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1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授粉方式对不同亚属杜鹃间远缘杂交结实的影响 被引量:10
1
作者 耿兴敏 赵红娟 +2 位作者 张月苗 王良桂 张乐华 《云南农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期83-88,共6页
为了克服杜鹃花属植物杂交授粉前障碍,以南京地区栽培的映山红(Rhododendron simsii)、满山红(R.mariesii)及马银花(R.ovatum)为母本,云锦杜鹃(R.fortunei)、猴头杜鹃(R.simiarum)、大白杜鹃(R.decorum)及马缨杜鹃(R.delavayi)花粉为父... 为了克服杜鹃花属植物杂交授粉前障碍,以南京地区栽培的映山红(Rhododendron simsii)、满山红(R.mariesii)及马银花(R.ovatum)为母本,云锦杜鹃(R.fortunei)、猴头杜鹃(R.simiarum)、大白杜鹃(R.decorum)及马缨杜鹃(R.delavayi)花粉为父本,探讨延迟授粉、NAA涂抹柱头、花粉培养液涂抹柱头、食盐水涂抹柱头、正己烷涂抹柱头和加热花粉6种授粉方法对杂交结实的影响。结果表明:不同的杂交组合适宜的杂交授粉方法不同,在所配置的8个杂交组合中,延迟授粉显著提高了其中6个杂交组合的子房膨大率,是克服杜鹃亚属间远缘杂交障碍的有效方法;食盐水、花粉培养液涂抹柱头及加热花粉也提高部分杂交组合的子房膨大率;0.1%NAA处理仅对映山红×猴头杜鹃、映山红×马缨杜鹃及马银花×猴头杜鹃3个杂交组合有效;而正己烷处理则对大部分组合的结实有抑制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杜鹃 授粉方法 结实率 杂交亲和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杜鹃杂交幼胚拯救技术的初步研究 被引量:8
2
作者 耿兴敏 吴影倩 赵红娟 《云南农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4期533-539,共7页
为克服杜鹃远缘杂交受精后障碍,提高杜鹃杂交胚的萌发率,本研究以南京地区栽培的映山红、满山红、马银花和锦绣杜鹃为母本,以云南、浙江等地的野生杜鹃为父本进行杂交,对杂交胚进行了最佳初代基本培养基类型的探讨,同时观察了基因型及... 为克服杜鹃远缘杂交受精后障碍,提高杜鹃杂交胚的萌发率,本研究以南京地区栽培的映山红、满山红、马银花和锦绣杜鹃为母本,以云南、浙江等地的野生杜鹃为父本进行杂交,对杂交胚进行了最佳初代基本培养基类型的探讨,同时观察了基因型及胚龄对杂交胚萌发状况的影响。结果表明,大多数杂交组合的杂交胚在WPM基本培养基中萌发率高,生长势好,其次是在MS基本培养基中,适宜的杂交组合数仅次于WPM基本培养基。基因型及胚龄对杂交胚的萌发率及成苗途径均有显著影响。同一杂交组合,母株及花粉种源地的差异也会影响杂交胚的萌发。不同杂交组合,最适宜胚拯救时期也不同,并且对于大多数组合的杂交胚而言,幼龄胚更易形成愈伤组织,相对成熟的胚更易形成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杂交胚 胚拯救 胚龄 初代培养 萌发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林业院校插花艺术公选课程的教学思路与改革 被引量:3
3
作者 耿兴敏 张月苗 +1 位作者 田如男 赵兵 《安徽农业科学》 CAS 2015年第28期373-374,376,共3页
以南京林业大学为例,采用问卷调查法对插花艺术公选课的选课学生进行调研,深入了解学生的选课目的和兴趣,并结合该课程的教学特点,考虑选课学生专业差异大的特点,提出了插花艺术作为公选课程的教学思路和改革方式,以期提高林业院校中插... 以南京林业大学为例,采用问卷调查法对插花艺术公选课的选课学生进行调研,深入了解学生的选课目的和兴趣,并结合该课程的教学特点,考虑选课学生专业差异大的特点,提出了插花艺术作为公选课程的教学思路和改革方式,以期提高林业院校中插花艺术课程的教学效果,进一步弘扬我国的插花艺术,提高大学生的文化素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林业院校 插花艺术 公选课 教学改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保鲜剂处理对“OT”百合切花质量的影响 被引量:8
4
作者 耿兴敏 胡凤荣 +1 位作者 田如男 丁彦芬 《林业科技开发》 2008年第6期25-27,共3页
通过对瓶插寿命、鲜重、花苞直径和细胞膜透性等一系列指标的测定,比较含STS或亚精胺乙烯抑制剂的不同保鲜剂处理对"OT"系列新型百合‘黄天霸’切花的保鲜效果。结果表明:6种保鲜剂配方均有一定的保鲜效果,其中以蒸馏水+30 g/... 通过对瓶插寿命、鲜重、花苞直径和细胞膜透性等一系列指标的测定,比较含STS或亚精胺乙烯抑制剂的不同保鲜剂处理对"OT"系列新型百合‘黄天霸’切花的保鲜效果。结果表明:6种保鲜剂配方均有一定的保鲜效果,其中以蒸馏水+30 g/L蔗糖+200 mg/L 8-HQ+100 mg/L GA3+0.5 nmol/L STS(或0.5 nmol/L亚精胺)在保持切花鲜重,促进切花吸水、维持细胞膜的稳定性及延长瓶插寿命等方面效果显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百合切花 保鲜剂配方 保鲜效果 最佳浓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6-BA对百合切花保鲜的影响 被引量:6
5
作者 耿兴敏 盛璐 +2 位作者 刘俊 芦建国 丁彦芬 《林业科技开发》 2010年第4期42-46,共5页
研究了在基本配方(蔗糖+8-HQ)的基础上,不同浓度的6-BA的预处理对百合切花瓶插寿命、观赏质量及相关代谢生理指标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过低(1 mg/L)和过高浓度(100~200 mg/L)的6-BA处理均对切花的瓶插寿命及观赏质量有明显的抑制作用,... 研究了在基本配方(蔗糖+8-HQ)的基础上,不同浓度的6-BA的预处理对百合切花瓶插寿命、观赏质量及相关代谢生理指标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过低(1 mg/L)和过高浓度(100~200 mg/L)的6-BA处理均对切花的瓶插寿命及观赏质量有明显的抑制作用,适当的6-BA处理(10~50 mg/L)抑制了过氧化产物丙二醛(MDA)的产生,提高了超氧化物歧化酶(SOD酶)的活性,但与基本配方处理相比,效果并不显著。对切花其他观赏性状,如最大花径,花青素合成等还具有一定的抑制作用,其主要通过延缓叶片的黄化,促进切花鲜重的增加来延长切花的瓶插寿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6-BA 瓶插质量 预处理 鲜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植物逆境交叉胁迫适应性研究进展 被引量:7
6
作者 耿兴敏 《林业科技开发》 北大核心 2014年第4期14-18,共5页
植物在自然环境中常常会同时遭受不同逆境的胁迫,导致不同逆境交叉耐受性的现象,即某种非致死逆境条件,不仅可以增强植物对该种逆境的适应能力,同时可以增强对其他逆境的耐受性。笔者从植物产生逆境交叉耐受性的过程中叶片超微解剖结构... 植物在自然环境中常常会同时遭受不同逆境的胁迫,导致不同逆境交叉耐受性的现象,即某种非致死逆境条件,不仅可以增强植物对该种逆境的适应能力,同时可以增强对其他逆境的耐受性。笔者从植物产生逆境交叉耐受性的过程中叶片超微解剖结构、渗透调节物质、活性氧清除系统、植物激素、光合系统以及热激蛋白组分等方面的变化及其功能作用的角度,对植物逆境交叉适应性的研究进展进行了综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逆境胁迫 交叉耐受性 渗透调节 活性氧 植物激素 热激蛋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GA_3预处理对百合切花保鲜效果的影响 被引量:8
7
作者 刘俊 耿兴敏 +1 位作者 芦建国 丁彦芬 《安徽农业科学》 CAS 北大核心 2010年第26期14776-14778,14786,共4页
[目的]研究不同GA3预处理对百合切花的保鲜效果。[方法]在基本配方(蔗糖+8-HQ)的基础上,测定不同浓度GA3预处理下百合切花的瓶插寿命、形态指标和生理指标。[结果]适当浓度GA3(100mg/L)预处理可提高百合切花的SOD活性,遏制MDA的产生,增... [目的]研究不同GA3预处理对百合切花的保鲜效果。[方法]在基本配方(蔗糖+8-HQ)的基础上,测定不同浓度GA3预处理下百合切花的瓶插寿命、形态指标和生理指标。[结果]适当浓度GA3(100mg/L)预处理可提高百合切花的SOD活性,遏制MDA的产生,增加可溶性糖含量,但对提高花朵形态观赏价值的作用并不显著,对花青素合成等还具有一定的抑制作用。[结论]GA3预处理主要通过有效延缓叶片的黄化,促进切花鲜重的增加来延长切花的瓶插寿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百合切花 GA3 瓶插质量 预处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ABA和蔗糖预处理对‘索邦’百合切花保鲜效果影响 被引量:10
8
作者 李敏 耿兴敏 刘俊 《林业科技开发》 北大核心 2012年第2期41-44,共4页
研究了不同浓度ABA以及ABA和蔗糖预处理对‘索邦’百合切花的瓶插寿命、花径、叶色、鲜质量变化率等指标的影响。结果表明:8-HQ预处理提高了切花鲜质量,在8-HQ基础上低浓度ABA的添加延长了切花瓶插寿命、增大花径,但效果不显著,并且还... 研究了不同浓度ABA以及ABA和蔗糖预处理对‘索邦’百合切花的瓶插寿命、花径、叶色、鲜质量变化率等指标的影响。结果表明:8-HQ预处理提高了切花鲜质量,在8-HQ基础上低浓度ABA的添加延长了切花瓶插寿命、增大花径,但效果不显著,并且还抑制切花鲜质量的增加。8-HQ和蔗糖预处理延长切花寿命,提高切花鲜质量,但在一定程度上导致切花叶片黄化。在8-HQ和蔗糖配方的基础上较低浓度的ABA添加处理,对切花瓶插寿命并无显著影响,但延迟了切花的开放,增加了切花鲜质量,还可部分缓解蔗糖预处理所引起的叶片黄化,具有一定的保鲜效果。高浓度的ABA添加预处理显著缩短切花寿命,降低了切花的观赏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ABA 蔗糖 切花百合 保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两种杜鹃杂交种不定芽生根的培养基配方 被引量:2
9
作者 吴影倩 耿兴敏 罗凤霞 《林业科技开发》 北大核心 2013年第4期85-89,共5页
以杜鹃杂交种R.simsii×R.mucronatum和R.pulchrum×R.mucronatum组培苗的不定芽为外植体,对基本培养基和蔗糖浓度采用单因子设计,对生长素种类和活性炭采用正交试验,对适宜的生根培养基配方进行了探讨。结果表明:不同的杂交组... 以杜鹃杂交种R.simsii×R.mucronatum和R.pulchrum×R.mucronatum组培苗的不定芽为外植体,对基本培养基和蔗糖浓度采用单因子设计,对生长素种类和活性炭采用正交试验,对适宜的生根培养基配方进行了探讨。结果表明:不同的杂交组合适宜不定芽生根的培养基类型、蔗糖浓度及激素组合都有所不同。R.simsii×R.mucr-onatum的适宜生根培养基为1/2 WPM+20 g/L蔗糖+3 g/L AC,R.pulchrum×R.mucronatum的合适生根培养基为WPM+10 g/L蔗糖+2 mg/L IBA。适宜的移栽基质均为V泥炭∶V蛭石∶V珍珠岩=1∶1∶1。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杜鹃杂交苗 生根培养基 蔗糖 生长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矮牡丹在中国的地理分布及潜在分布区预测 被引量:8
10
作者 刘维 赵儒楠 +2 位作者 圣倩倩 耿兴敏 祝遵凌 《北京林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2期83-92,共10页
【目的】了解矮牡丹在中国的地理分布和潜在的适生区,以进行矮牡丹的资源保护、引种驯化及园林应用研究。【方法】利用ArcGIS软件和MaxEnt模型,基于矮牡丹当前44条有效分布记录和17个环境因子,评估不同环境因子对矮牡丹地理分布的影响,... 【目的】了解矮牡丹在中国的地理分布和潜在的适生区,以进行矮牡丹的资源保护、引种驯化及园林应用研究。【方法】利用ArcGIS软件和MaxEnt模型,基于矮牡丹当前44条有效分布记录和17个环境因子,评估不同环境因子对矮牡丹地理分布的影响,预测其当前及未来的潜在适生区。【结果】MaxEnt模型模拟当前潜在分布区的结果准确度极高,训练集与测试集的AUC值分别为0.994和0.998。紫外线最低月平均值(UVB4,贡献率为21.6%)、年均降雨量(BIO12,贡献率为18.8%)、最冷月最低温(BIO6,贡献率为12.3%)和海拔(ALT,贡献率为10.5%)为影响当前矮牡丹分布的主要环境因子。当前生态适生区总面积为15.97万km^(2),主要位于甘肃东部、陕西中部、山西南部及河南西北部地区,此外,河北南部与山西两省交界地带也有少量分布。未来气候变化下,矮牡丹潜在分布区有西北部缩减和向东部、北部轻微扩张的趋势,具体表现为:在陇东地区、陕西宝鸡市、咸阳市一带出现明显缩减,冀南地区则完全丧失,在陕西延安以北、山西临汾、晋城、河南洛阳以东轻微扩张。此外,其未来的适宜分布中心东移趋势明显。【结论】矮牡丹适生区主要受紫外线最低月平均值(819.4~1128.6 J/(m2∙d))、年均降水量(436.2~808.5 mm)、最冷月最低温(−11.8~−3.2℃)、海拔高度(270.8~1833.3 m)等环境条件影响,其中紫外线最低月平均值与年均降水量是限制矮牡丹地理分布最关键的环境因子。当前,矮牡丹在中国地理分布范围较窄,未来在西北、冀南地区适宜生境骤减。因此,加强天然种群保护力度,积极开展引种栽培工作刻不容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矮牡丹 MAXENT 地理分布 气候变化 潜在分布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植物乙烯响应因子(ERF)的结构、功能及表达调控研究进展 被引量:12
11
作者 许世达 耿兴敏 王露露 《浙江农林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3期624-633,共10页
乙烯响应因子(ERF)是植物中AP2/ERF转录因子超家族中的一部分,其结构特征为含有1个AP2结构域,在AP2域外还含有功能各异的基序。ERF在胁迫下通常正向调控植物的抗性,但也会因为一些原因负调控植物的抗性。ERF通过调节果实的色素变化及软... 乙烯响应因子(ERF)是植物中AP2/ERF转录因子超家族中的一部分,其结构特征为含有1个AP2结构域,在AP2域外还含有功能各异的基序。ERF在胁迫下通常正向调控植物的抗性,但也会因为一些原因负调控植物的抗性。ERF通过调节果实的色素变化及软化等调控果实成熟过程,通过调控衰老和脱落进程以控制花叶的寿命。ERF受信号分子调控启动转录,之后受其他机制调控完成表达。ERF可以通过调控信号分子对下游基因进行大范围的调控。多种ERF与蛋白质之间互作的机制丰富了ERF调控下游基因的方式。本研究综述了ERF的结构特征、生物学功能及表达调控机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植物学 乙烯响应因子(ERF) 胁迫抗性 果实成熟 花叶衰老与脱落 信号转导 表达调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