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题名长江上游历史洪水题刻、碑记考察
被引量:3
- 1
-
-
作者
胡人朝
-
出处
《西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1981年第3期119-128,共10页
-
文摘
洪水是严重危及人民生命财产的自然灾害,跟人类生活有着密切关系.从古到今,广大劳动人民为了生存,同洪水灾害进行了不屈不挠的斗争,并在长期斗争实践中积累了丰富的科学知识.如古代埃及人民,在与尼罗河洪水灾害的斗争中,发现天狼星出现,就预兆尼罗河洪水期即将来临,进而按照天狼星的出现与隐没,产生了埃及的天文学,从而奠立了人类早期的文明.我们伟大的祖国,也有着这样光辉的古代文化.从很早的时代起,中华民族的祖先就劳动、生息、繁衍在祖国辽阔的土地上,给人类社会留下了极其丰富的历史文化遗产.历代生活在长江流域的四川人民同全国人民一样,在与洪水灾害的长期斗争中,谱写了悲壮史诗.
-
关键词
长江上游
历史洪水
洪水期
十三年
回回
洪水灾害
题刻
长江流域
大水
水文考古
-
分类号
G65
[文化科学—教育学]
-
-
题名长江上游历史洪水发生规律的探索
- 2
-
-
作者
胡人朝
-
机构
重庆市博物馆历史部
-
出处
《农业考古》
1989年第2期255-261,共7页
-
文摘
长江,是我们伟大祖国的第一条大河,仅次于南美洲的亚马孙河、非洲的尼罗河,居世界上第三位,全长六千三百公里,流经青海、西藏、云南、四川、湖南、湖北、江西、安徽、江苏和上海等十个省、市自治区,注入东海。对长江上游洪水题刻、碑记的研究,更好为历史上洪水找到比较准确的数据,探索长江上游千年洪水发生情况,找出历史洪水的规律,为祖国“四化”建设提供准确可靠的资料,是一项有着极为深远意义的工作。解放后在党和政府的领导下,为了保护人民生命财产的安全,采取了种种“防洪抗洪”措施,基本上结束了自古以来洪水危害的悲惨境遇,同时还组织了专门人才。
-
关键词
长江上游
历史洪水
洪水危害
发生规律
十三年
水文题刻
碑记
历史文献记载
大水
特大洪水
-
分类号
S
[农业科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