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上海教育软件发展有限公..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共找到
4
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显示方式:
文摘
详细
列表
相关度排序
被引量排序
时效性排序
夏枯草提取物对痤疮相关致病菌抑菌活性及机制研究
被引量:
13
1
作者
胡冬裴
顾云之
+1 位作者
赵俊茹
李小茜
《中国药物警戒》
2015年第7期394-397,共4页
目的探讨夏枯草提取物对痤疮相关致病菌抑菌活性及作用机制,并初步锁定物质基础。方法通过测定3种夏枯草提取物对金黄色葡萄球菌(ATCC 29213)、表皮葡萄球菌(CMCC26069)和痤疮丙酸杆菌(ATCC6919)的抑菌活性、抑菌曲线、对金黄色葡萄球...
目的探讨夏枯草提取物对痤疮相关致病菌抑菌活性及作用机制,并初步锁定物质基础。方法通过测定3种夏枯草提取物对金黄色葡萄球菌(ATCC 29213)、表皮葡萄球菌(CMCC26069)和痤疮丙酸杆菌(ATCC6919)的抑菌活性、抑菌曲线、对金黄色葡萄球菌的细胞壁透性和离子渗漏的影响,阐述夏枯草提取物的抑菌活性及作用机制。结果 3种夏枯草提取物对金黄色葡萄球菌、表皮葡萄球菌和痤疮丙酸杆菌均有抑制作用,作用强度:水提取物>乙醇提取物>超声提取物。夏枯草提取物通过影响受试菌细胞壁透性,导致胞体K+、Mg2+的渗出而抑制细菌生长。结论夏枯草提取物对3种痤疮致病菌均有显著抑制作用;其抑菌机制与影响细胞壁和细胞膜的通透性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夏枯草
金黄色葡萄球菌
表皮葡萄球菌
痤疮丙酸杆菌
抑菌机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魏晋南北朝中医儿科外治特色研究
被引量:
2
2
作者
胡冬裴
《甘肃中医》
2009年第9期3-5,共3页
中医外治法萌芽于商周、先秦时期,至魏晋南北朝时期又延伸到儿科领域。不仅可以治疗外科疾病,而且大量应用于内科疾病的治疗。外治的方法除敷涂外,还有洗浴、粉身、滴、塞以及砭刺、药熨、蒸汗、渍浴、取嚏、按摩、吹气等多种。通过对...
中医外治法萌芽于商周、先秦时期,至魏晋南北朝时期又延伸到儿科领域。不仅可以治疗外科疾病,而且大量应用于内科疾病的治疗。外治的方法除敷涂外,还有洗浴、粉身、滴、塞以及砭刺、药熨、蒸汗、渍浴、取嚏、按摩、吹气等多种。通过对该时期儿科外治法特点的研究,了解当时外治法的精华,可以填补中医学术发展史的空白,对中医现代临床运用也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魏晋南北朝
外治法
小儿病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医方百卷 管窥外治——《范汪方》外治方蠡测
被引量:
1
3
作者
胡冬裴
《甘肃中医》
2010年第9期1-4,共4页
探讨南北朝时期著名医家范汪及其专著《范汪方》中外治方的医学特色。《范汪方》以伤寒热病和内科杂病为主,兼及外科疮痈、妇儿、五官、救急和养生诸方面,其外治方提供了中医外治法现代临床应用的新思路,并对研究医有着重要的学术价值。
关键词
范汪
《范汪方》
外治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夏枯草对痤疮患者唾液中IL-1α、IL-4、IL-8和TNF-α表达的影响
被引量:
8
4
作者
赵俊茹
汪文玉
+2 位作者
左付国
李小茜
胡冬裴
《中国药物警戒》
2015年第3期140-143,共4页
目的检测夏枯草对中、重度痤疮患者唾液中白细胞介素1α(interleukin-1α,IL-1α)、白细胞介素4(interleukin-4,IL-4)、白细胞介素8(interleukin-8,IL-8)和肿瘤坏死因子-α(tumor necrosis factor-α,TNF-α)表达的影响。方法对100例中...
目的检测夏枯草对中、重度痤疮患者唾液中白细胞介素1α(interleukin-1α,IL-1α)、白细胞介素4(interleukin-4,IL-4)、白细胞介素8(interleukin-8,IL-8)和肿瘤坏死因子-α(tumor necrosis factor-α,TNF-α)表达的影响。方法对100例中、重度痤疮患者口服夏枯草水煎液治疗,其中Ⅱ级38例,Ⅲ级27例,Ⅳ级35例,每人每日15 g,连续1周。采集非刺激性全唾液,运用酶联免疫吸附法(enzyme-linked immunosorbent assay,ELISA)分别检测患者治疗前后及40名正常对照者唾液中IL-1α、IL-4、IL-8和TNF-α的表达水平。结果痤疮患者唾液中IL-1α、IL-4、IL-8和TNF-α水平较对照组有不同程度的升高,其变化程度均为Ⅳ级>Ⅲ级>Ⅱ级,治疗后IL-1α、IL-4、IL-8和TNF-α水平较治疗前明显降低。结论痤疮的发病与唾液中IL-1α、IL-4、IL-8和TNF-α水平的表达密切相关,说明免疫因素是导致痤疮发生发展的重要环节,夏枯草可能通过调节痤疮患者外周免疫因素起到治疗痤疮的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夏枯草
痤疮
唾液
白细胞介素
-1α
白细胞介素
-4
白细胞介素
-8
肿瘤坏死因子
-α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夏枯草提取物对痤疮相关致病菌抑菌活性及机制研究
被引量:
13
1
作者
胡冬裴
顾云之
赵俊茹
李小茜
机构
上海中医药大学基础医学院中医基础理论教研室
出处
《中国药物警戒》
2015年第7期394-397,共4页
文摘
目的探讨夏枯草提取物对痤疮相关致病菌抑菌活性及作用机制,并初步锁定物质基础。方法通过测定3种夏枯草提取物对金黄色葡萄球菌(ATCC 29213)、表皮葡萄球菌(CMCC26069)和痤疮丙酸杆菌(ATCC6919)的抑菌活性、抑菌曲线、对金黄色葡萄球菌的细胞壁透性和离子渗漏的影响,阐述夏枯草提取物的抑菌活性及作用机制。结果 3种夏枯草提取物对金黄色葡萄球菌、表皮葡萄球菌和痤疮丙酸杆菌均有抑制作用,作用强度:水提取物>乙醇提取物>超声提取物。夏枯草提取物通过影响受试菌细胞壁透性,导致胞体K+、Mg2+的渗出而抑制细菌生长。结论夏枯草提取物对3种痤疮致病菌均有显著抑制作用;其抑菌机制与影响细胞壁和细胞膜的通透性有关。
关键词
夏枯草
金黄色葡萄球菌
表皮葡萄球菌
痤疮丙酸杆菌
抑菌机制
Keywords
Prunellae Spica
Staphylococcus aureus
Staphylococcus epidermidis
Propionibacterium acnes
antibacterial mechanism
分类号
R965 [医药卫生—药理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魏晋南北朝中医儿科外治特色研究
被引量:
2
2
作者
胡冬裴
机构
上海中医药大学
出处
《甘肃中医》
2009年第9期3-5,共3页
基金
上海市卫生局资助项目(2006J001A)(历代名医)
上海市教委资助项目(08CZ050)(魏晋南北朝)
上海市医史文献重点学科建设资助项目(编号s30301)
文摘
中医外治法萌芽于商周、先秦时期,至魏晋南北朝时期又延伸到儿科领域。不仅可以治疗外科疾病,而且大量应用于内科疾病的治疗。外治的方法除敷涂外,还有洗浴、粉身、滴、塞以及砭刺、药熨、蒸汗、渍浴、取嚏、按摩、吹气等多种。通过对该时期儿科外治法特点的研究,了解当时外治法的精华,可以填补中医学术发展史的空白,对中医现代临床运用也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关键词
魏晋南北朝
外治法
小儿病
Keywords
Wei Jin southern and northern dynasties
external treatment
pediatric disease
分类号
R272 [医药卫生—中医儿科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医方百卷 管窥外治——《范汪方》外治方蠡测
被引量:
1
3
作者
胡冬裴
机构
上海中医药大学
出处
《甘肃中医》
2010年第9期1-4,共4页
基金
上海市卫生局资助项目(编号2006J001A)
上海市教委资助项目(编号08CZ050)
上海市重点学科建设资助项目(编号S30301)
文摘
探讨南北朝时期著名医家范汪及其专著《范汪方》中外治方的医学特色。《范汪方》以伤寒热病和内科杂病为主,兼及外科疮痈、妇儿、五官、救急和养生诸方面,其外治方提供了中医外治法现代临床应用的新思路,并对研究医有着重要的学术价值。
关键词
范汪
《范汪方》
外治法
Keywords
FanWang
FanWangFang
external therapy
分类号
R2-53 [医药卫生—中医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夏枯草对痤疮患者唾液中IL-1α、IL-4、IL-8和TNF-α表达的影响
被引量:
8
4
作者
赵俊茹
汪文玉
左付国
李小茜
胡冬裴
机构
上海中医药大学
同济大学附属东方医院医院
出处
《中国药物警戒》
2015年第3期140-143,共4页
文摘
目的检测夏枯草对中、重度痤疮患者唾液中白细胞介素1α(interleukin-1α,IL-1α)、白细胞介素4(interleukin-4,IL-4)、白细胞介素8(interleukin-8,IL-8)和肿瘤坏死因子-α(tumor necrosis factor-α,TNF-α)表达的影响。方法对100例中、重度痤疮患者口服夏枯草水煎液治疗,其中Ⅱ级38例,Ⅲ级27例,Ⅳ级35例,每人每日15 g,连续1周。采集非刺激性全唾液,运用酶联免疫吸附法(enzyme-linked immunosorbent assay,ELISA)分别检测患者治疗前后及40名正常对照者唾液中IL-1α、IL-4、IL-8和TNF-α的表达水平。结果痤疮患者唾液中IL-1α、IL-4、IL-8和TNF-α水平较对照组有不同程度的升高,其变化程度均为Ⅳ级>Ⅲ级>Ⅱ级,治疗后IL-1α、IL-4、IL-8和TNF-α水平较治疗前明显降低。结论痤疮的发病与唾液中IL-1α、IL-4、IL-8和TNF-α水平的表达密切相关,说明免疫因素是导致痤疮发生发展的重要环节,夏枯草可能通过调节痤疮患者外周免疫因素起到治疗痤疮的作用。
关键词
夏枯草
痤疮
唾液
白细胞介素
-1α
白细胞介素
-4
白细胞介素
-8
肿瘤坏死因子
-α
Keywords
Prunella vulgaris L.
acne
saliva
IL-1α
IL-4
IL-8
TNF-α
分类号
R965 [医药卫生—药理学]
R282 [医药卫生—中药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作者
出处
发文年
被引量
操作
1
夏枯草提取物对痤疮相关致病菌抑菌活性及机制研究
胡冬裴
顾云之
赵俊茹
李小茜
《中国药物警戒》
2015
13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2
魏晋南北朝中医儿科外治特色研究
胡冬裴
《甘肃中医》
2009
2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3
医方百卷 管窥外治——《范汪方》外治方蠡测
胡冬裴
《甘肃中医》
2010
1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4
夏枯草对痤疮患者唾液中IL-1α、IL-4、IL-8和TNF-α表达的影响
赵俊茹
汪文玉
左付国
李小茜
胡冬裴
《中国药物警戒》
2015
8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页
确定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