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0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高句丽釉陶器的类型与分期 被引量:8
1
作者 耿铁华 《考古与文物》 CSSCI 北大核心 2001年第3期71-80,共10页
This paper made a typological analysis of glazed pottery of Gaogouli unearthed from grave mainly in the ancient Gaogouli capital city, Ji’an, and a few in Fushan and Huanren counties. Combined with the change of tomb... This paper made a typological analysis of glazed pottery of Gaogouli unearthed from grave mainly in the ancient Gaogouli capital city, Ji’an, and a few in Fushan and Huanren counties. Combined with the change of tomb construction and other buried vessels, the author got a chronology consist of 3 stages dated at 4th, sib, 6th centuries AD. respectively. This chronology reflected the influence of glazed pottery technology from the West and the East Han and the development of local and Gaogouli national characteristics, it also reflected the political, economical and social shifting And development of Gaogouli.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句丽 陶器 中原 釉色 汉代 民族 东北亚 陶瓷工艺 优美 造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句丽民族起源与民族融合 被引量:8
2
作者 耿铁华 《社会科学辑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06年第1期139-145,共7页
20世纪80年代以来,中国学者对高句丽民族起源进行了深入的研究,但对高句丽民族起源还存在着一些分歧,主要有秽貊说、夫余说、殷商说、炎帝说、高夷说等。值得注意的是,在研究中学者们往往混淆族源、族属、族称等概念,往往将民族起源和... 20世纪80年代以来,中国学者对高句丽民族起源进行了深入的研究,但对高句丽民族起源还存在着一些分歧,主要有秽貊说、夫余说、殷商说、炎帝说、高夷说等。值得注意的是,在研究中学者们往往混淆族源、族属、族称等概念,往往将民族起源和民族融合混为一谈,需要进一步澄清。笔者认为,传统的秽貊说、夫余说颇有疑义,许多新的证据表明,在高句丽民族起源问题上殷商说似乎更具说服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句丽 民族融合 民族起源 传统观念 中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集安高句丽农业考古概述 被引量:9
3
作者 耿铁华 《农业考古》 1989年第1期97-103,共7页
集安地处吉林省最南端,境内多山川河流,物产丰富,风光秀丽,气候宜人,素称“塞外小江南”。早在三千多年前的周秦之际,我国北方的少数民族——高句丽人就生活、繁衍在这块富饶美丽的地方。鸭绿江,浑江哺育着他们,老岭山麓的自然资源供给... 集安地处吉林省最南端,境内多山川河流,物产丰富,风光秀丽,气候宜人,素称“塞外小江南”。早在三千多年前的周秦之际,我国北方的少数民族——高句丽人就生活、繁衍在这块富饶美丽的地方。鸭绿江,浑江哺育着他们,老岭山麓的自然资源供给他们的衣食之需。汉平帝元始三年(公元3年),高句丽王国从纥升骨城(今辽宁省桓仁县的五女山城)迁都国内城(今吉林省集安市区)直至北魏始光四年(公元427年)都城南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句丽民族 农业考古 农业生产 遗址 集安 出土 吉林省 标本 建国后 国内城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好太王碑发现140周年的捶拓与研究 被引量:1
4
作者 耿铁华 《东北师大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期112-118,共7页
1877年(光绪三年)怀仁设县,书启关月山在通沟的荒烟蔓草中发现了好太王碑,迄今正好140周年。好太王碑发现后,经过火焚除苔,捶拓出完整拓本,传入京师和域外,引起中外学者的关注。期间对于碑石发现与火焚除苔的时间,完整拓本的出现以及拓... 1877年(光绪三年)怀仁设县,书启关月山在通沟的荒烟蔓草中发现了好太王碑,迄今正好140周年。好太王碑发现后,经过火焚除苔,捶拓出完整拓本,传入京师和域外,引起中外学者的关注。期间对于碑石发现与火焚除苔的时间,完整拓本的出现以及拓本的类型、保存、研究等诸多问题还存在着不同说法和意见。本文根据文献资料,结合调查研究所得,对140年来好太王碑的捶拓、拓本分类、状况进行梳理和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好太王碑 捶拓 研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句丽建国时间考论
5
作者 李淑英 耿铁华 《学习与探索》 CSSCI 北大核心 2004年第3期115-119,共5页
高句丽邹牟王(或称朱蒙)于西汉元帝建昭二年(公元前37年)在玄菟郡内建国。这种看法已被多数学者认可。1980年以来,又有学者提出太祖大王(公元1世纪中叶以后)建国,或在朱蒙之前一二百年已有高句丽国存在。这些看法缺乏历史文献证明,也无... 高句丽邹牟王(或称朱蒙)于西汉元帝建昭二年(公元前37年)在玄菟郡内建国。这种看法已被多数学者认可。1980年以来,又有学者提出太祖大王(公元1世纪中叶以后)建国,或在朱蒙之前一二百年已有高句丽国存在。这些看法缺乏历史文献证明,也无考古学方面的证据。通过从中外史书记载和好太王碑文比证分析,可以确定高句丽建国于公元前37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句丽 建国时间 邹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句丽起源和建国问题探索 被引量:5
6
作者 耿铁华 《求是学刊》 1986年第1期79-85,共7页
关键词 高句丽 夫余 高句丽人 朱蒙 问题探索 遗址 安县 起源 浑江流域 汉政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句丽民俗概述 被引量:5
7
作者 耿铁华 《求是学刊》 1986年第5期77-81,共5页
关键词 高句丽 高句丽人 民俗 瓦当 歌舞 丧葬习俗 石墓 高句丽古墓 节食 高句丽民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好太王碑的国烟看烟及其身份问题 被引量:2
8
作者 耿铁华 《求是学刊》 1988年第4期81-85,90,共6页
关键词 高句丽 史料价值 考古材料 碑文 奴隶 凝灰岩 吉林省 墓碑 部分内容 陵寝制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应监甗考释 被引量:2
9
作者 耿铁华 《东北师大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1981年第6期71-74,共4页
应监甗系一九五八年九月二十八日江西省余千县黄金埠出土,口沿内壁有铭凡六字,铭曰:应监乍宝?彝郭沫若同志《释应监甗》一文。
关键词 成王 徐中舒 黄金 武王 西周王朝 左传 中国史 史记 周公 诸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好太王碑的保护与现状
10
作者 耿铁华 《文博》 1990年第2期64-70,55,共8页
好太王碑是高句丽第二十代长寿王为其父“广开土境平安好太王”树立的纪功碑,晋安帝义熙十年(公元四一四年)立于国内城(今吉林省集安县城)东北四公里处。经历了自然界和人类社会的风风雨雨,至今已在那里矗立了一千五百七十多年。它被重... 好太王碑是高句丽第二十代长寿王为其父“广开土境平安好太王”树立的纪功碑,晋安帝义熙十年(公元四一四年)立于国内城(今吉林省集安县城)东北四公里处。经历了自然界和人类社会的风风雨雨,至今已在那里矗立了一千五百七十多年。它被重新发现、捶拓和研究,亦有一个世纪了。许多中外学者、专家十分关注好太王碑的保护与现状,因此,我们将有关情况报告如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好太王碑 集安县 长寿王 捶拓 句丽 国内城 纪功碑 碑面 土境 晋安帝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