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7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概率与统计的知识理解之分布
1
作者 李子瞻 胡典顺 《中国数学教育(高中版)》 2025年第4期39-45,共7页
抽样分布是概率与统计模块的难点之一,对抽样分布的理解是学生数据分析素养的重要体现.从学生熟悉的正态分布出发,对卡方分布、t-分布、F分布进行说明,阐释其本质和适用情境,并以人教A版教材中的一道习题为源问题,通过不断变式,具体展... 抽样分布是概率与统计模块的难点之一,对抽样分布的理解是学生数据分析素养的重要体现.从学生熟悉的正态分布出发,对卡方分布、t-分布、F分布进行说明,阐释其本质和适用情境,并以人教A版教材中的一道习题为源问题,通过不断变式,具体展现这几种分布在估计总体参数中的用法,以期帮助教师提高对概率与统计知识的认识,把握其在教学中的主导地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正态分布 卡方分布 T-分布 F分布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三个版本高中数学教材中“拓展栏目”的比较研究 被引量:15
2
作者 胡典顺 沈晓凯 于芹 《中小学教师培训》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2期69-73,共5页
"人教版""北师大版"和"苏教版"三个不同版本高中数学教材中的"拓展栏目"彰显了不同版本教材的特色,既丰富了教材内容,又拓展了学生的数学活动空间。比较这三个不同版本数学教材的"拓展栏... "人教版""北师大版"和"苏教版"三个不同版本高中数学教材中的"拓展栏目"彰显了不同版本教材的特色,既丰富了教材内容,又拓展了学生的数学活动空间。比较这三个不同版本数学教材的"拓展栏目"可以发现:三个不同版本数学教材在"拓展栏目"的编写上既有共同点又有不同点。对此,在教材"拓展栏目"编写中,我们提出如下建议:凸显栏目价值,促进数学知识的教与学;融合数学史料,揭示数学文化的源与流;整合信息技术,增强数学学习的知与行;创设数学情境,构建核心素养的路与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中数学教材 拓展栏目 比较研究 思考与建议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信息技术视角下的数学教学 被引量:3
3
作者 沈晓凯 胡典顺 《中国数学教育(高中版)》 2017年第3期28-31,共4页
从微课补漏与预新、数学动态教育软件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数学动态教育软件类比记忆公式和题库的分层作业四个方面阐释基于信息技术的数学教学.
关键词 信息技术 数学学习 融合技术 数学教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信息技术素养视角下的高考试题分析——以2018年理科全国Ⅰ卷为例 被引量:3
4
作者 李伟 胡典顺 《中国数学教育(高中版)》 2019年第1期110-115,共6页
用面向数学学科的信息技术分析2018年高考试题,在解析高考试题的过程中以一种全新的视角指导数学教学,培养学生数学学科下的信息技术素养.
关键词 信息技术素养 数学教学 高考试题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美国《加利福尼亚州数学框架·技术》简介及启示 被引量:1
5
作者 王静 胡典顺 叶珂 《中国数学教育(高中版)》 2016年第11期60-64,共5页
美国《加利福尼亚州数学框架》在技术与课程标准、教学、评估的整合,技术的普及,技术资源等方面的指导思想值得我们思考与借鉴.通过对比研究发现,在中学数学课程标准修订以及中学数学教学实践中,我们应该加强以下几方面内容:技术... 美国《加利福尼亚州数学框架》在技术与课程标准、教学、评估的整合,技术的普及,技术资源等方面的指导思想值得我们思考与借鉴.通过对比研究发现,在中学数学课程标准修订以及中学数学教学实践中,我们应该加强以下几方面内容:技术与教学融合,深化课程改革;开发优质资源,促进技术普及;形成正确观念,有效使用技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课程标准 课堂教学 教学评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论信息技术背景下新型数学作业之愿景 被引量:1
6
作者 沈晓凯 胡典顺 《中国数学教育(高中版)》 2017年第9期18-21,26,共5页
数学作业是数学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教师通过它可以收集教学信息,检查课堂教学效果,学生通过它可以巩固所学的知识.传统意义上的数学作业已经满足不了不同层次的学生的需要.课程理念的变化引起教学内容、教学方式、教学方法以及教... 数学作业是数学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教师通过它可以收集教学信息,检查课堂教学效果,学生通过它可以巩固所学的知识.传统意义上的数学作业已经满足不了不同层次的学生的需要.课程理念的变化引起教学内容、教学方式、教学方法以及教学评价的变革,也呼吁着数学作业方式的变革.在“互联网+”的大背景下,可以借助信息技术来改善不同层次的学生的数学作业“千人一卷”的现象,设计一套基于传统数学作业又高于传统数学作业的完整的新型数学作业方法,从而真正实现“因材施教”的教育方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信息技术 新型数学作业 愿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三个版本高中数学教材中“信息技术应用”的比较研究 被引量:12
7
作者 雷沛瑶 胡典顺 沈晓凯 《中小学教师培训》 2018年第5期74-78,共5页
在互联网时代,新的科学技术不断引导着教师教学方式、学生学习方式等的改变,"人教版""北师大版"和"苏教版"三个不同版本高中数学教材中积极体现了信息技术与数学课程的整合。比较研究这三个不同版本数学... 在互联网时代,新的科学技术不断引导着教师教学方式、学生学习方式等的改变,"人教版""北师大版"和"苏教版"三个不同版本高中数学教材中积极体现了信息技术与数学课程的整合。比较研究这三个不同版本数学教材中"信息技术应用",可以发现它们在编写上既有一定的共性又有各自的特色。对此,有关高中教材中"信息技术应用"的编写,我们提出以下建议:彰显智能特色,有效促进课堂教学;拓宽选材范围,丰富技术应用情境;普及数字素养,鼓励学生动手操作;发挥技术优势,提升数学核心素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中数学教材 信息技术应用 比较研究 思考与建议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深度教学理念下的中学数学课堂教学改革研究 被引量:5
8
作者 邵贵明 胡典顺 +1 位作者 潘莹莹 廖小琴 《中小学教师培训》 2019年第1期45-49,共5页
反思并总结了我国2001年课程改革以来基础教育走过的三个阶段,认为深度教学是课程改革发展的必然趋势,为课程改革深入推进提出了新的教育理念和导向。研究梳理了深度教学的缘起、概念和特征,并通过在实验基地的实地多面体内接球这一课例... 反思并总结了我国2001年课程改革以来基础教育走过的三个阶段,认为深度教学是课程改革发展的必然趋势,为课程改革深入推进提出了新的教育理念和导向。研究梳理了深度教学的缘起、概念和特征,并通过在实验基地的实地多面体内接球这一课例的"二次教学"指导,体现深度教学在数学学科的知识观、师生观和教学观,再现了深度教学的教学理念和实施的基本路径。在案例思考后提出了深度教学实验的研究方向,试图为一线教师和教育研究提供有益的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深度教学 数学教学 二次教学案例 学科本质 教学理念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LFSTM的中学数学解题靶向确定 被引量:1
9
作者 欧阳亮 胡吉振 +1 位作者 胡典顺 吴健荣 《中小学教师培训》 2022年第3期31-34,共4页
LFSTM为中学数学解题等价辅助题目链的产生提供了方向,但是当等价辅助题目链应用LFSTM无法产生或是产生多个分支时,就会给解题带来困惑。通过对思维主体、思维客体和思维的社会历史性分析,确定了一种运用LFSTM将等价辅助题目链由原题目... LFSTM为中学数学解题等价辅助题目链的产生提供了方向,但是当等价辅助题目链应用LFSTM无法产生或是产生多个分支时,就会给解题带来困惑。通过对思维主体、思维客体和思维的社会历史性分析,确定了一种运用LFSTM将等价辅助题目链由原题目等价变换成"已知或是明显可以解答的题目"所采取的行动,即基于LFSTM的中学数学解题靶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LFSTM 中学数学解题 问题解决 靶向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概率与统计的知识理解之最大似然估计 被引量:3
10
作者 刘静宜 池文雅 胡典顺 《中国数学教育(高中版)》 2022年第4期11-16,共6页
统计问题解法背后的思想往往很重要,但却常常被忽视.最大似然估计就是统计学中一个很重要的思想与方法.从教材例题出发,深入剖析最大似然估计的定义与内涵,并结合二项分布和超几何分布的问题实例阐明其应用方法,在此基础上再拓展介绍最... 统计问题解法背后的思想往往很重要,但却常常被忽视.最大似然估计就是统计学中一个很重要的思想与方法.从教材例题出发,深入剖析最大似然估计的定义与内涵,并结合二项分布和超几何分布的问题实例阐明其应用方法,在此基础上再拓展介绍最小二乘法和贝叶斯估计法,以及它们与最大似然估计法的区别与联系,从而增强学生对最大似然估计的理解,更好地用统计学中的思想去解决问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最大似然估计 二项分布 超几何分布 最小二乘法 贝叶斯估计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数学史融入数学教材的编写研究——以2019年鄂教版普通高中数学教科书为例 被引量:3
11
作者 闵颖 胡典顺 《中国数学教育(高中版)》 2020年第4期28-33,共6页
教材是教学的依据和蓝本,研究数学史融入数学教材对教师教学、课程改革等有重要意义.统计分析2019年鄂教版《普通高中教科书·数学》中的数学史在总体特征、知识领域、内容分类、栏目分布、呈现方式上的特色,以期更全面地认识数学... 教材是教学的依据和蓝本,研究数学史融入数学教材对教师教学、课程改革等有重要意义.统计分析2019年鄂教版《普通高中教科书·数学》中的数学史在总体特征、知识领域、内容分类、栏目分布、呈现方式上的特色,以期更全面地认识数学教材是如何选取、编排和呈现数学史的,并从中为数学史融入教材的编写研究给予启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数学史 知识领域 内容分类 栏目分布 呈现方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利用GeoGebra软件分析高考试题——以2020年高考数学全国Ⅰ卷理科为例 被引量:4
12
作者 叶媛敏 胡典顺 《中国数学教育(高中版)》 2022年第1期68-73,共6页
GeoGebra软件是一款功能丰富的动态几何软件,将其融入教学活动,以新的视角解析高考试题,在师与生的互动中实现教与学的双赢.
关键词 GeoGebra软件 高考试题 数学教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概率统计的知识理解之残差与回归模型诊断 被引量:1
13
作者 王慧鋆 胡典顺 《中国数学教育(高中版)》 2022年第12期12-17,28,共7页
残差是观测值与预测值之差,它看似简单却蕴含了回归模型的许多重要信息.通过对残差知识的深入梳理,介绍残差图,再用四个虚拟数据集探讨残差分析的必要性,最后借助实例展现模型建构与诊断过程,使师生更深入地了解残差和残差分析在回归模... 残差是观测值与预测值之差,它看似简单却蕴含了回归模型的许多重要信息.通过对残差知识的深入梳理,介绍残差图,再用四个虚拟数据集探讨残差分析的必要性,最后借助实例展现模型建构与诊断过程,使师生更深入地了解残差和残差分析在回归模型中的重要作用,以便在实际生产、生活中利用数据构建并选取最佳模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残差 残差图 残差分析 回归模型诊断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面向数学课程教学的SBASA测评项目探析及启示
14
作者 林子植 丁芸 胡典顺 《中小学教师培训》 2020年第2期27-31,共5页
如何不通过考试成绩排名衡量学生学业的进步是当前义务教育评价体系构建中急需解决的问题之一。我国台湾地区开发的SBASA测评项目以标准为本位、以“课纲”为指导、以与课堂教学匹配为目标,为问题的解决提供了一个可参考的方案。SBASA... 如何不通过考试成绩排名衡量学生学业的进步是当前义务教育评价体系构建中急需解决的问题之一。我国台湾地区开发的SBASA测评项目以标准为本位、以“课纲”为指导、以与课堂教学匹配为目标,为问题的解决提供了一个可参考的方案。SBASA项目为每个学科教学次主题建构了一个独立的小型评价系统,以八年级数学教学次主题“等差数列与等差级数”为例,介绍了该系统的四个组成部分:学习内容、学习表现、评价标准与评价工具。分析了SBASA测评项目的创新与特色之处,最后根据研究内容提出几点研究启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SBASA测评项目 标准参照测试 学习表现 课程标准 学业成绩测量 学业成绩评价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在质疑和解疑中实现教学相长——以旋转体体积和表面积的探究为例
15
作者 陈欣 胡典顺 《中国数学教育(高中版)》 2018年第5期7-9,13,共4页
以圆锥体积是同底等高圆柱体积的1/3为切入点,分别从学生、教师和教材的角度进行了多维度解析,并且以可视化方式做出解释. 在此基础上对旋转体的体积和表面积进行了进一步的探究,以此说明在质疑与解疑的过程中,能够实现教师与学生的共... 以圆锥体积是同底等高圆柱体积的1/3为切入点,分别从学生、教师和教材的角度进行了多维度解析,并且以可视化方式做出解释. 在此基础上对旋转体的体积和表面积进行了进一步的探究,以此说明在质疑与解疑的过程中,能够实现教师与学生的共同成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教学相长 质疑 解疑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概率与统计的知识理解之列联表
16
作者 李子瞻 李俊岳 胡典顺 《中国数学教育(高中版)》 2023年第3期14-17,24,共5页
列联表是对分类变量进行独立性检验的有力工具,在历年高考中考查的频率都比较高.从一般的r×s列联表出发,阐明运用列联表进行卡方独立性检验的本质思想,并以2022年高考试题为例,说明2×2列联表和2×3列联表的计算过程.最后... 列联表是对分类变量进行独立性检验的有力工具,在历年高考中考查的频率都比较高.从一般的r×s列联表出发,阐明运用列联表进行卡方独立性检验的本质思想,并以2022年高考试题为例,说明2×2列联表和2×3列联表的计算过程.最后从本质出发,推出常用公式,以期加深教师与学生对列联表的理解.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列联表 卡方检验 独立性 相关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从“外在理解”到“内在理解”——浅谈类比的独特美
17
作者 周龙虎 胡典顺 《中小学课堂教学研究》 2020年第10期63-67,共5页
类比是灵感迸发的重要诱因,亦是演绎论证的基础。类比属于合情推理范畴,具有可试性及未竟性等特征,即要对研究对象的相似性展开联想、做出尝试,即使结论不确定,甚至会犯错。类比的价值主要在于试误,类比的效度在于逻辑演绎和联想创造。... 类比是灵感迸发的重要诱因,亦是演绎论证的基础。类比属于合情推理范畴,具有可试性及未竟性等特征,即要对研究对象的相似性展开联想、做出尝试,即使结论不确定,甚至会犯错。类比的价值主要在于试误,类比的效度在于逻辑演绎和联想创造。我们应以建构的眼光去分解、重构类比的过程,以达成有价值的教与有效的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类比 试误联想 逻辑演绎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