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1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压缩机降压采气系统压损分析与适应性研究 被引量:4
1
作者 耿新中 刘学凯 +2 位作者 张文娟 娄乐勤 青聪 《断块油气田》 CAS 北大核心 2015年第6期837-840,共4页
降压采气是气田开发后期稳产和提高采收率的重要途径,效果主要取决于其能够形成的地层压力降幅。但受气藏物性不同和天然气可压缩性的影响,降压采气形成的地层压降与压缩机形成的地面压降有明显的差异。文中从降压采气基本原理出发,结... 降压采气是气田开发后期稳产和提高采收率的重要途径,效果主要取决于其能够形成的地层压力降幅。但受气藏物性不同和天然气可压缩性的影响,降压采气形成的地层压降与压缩机形成的地面压降有明显的差异。文中从降压采气基本原理出发,结合天然气地层渗流、井筒与地面管流基本理论,以降压前后气井生产系统沿程压力损失特征分析为基础,对影响降压采气效果的各种因素进行了剖析,提出应该以经济极限产量或井筒临界携液气量为依据,从而合理确定降压采气起始与失效地层压力,取得了无须苛求极限降低压缩机进口压力的认识,得出了压缩机降压采气更适用于弹性产率大、高渗不产液或低渗产液气藏的结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气田开发 采收率 压缩机 降压采气 压力损失 适应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气井携液机理与临界参数研究 被引量:9
2
作者 耿新中 《天然气工业》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期74-80,共7页
气井井筒携液工况诊断方法主要包括临界流速法和临界动能因子法。目前对于哪种方法更科学、更合理尚无定论,给应用选择造成了困难。为此,从分析圆管流动的基本特征入手,对两相垂管流的携液机理与形式进行了再探讨。研究结果表明:(1)两... 气井井筒携液工况诊断方法主要包括临界流速法和临界动能因子法。目前对于哪种方法更科学、更合理尚无定论,给应用选择造成了困难。为此,从分析圆管流动的基本特征入手,对两相垂管流的携液机理与形式进行了再探讨。研究结果表明:(1)两相垂管流积液的原因是气相无法保持连续,连续携液时液相存在的主要形式是管壁环膜,管流的基本流型是环雾流;(2)气流携液的实质是能量驱动,携液工况变化的本质是单位体积气流动能的量变引起的两相流型的质变;(3)临界动能因子法体现了流体流动依赖于能量驱动的物理学基本原理,携液机理符合圆管流动基本特征和能量守恒定律;(4)而临界流速法则忽视了横截面上流速存在径向差异的管流基本特征,不符合两相垂管流条件下气流携液的实际情况,存在着局限性;(5)液相物性不同导致连续携液的临界动能因子略有差别的管流基本特征,综合确定环雾流临界动能因子的通用取值为10 Pa^(0.5)。该研究成果揭示了两相垂管流气流携液的机理与本质,明晰了采用不同模型所得结果差异大的根源,确立了通用的诊断方法和参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气井 携液机理 气液两相 垂管流 临界流速 动能因子 环雾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能量守恒定律的气井井筒携液工况诊断模型 被引量:1
3
作者 耿新中 《天然气工业》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9期65-72,共8页
井筒积液的产生对气井稳产有着较大的不利影响,而现有的井筒积液诊断方法又存在着应用局限性。为了明确产液量较大时气井井筒中两相流的携液机理、准确诊断井筒积液存在情况、合理制订气井生产措施,在前期研究的基础上,基于能量守恒定律... 井筒积液的产生对气井稳产有着较大的不利影响,而现有的井筒积液诊断方法又存在着应用局限性。为了明确产液量较大时气井井筒中两相流的携液机理、准确诊断井筒积液存在情况、合理制订气井生产措施,在前期研究的基础上,基于能量守恒定律,建立了气液两相垂管流的携液工况诊断新模型,通过与现场实践统计、室内实验数据进行比较,对新模型的准确性进行了验证,并采用新模型对某产液气井的携液工况进行了分析。研究结果表明:①产液量较少时,新模型计算得到的临界携液气量明显低于Turner模型的计算结果;②随着产液量增大,采用新模型计算得到的临界携液气量逐渐增大,并且压力越高,临界携液气量增大越明显;③气液两相垂管流的流型可分为气泡流、段塞流、过渡流、波浪流和环雾流5种,当两相流型为过渡流、波浪流或环雾流时,井筒中不存在积液。结论认为,新模型计算结果与现场实践统计、室内实验结果基本一致,诊断结论符合实际,具有普适性,可以为产液气井的携液工况诊断和积液预防提供理论支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产液气井 携液机理 流型 气井井筒 积液诊断 临界携液气量 能量守恒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积液停产气井排液复产的新方法 被引量:28
4
作者 李怀庆 耿新中 +1 位作者 郝春山 赵先进 《天然气工业》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1期88-90,共3页
气藏地层出水、作业压井 ,都可能造成气井的井筒积液停产 ,而长时间的积液浸泡往往会对气层造成极大的污染和伤害。因此 ,快速有效地排液复产 ,是保持气井产能、高效开发气田的关键。文章在简要对比分析液氮、气举、化排和机抽等各种常... 气藏地层出水、作业压井 ,都可能造成气井的井筒积液停产 ,而长时间的积液浸泡往往会对气层造成极大的污染和伤害。因此 ,快速有效地排液复产 ,是保持气井产能、高效开发气田的关键。文章在简要对比分析液氮、气举、化排和机抽等各种常规排液复产工艺优缺点的基础上 ,提出了一种操作方便、复产快捷、长期有效的排液复产新方法———井间互联井筒激动排液复产工艺。该工艺通过一次性改造站内和井口流程 ,实现集气站内各井高压进站管线的永久互联。当气井发生积液停产时 ,切换站内井间互联流程 ,利用气藏内部高压气井的井口高压 ,将停产井井筒积液的一部分暂时压回地层 ,降低井筒液柱高度和回压 ,并通过开井激动 ,提高气井的生产压差和自喷带液能力 ,使气井快速排除井筒积液并恢复生产。经文 2 3气田近 30井次的试验和应用 ,发挥了巨大的作用 ,使气井的排液复产周期由 3~ 8d缩短到现在的 3~ 5h ,有效地降低了气井复产成本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气井 排液复产 天然气开采 积液停产 井间干挠 井筒流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积液停产气井注气合压降液诱喷复产工艺 被引量:11
5
作者 张中伟 耿新中 《断块油气田》 CAS 北大核心 2010年第4期497-499,共3页
气举是积液停产气井诱喷复产的常用工艺,气举诱喷成功的前提是拥有足够高的气源压力。文中针对实践中遇到的气举气源压力时有不足的难题,从诱喷的过程就是减少井筒积液量过程这一基本原理出发,运用反向思维,论证提出了注气合压降液诱喷... 气举是积液停产气井诱喷复产的常用工艺,气举诱喷成功的前提是拥有足够高的气源压力。文中针对实践中遇到的气举气源压力时有不足的难题,从诱喷的过程就是减少井筒积液量过程这一基本原理出发,运用反向思维,论证提出了注气合压降液诱喷复产工艺思路,并通过理论计算分析,对工艺应用的技术关键进行了研究,优化形成了"合压降液—正举诱喷—反举排液"组合工艺方法。工艺采取对积液井实施油管与环空注气合压,通过将部分积液暂时压回地层,减少井筒积液量,进而利用油管与环空容积差异,实施正举诱喷,实现了降低诱喷对气举气源压力需求的目的,将气举诱喷的气源压力需求降低了40%左右,有效地提高了气举技术应用的适应性,拓展了技术适用范围,现场应用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气井 积液 气举 诱喷 气源压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凝析气井气举排水采气的工艺效果分析 被引量:4
6
作者 赵先进 余百浩 耿新中 《天然气工业》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9年第6期97-97,共1页
关键词 凝析气井 气举排水 天然气开采 工艺效果 气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气井携液临界流速多模型辨析 被引量:10
7
作者 娄乐勤 耿新中 《断块油气田》 CAS 北大核心 2016年第4期497-500,共4页
围绕气井携液临界流速的计算,有很多理论推导或实践回归模型。因为模型之间的差异很大,在模型选择与应用方面一直没有定论。通过多模型对比与辩证分析发现,模型之间存在基本恒定的比例关系,对井筒两相流动中液相存在形态认定的不同是模... 围绕气井携液临界流速的计算,有很多理论推导或实践回归模型。因为模型之间的差异很大,在模型选择与应用方面一直没有定论。通过多模型对比与辩证分析发现,模型之间存在基本恒定的比例关系,对井筒两相流动中液相存在形态认定的不同是模型之间的主要区别,没有一种模型可以对井筒连续携液工况作出一个全面合理的解释。依据流体力学基本原理和两相垂直管流流态基本理论,结合实验观察和现场实测流压梯度分析,对井筒携液工况开展了进一步的探讨,认为环雾流同样具有连续稳定的携液能力,液滴雾流并非唯一的连续携液流态,把深究液滴的具体形状作为求解携液临界参数的唯一途径,存在明显的局限性。结合两相携液流态特征,提出了便于现场操作的模型选择与应用意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气井 携液临界流速 两相流态 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爆炸技术在修复变形套管中的应用 被引量:2
8
作者 吴晋军 刘长松 +1 位作者 耿新中 王开峰 《西安石油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 2001年第5期19-21,共3页
为解决套管缩径、弯曲、错断变形直接影响油井生产的问题 ,采用爆炸技术修复变形套管 .该技术是利用炸药爆炸产生的高压冲击波胀开变形套管 ,打开通道 ,达到修复的目的 .文中根据现场应用情况 ,对该技术的基本原理 ,装药结构 ,施工工艺... 为解决套管缩径、弯曲、错断变形直接影响油井生产的问题 ,采用爆炸技术修复变形套管 .该技术是利用炸药爆炸产生的高压冲击波胀开变形套管 ,打开通道 ,达到修复的目的 .文中根据现场应用情况 ,对该技术的基本原理 ,装药结构 ,施工工艺等 ,进行了分析研究和经验总结 ,并提出一些建议 .经现场应用证明 ,该技术结构简单 ,使用安全 ,成本低廉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爆炸技术 套管变形 修复 油井 装药 结构设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异常井筒压力测试数据的解释与分析 被引量:2
9
作者 张中伟 耿新中 《断块油气田》 CAS 北大核心 2009年第3期126-128,共3页
采用插值计算法和图解法进行气井井筒压力测试数据解释,需要录取标准的井筒压力分布数据。对于录取到的非标准异常数据,直接采取插值计算法和图解法,往往会造成分析解释的错误和气井生产工况诊断的失误。从井下压力计停点设计、井筒流... 采用插值计算法和图解法进行气井井筒压力测试数据解释,需要录取标准的井筒压力分布数据。对于录取到的非标准异常数据,直接采取插值计算法和图解法,往往会造成分析解释的错误和气井生产工况诊断的失误。从井下压力计停点设计、井筒流体物性和相态特征等方面入手,对异常井筒压力测试数据产生的原因进行了分析,并利用相关数据和常识,对异常数据的解释和分析处理提出了具体的方法和思路,提高了资料录取、解释及应用的准确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气井 井筒 压力 测试 解释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活塞自击式逐级延时引燃气体发生器装置设计及应用
10
作者 秦发动 王安仕 +1 位作者 吴晋军 耿新中 《西安石油学院学报》 1995年第3期38-41,共4页
为改进已有高能气体压裂气体发生器结构上的缺陷,设计出一种活塞自击式逐级延时引燃装置,该装置既可用于多级同步引燃压裂,又可用来逐级延时燃烧压裂和无需密封的热引燃式压裂,可扩大工艺范围及施工规模、提副曾产增注效果,并有利... 为改进已有高能气体压裂气体发生器结构上的缺陷,设计出一种活塞自击式逐级延时引燃装置,该装置既可用于多级同步引燃压裂,又可用来逐级延时燃烧压裂和无需密封的热引燃式压裂,可扩大工艺范围及施工规模、提副曾产增注效果,并有利于套管及水泥环保护等优点.论文对活塞自击点火的可靠性、延时引燃的安全性和药柱保护管的耐压性进行了分析计算,经现场试验证明具有广泛地适用性和先进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气体压裂 气体发生器 压裂 油层 油井爆炸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积液停产气井泡沫排液诱喷复产工艺 被引量:14
11
作者 耿新中 赵先进 +3 位作者 郭海霞 王进勇 王瑞华 李健 《钻采工艺》 CAS 2004年第1期58-59,共2页
针对部分特殊积液条件气井的特点 ,在泡沫排液实践中 ,研究提出并试验成功了积液停产气井泡沫排液诱喷复产工艺。该工艺利用自然积液停产气井关井后往往具有一定的井口余压 ,井筒有一定的储容气量 ,开井放喷初期 ,井筒有短时气流量的特... 针对部分特殊积液条件气井的特点 ,在泡沫排液实践中 ,研究提出并试验成功了积液停产气井泡沫排液诱喷复产工艺。该工艺利用自然积液停产气井关井后往往具有一定的井口余压 ,井筒有一定的储容气量 ,开井放喷初期 ,井筒有短时气流量的特点 ,采用液态发泡剂油套同注方式 ,解决了初始发泡需气流扰动 ,维持排液需发泡剂及时补充的停产气井泡沫排液诱喷施工工艺问题 ,试验和推广应用均取得了良好效果。文中在阐述泡排诱喷复产工艺原理的基础上 ,结合现场试验和推广应用经验总结 ,对泡排诱喷工艺的选井条件、设计及施工工艺方法进行了详细的论述和介绍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气井 停产 泡沫排液 诱喷复产工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