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6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典型红树林湿地土壤有机碳组分特征及影响因素
1
作者 杨泽宇 肖石红 +4 位作者 马姣娇 高常军 魏龙 李佳鸿 何东进 《西部林业科学》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126-134,共9页
为探讨易氧化有机碳、可溶性有机碳、微生物生物量碳与土壤有机碳和其他理化指标间关系,以广东珠海淇澳岛内典型红树林群落(秋茄、桐花树、银叶树、8 a无瓣海桑、13 a无瓣海桑、18 a无瓣海桑、无瓣海桑+木榄)为研究对象,测定其0~40 cm... 为探讨易氧化有机碳、可溶性有机碳、微生物生物量碳与土壤有机碳和其他理化指标间关系,以广东珠海淇澳岛内典型红树林群落(秋茄、桐花树、银叶树、8 a无瓣海桑、13 a无瓣海桑、18 a无瓣海桑、无瓣海桑+木榄)为研究对象,测定其0~40 cm土层的土壤基本理化性质、有机碳及组分含量,分析典型红树林群落土壤有机碳及组分的主要影响因素。结果显示:(1)7个红树林群落土壤容重均值为0.57~0.87 g·cm^(-3),pH值均值为5.30~6.97,土壤全氮、全磷、全钾含量均值分别为1.05~2.43、0.38~1.26、14.83~22.73 g·kg^(-1)。7个红树林群落土壤有机碳含量均值为17.18~42.71 g·kg^(-1),易氧化有机碳、可溶性有机碳、微生物生物量碳含量均值分别为0.54~2.06 g·kg^(-1)、43.33~125.33 mg·kg^(-1)、243.78~701.40 mg·kg^(-1)。(2)土壤有机碳与可溶性有机碳,可溶性有机碳与微生物生物量碳含量均呈极显著正相关(P<0.01);土壤有机碳与微生物生物量碳含量呈显著正相关(P<0.05);土壤有机碳、可溶性有机碳、微生物生物量碳含量均与土壤易氧化有机碳含量呈极显著负相关(P<0.01)。(3)土壤有机碳及组分的主要影响因素是群落类型、地理位置、根系投入,不同群落类型下土壤理化性质的差异也会对土壤有机碳及组分产生直接或间接影响,土壤有机碳不同组分间也相互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红树林 土壤有机碳 有机碳组分 影响因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天宝岩不同类型长苞铁杉林枯落物持水特性 被引量:6
2
作者 肖石红 何东进 +7 位作者 朱乃新 简立燕 吴建勤 刘进山 詹仕华 胡哲森 游秀花 游惠明 《福建农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4期398-404,共7页
为了解长苞铁杉林枯落物的持水特性以及水文变化过程,进一步揭示长苞铁杉林幼苗天然更新困难的内在机制,以天宝岩国家级自然保护区4种类型长苞铁杉林为对象,对其枯落物层持水特性进行研究.结果表明:(1)4种类型长苞铁杉林枯落物层平均厚... 为了解长苞铁杉林枯落物的持水特性以及水文变化过程,进一步揭示长苞铁杉林幼苗天然更新困难的内在机制,以天宝岩国家级自然保护区4种类型长苞铁杉林为对象,对其枯落物层持水特性进行研究.结果表明:(1)4种类型长苞铁杉林枯落物层平均厚度在19~34 mm,枯落物蓄积量为10.22~24.98 t·hm^(-2),枯落物蓄积量以长苞铁杉和猴头杜鹃为建群种的类型Ⅰ最大;(2)枯落物最大持水率为149.94%~223.47%,最大持水量为11.91~34.42 t·hm^(-2),最大拦蓄量为15.32~48.84 t·hm^(-2),有效拦蓄量为8.38~18.43 t·hm^(-2);(3)不同林分类型枯落物持水量与浸泡时间以及吸水速率与浸泡时间的动态变化规律基本一致,枯落物浸泡6 h后,其持水量基本达到最大值,吸水速率明显减缓;(4)枯落物的持水量与浸泡时间呈明显的对数关系(R2>0.96),吸水速率与浸泡时间呈明显的幂函数关系(R2>0.99).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天宝岩国家级自然保护区 长苞铁杉 枯落物 持水特性 物种多样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天宝岩典型森林群落粗死木质残体现存量研究 被引量:12
3
作者 肖石红 何东进 +2 位作者 游惠明 刘进山 蔡昌棠 《北京林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5期64-68,共5页
对天宝岩国家级自然保护区长苞铁杉林、猴头杜鹃林和柳杉林典型森林群落粗死木质残体(CWD)现存量进行研究。结果表明:1)天宝岩3种典型森林群落CWD现存量分别为33.6、45.3、31.8t/hm2,处于我国热带和亚热带地区森林的中间水平;2)3种森林... 对天宝岩国家级自然保护区长苞铁杉林、猴头杜鹃林和柳杉林典型森林群落粗死木质残体(CWD)现存量进行研究。结果表明:1)天宝岩3种典型森林群落CWD现存量分别为33.6、45.3、31.8t/hm2,处于我国热带和亚热带地区森林的中间水平;2)3种森林群落中,CWD的不同形态组成较不同腐烂等级对现存量差异的贡献度更大;3)猴头杜鹃林和长苞铁杉林内各种类型CWD现存量表现为倒木>枯立木>树桩,柳杉林内CWD现存量则为树桩>枯立木>倒木;4)中高腐烂等级CWD现存量为猴头杜鹃林>长苞铁杉林>柳杉林,而在低腐烂等级中呈现长苞铁杉林>猴头杜鹃林;5)在柳杉林内,未受人为干扰地段枯立木和树桩所占比例明显高于受干扰地段,而倒木的比例则很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天宝岩国家级自然保护区 粗死木质残体 现存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天宝岩长苞铁杉倒木微生物生物量和可溶性有机碳氮的变化 被引量:3
4
作者 肖石红 何东进 +6 位作者 刘进山 吴建勤 蔡昌棠 游巍斌 沈云强 简立燕 严思晓 《生态与农村环境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1期983-991,共9页
倒木是森林生态系统重要的碳库和养分库,测定倒木分解过程中微生物生物量和可溶性有机碳氮含量对于深入了解倒木分解机理具有重要意义。以天宝岩国家级自然保护区5个腐烂等级长苞铁杉(Tsuga longibracteata)倒木为研究对象,分析其树皮... 倒木是森林生态系统重要的碳库和养分库,测定倒木分解过程中微生物生物量和可溶性有机碳氮含量对于深入了解倒木分解机理具有重要意义。以天宝岩国家级自然保护区5个腐烂等级长苞铁杉(Tsuga longibracteata)倒木为研究对象,分析其树皮、边材和心材微生物生物量碳氮、可溶性有机碳氮含量以及碳氮比,结果表明:(1)长苞铁杉倒木含水率w为7.41%~63.27%,有机碳、全氮和全磷含量分别为311.66~564.87、2.34~5.82和0.09~0.35 g·kg-1;(2)高腐烂等级倒木(Ⅳ级和Ⅴ级)微生物生物量碳(MBC)和氮(MBN)含量均表现为心材>边材>树皮;(3)5个腐烂等级倒木边材和心材可溶性有机碳(DOC)含量均高于树皮,除第Ⅱ腐烂等级外,其他腐烂等级倒木心材可溶性有机氮(DON)含量均高于树皮和边材;(4)不同腐烂等级倒木心材微生物生物量碳氮比(MBC/MBN)变化较大,而不同腐烂等级倒木可溶性有机碳氮比(DOC/DON)则表现为边材变化较大;(5)倒木部位、腐烂等级及交互作用对其MBC、MBN、DOC、DON、MBC/MBN和DOC/DON均有极显著影响(P<0.01);(6)倒木MBC含量与含水率呈极显著正相关(P<0.01),DOC和DON含量也与含水率呈极显著正相关(P<0.01),MBC/MBN和DOC/DON与全磷含量呈显著负相关(P<0.05)。研究表明,倒木分解过程中微生物生物量碳氮和可溶性有机碳氮含量变化受其含水率影响较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天宝岩国家级自然保护区 长苞铁杉 倒木 微生物生物量 可溶性有机碳 可溶性有机氮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自然灾害风险评估与灾害易损性研究进展 被引量:45
5
作者 巫丽芸 何东进 +4 位作者 洪伟 纪志荣 游巍斌 赵莉莉 肖石红 《灾害学》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4期129-135,共7页
自然灾害风险评估是区域减灾防灾重要的基础工作之一。从风险概念和风险度的表达入手,探讨了自然灾害风险评估的对象及其构建的指标体系,对主要自然灾害风险评估方法进行了综合比较,并对灾害易损性评估研究进行了总结,认为对灾害风险下... 自然灾害风险评估是区域减灾防灾重要的基础工作之一。从风险概念和风险度的表达入手,探讨了自然灾害风险评估的对象及其构建的指标体系,对主要自然灾害风险评估方法进行了综合比较,并对灾害易损性评估研究进行了总结,认为对灾害风险下的生态系统易损性关注不多。因此以区域为研究尺度,构建了生态系统灾害风险评估框架,选择危害风险性指数反映灾害危险程度,选择防灾能力指数、承灾能力指数、恢复力指数等构建了生态系统灾害易损性评估指标体系。在对自然灾害风险评估研究认真梳理的基础上,认为复杂性灾害系统的研究、灾害易损性基础理论及定量方法的探索、自然灾害风险研究体系的时空尺度的扩展、自然灾害风险评估精度和可信度的提高是未来灾害风险评估值得重视的趋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自然灾害 风险评估 灾害易损性 生态系统 研究进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天宝岩长苞铁杉林倒木接触处土壤酶活性变化及其环境效应 被引量:17
6
作者 何东进 游惠明 +6 位作者 肖石红 洪伟 游巍斌 刘进山 蔡昌棠 詹仕华 胡哲森 《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期118-126,共9页
倒木是森林生态系统中重要的结构性和功能性成分,但分解过程十分缓慢,目前有关土壤生物学特性对其分解影响机制的研究甚少。通过分析环境因子对选择天宝岩国家级自然保护区长苞铁杉林内倒木接触处土壤酶活性的影响,探讨酶活性对倒木分... 倒木是森林生态系统中重要的结构性和功能性成分,但分解过程十分缓慢,目前有关土壤生物学特性对其分解影响机制的研究甚少。通过分析环境因子对选择天宝岩国家级自然保护区长苞铁杉林内倒木接触处土壤酶活性的影响,探讨酶活性对倒木分解机制、土壤进程的影响及特定酶活性的时空分布格局。研究结果表明:天宝岩长苞铁杉林内倒木接触处土壤酶活性的变异系数属中高等变异程度,纤维素分解酶活性受环境影响最大,蛋白酶受影响最小;倒木的覆盖有利于提高土壤酶活性,尤其是显著地提高了纤维素酶活性,蛋白酶及脲酶活性随腐烂等级升高而降低,纤维酶活性呈升高趋势;在所有环境因子中,土壤基质环境对土壤酶活性的解释量最大,表明化学基质环境对土壤酶活性的影响不容忽视,土壤酶活性随土壤SOC、TN含量的增加而升高,随海拔升高而降低,越往南坡,土壤酶活性越高。研究揭示倒木分解与土壤酶活性之间相互促进、相互制约,倒木的存在对驱动森林生态系统的碳循环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长苞铁杉 倒木 土壤酶活性 环境因子 天宝岩国家级自然保护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互花米草入侵对闽东滨海湿地红树林土壤理化性质和酶活性的影响 被引量:20
7
作者 白静 严锦钰 +6 位作者 何东进 蔡金标 王韧 游巍斌 肖石红 侯栋梁 李威威 《北京林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期70-77,共8页
以空间代替时间,结合方差分析、多重比较和Pearson相关分析等方法,对闽东滨海湿地互花米草入侵不同阶段群落类型(秋茄红树林群落、秋茄红树林-互花米草共生群落、互花米草群落和光滩)的土壤理化性质和酶活性及二者相关性进行了差异分析... 以空间代替时间,结合方差分析、多重比较和Pearson相关分析等方法,对闽东滨海湿地互花米草入侵不同阶段群落类型(秋茄红树林群落、秋茄红树林-互花米草共生群落、互花米草群落和光滩)的土壤理化性质和酶活性及二者相关性进行了差异分析,试图解释互花米草成功入侵的土壤学机理。结果表明:互花米草入侵增加了土壤密度,降低了土壤p H值和含水率,减少了土壤有机碳、有机质、全氮和全磷含量。互花米草入侵提高了闽东滨海湿地土壤的蔗糖酶、碱性磷酸酶和过氧化氢酶活性,降低了土壤脲酶活性。相关分析表明,土壤酶活性与土壤理化因子存在密切关系,蔗糖酶与全氮、全磷和含水率呈极显著正相关,与土壤密度呈极显著负相关;脲酶与含水率显著正相关,与土壤密度显著负相关;碱性磷酸酶与全磷、含水率显著正相关,与土壤密度显著负相关;过氧化氢酶与理化因子无相关性。本研究为治理互花米草提供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互花米草 土壤理化性质 土壤酶活性 闽东滨海湿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倒木覆盖对天宝岩国家级自然保护区长苞铁杉林内土壤理化特性的影响 被引量:18
8
作者 游惠明 何东进 +3 位作者 刘进山 蔡昌棠 游巍斌 肖石红 《植物资源与环境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3期18-24,共7页
以天宝岩国家级自然保护区长苞铁杉(Tsuga longibracteata W.C.Cheng)林为研究对象,研究了有无倒木覆盖以及倒木腐烂程度对土壤8项理化指标(包括含水量,容重,总孔隙度,有机碳、全N、全P和全K含量以及C/N比)的影响,并比较了经倒木覆盖后... 以天宝岩国家级自然保护区长苞铁杉(Tsuga longibracteata W.C.Cheng)林为研究对象,研究了有无倒木覆盖以及倒木腐烂程度对土壤8项理化指标(包括含水量,容重,总孔隙度,有机碳、全N、全P和全K含量以及C/N比)的影响,并比较了经倒木覆盖后不同季节和不同类型林分中土壤8个理化指标的变化。结果显示:与无倒木覆盖的土壤相比,经倒木覆盖后土壤容重降低,总孔隙度及含水量提高,有机碳、全N及全K含量均增加,说明倒木覆盖总体上提高了长苞铁杉林下土壤的肥力,但有无倒木覆盖对土壤理化性质无显著影响。经不同腐烂程度倒木覆盖后土壤有机碳含量有显著差异(P<0.05)并随倒木腐烂程度提高大体呈现逐渐升高的趋势,但土壤的其他7个理化指标无显著差异;经中等(Ⅲ级)腐烂倒木覆盖后土壤的全N、全P和全K含量均最高。经倒木覆盖后,不同季节土壤的全P含量无显著变化,而其他7个理化指标在不同季节均有显著变化(P<0.05);经倒木覆盖后秋、冬、春、夏土壤容重和全K含量依次增加,总孔隙度和有机碳含量依次降低,土壤含水量在秋季最低、春季则最高。整体来看,在长苞铁杉林的不同类型林分内经倒木覆盖后土壤8个理化指标均有显著差异(P<0.05);与供试的4类混交林相比,在长苞铁杉纯林内经倒木覆盖后土壤的含水量、容重和全K含量均最高,总孔隙度最低,有机碳含量相对较低,C/N比及全N和全P含量居中。研究结果表明:在天宝岩国家级自然保护区长苞铁杉林内,倒木覆盖有利于改善土壤理化性质、提高土壤肥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长苞铁杉林 倒木覆盖 土壤理化指标 腐烂程度 季节 林分类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2000~2014年闽东海岸带土地利用动态变化 被引量:12
9
作者 赵莉莉 何东进 +6 位作者 覃德华 游巍斌 洪伟 范勋承 肖石红 蔡金标 王韧 《热带作物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5期803-810,共8页
海岸带地区因其特殊的海陆生态系统环境而成为土地利用/覆被变化(LUCC)研究的热点区域。本文以位于海峡西岸经济区东北翼的闽东海岸带作为研究对象,利用2000、2009和2014年3期Landsat TM/OLI影像作为数据源,对该区2000~2014年的土地利... 海岸带地区因其特殊的海陆生态系统环境而成为土地利用/覆被变化(LUCC)研究的热点区域。本文以位于海峡西岸经济区东北翼的闽东海岸带作为研究对象,利用2000、2009和2014年3期Landsat TM/OLI影像作为数据源,对该区2000~2014年的土地利用动态变化特征进行分析。结果表明:研究区土地利用类型以林草地和耕地为主,其中林草地面积迅速扩增,研究期间共增加了1 047.24 km2,相比之下,耕地面积显著减少,近14 a间共减少了959.45 km2;在人类活动影响下,水产养殖的动态变化最为剧烈,稳定性最差,而由于政府加强对建筑用地的集约利用,使其成为近14 a研究区最为稳定的土地利用类型,面积基本保持不变;闽东海岸带土地利用的集约化程度远超全国平均水平,土地利用程度综合指数达255.19,但2000~2009年间,研究区土地利用仍处于调整期,2009~2014年,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及前期的调整,土地利用效率有所提高,其变化量和变化率分别为4.86和0.019,土地利用步入发展期。本研究对闽东及其他地区的土地集约化利用及生态环境可持续具有指导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地利用 动态变化 闽东 海岸带 遥感 GIS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福建省森林病虫害发生风险的概率分析 被引量:12
10
作者 吴柳萍 纪志荣 +3 位作者 连素兰 肖石红 洪伟 何东进 《森林与环境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期95-101,共7页
基于信息扩散理论,从福建省(1998—2014年)森林病虫害发生的面积、范围和程度3个方面建立风险概率模型。分别分析森林病害和虫害的发生情况、发展趋势,并选取年发生总面积和发生率2个指标对森林病虫害发生风险的范围和程度展开研究。结... 基于信息扩散理论,从福建省(1998—2014年)森林病虫害发生的面积、范围和程度3个方面建立风险概率模型。分别分析森林病害和虫害的发生情况、发展趋势,并选取年发生总面积和发生率2个指标对森林病虫害发生风险的范围和程度展开研究。结果表明:(1)福建省森林病害与虫害发生严重,其中森林虫害发生面积较大,发生程度较高;(2)轻度和中度森林病害年发生面积之和的平均值为3.1万hm^2,年发生面积在平均值以上的概率为50%左右,重度森林病害年发生面积1 910~2 300 hm^2的周期为3~5 a,重度森林虫害年发生面积超过1万hm^2的概率为72.508%;(3)森林病虫害的各指标波动与其发生总面积的波动趋势和频率不一定完全一致,其中重度森林病害年发生面积所占比例波动较大且具有上升趋势;(4)森林病虫害年发生总面积和发生率在各自平均值以上的概率均为50%左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信息扩散理论 森林病虫害 风险概率 福建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能值分析的天宝岩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森林生态系统服务功能评价 被引量:9
11
作者 陈花丹 何东进 +6 位作者 游巍斌 蔡昌棠 刘进山 赵敬东 肖石红 纪志荣 黄彬彬 《西南林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 CAS 2014年第4期75-81,共7页
借鉴国内研究成果结合天宝岩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实际,将其森林生态系统服务类型划分为支持服务(包括有机质生产、营养物质贮存与循环)、供给服务(包括原材料)、调节服务(包括涵养水源、净化空气、固碳释氧、固土保肥)、文化服务(包括科研... 借鉴国内研究成果结合天宝岩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实际,将其森林生态系统服务类型划分为支持服务(包括有机质生产、营养物质贮存与循环)、供给服务(包括原材料)、调节服务(包括涵养水源、净化空气、固碳释氧、固土保肥)、文化服务(包括科研服务、生态旅游),采用能值分析理论对其森林生态系统服务功能能值进行货币价值估算。结果表明,天宝岩自然保护区生态系统服务总能值3.22×1020sej/a,能值价值2.96亿元/a,其中支持服务能值1.44×1019sej/a,价值1 320万元/a;供给服务能值1.00×1020sej/a,价值9 200万元/a;调节服务能值1.93×1020sej/a,价值1.77亿元/a;文化服务能值1.44×1019sej/a,价值1 320万元/a。各项服务功能价值大小顺序为:净化空气>原材料>固土保肥>固碳释氧>涵养水源>科研服务>有机质生产>营养物质贮存与循环>生态旅游。生物遗传信息的服务功能能值4.43×1021sej,价值达40.7亿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自然保护区 森林生态系统 服务功能 能值货币价值 能值分析 天宝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红树林北缘区秋茄树种群空间分布格局和结构特征分析 被引量:12
12
作者 何东进 肖石红 +3 位作者 李晓景 王韧 蔡金标 游巍斌 《植物资源与环境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2期41-47,共7页
对位于中国红树林北缘区福鼎市的秋茄树〔Kandelia candel ( Linn.) Druce〕天然林和人工林的高度结构和径级结构进行了分析,并以“空间替代时间”的方法研究了秋茄树天然林和人工林的空间分布格局以及天然林的种群结构特征。结果表... 对位于中国红树林北缘区福鼎市的秋茄树〔Kandelia candel ( Linn.) Druce〕天然林和人工林的高度结构和径级结构进行了分析,并以“空间替代时间”的方法研究了秋茄树天然林和人工林的空间分布格局以及天然林的种群结构特征。结果表明:不同滩位秋茄树天然林和人工林的高度结构及径级结构明显不一致。天然林中株高0.0~0.5和1.5~2.0 m的个体占多数;而人工林以株高1.5~2.0 m的个体为主,无株高0.0~0.5 m的幼苗,株高超过2.0 m的植株也极少,表明天然林的高度结构均匀而人工林的高度结构极不合理。根据基径( D)可将秋茄树种群分为13个径级,其中天然林不同径级个体数量随径级增大依次减少,而人工林中径级Ⅲ(6 cm≤D〈10 cm)的植株数量最多,且没有径级Ⅸ(30 cm≤D〈34 cm)以上的个体,表明天然林的径级结构良好。从分布格局看,天然林幼苗群呈现聚集分布,而其小树群、大树群和老树群均为随机分布;人工林无幼苗群和老树群,小树群呈均匀分布,大树群呈聚集分布。种群静态生命表分析结果表明:秋茄树天然林种群的期间死亡率和消失率在龄级1(D〈2 cm)和龄级7(22 cm≤D〈26 cm)达到最大,在其他龄级均较小且处于稳定状态;其个体生存率单调下降、累计死亡率单调上升,仅在龄级1时个体生存率高于累计死亡率,从龄级2(2 cm≤D〈6 cm)开始均表现为累计死亡率高于生存率;其存活曲线属于典型的Deevey-Ⅲ型,表明秋茄树天然林种群中幼苗丰富但期间死亡率较高,成树的期间死亡率相对较低且个体数量稳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红树林北缘区 秋茄树 空间分布格局 静态生命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闽东滨海湿地生态脆弱性动态评价 被引量:10
13
作者 游巍斌 何东进 +6 位作者 林立 王韧 蔡金标 王鹏 张中瑞 肖石红 郑晓燕 《福建农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6期648-653,共6页
运用逻辑斯蒂模型定量评价了2001年和2010年2个时期闽东滨海湿地生态脆弱性的动态变化.结果表明:2001年和2010年闽东滨海湿地生态脆弱性综合评价指数(V)分别为0.5384和0.5374,均处中度脆弱水平;景观结构还算完整,但自然状态活力衰退,功... 运用逻辑斯蒂模型定量评价了2001年和2010年2个时期闽东滨海湿地生态脆弱性的动态变化.结果表明:2001年和2010年闽东滨海湿地生态脆弱性综合评价指数(V)分别为0.5384和0.5374,均处中度脆弱水平;景观结构还算完整,但自然状态活力衰退,功能水平有一定退化,对外界干扰的恢复力减弱;尽管1993-2001年和1993-2010年期间各单因子指标变化方向和程度各异,但总体而言这2个时期湿地综合生态脆弱性变化程度较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滨海湿地 生态脆弱性 动态评价 闽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红树林天然分布北缘区不同起源秋茄热值特征研究 被引量:6
14
作者 谭勇 李晓景 +6 位作者 何东进 王韧 蔡金标 郑开基 游巍斌 张中瑞 肖石红 《北京林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6期55-60,共6页
在测定红树林天然分布北缘区不同起源秋茄各器官干质量热值(GCV)的基础上,分析了不同起源秋茄红树林热值器官差异和滩位差异、秋茄天然林热值的径级变化和纬度变化。结果表明:秋茄天然林各器官热值均高于人工林,且各器官能量分配趋于均... 在测定红树林天然分布北缘区不同起源秋茄各器官干质量热值(GCV)的基础上,分析了不同起源秋茄红树林热值器官差异和滩位差异、秋茄天然林热值的径级变化和纬度变化。结果表明:秋茄天然林各器官热值均高于人工林,且各器官能量分配趋于均等,不同起源各器官热值顺序呈现出高度一致性,高低排序依次为叶、花、枝、树墩、干、粗根、细根、中根。秋茄热值随滩位向外延伸呈现上升趋势,天然林热值对滩位的响应比人工林更为敏感。从径级差异看,大致为径级越大,热值越高,径级Ⅳ热值>径级Ⅲ>径级Ⅰ>径级Ⅱ,另外径级变化对秋茄不同器官的影响程度不一。与其他纬度相比,红树林天然分布北缘区秋茄热值较其他纬度秋茄热值低,并且各器官间热值差异不显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秋茄 不同起源 热值 红树林天然分布北缘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红树林北缘区不同起源秋茄林碳储量比较研究 被引量:6
15
作者 严锦钰 何东进 +6 位作者 李晓景 王韧 蔡金标 游巍斌 苏少川 张中瑞 肖石红 《热带作物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7期1395-1401,共7页
对红树林自然分布区域北缘区不同起源(天然林和人工林)秋茄林湿地生态系统的碳储量及分配格局进行对比分析。结果表明:(1)秋茄天然林生态系统碳储量(乔木层+林下植被+死地被物+土壤碳)约为221.8 t/hm2,人工林约为154.6 t/hm2,秋茄天然... 对红树林自然分布区域北缘区不同起源(天然林和人工林)秋茄林湿地生态系统的碳储量及分配格局进行对比分析。结果表明:(1)秋茄天然林生态系统碳储量(乔木层+林下植被+死地被物+土壤碳)约为221.8 t/hm2,人工林约为154.6 t/hm2,秋茄天然林生态系统在碳汇功能上优于人工林;(2)无论天然林还是人工林生态系统,土壤是主要碳库,分别占总碳储量87.0%和93.5%;乔木层碳储量次之(天然林12.8%;人工林6.5%),林下植被和死地被物对生态系统碳储量贡献微小,仅0.01%~0.12%;(3)与林外土壤碳库相比,红树林湿地碳库更具优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北缘区 秋茄 起源 碳储量 比较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互花米草幼苗对NaCl和CdCl_2交互胁迫的生理响应研究 被引量:4
16
作者 侯栋梁 何东进 +6 位作者 游巍斌 王韧 蔡金标 王鹏 肖石红 简立燕 李威威 《西南林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 CAS 北大核心 2016年第6期15-21,共7页
以互花米草幼苗为材料,利用室内河沙盆栽试验,研究不同盐(NaCl)浓度和重金属(CdCl2)浓度下互花米草幼苗叶片内渗透调节物质和抗氧化酶体系的变化规律.结果表明:当CdCl2浓度范围在0.2-0.8 mmol/L时,高NaCl浓度(700、900 mmol/L)... 以互花米草幼苗为材料,利用室内河沙盆栽试验,研究不同盐(NaCl)浓度和重金属(CdCl2)浓度下互花米草幼苗叶片内渗透调节物质和抗氧化酶体系的变化规律.结果表明:当CdCl2浓度范围在0.2-0.8 mmol/L时,高NaCl浓度(700、900 mmol/L)交互胁迫下处理组均枯死,表明NaCl和CdCl2交互胁迫并不能促进互花米草幼苗的耐盐机制,反而加速其灭亡,交互胁迫下互花米草幼苗生长所能忍受的胁迫浓度下降,互花米草幼苗最大耐NaCl浓度为500 mmol/L;在4组CdCl2浓度胁迫下,NaCl增加了互花米草幼苗叶片中SOD活性、POD活性和可溶性蛋白含量,且3个指标均随着NaCl浓度的增大呈现先升后降的单峰趋势.可溶性蛋白含量在NaCl浓度(500-700 mmol/L)达到峰值,POD活性最大值出现在NaCl浓度为500-900 mmol/L处,SOD活性最大值出现在胁迫浓度低的处理组中,也说明SOD先于另外两种酶出现在互花米草幼苗抗氧化过程中;SOD活性同时与POD活性和CAT活性呈负相关,但均不显著(P〉0.05),只有渗透调节物质中的游离脯氨酸和抗氧化酶体系中的POD活性呈显著正相关(P〈0.05).综合考虑各个指标,互花米草在0-0.8 mmol/L CdCl2和0-900 mmol/L NaCl交互胁迫下,渗透调节物质中的可溶性蛋白与抗氧化酶体系中的SOD活性、POD活性均较为敏感且对胁迫浓度表现出相同的变化规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互花米草 CDCL2 幼苗 胁迫 生理响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天宝岩长苞铁杉林倒木的燃烧性研究 被引量:1
17
作者 游惠明 何东进 +5 位作者 刘进山 蔡昌棠 洪伟 游巍斌 王磊 肖石红 《热带作物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3期574-577,共4页
以天宝岩长苞铁杉林内倒木为研究对象,结合以负荷量和含水率为自变量的综合燃烧属性及以灰分、热值、含水率及氮含量等理化性质为评价指标的燃烧熵值,综合探讨长苞铁杉林内倒木的燃烧性。结果表明,天宝岩长苞铁杉林内倒木属于低燃烧性... 以天宝岩长苞铁杉林内倒木为研究对象,结合以负荷量和含水率为自变量的综合燃烧属性及以灰分、热值、含水率及氮含量等理化性质为评价指标的燃烧熵值,综合探讨长苞铁杉林内倒木的燃烧性。结果表明,天宝岩长苞铁杉林内倒木属于低燃烧性可燃物,其发生火灾的可能性较小;长苞铁杉+糙花少穗竹混交林内倒木的燃烧性最低,非防火期长苞铁杉+毛竹混交林内倒木的燃烧性最大;倒木负荷量、综合燃烧属性值及发生火灾的可能性随腐烂等级升高而降低,平均含水率随腐烂等级增加而升高,燃烧性熵值随腐烂等级升高而降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长苞铁杉林 倒木 燃烧性 燃烧熵值
在线阅读 下载PDF
4种长苞铁杉群落木质残体生物量及碳储量特征
18
作者 倪舒静 肖石红 +3 位作者 曹彦 梁瀞文 游巍斌 何东进 《林业科学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13-23,共11页
[目的]揭示天宝岩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内长苞铁杉群落木质残体在碳循环中的基础作用,为长苞铁杉群落保护与森林可持续经营提供依据。[方法]以天宝岩国家级自然保护区4种长苞铁杉群落(长苞铁杉纯林、长苞铁杉+阔叶树混交林、长苞铁杉+猴头... [目的]揭示天宝岩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内长苞铁杉群落木质残体在碳循环中的基础作用,为长苞铁杉群落保护与森林可持续经营提供依据。[方法]以天宝岩国家级自然保护区4种长苞铁杉群落(长苞铁杉纯林、长苞铁杉+阔叶树混交林、长苞铁杉+猴头杜鹃混交林和长苞铁杉+毛竹混交林)为研究对象,对林内不同树种、不同存在形式(细木质残体、倒木、枯立木和树桩)开展动态调查(2012年、2014年、2016年),估算木质残体生物量和碳储量并分析其动态变化。[结果]表明:(1)4种群落内不同树种木质残体均是长苞铁杉的生物量占比最大(31.57%~77.77%);(2)4种长苞铁杉群落同一林型不同年份相同存在形式的木质残体类型生物量差异均不显著(p>0.05),同一林型不同年份的木质残体类型均是倒木生物量最高(长苞铁杉纯林:5.82~9.48 t·hm^(-2);长苞铁杉+阔叶树混交林:10.90~17.83 t·hm^(-2);长苞铁杉+猴头杜鹃混交林:7.20~10.37 t·hm^(-2);长苞铁杉+毛竹混交林:6.11~9.77 t·hm^(-2));3次调查结果中长苞铁杉纯林枯立木生物量与其他3种群落枯立木生物量均差异显著(p<0.05);(3)4种长苞铁杉群落均是长苞铁杉的碳储量最多,且随着年份的增长,其碳储量总体呈现增长趋势(长苞铁杉纯林:3.64~4.62 t·hm^(-2);长苞铁杉+阔叶树混交林:4.67~4.71 t·hm^(-2);长苞铁杉+猴头杜鹃混交林:2.29~2.53 t·hm^(-2);长苞铁杉+毛竹混交林:3.10~4.79 t·hm^(-2));(4)4种长苞铁杉群落木质残体中均是倒木的碳储量最高,除长苞铁杉+毛竹混交林倒木碳储量是先减少后增加外,其他3种长苞铁杉群落倒木的碳储量均呈现上升趋势,且4种群落中,长苞铁杉+阔叶树混交林的倒木碳储量最高,为4.91~7.68 t·hm^(-2);3次调查结果中,长苞铁杉纯林枯立木碳储量与其他3种混交林枯立木碳储量均具有显著差异(p<0.05)。[结论]p4种长苞铁杉群落中,不同形式木质残体中均是倒木的生物量和碳储量最高;不同树种木质残体均是长苞铁杉的生物量和碳储量最高。长苞铁杉纯林内枯立木生物量、碳储量与其他群落内枯立木差异显著(p<0.05)。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天宝岩国家级自然保护区 长苞铁杉群落 木质残体 生物量 碳储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长苞铁杉林倒木不同结构组分难降解物含量的分解程度差异
19
作者 邹向飞 黎棕仁 +2 位作者 肖石红 何东进 游巍斌 《林业科学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65-73,共9页
[目的]探究倒木不同结构组分难降解物含量的分解程度差异,为长苞铁杉林科学经营提供理论依据。[方法]以福建省天宝岩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中的长苞铁杉林倒木为对象,采用空间代替时间法,在4种林分类型(长苞铁杉纯林、长苞铁杉+阔叶树混交林... [目的]探究倒木不同结构组分难降解物含量的分解程度差异,为长苞铁杉林科学经营提供理论依据。[方法]以福建省天宝岩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中的长苞铁杉林倒木为对象,采用空间代替时间法,在4种林分类型(长苞铁杉纯林、长苞铁杉+阔叶树混交林、长苞铁杉+猴头杜鹃混交林、长苞铁杉+毛竹混交林)中,探究倒木不同结构组分(树皮、边材、心材)的难降解物含量在分解过程中的变化趋势。[结果]显示:(1)在倒木分解过程中,纤维素、总酚和缩合单宁含量降低,木质素含量升高;倒木缩合单宁含量除了在长苞铁杉+阔叶树混交林中随腐烂等级增加呈先升后降趋势外,在其它3种林分类型中均呈现逐渐下降趋势;(2)从第Ⅰ腐烂等级到第Ⅴ腐烂等级,长苞铁杉倒木的难降解物质含量变化均为显著,其中树皮、边材和心材的纤维素含量分别下降100.08 g·kg^(-1)(20.6%)、73.79 g·kg^(-1)(15.0%)和89.87 g·kg^(-1)(17.5%);木质素含量分别升高42.53 g·kg^(-1)(37.7%)、36.71 g·kg^(-1)(37.9%)和22.25 g·kg^(-1)(22.0%);缩合单宁含量分别下降34.45 g·kg^(-1)(47.4%)、11.02 g·kg^(-1)(23.5%)和16.83 g·kg^(-1)(44.0%);总酚含量分别下降4.87 g·kg^(-1)(57.6%)、1.78 g·kg^(-1)(32.0%)和2.06 g·kg^(-1)(41.7%)。[结论]长苞铁杉林倒木分解中难降解物含量除了与其自身C、N、P含量有关外,还受到林分类型及其结构组分与林分类型交互作用的综合影响。研究结果为指导长苞铁杉林分经营提供了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长苞铁杉林 倒木 难降解物 结构组分 林分类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福建天宝岩国家级自然保护区长苞铁杉林林窗的物种构成和边缘效应分析 被引量:14
20
作者 李苏闽 何东进 +3 位作者 覃德华 游巍斌 肖石红 刘进山 《植物资源与环境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4期89-96,共8页
在福建天宝岩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内的长苞铁杉(Tsuga longibracteata W.C.Cheng)纯林和长苞铁杉-阔叶树混交林中选择处于不同发育阶段的24个林窗,对各林窗中心区、边缘区和非林窗区的物种数、个体数、ShannonWiener指数(D)和Simpson指数(C... 在福建天宝岩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内的长苞铁杉(Tsuga longibracteata W.C.Cheng)纯林和长苞铁杉-阔叶树混交林中选择处于不同发育阶段的24个林窗,对各林窗中心区、边缘区和非林窗区的物种数、个体数、ShannonWiener指数(D)和Simpson指数(C)进行分析,并据此对各林型林窗的边缘效应指数ED和EC进行比较。结果表明:2种林型林窗的物种数和个体数均随林窗的发育进程逐渐增加,且在林窗的不同区域也有一定差异,总体上在林窗边缘区最高、在非林窗区最低;混交林林窗各区域的物种数和个体数均高于长苞铁杉纯林。2种林型林窗不同发育阶段及不同区域间的D和C值存在一定差异;2种林型林窗的中心区和非林窗区的D值均随发育进程逐渐增大,而林窗边缘区的D值则在发育前期最高,且各发育阶段林窗中心区和边缘区的D值均高于非林窗区;纯林林窗不同区域的C值在发育中期最低,发育前期和后期略高;而混交林林窗中心区和非林窗区的C值则随发育进程逐渐减小,林窗边缘区的C值则随发育进程逐渐增大。2种林型林窗的ED值均随发育进程逐渐减小,EC值则随发育进程逐渐增大;其中,林窗发育前期的ED和EC值与发育中期和后期的ED和EC值差异显著(P<0.05),且混交林林窗不同发育阶段的ED值均高于纯林,而其EC值则低于纯林。综合分析结果显示:长苞铁杉纯林和长苞铁杉-阔叶树混交林的林窗均具有明显的边缘效应,且边缘效应的强度与林窗面积和林型相关;混交林林窗的边缘效应一定程度上高于纯林,表明混交林的林窗更有利于林分更新和树木生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长苞铁杉 林型 林窗 物种构成 物种多样性 边缘效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