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赣南低山丘陵区农业产业结构“非粮化”空间分异及其驱动力探测--以寻乌县为例 被引量:10
1
作者 肖思成 陈美球 +1 位作者 程旭东 赖昭豪 《农业资源与环境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305-316,共12页
为刻画赣南低山丘陵区农业产业结构“非粮化”空间分布差异,严格落实耕地保护和科学管控“非粮化”,本研究以江西省寻乌县为例,采用地理探测器因子检测、交互作用检测等方法揭示赣南低山丘陵区农业产业结构“非粮化”空间分异特征及其... 为刻画赣南低山丘陵区农业产业结构“非粮化”空间分布差异,严格落实耕地保护和科学管控“非粮化”,本研究以江西省寻乌县为例,采用地理探测器因子检测、交互作用检测等方法揭示赣南低山丘陵区农业产业结构“非粮化”空间分异特征及其成因。结果表明:2020年寻乌县农业产业结构“非粮化”水平为19.42%,以耕地转为林地和园地为主。农业产业结构“非粮化”空间分异与耕地本底条件、自然资源禀赋、经济区位、政策环境4个维度的因子均显著相关,而地形、农田基础设施条件、耕地连片度是农业产业结构“非粮化”空间分异的主导驱动因子。不同农业产业类型“非粮化”的关键驱动因子不同,多数因子对耕地发展林果业和设施农业的驱动方向相反,农业产业结构“非粮化”因子交互作用均为双因子增强或非线性增强。研究表明,赣南低山丘陵区农业产业结构“非粮化”空间分异明显,需要管控农业产业结构“非粮化”总量并客观分类处置,本研究为“非粮化”分类监测和客观处置提供了参考,为低山丘陵区优化农业资源要素配置和农业产业空间布局提出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耕地保护 农业产业结构“非粮化” 低山丘陵区 空间分异 地理探测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试论李梦华的体育管理理论与实践 被引量:1
2
作者 肖思成 《体育文化导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13年第3期1-4,共4页
李梦华同志是新中国体育事业的奠基人之一,在他的体育管理生涯中,审时度势制定了体育强国等战略目标,在体育领导体制、训练竞赛体制、体育教育等方面制定了一系列行之有效的政策。他的体育管理理论与实践,对今后我国体育发展仍具重要参... 李梦华同志是新中国体育事业的奠基人之一,在他的体育管理生涯中,审时度势制定了体育强国等战略目标,在体育领导体制、训练竞赛体制、体育教育等方面制定了一系列行之有效的政策。他的体育管理理论与实践,对今后我国体育发展仍具重要参考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体育管理 体育政策 李梦华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山区县耕地“非粮化”空间分异规律及关联因素 被引量:39
3
作者 程旭东 陈美球 +1 位作者 赖昭豪 肖思成 《农业工程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2期203-211,共9页
准确测算耕地“非粮化”率,掌握耕地“非粮化”的空间分异规律及其影响因素,对于科学管控耕地“非粮化”、保障粮食安全具有积极意义。研究以江西省信丰县为例,从种植结构和产业结构2个方面测算耕地“非粮化”率,综合运用空间关联分析... 准确测算耕地“非粮化”率,掌握耕地“非粮化”的空间分异规律及其影响因素,对于科学管控耕地“非粮化”、保障粮食安全具有积极意义。研究以江西省信丰县为例,从种植结构和产业结构2个方面测算耕地“非粮化”率,综合运用空间关联分析研究山区县耕地“非粮化”的空间分异特征,并采用空间计量模型揭示影响耕地“非粮化”生产的关联因素。研究表明:1)信丰县耕地总体“非粮化”率为30.28%,其中种植结构“非粮化”和农业产业结构“非粮化”面积分别为6601.94 hm^(2)和7679.98 hm^(2),“非粮化”率分别为13.84%和16.44%。但不同地形区“非粮化”空间分布异质性明显,高山丘陵区主要为农业产业结构“非粮化”,而低丘岗地区域主要表现耕地种植结构型“非粮化”。2)信丰县耕地“非粮化”呈集聚型空间格局,种植结构“非粮化”在中部低丘岗地区域呈高值集聚,农业产业结构“非粮化”在高山丘陵区域呈高值集聚。3)严格的耕地管护政策对于“非粮化”生产具有抑制作用。4)“非粮化”生产存在空间扩散效应。自然资源禀赋差异和社会经济发展的不均衡性,对山区县不同类型的耕地“非粮化”水平的空间分布格局具有深刻影响;在保障区域粮食安全的前提下,应充分尊重山区县的客观条件,分区域、分类别有针对性地实施“非粮化”的管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地利用 耕地 空间分异 非粮化 山区县 空间计量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