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5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区域医疗系统抗震韧性综述 被引量:3
1
作者 裴顺顺 翟长海 胡杰 《哈尔滨工业大学学报》 EI CAS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1-12,共12页
韧性作为一种新的灾害风险管理理念,已成为防灾减灾领域的研究热点,考虑到医疗系统在城市运行和灾后救援中的重要作用,在地震期间和之后,区域医疗系统应该具有足够的韧性,并提供连续的医疗服务。如何综合考虑区域范围内多家医院和交通... 韧性作为一种新的灾害风险管理理念,已成为防灾减灾领域的研究热点,考虑到医疗系统在城市运行和灾后救援中的重要作用,在地震期间和之后,区域医疗系统应该具有足够的韧性,并提供连续的医疗服务。如何综合考虑区域范围内多家医院和交通系统的安全性、应急响应能力、多系统的整合与协作,有效评估区域医疗系统的抗震韧性水平,并提出科学的改进建议,对建设韧性城乡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本文通过梳理国内外文献,阐明了区域医疗系统韧性的概念和内涵,总结了地震后短期应急和长期修复两个阶段韧性评估的重点,归纳了现有区域医疗系统韧性的评估框架,从医院集群系统、面向医疗的交通系统、应急医疗服务系统和医疗-交通耦合系统4个方面阐述了现有评估方法。区域医疗系统韧性的研究旨在提高其面对灾害时的抵抗性、短期适应性和长期恢复性,这些研究对于满足紧急和日常的医疗需求以及指导灾后恢复具有重要意义。目前区域医疗系统抗震韧性的研究取得了一些进展,但仍然存在一些挑战,本文最后展望了未来的研究方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区域医疗系统 单体医院 交通系统 抗震韧性 功能评估 恢复时间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剪跨比下低矮开洞剪力墙抗震性能试验 被引量:1
2
作者 王冬梅 郑力畅 +4 位作者 王少杰 周威 翟长海 高晓彤 黄安楠 《哈尔滨工业大学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52-60,共9页
核电厂房的剪力墙具有剪跨比低和配筋率高的特点,为满足人员通行以及设备管道的布置,需要在剪力墙中开设洞口,然而,关于低矮开洞剪力墙抗震性能的研究比较有限。为此,设计3个1∶2.7的大比例尺低矮钢筋混凝土剪力墙试件,通过拟静力试验... 核电厂房的剪力墙具有剪跨比低和配筋率高的特点,为满足人员通行以及设备管道的布置,需要在剪力墙中开设洞口,然而,关于低矮开洞剪力墙抗震性能的研究比较有限。为此,设计3个1∶2.7的大比例尺低矮钢筋混凝土剪力墙试件,通过拟静力试验研究剪跨比对此类剪力墙抗震性能的影响。研究内容包括试件的破坏模式、滞回曲线、延性系数、刚度退化、耗能能力和变形能力等方面的分析和讨论。结果表明:低矮开洞剪力墙的破坏主要是由墙肢的斜向主裂缝宽度明显增大引起,导致承载力快速下降;剪跨比的减少使得低矮剪力墙的承载力、刚度和单圈耗能效果增加,但变形能力和极限位移显著降低,从而导致累计耗能较小;剪跨比较小的试件容易在洞口上方产生塑性铰,随后连梁的转动会导致洞口附近的混凝土压碎,且剪切效应较显著。此外,小洞口的存在会产生严重的不对称性,影响其抗震性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低矮剪力墙 开洞 剪跨比 拟静力试验 抗震性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量纲分析的相邻多个建筑地震下单双边碰撞反应研究
3
作者 蒋姗 张富伟 +1 位作者 刘庆华 翟长海 《振动与冲击》 EI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3期134-143,154,共11页
结构地震碰撞反应与相邻结构特性及地震动特性均密切相关,在众多参数影响下,以往的研究工作出现了很多不一致甚至相互冲突的研究结论。因此,结构地震碰撞研究的首要困难在于解决大量参数的影响。量纲分析方法可有效解决参数复杂性问题... 结构地震碰撞反应与相邻结构特性及地震动特性均密切相关,在众多参数影响下,以往的研究工作出现了很多不一致甚至相互冲突的研究结论。因此,结构地震碰撞研究的首要困难在于解决大量参数的影响。量纲分析方法可有效解决参数复杂性问题。采用量纲分析方法研究一排多个相邻建筑的碰撞反应,基于接触单元法模拟接触过程的力、变形和能量耗散,通过合理的无量纲Π参数清晰地表达碰撞反应规律;对比分析了相邻建筑单、双边碰撞作用以及结构布局对结构碰撞反应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与单边碰撞反应相比,双边碰撞作用使质量刚度较小结构的位移和速度反应明显降低;中间结构质量刚度较大、两侧结构质量刚度较小时,结构间产生的双边碰撞力峰值最大,远大于单边碰撞产生的碰撞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震作用 量纲分析 相邻多个建筑 单边碰撞 双边碰撞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近场脉冲型地震动位移比谱特征研究 被引量:12
4
作者 翟长海 李爽 +1 位作者 谢礼立 孙亚民 《土木工程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10期1-5,共5页
非弹性位移比谱是估计工程结构非弹性位移一种简单而有效的方法。以大量的地震动记录为基础,研究近场脉冲型地震动位移比谱的特征,同时考察场地条件、峰值地面速度与峰值地面加速度比(PGV/PGA)、峰值地面速度(PGV)和最大增量速度(MIV)... 非弹性位移比谱是估计工程结构非弹性位移一种简单而有效的方法。以大量的地震动记录为基础,研究近场脉冲型地震动位移比谱的特征,同时考察场地条件、峰值地面速度与峰值地面加速度比(PGV/PGA)、峰值地面速度(PGV)和最大增量速度(MIV)对近场地震动位移比谱的影响。结果表明近场地震动的脉冲作用在0.2~1.5s的周期段对位移比谱的影响最大,在此周期段,位移比谱增大了近20%左右;在其他周期段,近场地震动的脉冲作用对位移比谱的影响不明显。通过研究不同地震动参数对近场位移比谱的影响发现,峰值地面速度与峰值地面加速度比(PGV/PGA)是影响近场地震动位移比谱最大的参数,场地条件对近场地震动位移比谱的影响不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近场地震动 位移比谱 地震动参数 PGVIPGA 场地条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地震作用下相邻建筑结构碰撞反应分析 被引量:8
5
作者 翟长海 蒋姗 +2 位作者 李爽 吴迎强 谢礼立 《土木工程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S2期142-145,150,共5页
地震作用下,相邻建筑结构由于不同动力特性的差异,并且没有足够的间距,容易遭受碰撞破坏。相邻结构间的碰撞作用是导致结构破坏甚至倒塌的重要原因之一。将相邻结构简化为多自由度楼层处碰撞模型,采用简化的Hertz-Damp模型,以相邻15层与... 地震作用下,相邻建筑结构由于不同动力特性的差异,并且没有足够的间距,容易遭受碰撞破坏。相邻结构间的碰撞作用是导致结构破坏甚至倒塌的重要原因之一。将相邻结构简化为多自由度楼层处碰撞模型,采用简化的Hertz-Damp模型,以相邻15层与8层钢筋混凝土框架结构为例,研究结构在地震作用下的碰撞反应,分析两相邻结构间不设置防震缝及按规范设置防震缝时,在不同加速度峰值情况下,碰撞作用对结构层间位移角和层间剪力的影响。研究表明,碰撞作用显著放大较高结构碰撞层及以上楼层的层间位移角和剪力,对较低结构具有总体抑制作用,但对顶层可能会产生不利影响;按规范设置防震缝时,7度设防结构在遭受7度罕遇地震时无碰撞发生,但遭遇8度和9度罕遇地震时发生碰撞,碰撞作用对结构反映的抑制作用比结构间无防震缝时明显降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碰撞作用 多自由度 防震缝 层间位移角 层间剪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近场地震动对大跨刚构桥影响的分析 被引量:11
6
作者 翟长海 张林春 +1 位作者 李爽 谢礼立 《防灾减灾工程学报》 CSCD 2010年第S1期143-147,共5页
利用4个台站记录到的近场和远场地震动,研究了钢筋混凝土大跨刚构桥在近场脉冲型地震动横向激励下的反应,并与在远场地震动激励下的反应进行了比较;分析了大跨度桥梁在2种类型地震动作用下的反应特性。结果表明:在相同加速度峰值的地震... 利用4个台站记录到的近场和远场地震动,研究了钢筋混凝土大跨刚构桥在近场脉冲型地震动横向激励下的反应,并与在远场地震动激励下的反应进行了比较;分析了大跨度桥梁在2种类型地震动作用下的反应特性。结果表明:在相同加速度峰值的地震动作用下,横向激励时,近场脉冲型地震动引起的桥梁反应,均比非脉冲型地震动引起的桥梁反应显著。近场脉冲型地震动激励下,桥梁反应均有较大的增加,对不同的结构部位,其影响规律相似。长周期速度脉冲效应会对大跨桥梁结构产生大的位移冲击,应当重视近场地震动中长周期速度脉冲效应对长周期及柔性结构的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近场脉冲型地震动 刚构桥 地震反应分析 横向激励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考虑P-Δ效应的等延性位移比谱 被引量:8
7
作者 翟长海 孙亚民 谢礼立 《哈尔滨工业大学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10期1513-1516,共4页
应用等延性位移比谱可以简便有效地估计结构的非弹性位移.在地震动作用下,由于P-Δ效应能够增加结构的非弹性变形和永久变形,因此,研究P-Δ效应对等延性位移比谱的影响具有重要意义.利用四类场地上的344条地震动,分别计算出了考虑及未考... 应用等延性位移比谱可以简便有效地估计结构的非弹性位移.在地震动作用下,由于P-Δ效应能够增加结构的非弹性变形和永久变形,因此,研究P-Δ效应对等延性位移比谱的影响具有重要意义.利用四类场地上的344条地震动,分别计算出了考虑及未考虑P-Δ效应的等延性位移比谱,并进行了对比分析,然后根据统计分析的结果,得到了等延性位移比谱考虑P-Δ效应的修正公式.结果表明:P-Δ效应对等延性位移比谱的影响十分可观,并且其影响程度随结构延性的增加而增大,随结构周期的增加而减小;而且当考虑P-Δ效应之后,等位移原理不再适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等延性位移比谱 P-Δ效应 拟合公式 非弹性 基于位移抗震设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台湾集集地震的结构滞回耗能影响分析 被引量:7
8
作者 翟长海 谢礼立 吴知丰 《哈尔滨工业大学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1期59-62,共4页
基于能量概念进行结构的地震反应分析能更清楚地揭示结构在地震动下的破坏机制,而滞回耗能被认为是最具工程意义的能量指标,是衡量结构塑性累积损伤的重要参数.利用具有极高研究价值的1999年集集地震记录到的大量地震动研究了抗震结构... 基于能量概念进行结构的地震反应分析能更清楚地揭示结构在地震动下的破坏机制,而滞回耗能被认为是最具工程意义的能量指标,是衡量结构塑性累积损伤的重要参数.利用具有极高研究价值的1999年集集地震记录到的大量地震动研究了抗震结构滞回耗能的特性,讨论了结构自振周期、阻尼比、场地条件、结构的恢复力模型等因素对抗震结构滞回耗能的影响规律,结果表明:场地条件、抗震结构的延性水平、周期、阻尼均是影响抗震结构滞回耗能的重要因素,而结构恢复力模型对滞回耗能的影响则可以忽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滞回耗能 台湾集集地震 基于能量概念的抗震设计 中国 台湾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阻尼对工程结构等延性地震抗力谱的影响分析 被引量:7
9
作者 翟长海 谢礼立 张茂花 《哈尔滨工业大学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10期1705-1708,共4页
在基于位移的抗震设计理论中,等延性地震抗力谱对拟建结构的初步设计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利用大量的单自由度体系在不同强震记录作用下的弹塑性动力时程分析结果,从定性到定量详尽研究了阻尼对等延性地震抗力谱的影响规律,得出结论:阻... 在基于位移的抗震设计理论中,等延性地震抗力谱对拟建结构的初步设计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利用大量的单自由度体系在不同强震记录作用下的弹塑性动力时程分析结果,从定性到定量详尽研究了阻尼对等延性地震抗力谱的影响规律,得出结论:阻尼对等延性地震抗力谱的影响,不但随场地的不同而不同,而且受延性系数及单质点体系周期的影响较大;要精确考阻尼对等延性地震抗力谱的影响,必须根据其所在的场地条件、结构延性系数及周期确定.最后,根据回归分析结果,给出了阻尼影响等延性地震抗力谱的修正公式,其成果可供抗震研究和设计参考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基于位移的抗震设计 等延性地震抗力谱 阻尼 影响分析 回归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建筑结构抗震设计教学改革探索 被引量:26
10
作者 翟长海 李爽 +1 位作者 徐龙军 郑文忠 《高等建筑教育》 2011年第3期88-90,共3页
针对建筑结构抗震设计课程的特点,论述了在教学方式、教学方法、教学内容、考试方法等方面进行的改革探索,提出在教学改革中要坚持理论与实际相结合,坚持教学、科研一体化,强化师资队伍建设,注重互动、启发的教学方法,建立长效考核机制... 针对建筑结构抗震设计课程的特点,论述了在教学方式、教学方法、教学内容、考试方法等方面进行的改革探索,提出在教学改革中要坚持理论与实际相结合,坚持教学、科研一体化,强化师资队伍建设,注重互动、启发的教学方法,建立长效考核机制的建议,供同行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建筑结构抗震设计 地震工程 教学改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抗震结构最不利设计地震动研究 被引量:50
11
作者 翟长海 谢礼立 《土木工程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12期51-58,共8页
在结构的抗震研究和设计中,如何选择实际的地震动记录作为输入一直是地震工程中至关重要的问题之一。首先给出最不利设计地震动的概念、确定原则及方法,然后利用估计地震动潜在破坏势的综合评价法,对四种场地类型分别给出长周期、短周... 在结构的抗震研究和设计中,如何选择实际的地震动记录作为输入一直是地震工程中至关重要的问题之一。首先给出最不利设计地震动的概念、确定原则及方法,然后利用估计地震动潜在破坏势的综合评价法,对四种场地类型分别给出长周期、短周期和中周期结构的国外、我国台湾地区及大陆地区的最不利设计地震动,给出的最不利设计地震动适用于特别重要的结构或地震危险性较高地区结构的抗震分析和研究。另外,根据地震动的潜在破坏势,还给出适用于一般重要性结构或地震危险性较低地区抗震验算的输入地震动。最后,通过工程结构的地震反应分析,初步验证文中所确定的最不利设计地震动的可靠性和正确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时程分析 输入地震动 最不利设计地震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近场方向性效应等效脉冲地震动模型的频域分析 被引量:4
12
作者 翟长海 武钢 +1 位作者 李爽 谢礼立 《土木工程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S1期81-84,共4页
等效脉冲模型在反应近场地震动对结构的影响上较反应谱方法有明显的优越性,然而由于缺乏对等效脉冲模型本身的深入研究,采用不同等效脉冲模型的研究结果之间往往不具有可比性,模型本身的缺陷也可能导致研究结果出现偏差。本文通过解析... 等效脉冲模型在反应近场地震动对结构的影响上较反应谱方法有明显的优越性,然而由于缺乏对等效脉冲模型本身的深入研究,采用不同等效脉冲模型的研究结果之间往往不具有可比性,模型本身的缺陷也可能导致研究结果出现偏差。本文通过解析方法对常用的三种等效脉冲模型进行分析,明确三种模型之间的定量关系,指出了矩形脉冲模型的缺陷。结果表明,等效脉冲模型速度、加速度傅里叶变换各阶分量振幅的比例关系不随脉冲周期改变。当脉冲周期相等时,不同等效脉冲模型速度、加速度同阶分量之间存在固定的比例关系。正弦脉冲模型与三角脉冲模型速度、加速度各阶分量振幅数值较为接近。矩形等效脉冲能量集中于奇数阶分量,该特性与实际地震动不符。当结构固有频率较低且接近等效脉冲偶数阶分量频率或较高阶分量频率时,矩形等效脉冲激起的结构响应与正弦等效脉冲和三角等效脉冲相比可能有较大差异。当短周期结构固有频率接近等效脉冲较高奇数阶分量周期时,矩形等效脉冲激起的结构响应与正弦等效脉冲和三角等效脉冲可能有较大差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近场 地震动 等效脉冲 频率成分 傅里叶变换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结构抗震设计中的强度折减系数研究进展 被引量:14
13
作者 翟长海 谢礼立 《哈尔滨工业大学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8期1177-1184,共8页
强度折减系数既是基于强度的抗震设计中确定设计地震力的关键因素,又是基于性态的抗震设计理论中确定非弹性反应谱的主要依据.基于过去几十年强度折减系数的研究现状,分析总结了近场效应、多自由度体系效应、结构超强等重要因素对强度... 强度折减系数既是基于强度的抗震设计中确定设计地震力的关键因素,又是基于性态的抗震设计理论中确定非弹性反应谱的主要依据.基于过去几十年强度折减系数的研究现状,分析总结了近场效应、多自由度体系效应、结构超强等重要因素对强度折减系数影响的研究进展,得出结论:若应用依赖于结构延性、周期及场地条件的强度折减系数模型,并合理考虑多自由度体系效应及结构超强的影响将使得抗震设计更加合理;另外,现有的强度折减系数模型并不适用于近场地区,而1999年集集地震提供的大量近场地震动为研究近场脉冲效应对强度折减系数的影响提供了前所未有的机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强度折减系数 近场效应 多自由度体系效应 结构超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近场脉冲效应对强度折减系数的影响分析 被引量:11
14
作者 翟长海 谢礼立 《土木工程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7期15-18,42,共5页
近场脉冲型地震动具有十分巨大的潜在破坏性。以集集地震提供的近场地震动记录为基础,利用统计分析的方法研究近场脉冲效应对强度折减系数的影响规律,并给出近场脉冲效应影响强度折减系数的修正公式。结果表明:在长周期频段,近场速度脉... 近场脉冲型地震动具有十分巨大的潜在破坏性。以集集地震提供的近场地震动记录为基础,利用统计分析的方法研究近场脉冲效应对强度折减系数的影响规律,并给出近场脉冲效应影响强度折减系数的修正公式。结果表明:在长周期频段,近场速度脉冲型地震动给出的强度折减系数与一般地震动给出的强度折减系数趋向于一致,而在中短周期频段,近场速度脉冲型地震动给出的强度折减系数显著小于一般地震动给出的强度折减系数,这表明如果用现有的强度折减系数模型(都是远场地震动给出的强度折减系数)应用到近场地区,则可能是比较危险的;对某一给定的周期,随延性系数的增大,近场速度脉冲型地震动给出的强度折减系数与一般地震动给出的强度折减系数的差异也越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强度折减系数 近场脉冲效应 集集地震 统计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工程结构等强度位移比谱研究 被引量:9
15
作者 翟长海 谢礼立 张敏政 《哈尔滨工业大学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1期45-48,73,共5页
在估计已知强度的现有结构在不同地震动强度下的最大弹塑性位移时,等强度位移比谱是十分准确有效的.本文利用大量的单自由度体系在不同强震记录作用下的弹塑性动力时程分析结果,对等强度位移比谱进行了较为详尽的研究,给出了四类场地条... 在估计已知强度的现有结构在不同地震动强度下的最大弹塑性位移时,等强度位移比谱是十分准确有效的.本文利用大量的单自由度体系在不同强震记录作用下的弹塑性动力时程分析结果,对等强度位移比谱进行了较为详尽的研究,给出了四类场地条件(基岩、硬土、一般土和软土)上的平均等强度位移比谱,总结了对工程结构的抗震设计和研究具有重要意义的特征和规律,分析了场地条件、地震烈度、结构的屈服强度系数及周期等因素对等强度位移比谱的影响规律,得到了一些重要的结论,最后提出了新的拟合公式,其成果对抗震研究和设计具有较大的参考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基于位移的抗震设计 等强度位移比谱 最大弹塑性位移估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抗震结构非弹性位移比谱 被引量:2
16
作者 翟长海 李爽 +1 位作者 谢礼立 孙亚民 《哈尔滨工业大学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2期1-4,共4页
为了更准确的使用位移比谱方法估计抗震结构的最大侧向非弹性位移,利用大量单自由度体系在地震记录作用下的时程分析结果给出了四种场地条件对应的平均非弹性位移比谱.得到了位移比谱的简化计算公式,并重点研究了恢复力模型对非弹性位... 为了更准确的使用位移比谱方法估计抗震结构的最大侧向非弹性位移,利用大量单自由度体系在地震记录作用下的时程分析结果给出了四种场地条件对应的平均非弹性位移比谱.得到了位移比谱的简化计算公式,并重点研究了恢复力模型对非弹性位移比谱的影响.结果表明恢复力模型的屈服后刚度对非弹性位移比谱影响显著,尤其当结构具有负刚度时,屈服后刚度的影响更趋明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非弹性位移估计 位移比谱 场地条件 恢复力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恢复力模型对等延性地震抗力谱的影响分析 被引量:2
17
作者 翟长海 谢礼立 张茂花 《哈尔滨工业大学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8期1228-1230,共3页
在基于位移的抗震设计理论中,等延性地震抗力谱对拟建结构的初步设计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利用单自由度体系在大量强震记录作用下的弹塑性动力时程分析结果,分析讨论了结构的延性系数、周期及恢复力模型等因素对等延性地震抗力谱的影响规... 在基于位移的抗震设计理论中,等延性地震抗力谱对拟建结构的初步设计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利用单自由度体系在大量强震记录作用下的弹塑性动力时程分析结果,分析讨论了结构的延性系数、周期及恢复力模型等因素对等延性地震抗力谱的影响规律,其中重点以双线型恢复力模型为例,从定性到定量深入研究了恢复力模型对等延性地震抗力谱的影响,总结了相应的规律和特征,给出了恢复力模型影响等延性地震抗力谱的实用修正公式,结果可供抗震研究和设计参考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基于位移的抗震设计 等延性地震抗力谱 恢复力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工程结构等强度位移比谱影响因素分析 被引量:2
18
作者 翟长海 公茂盛 +1 位作者 谢礼立 张敏政 《哈尔滨工业大学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4期455-458,共4页
应用等强度位移比谱估计现有结构在不同地震动强度下的最大弹塑性位移是一种十分简单有效的方法.利用大量单自由度体系在不同强震记录作用下的弹塑性动力时程分析结果,分析讨论了场地条件、结构的屈服强度、周期及恢复力模型等因素对等... 应用等强度位移比谱估计现有结构在不同地震动强度下的最大弹塑性位移是一种十分简单有效的方法.利用大量单自由度体系在不同强震记录作用下的弹塑性动力时程分析结果,分析讨论了场地条件、结构的屈服强度、周期及恢复力模型等因素对等强度位移比谱的影响规律,其中重点从定性到定量详尽研究了阻尼和恢复力模型的影响.结果表明:阻尼和恢复力模型对等强度位移比谱的影响,不但随场地的不同而不同,而且受屈服强度系数及单质点体系周期的影响较大;要精确考虑阻尼和恢复力模型对等强度位移比谱的影响,必须根据结构的场地条件、屈服强度系数及周期确定.最后,给出了阻尼和恢复力模型影响等强度位移比谱的修正公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抗震设计 等强度位移比谱 恢复力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砌体填充墙RC框架结构平面内抗震性能有限元模拟 被引量:18
19
作者 孔璟常 翟长海 +1 位作者 李爽 谢礼立 《土木工程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S2期137-141,共5页
砌体填充墙RC框架结构是我国建筑结构中普遍采用的结构形式,历次地震震害表明填充墙的刚度效应和约束效应改变了主体结构的传力机理,导致整体结构的严重破坏。为了分析其砌体填充墙RC框架侧向承载力和刚度,研究砌体填充墙与RC框架之间... 砌体填充墙RC框架结构是我国建筑结构中普遍采用的结构形式,历次地震震害表明填充墙的刚度效应和约束效应改变了主体结构的传力机理,导致整体结构的严重破坏。为了分析其砌体填充墙RC框架侧向承载力和刚度,研究砌体填充墙与RC框架之间的相互协同工作机理和砌体填充墙的开裂模式以及砂浆层的滑移,该文利用三维实体单元和基于表面的粘性接触面模型和摩擦原理,建立一种能够较好地模拟其平面内抗震性能的分离式有限元模型。对一个已有试验分别建立普通有限元模型和分离式有限元模型,二者的分析结果与试验结果的对比表明,分离式有限元模拟方法可以更加准确地预测砌体填充墙RC框架结构的侧向承载力和刚度,并且可以有效地模拟出砌体填充墙的开裂模式,通过塑性应变可以判断出RC构件的失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填充墙RC框架结构 平面内抗震性能 分离式有限元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近断层脉冲型地震动重要参数的识别方法 被引量:8
20
作者 李明 谢礼立 翟长海 《世界地震工程》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4期1-6,共6页
在拟合或合成近断层脉冲型地震动的研究中,速度等效脉冲中的参数需要依据实际地震动确定,因此,如何从地震动中识别这些参数就成为一个需要解决的问题。详细分析了已有脉冲周期和脉冲速度峰值的识别方法,分析结果表明这些方法均具有局限... 在拟合或合成近断层脉冲型地震动的研究中,速度等效脉冲中的参数需要依据实际地震动确定,因此,如何从地震动中识别这些参数就成为一个需要解决的问题。详细分析了已有脉冲周期和脉冲速度峰值的识别方法,分析结果表明这些方法均具有局限性,尤其是对于不规则地震动。提出了基于平滑后的地震动识别脉冲周期和脉冲速度峰值的方法,并验证了这种识别方法的有效性。结果表明:提出的脉冲周期和脉冲速度峰值识别方法可以克服以往方法的局限性,可以实现脉冲周期和脉冲速度峰值识别的程序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近断层 脉冲周期 脉冲速度峰值 识别方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