研的热爆炸试验装置,对CL-20炸药粉体进行了热安全试验研究。结果表明,DSC试验、ARC试验与热爆炸试验获得的CL-20炸药粉体的热爆炸临界温度依次为231.99、200.66、174.40℃。不同的测试方法得到的热爆炸临界温度值不同。CL-20炸药的形状、尺寸、质量等对其发生热爆炸临界温度存在影响,存在尺寸效应。小药量热分析实验预估结果目前尚不能真实地反映生产尺度下含能材料的热安全性,存在小药量试验结果指导安全生产的风险和隐患。热爆炸试验更接近炸药的真实使用情况,其结果可为大药量条件下的热安全性评估提供数据支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L-20粉体 热安全性 热爆炸 临界温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