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8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锌原卟啉测定对铁缺乏症的诊断价值 被引量:8
1
作者 刘盛辉 丁学勤 +8 位作者 张美玉 崔京宁 孙金萍 胡建山 刘世颖 耿兰增 李菊 付天真 于石成 《临床荟萃》 CAS 北大核心 2001年第16期733-734,共2页
目的 :旨在探讨血锌原卟啉 (ZPP)与血红蛋白 (Hb)及血清铁蛋白 (SF)的关系 ,以便揭示出ZPP在诊断铁缺乏中的价值。方法 :对 617例小学生测定了Hb、ZPP和SF ,筛选 42 9例正常儿童 ,74例铁缺乏患儿及 5 5例缺铁性贫血患儿 ,检测ZPP、Hb、S... 目的 :旨在探讨血锌原卟啉 (ZPP)与血红蛋白 (Hb)及血清铁蛋白 (SF)的关系 ,以便揭示出ZPP在诊断铁缺乏中的价值。方法 :对 617例小学生测定了Hb、ZPP和SF ,筛选 42 9例正常儿童 ,74例铁缺乏患儿及 5 5例缺铁性贫血患儿 ,检测ZPP、Hb、SF ,对后两项数值与ZPP相关性进行对照分析。结果 :正常儿童与铁缺乏儿童ZPP均数之间有高度显著性差异 (P <0 .0 1)。不同缺铁阶段随着缺铁程度加重 ,ZPP与Hb及SF之间呈高度负相关 (P <0 .0 1)。结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锌原卟啉 铁缺乏症 诊断 ZPP 血红蛋白 血清铁蛋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噬血细胞综合症病因探讨——附15例报告 被引量:14
2
作者 杨菁 臧晏 +4 位作者 吴敏媛 耿兰增 石慧文 谢静 李菊 《中国小儿血液》 2002年第1期19-21,共3页
噬血细胞综合症是组织细胞增生性疾病,本文对北京儿童医院2000年5月至2001年5月间收治的15例病人进行回顾性分析.重点对其病因进行分析.
关键词 儿童 临床表现 治疗 疗效 噬血细胞综合症 病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急性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临床治疗探讨 被引量:7
3
作者 王爱华 张永红 +1 位作者 吴敏媛 耿兰增 《中国小儿血液》 2000年第1期26-28,共3页
为探讨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ITP)临床治疗的最佳方法,对95例ITP病人按治疗方法不同共分为三组:口服激素治疗、激素冲击治疗及丙球冲击治疗。结果显示,本研究显示口服激素与激素冲击治疗在治疗效果上无明显显著性差异,而丙球治疗较其... 为探讨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ITP)临床治疗的最佳方法,对95例ITP病人按治疗方法不同共分为三组:口服激素治疗、激素冲击治疗及丙球冲击治疗。结果显示,本研究显示口服激素与激素冲击治疗在治疗效果上无明显显著性差异,而丙球治疗较其他二种方法显示出起效快、显效率高的特点,特别是对于重症病人及激素治疗无效的病人则效果更为显著。因此,因激素治疗较为经济有效,临床上应作为首选;而对于重症病人及激素治疗效果不显著的病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ITP 治疗 儿童 紫癜 血小板减少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左旋门冬酰胺酶诱发儿童急性胰腺炎的临床研究 被引量:6
4
作者 石慧文 吴敏媛 +6 位作者 金玲 耿兰增 张永红 谢静 李龙 臧晏 胡亚美 《中国小儿血液》 2001年第3期106-110,共5页
为了解左旋门冬酰胺酶 (L Asp)诱发儿童急性胰腺炎的临床特点 ,以利早期诊断和治疗 ,对我院 1 996年以来 5年间在应用有L Asp的化疗方案治疗 6 75例次时 ,发生急性胰腺炎 1 9例的临床特点、血液学和影象学检查及治疗预后作了总结分析。... 为了解左旋门冬酰胺酶 (L Asp)诱发儿童急性胰腺炎的临床特点 ,以利早期诊断和治疗 ,对我院 1 996年以来 5年间在应用有L Asp的化疗方案治疗 6 75例次时 ,发生急性胰腺炎 1 9例的临床特点、血液学和影象学检查及治疗预后作了总结分析。结果显示 ,L Asp诱发急性胰腺炎的发生率为 2 81 % ,多在初次诱导治疗用L Asp的期间发病。 1 9例临床表现中 1 7例腹痛 ,同时多伴恶心和呕吐 ;发烧 1 4例、1 3例腹胀 ,1 2例休克。首发症状中主为腹痛 ,次为休克。血液检查中血淀粉酶 1 6 / 1 9例升高 ,高血糖 1 2 / 1 9例、低血钠 1 1 / 1 8例、低血钙 9/ 1 8例、低蛋白 8/ 1 6例、酸中毒 7/ 1 8例及肾功不良 3例。凝血三项 1 0 / 1 6例异常。合并症中有肝损害或者脂肪肝 ;腹膜炎及感染。B超或CT检查 1 6 / 1 8例 ( 88 9% )有异常 ,腹部B超更为敏感。抢救休克和抑制胰酶分泌是最重要的非手术治疗措施 ;出血坏死性胰腺炎病势凶险 ,应及早手术。 1 9例胰腺炎中 1 3例治愈 ,其中 1 1例水肿型痊愈 ;9例出血坏死型中 2例存活 ,7例死于休克。可以结论 ,L Asp诱发急性胰腺炎虽然少见却病死率高 ,尤其是出血坏死型病势凶险。结合L Asp用药史 ,监测病人腹痛或休克表现 ,检测血淀粉酶及腹部B超可以使早期诊断成为可能。抢救休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左旋门冬酰胺酶 急性胰腺炎 儿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23例儿童纯红细胞再生障碍性贫血临床分析 被引量:3
5
作者 张莉 张永红 +3 位作者 吴敏媛 谢静 石惠文 耿兰增 《中国小儿血液》 2005年第3期106-108,119,共4页
目的探讨儿童单纯红细胞再生障碍性贫血(pureredcellaplasia,PRCA)的发病机制、诊断和治疗。方法对我院1994年至2004年期间收治的23例PRCA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总结其病因、临床特点及治疗。结果先天性PRCA10例,获得性PRCAl3例,其中5例... 目的探讨儿童单纯红细胞再生障碍性贫血(pureredcellaplasia,PRCA)的发病机制、诊断和治疗。方法对我院1994年至2004年期间收治的23例PRCA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总结其病因、临床特点及治疗。结果先天性PRCA10例,获得性PRCAl3例,其中5例继发于病毒感染,8例未找到明确病因。实验室检查:血红蛋白及网织红细胞均下降,白细胞、血小板正常。骨髓检查红系增生低下17例,停滞6例。骨髓干细胞培养10例,7例生长不良。染色体检查8例均正常。治疗以单纯激素口服,甲基强的松龙冲击,激素联合丙种球蛋白以及其他免疫抑制剂为主。目前停药9例,小剂量激素维持11例,无效3例。长期应用激素有多毛、骨质疏松、高血压、身材矮小、白内障等副作用。结论儿童PRCA大部分病因不明确,部分病人与病毒感染相关。诊断需依靠血像及骨髓像。肾上腺皮质激素治疗效果良好,联合丙球治疗可获得更好的疗效。病毒感染继发的PRCA是可治愈的,应首先在抗病毒治疗的同时应用免疫抑制剂。长期口服激素需注意其副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儿童 纯红细胞 再生障碍性贫血 PRCA 激素副作用 骨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两种化疗方案治疗儿童急性非淋巴细胞白血病的疗效比较 被引量:2
6
作者 张永红 吴敏媛 +1 位作者 耿兰增 胡亚美 《中国小儿血液》 2004年第3期119-122,共4页
目的  比较两种不同方案对儿童AML的治疗效果。方法  按不同治疗方案将 56名儿童分为两组 :A组 32名 ,采用以DA或IA为主的传统诱导方案 ,随后给VM2 6+Ara -C巩固治疗及以POAP为主的维持治疗 ,疗程 3年左右。B组 2 4名则采用改良的BFM... 目的  比较两种不同方案对儿童AML的治疗效果。方法  按不同治疗方案将 56名儿童分为两组 :A组 32名 ,采用以DA或IA为主的传统诱导方案 ,随后给VM2 6+Ara -C巩固治疗及以POAP为主的维持治疗 ,疗程 3年左右。B组 2 4名则采用改良的BFM方案 ,总疗程 2年左右。随访截止日期 2 0 0 0年 1 2月 31日。结果   56例诊断时中位年龄 7.8岁。男女比例为 1∶1。M2 为最常见亚型占 4 8%。高白细胞血症者 7例 ( 1 2 .5% )。 1 9例病人 ( 34% )伴骨髓外侵润 ,其中 2例有原发的CNSL。早期死亡 ( 2个月内 ) 3例占 5.4 % (A组 1名 ,B组 2名 )。第一疗程后的平均缓解率为72 % (A组 6 2 .6 % ,B组 87.5% ,P <0 .0 5)。 3年无病存活率 (EFS)分别为A组 36 .8% ,B组 6 5.6 % ,两组比较有显著差异 (P <0 .0 5)。A组病人复发率明显高于B组分别为 50 %及 1 6 % (P <0 .0 0 1 ) ,诱导及巩固中合并症的发生率及死亡率B组高于A组分别为 9/2 4和 8/32 ,但差异无显著性。结论  强烈的诱导方案及巩固方案 ,可以提高AML病人的远期存活率 ,减少复发。特别对有高危因素的病人如高白细胞血症、M4、M5 亚型者效果更佳。过多延长维持治疗时间并不能改善预后。强烈化疗增加了合并症发生的频率及危险性 ,从而需要更有力的支持治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化疗方案 治疗 儿童 急性非淋巴细胞白血病 长春新碱 6-巯基嘌呤 阿糖胞苷 柔红霉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幼年型粒单核细胞白血病23例临床分析 被引量:1
7
作者 张大伟 臧晏 +2 位作者 耿兰增 石惠丈 吴敏媛 《中国小儿血液》 2002年第2期72-74,共3页
从幼年型粒单核细胞白血病临床表现、染色体改变 ,探讨本病的特点。方法是采用染色体G显带技术检测染色体改变。结果显示 ,幼年型粒单核细胞白血病多见于 4岁以下儿童 ,以白细胞增高 ( 91 % )、血小板减少 ( 6 5% )、肝脾肿大 ( 1 0 0 ... 从幼年型粒单核细胞白血病临床表现、染色体改变 ,探讨本病的特点。方法是采用染色体G显带技术检测染色体改变。结果显示 ,幼年型粒单核细胞白血病多见于 4岁以下儿童 ,以白细胞增高 ( 91 % )、血小板减少 ( 6 5% )、肝脾肿大 ( 1 0 0 % )、皮肤浸润 ( 4 8% )、HbF增高 ( 1 0 0 % )、和ph染色体阴性为特征。因此 ,本病预后差 ,尚无特效药物治疗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幼年型粒单核细胞白血病 染色体 骨髓移植 预后 小儿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以溶血为首发症状的肝豆状核变性12例 被引量:1
8
作者 张永红 韩彤昕 +1 位作者 吴敏媛 耿兰增 《中国小儿血液》 1999年第3期115-117,共3页
关键词 肝豆状核变性 首发症状 溶血 儿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