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1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作为母题的隐喻:现代主义艺术中的人体模型/人偶形象述略1910s-1950s 被引量:2
1
作者 聂皓雪 《南京艺术学院学报(美术与设计)》 CSSCI 北大核心 2019年第3期136-143,共8页
自18世纪中叶前后,以自然人的形貌结构为基础而制作的人体模型,就已经出现在艺术家的工作室中,成为其日常艺术创作中可资借助的绘画工具。随着人体模型本身的形态,材质与功能的逐渐转换,艺术家对于人体模型的应用愈发频繁,所应用的方式... 自18世纪中叶前后,以自然人的形貌结构为基础而制作的人体模型,就已经出现在艺术家的工作室中,成为其日常艺术创作中可资借助的绘画工具。随着人体模型本身的形态,材质与功能的逐渐转换,艺术家对于人体模型的应用愈发频繁,所应用的方式与相应拓展开来的意涵也在逐渐地延伸与扩张。本文将从20世纪上半叶数位艺术家作品中以人体模型为母题的作品出发,建立纵向与横向的两个坐标来进行对这一时期作品中人体模型主题的探讨:在纵向的坐标中,探讨时间框架下这一母题在各自艺术家作品中所承担功能的流变过程;横向的坐标中,则将具体的作品置于风格分析与图像学的双重框架之内进行考量;同时思考与分析人体模型概念本身的内涵与外延在艺术作品中的流动性,延展性与可塑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现代主义艺术 人体模型/人偶 超现实主义 后现代 商业文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从乔治·奥特看超现实主义艺术话语在美国早期现代艺术语境中的延异 被引量:2
2
作者 聂皓雪 《艺术探索》 2019年第4期54-62,共9页
从美国现代主义艺术家乔治·奥特的晚期艺术活动与超现实主义艺术的关联,可以对美国早期现代艺术中存在的艺术史话语叙述中的语焉不详及相互抵牾之处进行厘定与分析。首先检视奥特作品中的浪漫主义倾向及其作品中去政治化的特点;其... 从美国现代主义艺术家乔治·奥特的晚期艺术活动与超现实主义艺术的关联,可以对美国早期现代艺术中存在的艺术史话语叙述中的语焉不详及相互抵牾之处进行厘定与分析。首先检视奥特作品中的浪漫主义倾向及其作品中去政治化的特点;其次探讨其作品中的形而上维度及其与艺术家个人生活经验和私人幻想之间的勾连;再次,则透过对奥特作品中的“形式主义”立场的阐释,分析其与艺术批评家格林伯格在形式主义话语上的隔阂与冲突,从而呈现出二次世界大战之后,抽象表现主义艺术全面占领艺术话语权之前,美国早期现代主义艺术中复杂而微妙的景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乔治·奥特 超现实主义 美国早期现代艺术 形式主义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美国精确主义艺术运动的缘起及其多种意涵初探 被引量:1
3
作者 聂皓雪 《文化艺术研究》 CSSCI 2019年第2期34-40,共7页
精确主义是美国本土第一场真正意义上的现代主义艺术运动,其产生与发展过程是在第一次与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美国的城市化与工业化经验的投射,也体现了欧洲现代主义艺术在美国的本土化过程与接受语境的转换过程。作为艺术运动的精确主义... 精确主义是美国本土第一场真正意义上的现代主义艺术运动,其产生与发展过程是在第一次与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美国的城市化与工业化经验的投射,也体现了欧洲现代主义艺术在美国的本土化过程与接受语境的转换过程。作为艺术运动的精确主义,不但是美国一个时代的表征与缩影,同时也是美国现代艺术得以走向二战之后抽象表现主义的巅峰、在全球范围内掌握艺术创作话语权的重要铺垫阶段;精确主义内部生发出的不同的美学立场、艺术家透过城市与工业景观所折射出的对当下世界与生活的态度,不但是艺术形式维度上好的研究样本,同时也是社会学维度上具有分析价值的对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美国早期现代主义艺术 精确主义 城市化 现代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跨文化语境下的身份焦虑——浅析“后西藏组画”时代陈丹青的艺术创作 被引量:1
4
作者 聂皓雪 《艺苑》 2014年第1期75-78,共4页
旅美画家陈丹青曾在80年代因硕士研究生毕业创作《西藏组画》名噪一时。1982年后寓居美国长达18年,在艺术创作上经历了一系列演进与蜕变,作为同时具有"知青"与"海归"身份的陈丹青,是中国社会转型期具备跨语境与跨... 旅美画家陈丹青曾在80年代因硕士研究生毕业创作《西藏组画》名噪一时。1982年后寓居美国长达18年,在艺术创作上经历了一系列演进与蜕变,作为同时具有"知青"与"海归"身份的陈丹青,是中国社会转型期具备跨语境与跨文化经验艺术家的典型样本,语境断裂与身份焦虑在其艺术创作中亦时有呈现。本文将对其旅居域外90年代前后在绘画内容与题材上的实验与探索进行初步分析,在多元文化背景下厘清陈丹青及其艺术创作的普适性与独特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语境 身份焦虑 跨文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生活与观念 融汇与交锋——中国和美国现代艺术之学术研讨
5
作者 聂皓雪 张帆影 《上海艺术家》 2016年第2期51-52,共2页
于审美的视角而言是可以交互而共通的,在一个特定的中美现代艺术的比较的语境中,"交互"如何发生促进作用?而来自两种社会生态与文化语境下的艺术活动与艺术话语是否能进入到一个平等对话的机制当中进行交流呢?不妨由"现代主义"作... 于审美的视角而言是可以交互而共通的,在一个特定的中美现代艺术的比较的语境中,"交互"如何发生促进作用?而来自两种社会生态与文化语境下的艺术活动与艺术话语是否能进入到一个平等对话的机制当中进行交流呢?不妨由"现代主义"作为切入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现代艺术 “现代主义” 促进作用 社会生态 当代艺术家 创作动机 概念艺术 决澜社 王端廷 现代绘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偶像的厄运:毕加索Las Meninas After Velasquez戏仿系列及其艺术史观念
6
作者 聂皓雪 《南京艺术学院学报(美术与设计)》 CSSCI 北大核心 2014年第3期7-14,共8页
本文拟从西班牙现代画家毕加索对西班牙巴洛克画家委拉斯贵支的作品(Diego Velasquez)《宫娥》(Las Meninas)进行的戏仿系列《Las Meninas After Velasquez》着眼,在还原毕加索创作语境的基础之上,厘定其戏仿作品在艺术史上的位置,探赜... 本文拟从西班牙现代画家毕加索对西班牙巴洛克画家委拉斯贵支的作品(Diego Velasquez)《宫娥》(Las Meninas)进行的戏仿系列《Las Meninas After Velasquez》着眼,在还原毕加索创作语境的基础之上,厘定其戏仿作品在艺术史上的位置,探赜索隐毕加索的艺术史观念,试图更为全面与细致地审视毕加索的戏仿作品与原作品(original)之间的关系,同时进一步分析画家的创作行为与艺术史之间存在的微妙联系与互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毕加索 戏仿 《宫娥》 艺术史观念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恐惧城市--战前美国现代艺术中城市景观的反城市话语
7
作者 聂皓雪 《美术大观》 2021年第11期113-119,共7页
本文对第二次世界大战之前,一批以美国现代城市景观为主题的作品进行分析,从“古典与现代的对峙”“内容与形式的对峙”以及“时间与空间的对峙”这三组矛盾关系入手,探讨在一个现代化与工业化方兴未艾的年代,不同的艺术家们何以通过自... 本文对第二次世界大战之前,一批以美国现代城市景观为主题的作品进行分析,从“古典与现代的对峙”“内容与形式的对峙”以及“时间与空间的对峙”这三组矛盾关系入手,探讨在一个现代化与工业化方兴未艾的年代,不同的艺术家们何以通过自己的作品展现出各自对城市化的态度;同时探索其背后所暗含的、暧昧而隐秘的反城市话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美国现代艺术 城市化 反城市话语 现代性焦虑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美国早期现代艺术语境下本土民俗艺术的话语建构
8
作者 聂皓雪 《湖北美术学院学报》 2019年第2期92-98,共7页
乔治·奥特(George Ault,1891-1948)是美国早期现代艺术语境中的一个特殊个案,其短暂的艺术生涯中,曾与多个艺术运动和流派有过交集与互动。在其艺术生涯的第一个盛期,也就是20世纪的20年代,在纽约创作了一系列日后被归为"精... 乔治·奥特(George Ault,1891-1948)是美国早期现代艺术语境中的一个特殊个案,其短暂的艺术生涯中,曾与多个艺术运动和流派有过交集与互动。在其艺术生涯的第一个盛期,也就是20世纪的20年代,在纽约创作了一系列日后被归为"精确主义"1(Precisionism)艺术运动的作品。然而,在奥特以精确主义内相似的艺术表征进行创作的同时,他的作品还呈现出了与美国其他的艺术潮流与趋势相融合的情况,尤其是20年代中后期至经济大萧条前夜,美国的民族主义情绪高涨之下,与美国民俗艺术之话语建构之间的关联。本文将从奥特在此一时期创作的作品入手进行分析,探讨美国本土的形式主义同原始主义艺术及美国本土的民俗艺术的互动关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美国早期现代艺术 美国民俗艺术 形式主义 乔治·奥特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观看的逻辑:19世纪欧洲肖像画中的室内与身体——以《爱德华·达利·博伊特的女儿们》为例
9
作者 聂皓雪 《齐鲁艺苑(山东艺术学院学报)》 2015年第1期67-75,共9页
以19世纪美国画家萨金特的作品《爱德华·达利·博伊特的女儿们》为范本,将"室内"(Interior)作为媒介,女性角度与儿童身份作为线索,在交叉学科的视野下,对作品创作的语境,承载的风格与内在的意涵和指向进行分析,通过... 以19世纪美国画家萨金特的作品《爱德华·达利·博伊特的女儿们》为范本,将"室内"(Interior)作为媒介,女性角度与儿童身份作为线索,在交叉学科的视野下,对作品创作的语境,承载的风格与内在的意涵和指向进行分析,通过情境分析与风格分析的两条脉络还原"室内场景"的描绘作为19世纪肖像画转向的一个面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观看 室内 19世纪 肖像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美国场景”中的城市经验:弗朗西斯·克里斯作品中的情境性现实主义
10
作者 聂皓雪 《齐鲁艺苑(山东艺术学院学报)》 2017年第3期78-82,共5页
本文以美国现代艺术家弗朗西斯·克里斯为例,通过检视时代背景与艺术史的基本叙事,探讨个体艺术家的创作行为,其所处的时代背景及艺术史叙事三者之间的张力。在流派与主义的异质话语缝隙中,从艺术史的细节入手,重新叙述艺术家的个... 本文以美国现代艺术家弗朗西斯·克里斯为例,通过检视时代背景与艺术史的基本叙事,探讨个体艺术家的创作行为,其所处的时代背景及艺术史叙事三者之间的张力。在流派与主义的异质话语缝隙中,从艺术史的细节入手,重新叙述艺术家的个体创作行为及其与周遭环境的关系,探索艺术家与其身后被贴上的艺术史标签之间的相关性与矛盾关系。需要指出的是,本文所指的"现实主义"是特殊的政治文化语境下,以现实主义为表现方式的,杂糅与裹挟了现代主义绘画理念与风格的"情境性现实主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美国场景” 城市经验 情境 现实主义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另一种修辞:以徐悲鸿为例 浅析20世纪中国画“写生”概念的转换
11
作者 聂皓雪 《美与时代(美学)(下)》 2013年第12期90-92,共3页
20世纪的中国美术史的发生发展,在某一个维度上完成了中国画领域内"写生"一词的概念转换。这样一个看似是名词意涵的衍义过程,实际上完成了一个观念史的转换,直接呈现了20世纪中国画发展的大致面向,在事实上构成对20世纪中国... 20世纪的中国美术史的发生发展,在某一个维度上完成了中国画领域内"写生"一词的概念转换。这样一个看似是名词意涵的衍义过程,实际上完成了一个观念史的转换,直接呈现了20世纪中国画发展的大致面向,在事实上构成对20世纪中国画发展脉络的深刻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20世纪 概念转换 中国画 写生 徐悲鸿 修辞 中国美术史 观念史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