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上海中学生关于日美韩国家形象的概念结构——基于“词语自由联想”测试的分析 被引量:10
1
作者 胡亦名 《华东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3年第5期124-130,155-156,共7页
任何言语行为不但是主体性的,而且是主体间性的。国家修辞行为既是对外部国家修辞行为的一种回应,也是本国内部社会意志的一种表达。由此而论,"中国青少年心目中的外国国家形象"是一个可能深刻影响未来国家形象认知与国家关... 任何言语行为不但是主体性的,而且是主体间性的。国家修辞行为既是对外部国家修辞行为的一种回应,也是本国内部社会意志的一种表达。由此而论,"中国青少年心目中的外国国家形象"是一个可能深刻影响未来国家形象认知与国家关系的重要课题。对此,学界的分析似乎基本上还停留在"个别举例"和"作者印象"式的叙述上。本文则试图运用心理学的"自由联想"实验的方法并加以加权计算,以建立一个客观分析的模型,有效构拟青少年日美韩等外国形象的概念结构。经对上海某中学部分学生的测试,可以看到:其一,受试群体心目中的"日本""美国""韩国"形象总体上都是偏于积极的;其二,比较而言,在受试群体心目中,"日本"的国家形象包含了更多的负面信息;其三,在受试群体心目中,"日本"与其它国家的一个非常重要的区别就是在认知上具有与中国具有"互相嵌入"的现象。这一研究,探索了从"心理结构"的层面分析中国青少年心目中的国家形象的可能性,为国家形象修辞提供了某种参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国家形象 日本 美国 韩国 上海中学生 自由联想 概念结构 加权统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印象”何以东方:《敦煌印象》中的时间性 被引量:2
2
作者 胡范铸 胡亦名 《华东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2年第2期142-145,157,共4页
在中国现代美术史上,孔柏基的《敦煌印象》不但堪称为东方"印象派"绘画的杰出代表,更显示出了对西方"印象派"的创造性转化和发展,而这不仅仅是因为它标志了融合了东西方艺术的"宣纸油画"的诞生,更因为它... 在中国现代美术史上,孔柏基的《敦煌印象》不但堪称为东方"印象派"绘画的杰出代表,更显示出了对西方"印象派"的创造性转化和发展,而这不仅仅是因为它标志了融合了东西方艺术的"宣纸油画"的诞生,更因为它包孕了一种复杂而又深刻的时间性,体现出"内容尽化为形式"和"材质尽融于形式"的双重可能,由此,不但具有艺术史的特别意义,同时更为艺术哲学的拓展提供了一个极好的范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敦煌印象》 宣纸油画 时间性 内容化为形式 材质融于形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数字孤独”:数字景观中空间认同的断裂及主体的异化 被引量:9
3
作者 胡范铸 胡亦名 《现代出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39-48,15,共11页
孤独通常被认为是缺乏满意的人际关系的结果,其实,孤独更深层次的根源在于主体的空间认同与被认同的断裂。空间不仅是人类存在的基础,还是主体认知与认同持续发展的条件,涵盖了自然、社会和观念三个层面。在这个过程中,主体需要与自然... 孤独通常被认为是缺乏满意的人际关系的结果,其实,孤独更深层次的根源在于主体的空间认同与被认同的断裂。空间不仅是人类存在的基础,还是主体认知与认同持续发展的条件,涵盖了自然、社会和观念三个层面。在这个过程中,主体需要与自然空间、社会空间和观念空间建立认同,并感知到被认同,以构建生态、情感和价值共同体。一旦主体的认同与其感知到的被认同发生断裂,便产生了孤独感。随着数字化生存的不断演进,数字景观虽然在一定程度上借助“数字亲密”缓解了传统的孤独感,但同时也导致了主体从“数字观众”到“数字演员”再到“数字工具”的异化过程,由此造成了新的孤独--“数字孤独”。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数字景观 数字亲密 “数字孤独” 主体 空间认知 SORA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作为“事件”的流行语与中国“十字架身份体系”的崩裂--从“万元户”用法的兴衰看改革开放40年的发展 被引量:17
4
作者 胡范铸 胡亦名 《江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8年第5期14-23,共10页
流行语不仅是一种"语汇",更是一种"述说"。改革开放40年来,中国最重要的流行语应该是"万元户",它"述说"了中国一个当代的全新的身份系统构建的开始,宣告了旧有的"敌我城乡""十... 流行语不仅是一种"语汇",更是一种"述说"。改革开放40年来,中国最重要的流行语应该是"万元户",它"述说"了中国一个当代的全新的身份系统构建的开始,宣告了旧有的"敌我城乡""十字架"式的、层级式的身份系统的垮塌。一种新的"真理"以整个社会几乎猝不及防的方式立刻现实地站立在全国所有人的面前。"思想解放运动"从一种理论口号立刻成为一种全社会可以触摸的社会实践,"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理论的话语转化为人们的日常生活现实。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流行语 改革开放 十字架身份体系 万元户 语言事件 修辞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