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6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的发病机制研究进展 被引量:31
1
作者 肖伟松 乐滢玉 +3 位作者 曾胜澜 覃小宾 吴聪 毛德文 《临床肝胆病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20年第8期1874-1879,共6页
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NAFLD)发生和发展的潜在机制较复杂。传统的“二次打击”病理生理学理论已受到挑战。有关胰岛素抵抗、脂肪因子和其他未被广泛认识的各器官致病因素之间相互作用的研究近年来有所增加。归纳总结了肝脏自身因素、肠... 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NAFLD)发生和发展的潜在机制较复杂。传统的“二次打击”病理生理学理论已受到挑战。有关胰岛素抵抗、脂肪因子和其他未被广泛认识的各器官致病因素之间相互作用的研究近年来有所增加。归纳总结了肝脏自身因素、肠道因素、下丘脑因素、细胞外内囊体因素及遗传因素等,着重介绍肝脏及肝外周围器官协同参与NAFLD发病过程的作用机制,以期为将来获得NAFLD调控网络的新见解以及确定预防和治疗NAFLD的新靶标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 脂代谢障碍 胃肠道微生物组 下丘脑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细胞焦亡在肝脏疾病中的作用 被引量:12
2
作者 肖伟松 乐滢玉 +4 位作者 曾胜澜 覃小宾 吴聪 牙程玉 毛德文 《临床肝胆病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2期2847-2850,共4页
细胞焦亡是近年来发现的一种不同于细胞坏死、凋亡、自噬的细胞程序性死亡的新形式,其特征是在Gasdermin介导下,细胞膜发生破裂,并释放细胞内容物和促炎因子,进而导致细胞死亡。细胞焦亡信号通路分为依赖于半胱氨酸天冬氨酸酶-1(caspase... 细胞焦亡是近年来发现的一种不同于细胞坏死、凋亡、自噬的细胞程序性死亡的新形式,其特征是在Gasdermin介导下,细胞膜发生破裂,并释放细胞内容物和促炎因子,进而导致细胞死亡。细胞焦亡信号通路分为依赖于半胱氨酸天冬氨酸酶-1(caspase-1)的经典型途径和依赖于caspase-4、5、11的非经典型途径,其中经典型途径中caspase-1的激活依赖于炎性小体发挥作用,非经典型途径则是直接激活caspase-4、5、11,最终导致gasdermin D(GSDMD)蛋白裂解,诱导膜孔隙的形成,IL-1β、IL-18成熟及释放,细胞膜破裂而发生焦亡。而最新研究表明,细胞焦亡参与慢性肝脏疾病患者的发生发展过程,并在其中发挥重要作用。因此,着重介绍了细胞焦亡的机制,归纳总结了细胞焦亡在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酒精性肝病、病毒性肝炎、肝硬化、肝细胞癌发生、发展中作用的研究进展,以期为临床肝病的防治提供新思路和新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细胞焦亡 肝疾病 炎性体 病理过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自噬在肝脏疾病发生发展中的作用研究 被引量:3
3
作者 覃小宾 张荣臻 +4 位作者 曾胜澜 吴聪 肖伟松 乐滢玉 毛德文 《海南医学院学报》 CAS 2021年第20期1595-1600,共6页
自噬是一种溶酶体降解过程,通过降解错误折叠的蛋白质、清除受损的细胞器及多余的脂质等在维持细胞稳态和器官完整性中起重要作用,是近年来的研究热点之一。肝脏疾病常发展为慢性疾病,病死率高,严重影响患者的生命安全及生活质量。研究... 自噬是一种溶酶体降解过程,通过降解错误折叠的蛋白质、清除受损的细胞器及多余的脂质等在维持细胞稳态和器官完整性中起重要作用,是近年来的研究热点之一。肝脏疾病常发展为慢性疾病,病死率高,严重影响患者的生命安全及生活质量。研究表明,自噬参与细胞免疫、氧化应激等过程,在多种肝脏疾病中起重要作用,具有双向调节的特点,适度的自噬具有保护作用,过度或失调的自噬则可促进细胞的死亡,导致疾病的发生发展。目前,通过调节自噬被认为是潜在的治疗方法。本文以慢性病毒性肝炎、肝纤维化、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急性肝衰竭及原发性肝癌为切入点,对自噬在肝脏疾病中的作用特点及调控机制进行综述,探寻肝脏疾病的新治疗靶点,以期为临床诊治提供新思路和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自噬 病毒性肝炎 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 肝纤维化 急性肝衰竭 原发性肝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肝性脑病的肠道菌群调节及饮食治疗途径 被引量:2
4
作者 乐滢玉 张荣臻 +3 位作者 肖伟松 覃小宾 曾胜澜 毛德文 《临床肝胆病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21年第7期1694-1698,共5页
肝性脑病(HE)在很大程度上增加了肝病患者的经济负担,严重影响了患者的生活质量。HE病理基础复杂且影响因素繁多,发病机理尚未完全明晰。其临床治疗尚无特异有效的方法,药物治疗临床疗效欠佳,许多药物耐受性差、依从性低,不良反应普遍。... 肝性脑病(HE)在很大程度上增加了肝病患者的经济负担,严重影响了患者的生活质量。HE病理基础复杂且影响因素繁多,发病机理尚未完全明晰。其临床治疗尚无特异有效的方法,药物治疗临床疗效欠佳,许多药物耐受性差、依从性低,不良反应普遍。就HE的蛋白质类食物和调节肠道菌群的药物治疗途径进行分析与归纳,以期为HE临床治疗提供新思路及优质方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性脑病 胃肠道微生物组 健康膳食 治疗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脾酪氨酸激酶在肝脏疾病中的作用机制 被引量:1
5
作者 乐滢玉 张荣臻 +4 位作者 吴聪 肖伟松 覃小宾 曾胜澜 毛德文 《临床肝胆病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21年第8期1970-1974,共5页
脾酪氨酸激酶(Syk)是一种在大多数造血细胞和非造血细胞中表达的非受体酪氨酸激酶,在免疫和非免疫生物学反应中都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Syk通过免疫受体酪氨酸激活基序(ITAM)依赖性的信号通路和ITAM半依赖性的信号通路等介导多种细胞反... 脾酪氨酸激酶(Syk)是一种在大多数造血细胞和非造血细胞中表达的非受体酪氨酸激酶,在免疫和非免疫生物学反应中都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Syk通过免疫受体酪氨酸激活基序(ITAM)依赖性的信号通路和ITAM半依赖性的信号通路等介导多种细胞反应。已有研究表明,Syk在肝实质细胞和非实质细胞中表达,并与肝纤维化、病毒性肝炎、酒精性肝病、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炎和肝细胞癌等肝脏疾病的发病机制及防治密切相关。对Syk在慢性肝脏疾病中的作用特点及调控机制进行归纳总结,以期为肝脏疾病的治疗提供思路和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Syk激酶 肝疾病 病理过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肝性脑病中肠道菌群的作用机制及治疗方法 被引量:4
6
作者 曾胜澜 吕超 +3 位作者 肖伟松 覃小宾 吴聪 毛德文 《临床肝胆病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0期2375-2379,共5页
目前肝性脑病的发病率较高,严重影响了患者的生活质量。叙述了肝性脑病患者肠道菌群的变化,分析了肠道菌群在肝性脑病中的作用机制及相关治疗,分析表明肝性脑病的发病与肠道菌群联系密切,通过调节肝性脑病患者的肠道菌群疗效显著。今后... 目前肝性脑病的发病率较高,严重影响了患者的生活质量。叙述了肝性脑病患者肠道菌群的变化,分析了肠道菌群在肝性脑病中的作用机制及相关治疗,分析表明肝性脑病的发病与肠道菌群联系密切,通过调节肝性脑病患者的肠道菌群疗效显著。今后可加深对肝性脑病肠道菌群的研究,为肝性脑病的治疗提供更好的方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性脑病 胃肠道微生物组 肠黏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