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6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三软”煤层工作面收作期间的矿压控制方法探讨 被引量:1
1
作者 聂书遥 陈登红 《煤炭技术》 CAS 北大核心 2011年第4期237-238,共2页
根据矿压显现原理及岩石力学的"三轴抗压"理论,针对丁集煤矿"三软"煤层11-2煤,以该矿1262(1)综采工作面收作后矿压扰动现象为例,提出了以顶板甩压、保护煤柱加固的方式,减少工作面收作期间及后期矿压显现对保护煤... 根据矿压显现原理及岩石力学的"三轴抗压"理论,针对丁集煤矿"三软"煤层11-2煤,以该矿1262(1)综采工作面收作后矿压扰动现象为例,提出了以顶板甩压、保护煤柱加固的方式,减少工作面收作期间及后期矿压显现对保护煤柱以内主要大巷的破坏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三软”煤层 矿压显现 切顶甩压 三轴抗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冲击地压条件下工作面巷道层位选择 被引量:9
2
作者 聂书遥 《陕西煤炭》 2020年第2期64-67,共4页
为了解决深井强冲击倾向性厚煤层开采过程中冲击地压下巷道变形难以控制的问题,以孟村煤矿4#煤层巷道层位布置为例展开探讨。在明确煤层顶底板及冲击性等概况的基础上,结合首采煤层巷道布置及支护情况,提出3种巷道层位布置技术方案。通... 为了解决深井强冲击倾向性厚煤层开采过程中冲击地压下巷道变形难以控制的问题,以孟村煤矿4#煤层巷道层位布置为例展开探讨。在明确煤层顶底板及冲击性等概况的基础上,结合首采煤层巷道布置及支护情况,提出3种巷道层位布置技术方案。通过对3种方案的技术优缺点对比,认为方案三是适合孟村煤矿综采工作面巷道层位布置的最优方案。即综采工作面巷道布置在煤层距顶板7.5 m处,选用深入砂质泥岩顶板不少于1.3 m的φ21.8 mm×8800 mm锚索;该方案具有更好的抗冲击能力,可以在此基础上开展基于顶板对抗冲击地压的支护理论分析,是一种更为优化的工作面层位布置形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冲击地压 综采工作面 巷道层位 顶板控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冲击地压煤层大型构造区巷道掘进防冲技术研究与应用 被引量:5
3
作者 吕大钊 亢晓涛 聂书遥 《煤矿现代化》 2019年第6期46-48,51,共4页
对于冲击地压煤矿而言,大型地质构造往往对冲击地压的发生起明显促进作用,甚至起主导作用。研究大型构造影响区掘进巷道的冲击地压防治技术,对冲击地压煤矿具有重要意义。本文结合陕西彬长矿区孟村煤矿,对中央一号辅运大巷穿越DF29断层... 对于冲击地压煤矿而言,大型地质构造往往对冲击地压的发生起明显促进作用,甚至起主导作用。研究大型构造影响区掘进巷道的冲击地压防治技术,对冲击地压煤矿具有重要意义。本文结合陕西彬长矿区孟村煤矿,对中央一号辅运大巷穿越DF29断层期间的防冲方案进行不断的探讨和优化,实施“强支护、强卸压”,使该巷道顺利穿越了断层,为冲击地压煤矿在大型构造影响区掘进期间的防冲工作提供了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冲击地压煤矿 冲击地压防治技术 “强支护、强卸压” 防冲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孟村煤矿强冲击地压条件下巷道维护方案 被引量:3
4
作者 马涛 聂书遥 《陕西煤炭》 2020年第6期118-121,共4页
陕西彬长矿区孟村煤矿是典型的深井强冲击地压影响矿井,为了彻底解决厚煤层巷道在强冲击地压影响下巷道变形难以控制的问题,统计了矿井冲击地压显现情况并分析显现规律,提出“远端爆破关键层,近端加固巷道围岩及支护强度”的“远攻近交... 陕西彬长矿区孟村煤矿是典型的深井强冲击地压影响矿井,为了彻底解决厚煤层巷道在强冲击地压影响下巷道变形难以控制的问题,统计了矿井冲击地压显现情况并分析显现规律,提出“远端爆破关键层,近端加固巷道围岩及支护强度”的“远攻近交”巷道维护方案。结合顺槽巷道加固和合理确定回采方向等防冲击方法,从而确保巷道具备更好的抗冲击能力,突破了深井强冲击地压对矿井的安全生产瓶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强冲击地压 冲击显现 顶板关键层 锚注技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孟村煤矿安全管理模式剖析 被引量:2
5
作者 马涛 聂书遥 《陕西煤炭》 2021年第2期201-204,共4页
煤炭企业安全管理工作多年来始终在较为粗放的发展模式下进行,对于安全管理模式也始终在摸索中。文中通过对陕西彬长孟村矿业有限公司现行安全管理模式进行剖析,较为全面的阐明了矿井当前已基本成熟的安全管理模式,以期对煤矿安全管理... 煤炭企业安全管理工作多年来始终在较为粗放的发展模式下进行,对于安全管理模式也始终在摸索中。文中通过对陕西彬长孟村矿业有限公司现行安全管理模式进行剖析,较为全面的阐明了矿井当前已基本成熟的安全管理模式,以期对煤矿安全管理工作模式定型、升级提供帮助,同时也希望通过自我剖析,让更多安全管理领域专家指导矿井安全管理工作转型升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安全管理模式 诺莎安健环管理体系 双重预防机制 “四员两长” “不安全人”风险等级划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动力灾害矿井巷道顶板离层特征研究 被引量:1
6
作者 李海鹏 吕大钊 +3 位作者 吴学明 聂书遥 陈晨 关欣杰 《煤矿现代化》 2020年第3期123-126,共4页
采用顶板离层观测法,对冲击矿压矿井巷道的顶板离层特点进行实测分析。结果表明:在未采取冲击矿压解危的巷道中测试时,巷道顶板上方深、浅位顶板离层呈非线性变化,离层瞬间发生,深部顶板离层范围20mm^260mm,浅部顶板离层范围22mm^180mm... 采用顶板离层观测法,对冲击矿压矿井巷道的顶板离层特点进行实测分析。结果表明:在未采取冲击矿压解危的巷道中测试时,巷道顶板上方深、浅位顶板离层呈非线性变化,离层瞬间发生,深部顶板离层范围20mm^260mm,浅部顶板离层范围22mm^180mm,深、浅部离层稳定时间分别为7~64天和14~58天;在采取冲击矿压解危的巷道中测试时,迎头顶板离层主要发生在上方0~5m位置,离层变化在6~11天趋于稳定,最大离层量1~86mm,高能量"煤炮震动"明显减弱。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动力灾害矿井 顶板离层 数字观测法 现场实测 对比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