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9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明代徽州文人结社综论 被引量:7
1
作者 耿传友 《安徽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2年第3期106-115,共10页
徽州文人结社的兴盛,是明代文人结社的一个缩影。明代徽州文人结社活动正德之前很少,嘉靖、隆庆之际出现高潮,万历时达到鼎盛,具有明显的阶段性特征。除汪道昆主持的白榆社外,其他明代徽州文人社团皆具有鲜明的地域印记,入社成员大都来... 徽州文人结社的兴盛,是明代文人结社的一个缩影。明代徽州文人结社活动正德之前很少,嘉靖、隆庆之际出现高潮,万历时达到鼎盛,具有明显的阶段性特征。除汪道昆主持的白榆社外,其他明代徽州文人社团皆具有鲜明的地域印记,入社成员大都来自徽州本郡。明代徽州文人社团大体有诗社、文社和禅社三种类型,社团的社约规定了入社原则、经费来源和使用、处罚措施等,据此可了解这些社团的活动特点。明代徽州文人结社丰富了徽州文人的精神文化生活,促进了徽州文学创作的繁荣,提高了徽州文人的知名度,推动了徽州地域文学与主流文学的融合,使徽州在万历时成为在文学上比较先进的地区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徽州 诗社 文社 禅社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艳诗该如何对待——由袁枚、沈德潜之争谈中国艳诗的历史命运 被引量:5
2
作者 耿传友 《文艺理论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1年第4期67-73,共7页
袁枚、沈德潜因王彦泓的《疑雨集》产生了激烈论争,袁、沈之争引起强烈反响,斥责袁枚者有之,折中者有之,批评沈德潜者亦有之。袁、沈之争及其后来的不同回响,说明不同评论者对艳诗的理解差异很大,态度也因之大相径庭。综合历代对待艳诗... 袁枚、沈德潜因王彦泓的《疑雨集》产生了激烈论争,袁、沈之争引起强烈反响,斥责袁枚者有之,折中者有之,批评沈德潜者亦有之。袁、沈之争及其后来的不同回响,说明不同评论者对艳诗的理解差异很大,态度也因之大相径庭。综合历代对待艳诗的态度,大致有三种方式:口诛笔伐、删除与辩护。由于传统诗教观的强大影响,目前学界在评述袁、沈之争时,虽赞成袁枚者成了主流,但在实际文学史书写中,似仍站在沈德潜一边。现在是对中国艳诗进行历史分析,正视王彦泓《疑雨集》之类艳诗的时候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袁、沈之争 艳诗 《疑雨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论明清徽商传记的历史价值与文学价值 被引量:4
3
作者 耿传友 《南京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2年第2期129-135,共7页
在明清文人文集中,徽商传记数量颇丰,迥异前代。囿于文体类型,这些徽商传记均包含有旌扬传主之意,尽管其中有的作家对溢美之辞保持着警惕。综观明清传记中的徽商,他们大都是"托贾名而饰儒行"的"儒贾",集文化、才干... 在明清文人文集中,徽商传记数量颇丰,迥异前代。囿于文体类型,这些徽商传记均包含有旌扬传主之意,尽管其中有的作家对溢美之辞保持着警惕。综观明清传记中的徽商,他们大都是"托贾名而饰儒行"的"儒贾",集文化、才干、道德于一身,而这也正是我们今天对历史徽商的正面印象。徽商成为一部分明清传记的主角,是中国传记文学发展的重要突破,其中有些徽商传记具有很高的文学价值,产生了逸出应用功能之外的文学效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徽商 传记 儒贾 历史价值 文学价值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戴名世《画网巾先生传》并非篡窃的文学经典——与潘承玉先生商榷 被引量:1
4
作者 耿传友 徐翔 《学术界》 CSSCI 北大核心 2010年第6期110-117,共8页
戴名世《画网巾先生传》虽以李世雄《画网巾先生传》为蓝本,但已有很大的不同,就文字本身的美学和历史内涵看,戴传优于李传。考虑到戴名世《画网巾先生传》文体的特殊性和创作的特定历史情境,给其加上"篡窃"的恶谥并不恰当。... 戴名世《画网巾先生传》虽以李世雄《画网巾先生传》为蓝本,但已有很大的不同,就文字本身的美学和历史内涵看,戴传优于李传。考虑到戴名世《画网巾先生传》文体的特殊性和创作的特定历史情境,给其加上"篡窃"的恶谥并不恰当。清初以降,画网巾先生的事迹一直辗转流传,但并非皆源于李传,亦有不少源自戴传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画网巾先生传》 戴名世 李世雄 潘承玉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随园集外诗》伪书说新证--兼谈文献辨伪的思路和方法问题 被引量:1
5
作者 耿传友 《安徽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21年第6期36-43,共8页
署名袁枚的《随园集外诗》来历不明,其所收《湖上》《咏蚶二十韵》《读今人诗四首》实为抄袭、窜改俞廷瑛《琼华诗集》中的《湖上》《咏蚶二十韵》《题吴梅村诗集》《题朱竹垞诗集》《题王渔洋诗集》和《题查初白诗集》而成。《随园集... 署名袁枚的《随园集外诗》来历不明,其所收《湖上》《咏蚶二十韵》《读今人诗四首》实为抄袭、窜改俞廷瑛《琼华诗集》中的《湖上》《咏蚶二十韵》《题吴梅村诗集》《题朱竹垞诗集》《题王渔洋诗集》和《题查初白诗集》而成。《随园集外诗》出现于民国初年,其与《随园轶事》《疑云集》《古本金瓶梅》等当为同一拨书贾伪造,最大的怀疑对象为王文濡。《随园集外诗》造伪手法较为复杂,探讨其具体情形,对古书辨伪实践具有重要的启示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随园集外诗》 伪书 袁枚 俞廷瑛 王文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视域的偏离和重合——徽学与中国文学关系论略 被引量:1
6
作者 耿传友 《学术界》 CSSCI 北大核心 2019年第4期158-167,共10页
由于早期从事徽学研究的主要是历史学学科的学者,徽学自然而然地被归属于历史学学科,文学研究被看作是徽学研究的陪客。进入21世纪,持徽学为综合学科观点的学者逐渐多了起来,徽州文学在徽学中的地位得到一定程度的确认,但也只是配角。... 由于早期从事徽学研究的主要是历史学学科的学者,徽学自然而然地被归属于历史学学科,文学研究被看作是徽学研究的陪客。进入21世纪,持徽学为综合学科观点的学者逐渐多了起来,徽州文学在徽学中的地位得到一定程度的确认,但也只是配角。实际上,徽学与中国文学的联系远比一般理解的宽广得多,除了作为交集的徽州文学外,它们还共享文献资料,具体研究上亦相互渗透和相互印证。近年来,关注日常生活成了徽学和中国古代文学学科发展的共同趋势,为二者的对接提供了新的契机。文集、笔记、小说等文学资料常常被作为平面的徽学研究资料使用,其实不同类型的文献载体有不同的创作目的和表达方式,利用它们从事徽学研究时,需要关注其文体属性,明确清晰的文体意识是提升徽学研究水平的内在需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徽学 文学 日常生活 文体意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儒林外史》原貌再探——兼答李鹏飞先生 被引量:1
7
作者 耿传友 《江淮论坛》 CSSCI 北大核心 2019年第2期159-167,共9页
随着宁楷《〈儒林外史〉题辞》等新文献的公布,《儒林外史》原貌问题再次引发论争。李鹏飞《〈儒林外史〉第五十六回为吴敬梓所作新证》一文对现当代学者围绕第五十六回的论争作了检讨,对包括拙文《〈儒林外史〉原貌新探》在内的一些研... 随着宁楷《〈儒林外史〉题辞》等新文献的公布,《儒林外史》原貌问题再次引发论争。李鹏飞《〈儒林外史〉第五十六回为吴敬梓所作新证》一文对现当代学者围绕第五十六回的论争作了检讨,对包括拙文《〈儒林外史〉原貌新探》在内的一些研究论著的相关看法提出了商榷,断定《儒林外史》第五十六回出自吴敬梓之手。文章对李鹏飞的商榷作了回应,结合分析《儒林外史》原貌之争的焦点话题,重新审视现有文献基础,认为章培恒先生深入论证的"五十回"之说依然不应轻加否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儒林外史》 原貌 新文献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王彦泓《疑雨集》窜入的伪作、编年及其他问题
8
作者 耿传友 《苏州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6年第4期129-137,共9页
王彦泓是一位产生过很大影响的作家,但由于一直为主流文学界所忽略,文献整理的一些基础性工作尚有待开展。《疑雨集》中的《龙友尊慈七十寿歌》应为窜入的伪作,《疑雨集》在编年上存在诸多错误,《疑雨集》研究资料非常丰富,这些资料涉... 王彦泓是一位产生过很大影响的作家,但由于一直为主流文学界所忽略,文献整理的一些基础性工作尚有待开展。《疑雨集》中的《龙友尊慈七十寿歌》应为窜入的伪作,《疑雨集》在编年上存在诸多错误,《疑雨集》研究资料非常丰富,这些资料涉及《疑雨集》的传播、评价和影响等,对厘清明清诗史的某些脉络,对探讨明清及民国文献之间的承传接续关系,具有一定的启示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疑雨集》 伪作 编年 资料整理 评价分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清末著涒吟社考论 被引量:3
9
作者 王雪松 耿传友 《中国文学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20年第3期92-101,共10页
著涒吟社是清末国粹思潮在北方的重要代表,成员数量曾接近三百人。学者关于该社团的研究,因限于材料,结论并不精确。结合新的材料,著涒吟社应肇立于戊申正月,辛亥六月即解散,前后存在接近四年。著涒吟社的结社和运行主要以社刊《国学萃... 著涒吟社是清末国粹思潮在北方的重要代表,成员数量曾接近三百人。学者关于该社团的研究,因限于材料,结论并不精确。结合新的材料,著涒吟社应肇立于戊申正月,辛亥六月即解散,前后存在接近四年。著涒吟社的结社和运行主要以社刊《国学萃编》为枢纽,这集中体现着清末民初报刊的出现对文人结社产生的重要影响。报刊既是文学社团的创作平台,又是其理论阵地,它使得文人结社活动逐渐突破传统,走向现代。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著涒吟社 《国学萃编》 报刊 文人结社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