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从秦伯未对“五脏六腑皆令人咳”之解析谈治咳临床体悟
1
作者 位式祥 于会勇 +4 位作者 聂天旸 高越 刘莲莲 李雁 王成祥 《环球中医药》 2025年第5期957-961,共5页
“五脏六腑皆令人咳”出自《素问·咳论篇》,是古今医家灵活辨治咳嗽的思路源泉。然统观全篇审视此句,似只有对“五脏令人咳”的解释,却无“六腑令人咳”的内容。在秦伯未观点的启发下,本文从历代医家论述中择要梳理出“余脏传肺”... “五脏六腑皆令人咳”出自《素问·咳论篇》,是古今医家灵活辨治咳嗽的思路源泉。然统观全篇审视此句,似只有对“五脏令人咳”的解释,却无“六腑令人咳”的内容。在秦伯未观点的启发下,本文从历代医家论述中择要梳理出“余脏传肺”和“肺传余脏”两种主要观点,并重点介绍了秦伯未从后者发展而来的“脏腑兼症分类”观。本文从文献流传、原文细节和医理阐述角度分析了“肺传余脏”观的小众性、合理性与贯穿性,笔者结合古今医家论述进一步分析得出:《素问·咳论篇》的论述重点在于外感而非内伤,外邪中尤重寒邪。因此,治疗上一要重视温药的运用,温药治咳不仅符合经典所述病因病机病所,并能提升身之阳气,从而达到预防感邪与传变的目的;二要重视传变,比类并病理论看咳嗽传变,可知须分清表里主次轻重,随病情所宜制定治疗策略;三要重视咳嗽所处阶段,据此可初步判定病机虚实,指导治法用药;四要重视兼症,除治源顾流外,还要考虑到兼症在因果源流关系中的转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秦伯未 《黄帝内经》 《素问·咳论篇》 五脏六腑皆令人咳 外感咳嗽 脏腑咳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新型冠状病毒肺炎恢复期患者出院半年后的生命质量调查及其影响因素分析 被引量:4
2
作者 聂天旸 于会勇 +4 位作者 陈卫衡 张山 满天 黄振峰 王成祥 《山东医药》 CAS 2022年第5期6-10,共5页
目的调查新型冠状病毒肺炎恢复期患者出院半年后的生命质量,并分析其影响因素。方法基于由北京中医药大学第三附属医院牵头建立的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病例登记系统,以2020年1月17日—3月17日在湖北武汉新冠肺炎定点医院住院治疗的117例新... 目的调查新型冠状病毒肺炎恢复期患者出院半年后的生命质量,并分析其影响因素。方法基于由北京中医药大学第三附属医院牵头建立的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病例登记系统,以2020年1月17日—3月17日在湖北武汉新冠肺炎定点医院住院治疗的117例新冠肺炎恢复期患者为研究对象,在出院半年后进行随访,面对面采用世界卫生组织生存质量测定量表简表(WHOQOL-BREF)对患者生命质量进行调查。分析比较不同临床特征患者的生命质量评分,采用Pearson相关性分析不同临床特征与患者生命质量总积分的关系,对有统计学意义的因素纳入线性回归分析并得到生命质量总分线性相关方程。结果患者WHOQOL-BREF量表生命质量总分(75.79±13.80)分,生活质量自我评价(3.20±0.78)分,健康状况自我评价(2.60±0.79)分。对于生命质量总分,女性、后遗症分级高及有吸烟史的患者得分低于男性、后遗症分级低及无吸烟史的患者(P均<0.05)。Pearson相关性分析显示,新冠肺炎急性期分型(r=-2.12,P=0.022)、后遗症分级(r=-4.13,P<0.01)、性别(r=1.83,P=0.048)、吸烟史(r=-0.18,P<0.01)与患者出院后半年的生命质量总分有关。线性回归分析显示,后遗症分级与患者出院后半年的生命质量总分呈线性相关(R^(2)=0.170,P<0.01)。线性相关方程:Y=94.179-9.153X。结论新冠肺炎恢复期患者出院半年后,其对自身的生活质量和健康状况普遍不满,总体生命质量偏低,并受性别、后遗症分级、吸烟史等因素的影响,且以后遗症分级影响最显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型冠状病毒肺炎 恢复期 生命质量 后遗症 影响因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