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低温胁迫下菊花叶片不饱和脂肪酸质量分数对光系统Ⅱ功能的影响 被引量:7
1
作者 聂林杰 孙泽硕 +2 位作者 程祥飞 张开明 李永华 《东北林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1期61-65,共5页
以秋菊晚花品种‘金龙腾云’为试材,于不同低温(4、-4℃)条件下分别处理3、6、9、12 h,研究其对叶绿素荧光参数、脂肪酸质量分数的影响。结果表明:-4℃低温处理过程中,CmFAD2表达量9 h达到最高,CmSAD、CmFAD7表达量升高,不饱和脂肪酸质... 以秋菊晚花品种‘金龙腾云’为试材,于不同低温(4、-4℃)条件下分别处理3、6、9、12 h,研究其对叶绿素荧光参数、脂肪酸质量分数的影响。结果表明:-4℃低温处理过程中,CmFAD2表达量9 h达到最高,CmSAD、CmFAD7表达量升高,不饱和脂肪酸质量分数和双键指数(DB,I)值增加,最大光化学效率(Fv/Fm)、潜在光化学效率(Fv/Fo)、光化学猝灭(Qp)呈下降趋势,非光化学猝灭(NP,Q)则先降后升,表明菊花叶片通过降低PSⅡ光能利用率和光化学效率,增加热耗散的方式响应低温胁迫。同一温度下随低温胁迫时间延长Fv/Fm、Qp、NP,Q值变化趋于平稳,叶绿素a质量分数/叶绿素b质量分数随温度降低显著升高,且叶绿素a质量分数/叶绿素b质量分数与亚油酸、亚麻酸、不饱和脂肪酸/饱和脂肪酸及DB,I值呈显著正相关。低温胁迫提高了菊花叶片脂肪酸去饱和酶基因表达量,促使不饱和脂肪酸质量分数增加,进而维持PSⅡ功能相对稳定,为深入阐述菊花低温响应生理机制提供理论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菊花 低温胁迫 脂肪酸去饱和酶基因 叶绿素荧光参数 不饱和脂肪酸
在线阅读 下载PDF
3个秋菊品种瓶插过程中花瓣生理生化指标的变化 被引量:1
2
作者 聂林杰 陈嘉婧 +2 位作者 李睿 逯久幸 谢久凤 《浙江农业科学》 2018年第11期2046-2048,2051,共4页
以东海的月、春日剑山、国华强大3个秋菊品种为材料,利用瓶插液2%蔗糖+200 mg·L^(-1) 8-HQ作为处理组(T),以蒸馏水为对照组(CK),研究其在瓶插过程中花瓣可溶性糖、抗氧化酶活性等生理生化指标的变化。结果表明,东海的月、国华强大... 以东海的月、春日剑山、国华强大3个秋菊品种为材料,利用瓶插液2%蔗糖+200 mg·L^(-1) 8-HQ作为处理组(T),以蒸馏水为对照组(CK),研究其在瓶插过程中花瓣可溶性糖、抗氧化酶活性等生理生化指标的变化。结果表明,东海的月、国华强大的可溶性糖含量均呈下降趋势,处理组高于对照组;可溶性蛋白质含量前期增加,后期下降,处理组含量较高;超氧化物歧化酶(superoxide dismutase,SOD)、过氧化氢酶(catalase,CAT)活性变化趋势相似,瓶插初期下降,之后有所回升,衰老末期再次下降;过氧化物酶(peroxidase,POD)活性随瓶插时间延长而上升,处理组高于对照组。秋菊瓶插期间可溶性糖、蛋白质含量的下降,以及抗氧化酶活性的降低可能是导致菊花瓶插中花瓣衰老的原因,本研究为秋菊瓶插观赏应用提供了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秋菊 瓶插液 花瓣 生理生化指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低温胁迫对切花菊叶片光化学反应参数的影响 被引量:6
3
作者 赵鹏飞 聂林杰 +3 位作者 王磊 栗燕 张开明 李永华 《河南农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2期193-199,共7页
以切花菊品种‘白乒乓’为材料,设置16、4、-4℃共3个处理温度,处理时间为12 h,对光系统叶绿素荧光参数进行测定,研究不同温度下切花菊叶片光化学反应的变化。结果表明,与16℃相比,在4℃和-4℃条件下,叶片初始荧光(Fo)分别降低了9. 7%和... 以切花菊品种‘白乒乓’为材料,设置16、4、-4℃共3个处理温度,处理时间为12 h,对光系统叶绿素荧光参数进行测定,研究不同温度下切花菊叶片光化学反应的变化。结果表明,与16℃相比,在4℃和-4℃条件下,叶片初始荧光(Fo)分别降低了9. 7%和51. 5%,单位面积有活性反应中心数量(RC/CSo)降低了15. 4%和86. 6%,快速荧光动力学(OJIP)曲线、光系统Ⅰ(Photosystem Ⅰ,PSI)活性(MR/MRo)曲线和其他光化学反应参数均变化显著。切花菊叶片在低温胁迫下捕光色素降解,光系统Ⅱ(Photosystem Ⅱ,PSII)反应中心开放程度降低,部分反应中心失活,PSI反应中心活性降低,-4℃处理对切花菊叶片PSI造成了严重的伤害,植株整体光合活性降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切花菊 低温胁迫 叶绿素快速荧光 光系统 OJIP曲线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低温胁迫下菊花叶片叶绿素荧光特性与抗氧化酶活性的变化 被引量:14
4
作者 程祥飞 王磊 +1 位作者 聂林杰 李永华 《河南农业科学》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4期104-108,共5页
以秋菊晚花品种金龙腾云为材料,研究其在不同温度下叶片叶绿素荧光参数和抗氧化酶活性等生理生化指标的变化,探讨其低温响应机制。结果表明:与对照组相比,8、4、-4、-8℃处理12 h叶绿素a+b含量分别下降了14.6%、23.2%、45.7%和49.9%,可... 以秋菊晚花品种金龙腾云为材料,研究其在不同温度下叶片叶绿素荧光参数和抗氧化酶活性等生理生化指标的变化,探讨其低温响应机制。结果表明:与对照组相比,8、4、-4、-8℃处理12 h叶绿素a+b含量分别下降了14.6%、23.2%、45.7%和49.9%,可溶性糖含量分别增长了16.5%、19.4%、19.7%和23.2%。8℃和4℃处理组,菊花叶片Fv/Fm、Fv/Fo和q P变化趋势不明显,NPQ在处理3 h时表现出上升趋势,随着处理时间的延长8℃条件下NPQ的变化趋于平缓,而4℃条件下NPQ缓慢降低;而-4、-8℃条件下Fv/Fm、Fv/Fo、q P和NPQ均大幅度降低,-8℃处理12 h,q P、NPQ几乎为0。8、4℃处理组,菊花叶片处理3 h SOD、POD活性显著增加,而CAT活性在处理3 h时表现出下降趋势,随后逐渐升高;而-4、-8℃处理时,SOD、POD活性处理3 h时达到峰值后迅速下降,CAT活性随着处理时间的延长显著下降。与对照组相比,低温下处理12 h时,MDA含量分别增长了11.9%、17.3%、54.2%和60.7%。综上表明,低温伤害较轻时,菊花可以通过调节抗氧化酶活性、可溶性糖含量,增加热耗散等生理机制来减轻低温胁迫程度;而随着温度的降低,受冻害严重的植株(-8℃),抗氧化酶活性显著下降,MDA含量显著升高,叶绿素荧光参数大幅度降低,光系统受到严重伤害,已基本失去光合作用能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菊花 低温胁迫 抗氧化酶活性 叶绿素荧光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