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桃果实保鲜技术研究综述
1
作者 翟若涵 张全艳 +1 位作者 陈翠榕 高云燕 《南方农业》 2024年第4期179-181,共3页
桃营养价值丰富,但采后易变质,严重影响桃果实的销售,因此桃果实贮藏保鲜成为桃产业亟待解决的问题。为给桃果实采后保鲜技术的研究提供理论指导,总结桃果实采后生理特性和采后病害,从物理、化学、生物等方面论述桃果实采后保鲜技术的... 桃营养价值丰富,但采后易变质,严重影响桃果实的销售,因此桃果实贮藏保鲜成为桃产业亟待解决的问题。为给桃果实采后保鲜技术的研究提供理论指导,总结桃果实采后生理特性和采后病害,从物理、化学、生物等方面论述桃果实采后保鲜技术的研究进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理特性 采后病害 保鲜技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食品中赭曲霉毒素A检测方法研究进展 被引量:7
2
作者 翟若涵 蔡瑞 +3 位作者 高振鹏 岳田利 袁亚宏 王周利 《食品安全质量检测学报》 CAS 2020年第12期3937-3944,共8页
赭曲霉毒素A(ochratoxin A,OTA)是曲霉属和青霉属等有毒真菌产生的一类次级代谢产物,是常见污染食品的五大真菌毒素之一,具有较强的肾毒性、肝毒性、神经毒性和免疫毒性,以及致畸、致癌和致突变作用。OTA广泛存在于各种谷物及其制品、... 赭曲霉毒素A(ochratoxin A,OTA)是曲霉属和青霉属等有毒真菌产生的一类次级代谢产物,是常见污染食品的五大真菌毒素之一,具有较强的肾毒性、肝毒性、神经毒性和免疫毒性,以及致畸、致癌和致突变作用。OTA广泛存在于各种谷物及其制品、葡萄与葡萄酒、咖啡等多种食品原料及其成品中,严重威胁人体健康,因此有必要建立快速、准确、灵敏的OTA检测方法。针对食品中OTA的检测,目前已经拥有许多方法,如薄层色谱法,高效液相色谱法,液相-质谱联用法以及酶联免疫吸附法等。本研究对赭曲霉毒素A不同检测方法的原理、优缺点等进行归纳总结,旨在为食品中OTA的检测提供支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赭曲霉毒素A 检测 研究进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