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上海教育软件发展有限公..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共找到
3
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显示方式:
文摘
详细
列表
相关度排序
被引量排序
时效性排序
饶阳凹陷西6区块沙一上段沉积微相及其含油气性
被引量:
3
1
作者
吕传炳
庞雄奇
+4 位作者
庞宏
付亮亮
郑定业
刘本芬
耿荣燕
《石油科学通报》
2021年第4期553-565,共13页
饶阳凹陷作为一个勘探老区,油气年产量日益下降,亟需发现新的油气储量以满足国家战略发展需求。受限于早期的生产技术及理论模式,地层格架划分粗略,评价目标主要集中以段或亚段,精度较高者以油组为主,以单砂体尺度的储层受非均质性的影...
饶阳凹陷作为一个勘探老区,油气年产量日益下降,亟需发现新的油气储量以满足国家战略发展需求。受限于早期的生产技术及理论模式,地层格架划分粗略,评价目标主要集中以段或亚段,精度较高者以油组为主,以单砂体尺度的储层受非均质性的影响导致沉积微相划分不准,为油田增储上产带来挑战,严重制约了油气勘探开发的发展。基于此,利用岩心、录井及测井等资料,本文以饶阳凹陷南马庄地区西6区块为例,对沙一段各小层(单砂体)沉积微相进行刻画,并对各类微相中砂体含油气性进行分析。结果表明:西6区块沙一上段共分为3个油组9个小层;岩性以偏氧化环境的泥岩与偏还原环境的砂岩混合为主,表现为沉积过程中水体震荡摆动的特点;沉积亚相类型为三角洲平原,发育分流河道、天然堤和河漫沼泽3种微相;沉积微相分布范围控制着砂体展布特征,具体表现为分流河道控制小层的砂地比及渗砂厚度分布,其中以Ⅱ_(1)、Ⅱ_(2)小层砂地比值最大,可达至0.75、0.85,Ⅰ、Ⅱ_(1)小层渗砂厚度值最大,可达至30 m、25 m;Ⅱ、Ⅲ油组中各小层分流河道(微)相控制下的储层砂体整体含油气性较高,Ⅱ_(4)、Ⅲ_(2)小层含油层比例最大为69.6%、65.5%。基于各小层沉积微相与含油层的结合,剖析了沙一上段沉积微相与油气分布关系,指出分流河道、天然堤等微相叠合区内渗砂厚度大于5 m为有利的油气聚集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饶阳凹陷
西6区块
沙一上段
沉积微相
含油气性
油气聚集有利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注空气驱油工艺燃爆实验研究
被引量:
7
2
作者
赵利庆
杨国骏
+3 位作者
李红波
樊春峰
耿荣燕
梁昌晶
《油气田地面工程》
2019年第9期12-17,共6页
注空气驱油过程中空气会与原油中的挥发气体混合,遇明火容易发生爆炸,造成关井或安全事故。针对这一问题,分析计算了常温常压下的爆炸极限及安全氧含量,用反应釜装置模拟高温高压条件下可燃气体的燃爆特性。结果表明:温度、压力的升高...
注空气驱油过程中空气会与原油中的挥发气体混合,遇明火容易发生爆炸,造成关井或安全事故。针对这一问题,分析计算了常温常压下的爆炸极限及安全氧含量,用反应釜装置模拟高温高压条件下可燃气体的燃爆特性。结果表明:温度、压力的升高对可燃气体爆炸下限不敏感,但是对爆炸上限很敏感,随着温度、压力的升高,爆炸极限(体积分数)的范围变宽,由常温常压下的4.76%~14.72%增大到1.6%~36.1%。同时对安全氧含量进行了实验测定,并针对不同压力下的可燃物爆炸极限与安全氧含量数值进行了关于温度的二次线性函数拟合,可用于相近温度、压力下的燃爆特性预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空气驱
可燃物
爆炸极限
安全氧含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含聚原油脱水室内试验研究
被引量:
1
3
作者
刘艳
吴建华
+3 位作者
赵新建
薛钊
耿荣燕
巩峰
《石油规划设计》
2019年第6期17-21,49,共6页
聚合物驱油(简称聚驱)是目前提高原油采收率的一项重要手段,但聚驱采出液中含驱替用的聚合物,改变了乳状液的性质,脱水难度大于普通水驱。针对某脱水站来液含聚合物的实际情况,对不同聚合物浓度原油乳状液进行了电导率、油水界面张力及...
聚合物驱油(简称聚驱)是目前提高原油采收率的一项重要手段,但聚驱采出液中含驱替用的聚合物,改变了乳状液的性质,脱水难度大于普通水驱。针对某脱水站来液含聚合物的实际情况,对不同聚合物浓度原油乳状液进行了电导率、油水界面张力及脱水效果试验,确定了电脱水器正常工作的极限进液含聚浓度为300 mg/L。对破乳剂进行了筛选,明确了采用破乳剂复配和絮凝剂组合的投加方式进行脱水,配方体系为破乳剂DP9201与XP-1421(复配比例1:1,加药量100 mg/L)和絮凝剂聚合氯化铝(加药量20mg/L),90 min条件下脱水率可达87%。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聚合物
破乳剂
絮凝剂
药剂复配
原油脱水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饶阳凹陷西6区块沙一上段沉积微相及其含油气性
被引量:
3
1
作者
吕传炳
庞雄奇
庞宏
付亮亮
郑定业
刘本芬
耿荣燕
机构
中国石油华北油田分公司
中国石油大学(北京)油气资源与探测国家重点实验室
中国石油大学(北京)地球科学学院
出处
《石油科学通报》
2021年第4期553-565,共13页
基金
中国石油天然气股份有限公司科技重大专项“富油气区带整体再评价关键技术攻关研究与应用”(2017E-1504)资助。
文摘
饶阳凹陷作为一个勘探老区,油气年产量日益下降,亟需发现新的油气储量以满足国家战略发展需求。受限于早期的生产技术及理论模式,地层格架划分粗略,评价目标主要集中以段或亚段,精度较高者以油组为主,以单砂体尺度的储层受非均质性的影响导致沉积微相划分不准,为油田增储上产带来挑战,严重制约了油气勘探开发的发展。基于此,利用岩心、录井及测井等资料,本文以饶阳凹陷南马庄地区西6区块为例,对沙一段各小层(单砂体)沉积微相进行刻画,并对各类微相中砂体含油气性进行分析。结果表明:西6区块沙一上段共分为3个油组9个小层;岩性以偏氧化环境的泥岩与偏还原环境的砂岩混合为主,表现为沉积过程中水体震荡摆动的特点;沉积亚相类型为三角洲平原,发育分流河道、天然堤和河漫沼泽3种微相;沉积微相分布范围控制着砂体展布特征,具体表现为分流河道控制小层的砂地比及渗砂厚度分布,其中以Ⅱ_(1)、Ⅱ_(2)小层砂地比值最大,可达至0.75、0.85,Ⅰ、Ⅱ_(1)小层渗砂厚度值最大,可达至30 m、25 m;Ⅱ、Ⅲ油组中各小层分流河道(微)相控制下的储层砂体整体含油气性较高,Ⅱ_(4)、Ⅲ_(2)小层含油层比例最大为69.6%、65.5%。基于各小层沉积微相与含油层的结合,剖析了沙一上段沉积微相与油气分布关系,指出分流河道、天然堤等微相叠合区内渗砂厚度大于5 m为有利的油气聚集区。
关键词
饶阳凹陷
西6区块
沙一上段
沉积微相
含油气性
油气聚集有利区
Keywords
Raoyang sag
Xi-6 area
upper member of Es1
sedimentary microfacies
oil/gas bearing ability
favorable area for oil/gas accumulation
分类号
P618.13 [天文地球—矿床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注空气驱油工艺燃爆实验研究
被引量:
7
2
作者
赵利庆
杨国骏
李红波
樊春峰
耿荣燕
梁昌晶
机构
中国石油华北油田分公司第一采油厂
中国石油青海油田分公司基建工程处
中国石油华北油田分公司二连分公司
河北雄安华油清洁能源有限公司
河北华北石油港华勘察规划设计有限公司
出处
《油气田地面工程》
2019年第9期12-17,共6页
文摘
注空气驱油过程中空气会与原油中的挥发气体混合,遇明火容易发生爆炸,造成关井或安全事故。针对这一问题,分析计算了常温常压下的爆炸极限及安全氧含量,用反应釜装置模拟高温高压条件下可燃气体的燃爆特性。结果表明:温度、压力的升高对可燃气体爆炸下限不敏感,但是对爆炸上限很敏感,随着温度、压力的升高,爆炸极限(体积分数)的范围变宽,由常温常压下的4.76%~14.72%增大到1.6%~36.1%。同时对安全氧含量进行了实验测定,并针对不同压力下的可燃物爆炸极限与安全氧含量数值进行了关于温度的二次线性函数拟合,可用于相近温度、压力下的燃爆特性预测。
关键词
空气驱
可燃物
爆炸极限
安全氧含量
Keywords
air displacement
combustible
explosion limit
safe oxygen content
分类号
G63 [文化科学—教育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含聚原油脱水室内试验研究
被引量:
1
3
作者
刘艳
吴建华
赵新建
薛钊
耿荣燕
巩峰
机构
中国石油华北油田公司第一采油厂
中国石油华北油田公司第二采油厂
中国石油华北油田公司第三采油厂
中国石油华北油田公司友信勘探开发服务有限公司
中国石油华北油田公司工程技术研究院
出处
《石油规划设计》
2019年第6期17-21,49,共6页
文摘
聚合物驱油(简称聚驱)是目前提高原油采收率的一项重要手段,但聚驱采出液中含驱替用的聚合物,改变了乳状液的性质,脱水难度大于普通水驱。针对某脱水站来液含聚合物的实际情况,对不同聚合物浓度原油乳状液进行了电导率、油水界面张力及脱水效果试验,确定了电脱水器正常工作的极限进液含聚浓度为300 mg/L。对破乳剂进行了筛选,明确了采用破乳剂复配和絮凝剂组合的投加方式进行脱水,配方体系为破乳剂DP9201与XP-1421(复配比例1:1,加药量100 mg/L)和絮凝剂聚合氯化铝(加药量20mg/L),90 min条件下脱水率可达87%。
关键词
聚合物
破乳剂
絮凝剂
药剂复配
原油脱水
分类号
TE868 [石油与天然气工程—油气储运工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作者
出处
发文年
被引量
操作
1
饶阳凹陷西6区块沙一上段沉积微相及其含油气性
吕传炳
庞雄奇
庞宏
付亮亮
郑定业
刘本芬
耿荣燕
《石油科学通报》
2021
3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2
注空气驱油工艺燃爆实验研究
赵利庆
杨国骏
李红波
樊春峰
耿荣燕
梁昌晶
《油气田地面工程》
2019
7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3
含聚原油脱水室内试验研究
刘艳
吴建华
赵新建
薛钊
耿荣燕
巩峰
《石油规划设计》
2019
1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页
确定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