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题名团头鲂的微卫星亲子鉴定
被引量:4
- 1
-
-
作者
耿瑞静
谢明辉
王卫民
刘寒
-
机构
华中农业大学水产学院
-
出处
《淡水渔业》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4期9-15,共7页
-
基金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31472271)
国家大宗淡水鱼类产业技术体系建设项目(CARS-46-05)
华中农业大学自主科技创新基金(2662015PY019)
-
文摘
本试验选用8个高质量多态性的微卫星标记对团头鲂(Megalobrama amblycephala)选育世代F1、F2、F3、F4和团头鲂"浦江1号"的357个子代进行了亲子鉴定,主要方法是通过Cervus 3.0.7计算机模拟软件依次进行等位基因频率分析、模拟分析和亲子分析,根据LOD值大小判定亲子关系。结果表明在团头鲂混养家系中,微卫星位点的平均等位基因数为35,平均观测杂合度为0.867,平均期望杂合度为0.94,平均多态信息含量为0.935,最终所有子代准确地找出对应的父母本,亲子鉴定准确率为100%,证实微卫星标记在团头鲂亲子鉴定中的应用价值。
-
关键词
团头鲂(Megalobrama
amblycephala)
微卫星标记
亲子鉴定
模拟分析
-
Keywords
Megalobrama amblycephala
microsatellite
paternity test
simulation analysis
-
分类号
S917.4
[农业科学—水产科学]
-
-
题名不同饵料对褶皱臂尾轮虫生长繁殖的影响
被引量:4
- 2
-
-
作者
耿瑞静
陈健安
王卫民
-
机构
华中农业大学水产学院农业动物遗传育种与繁育教育部重点实验室农业部淡水生物繁育重点实验室
-
出处
《水产科技情报》
2018年第2期103-107,共5页
-
文摘
为了探讨不同饵料对褶皱臂尾轮虫种群生长繁殖的影响,通过在浓缩小球藻的基础上分别添加蛋黄、鱼肝油、三文鱼油、鱿鱼油和维生素,采用6种不同饵料(或组合)培养轮虫20 d,分析比较各组在轮虫的密度、怀卵量、抱卵率以及水质指标(p H、DO、氨氮)等方面的差异。结果表明,投喂不同的饵料,轮虫密度各组间存在差异,鱼肝油组轮虫密度最大,达到466个/m L,其次是鱿鱼油组和三文鱼油组,单独投喂浓缩小球藻的对照组轮虫密度最小;轮虫怀卵量各组间差异极显著(P<0.01),鱼肝油组显著高于其它组(P<0.05),最高达到908个/m L,其次为鱿鱼油组,对照组最低;鱼肝油组的抱卵率和日平均增殖率最高,其次是鱿鱼油组;对照组和维生素组的轮虫培养水体水质保持较好,蛋黄组水质最差。研究表明,投喂鱼肝油对轮虫的生长繁殖有显著促进作用,采用浓缩小球藻和鱼肝油混合投喂培养轮虫,可提高轮虫质量和营养价值。
-
关键词
褶皱臂尾轮虫
混合饵料
生长
繁殖
-
分类号
S963.214
[农业科学—水产养殖]
-
-
题名团头鲂和斑马鱼鳞片的发生发育过程比较研究
被引量:1
- 3
-
-
作者
王志强
刘寒
耿瑞静
王卫民
-
机构
华中农业大学水产学院农业部淡水生物繁殖重点实验室
-
出处
《淡水渔业》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期20-26,共7页
-
基金
国家自然基金青年项目(31702315)
湖北省自然基金(2017CFB166)
博士后面上基金(2016M600600)
-
文摘
为探究鱼类鳞片的发生发育过程,以团头鲂(Megalobrama amblycephala)和斑马鱼(Danio rerio)为实验对象,结合形态学和组织学方法,对这两种鱼的鳞片发生发育过程进行了系统的比较研究。结果显示:团头鲂和斑马鱼分别在出膜后24 d和39 d开始出现鳞片,鳞片首次出现时的体长分别为16.3~19.7 mm和8.5~9.2 mm。鳞片分别于出膜后44 d和47 d,体长达到23.9~24.6 mm和12.1~12.5 mm时覆盖完全。团头鲂的鳞片最先出现于鳃盖后缘侧线处,随着体长的增加,沿着侧线向尾部逐渐覆盖,侧线下方的覆盖速度快于侧线上方。相比之下,斑马鱼的鳞片最先出现在尾柄侧线处,随着体长的增加,鳞片沿着侧线向头部逐渐覆盖,其水平覆盖的速度快于垂直覆盖的速度。组织学结果表明,团头鲂和斑马鱼鳞片的发生主要经历了形态发生早期、形态发生晚期、分化早期、分化晚期和折叠期,共5个时期。相关性分析结果表明,团头鲂、斑马鱼的体长和日龄均与鳞片的覆盖率有相关性,其中体长与鳞片的覆盖率相关性更高。
-
关键词
团头鲂(Megalobrama
amblycephala)
斑马鱼(Daniorerio)
鳞片发生
-
Keywords
Megalobrama amblycephala
Danio rerio
scales development
-
分类号
S917.4
[农业科学—水产科学]
-
-
题名团头鲂品种选育关键技术国际领先
- 4
-
-
作者
耿瑞静
徐承旭
-
出处
《水产科技情报》
2019年第2期117-117,共1页
-
文摘
2018年12月24日下午,华中农业大学水产学院王卫民教授团队完成的“团头鲂品种选育关键技术研究与推广应用”成果评价会在华中农业大学水产楼顺利举行。课题组代表高泽霞教授围绕研究成果做了题为“团头鲂品种选育关键技术研究与推广应用”的主题汇报,专家组组长桂建芳院士对该成果表示赞同与支持,并现场宣读评价综合结论,专家组成员一致认为该技术成果整体达到国际领先水平。
-
关键词
技术成果
品种选育
团头鲂
华中农业大学
国际领先水平
成果评价
研究成果
专家组
-
分类号
S917.4
[农业科学—水产科学]
-
-
题名膨化颗粒饲料养殖中华鳖稚鳖效果分析
- 5
-
-
作者
尹梦雅
黄松钱
宋晓然
耿瑞静
王卫民
陈静涛
-
机构
华中农业大学水产学院
湖北宏旺生态农业科技有限公司
-
出处
《科学养鱼》
2016年第8期69-70,共2页
-
文摘
在中华鳖常规养殖过程中多使用粉状配合饲料作为中华鳖稚鳖的开口饵料,粉状饲料易溶于水,造成饲料损失和浪费。同时,投喂粉状饲料容易造成水体污染,引发疾病。膨化颗粒饲料不仅可以提高饲料消化吸收率、杀灭饲料中的有害病菌,还具有稳定性好、不污染水质、易储存、投喂方便等优点。本试验以品牌中华鳖膨化颗粒饲料作为中华鳖稚鳖开口饵料,对其养殖效果进行分析。
-
关键词
中华鳖
膨化颗粒饲料
稚鳖
配合饲料
开口饵料
粉状饲料
消化吸收率
饵料系数
增重量
养殖效果
-
分类号
S966.5
[农业科学—水产养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