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0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高产大豆异黄酮糖苷转化酶乳酸菌的筛选及其发酵条件的优化 被引量:4
1
作者 翟清燕 赵龙玉 +1 位作者 赵凤春 杨正友 《食品工业科技》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2期162-166,171,共6页
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发酵豆乳中游离型大豆异黄酮含量,以此为指标,从传统发酵食品分离筛选的100株乳酸菌中,选出一株发酵后游离型大豆异黄酮产量最高的作为生产功能性发酵豆乳的发酵菌株。经生理生化及遗传学特性鉴定该菌株为植物乳... 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发酵豆乳中游离型大豆异黄酮含量,以此为指标,从传统发酵食品分离筛选的100株乳酸菌中,选出一株发酵后游离型大豆异黄酮产量最高的作为生产功能性发酵豆乳的发酵菌株。经生理生化及遗传学特性鉴定该菌株为植物乳杆菌。并通过单因素和响应面优化实验对影响游离型大豆异黄酮产量的3个发酵因素,即发酵时间、发酵温度、接种量,进行优化,得出最佳发酵条件为:发酵温度45℃、发酵时间17h、接种量5%,在此条件下游离型异黄酮的产量为132.814μg/mL。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发酵豆乳 游离型大豆异黄酮 植物乳杆菌 发酵优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益生菌Lactobacillus plantarum4在豆乳中发酵特性的评价 被引量:3
2
作者 翟清燕 赵龙玉 +1 位作者 赵凤春 杨正友 《食品与机械》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3期8-12,共5页
以大豆为原料,利用益生菌Lactobacillus plantarum4发酵豆乳,通过测定豆乳在发酵及贮藏期间酸度、蛋白水解能力、活菌数、脱水收缩性等指标,对L.plantarum 4的发酵特性及贮藏稳定性进行研究,同时比较不同处理方法对大豆抗营养因子(脂肪... 以大豆为原料,利用益生菌Lactobacillus plantarum4发酵豆乳,通过测定豆乳在发酵及贮藏期间酸度、蛋白水解能力、活菌数、脱水收缩性等指标,对L.plantarum 4的发酵特性及贮藏稳定性进行研究,同时比较不同处理方法对大豆抗营养因子(脂肪氧化酶和胰蛋白酶抑制剂)的抑制作用。结果显示,L.plantarum4在豆乳中生长良好,发酵结束时,滴定酸度为68.91°T,活菌数可达到2.33×108 CFU/mL,蛋白水解能力和持水力都显著增加,感官品质较佳;低温贮藏时各指标均无明显变化,贮藏稳定性明显优于室温贮藏;同时得出热磨法是抑制大豆抗营养因子的最佳方法。研究表明L.plantarum4具备益生菌所应有的发酵特性,为其进一步应用于实际生产提供了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植物乳杆菌 豆乳 发酵特性 贮藏稳定性 抗营养 因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乳酸菌的分类鉴定及在食品工业中的应用 被引量:17
3
作者 翟清燕 郑世超 +1 位作者 李新玲 霍胜楠 《食品安全质量检测学报》 CAS 2019年第16期5260-5265,共6页
乳酸菌是一类革兰氏阳性杆菌或球菌、可収酵乳糖或葡萄糖产生大量乳酸的细菌的通称,将乳酸菌应用到食品中具有提高其营养价值,改善食品风味,抑制食品中腐败菌的生长,延长食品保质期等作用。因其独特的生理特性,近年来国内外学者对乳酸... 乳酸菌是一类革兰氏阳性杆菌或球菌、可収酵乳糖或葡萄糖产生大量乳酸的细菌的通称,将乳酸菌应用到食品中具有提高其营养价值,改善食品风味,抑制食品中腐败菌的生长,延长食品保质期等作用。因其独特的生理特性,近年来国内外学者对乳酸菌的研究逐渐增多。本文主要论述了乳酸菌的分类和鉴定技术,介绍了传统鉴定斱法和分子生物学鉴定斱法的优缺点以及乳酸菌在食品工业(乳制品、肉制品、果蔬制品、食品保鲜)中的应用,为提高乳酸菌的鉴定效率以及乳酸菌在食品工业、饲料生产和临床医疗上的迚一步应用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乳酸菌 分类 鉴定 应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三种植物源性成分阳性质粒的构建及检测方法的验证 被引量:3
4
作者 翟清燕 任易婕 +1 位作者 郑世超 霍胜楠 《食品与发酵工业》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7期237-241,共5页
植物蛋白饮料含有丰富的营养成分,深受广大消费者的喜爱。但由于利益驱使,掺假现象也逐年增加。针对此现象构建了核桃、花生、大豆3种植物成分的阳性质粒分子,对3种阳性质粒分子的特异性和灵敏度进行了验证,并对实时荧光PCR反应体系中... 植物蛋白饮料含有丰富的营养成分,深受广大消费者的喜爱。但由于利益驱使,掺假现象也逐年增加。针对此现象构建了核桃、花生、大豆3种植物成分的阳性质粒分子,对3种阳性质粒分子的特异性和灵敏度进行了验证,并对实时荧光PCR反应体系中不同品牌PCR预混液效果进行了对比分析。结果表明,构建的核桃、花生、大豆阳性质粒分子均具有特异性强、灵敏度高等特点,检验灵敏度均可达到10-5 ng/μL;标准曲线扩增效率分别为93.299%、123.623%和132.975%,且相关线性系数R 2均在0.99以上。综上所述,3种品牌的PCR预混液均具有很高的灵敏度,均可以满足核桃、花生和大豆日常检验工作的要求,对于植物源性成分的鉴定具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阳性质粒分子 特异性 灵敏度 PCR预混液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两种动物源性成分阳性质粒分子的构建与检测方法的建立
5
作者 翟清燕 郑世超 霍胜楠 《食品研究与开发》 CAS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0期110-115,共6页
旨在构建水貂、紫貂两种成分的阳性质粒分子,对该方法的特异性和灵敏度进行验证,同时对3家公司合成的引物、探针进行比较,对实时荧光PCR反应体系进行优化。结果表明,该检测方法具有较好的特异性和较高的灵敏度,所选择的3家公司的引物、... 旨在构建水貂、紫貂两种成分的阳性质粒分子,对该方法的特异性和灵敏度进行验证,同时对3家公司合成的引物、探针进行比较,对实时荧光PCR反应体系进行优化。结果表明,该检测方法具有较好的特异性和较高的灵敏度,所选择的3家公司的引物、探针均具有较高的检出限,为貂成分检测提供一个新型阳性对照,解决了阳性物质难获取的问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阳性质粒分子 特异性 灵敏度 引物 探针
在线阅读 下载PDF
3种动物源性成分阳性标准分子的构建与应用 被引量:2
6
作者 郑世超 郭颖慧 +2 位作者 董海龙 翟清燕 霍胜楠 《食品研究与开发》 CAS 北大核心 2018年第3期168-174,共7页
为了准确、快速地进行食品中猪、牛、鸭成分的定性和定量检测,设计了这3种动物源性成分特异性的引物和探针,构建了3种检测用阳性标准分子,并分别进行了实时荧光PCR检测。这3种阳性标准分子相对检测灵敏度、特异性高,稳定性好,能够满足... 为了准确、快速地进行食品中猪、牛、鸭成分的定性和定量检测,设计了这3种动物源性成分特异性的引物和探针,构建了3种检测用阳性标准分子,并分别进行了实时荧光PCR检测。这3种阳性标准分子相对检测灵敏度、特异性高,稳定性好,能够满足日常检测工作的要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实时熒光PCR 阳性标准分子 灵敏度 特异性 稳定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膜芯片技术对牛、羊、牦牛、驴肉源食品的掺伪鉴别 被引量:8
7
作者 任易婕 霍胜楠 +3 位作者 翟清燕 孙潇慧 刘菲 李文静 《肉类研究》 北大核心 2019年第6期33-38,共6页
采用膜芯片技术,通过对牛、羊、驴、牦牛、鸡、鸭、兔、貂、狐、鼠、猪11种目标物种的检测,实现对牛、羊、驴、牦牛物种的掺伪鉴别。结果表明:该方法具有良好的特异性和适用性,检测灵敏度和掺伪灵敏度均可达到0.1%,能快速、准确地同时... 采用膜芯片技术,通过对牛、羊、驴、牦牛、鸡、鸭、兔、貂、狐、鼠、猪11种目标物种的检测,实现对牛、羊、驴、牦牛物种的掺伪鉴别。结果表明:该方法具有良好的特异性和适用性,检测灵敏度和掺伪灵敏度均可达到0.1%,能快速、准确地同时鉴别牛、羊、驴、牦牛、鸡、鸭、兔、貂、狐、鼠、猪11种动物源性成分,可满足肉类食品样品中对牛、羊、牦牛、驴等掺伪鉴别的检验需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膜芯片技术 高通量 动物源性成分 肉类 掺伪鉴别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胀袋火锅调料中腐败微生物的分离和鉴定 被引量:4
8
作者 郑世超 孟静 +2 位作者 翟清燕 郭颖慧 霍胜楠 《中国调味品》 CAS 北大核心 2018年第5期154-159,共6页
从某品牌胀袋火锅调料中分离筛选出3株腐败微生物,分别命名为H-1,H-2,H-3,经形态学、生理生化特征鉴定、16SrDNA序列分子鉴定和系统发育树分析,确定3株菌株分别为枯草芽孢杆菌(Bacillus subtilis)、解淀粉芽孢杆菌(Bacillus amyloliquef... 从某品牌胀袋火锅调料中分离筛选出3株腐败微生物,分别命名为H-1,H-2,H-3,经形态学、生理生化特征鉴定、16SrDNA序列分子鉴定和系统发育树分析,确定3株菌株分别为枯草芽孢杆菌(Bacillus subtilis)、解淀粉芽孢杆菌(Bacillus amyloliquefaciens)和地衣芽孢杆菌(Bacillus licheniformis),它们可能是造成火锅调料腐败的主要原因。由此对胀袋火锅调料中腐败微生物进行初步分析,为食品的保藏提供参考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胀袋 火锅调料 腐败微生物 芽孢杆菌 鉴定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十二烷基硫酸钠-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技术及国内外蜂蜜掺伪检测技术研究进展 被引量:5
9
作者 孙潇慧 李新玲 +2 位作者 霍胜楠 翟清燕 王骏 《食品安全质量检测学报》 CAS 2019年第16期5288-5292,共5页
蜂蜜作为一种药食同源的食物,受到广大消费者的追捧。在利益的驱使下,市场上出现大量劣质蜂蜜,蜂产品质量良莠不齐,掺假现象严重损害了消费者权益。针对蜂蜜掺假手段的提高,现有标准无法满足检测的需求,如何分辨天然蜂蜜和假蜂蜜,成为... 蜂蜜作为一种药食同源的食物,受到广大消费者的追捧。在利益的驱使下,市场上出现大量劣质蜂蜜,蜂产品质量良莠不齐,掺假现象严重损害了消费者权益。针对蜂蜜掺假手段的提高,现有标准无法满足检测的需求,如何分辨天然蜂蜜和假蜂蜜,成为监管部门和消费者兲心的共同话题。本文介绍了蜂蜜的概况,对国内外蜂蜜掺伪鉴别技术(碳同位素鉴定、高效液相色谱、中/近红外光谱)迚行概述,并分析了各种方法的特点,重点介绍了十二烷基硫酸钠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检测方法的研究现状,以期在探索蜂蜜在蛋白质水平上的掺伪行为,规范蜂蜜市场健康发展的同时,为今后蜂蜜产品掺假鉴别技术的发展指明方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蜂蜜 掺假 鉴别 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核酸等温扩增技术金黄色葡萄球菌检测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3
10
作者 伊廷存 胡梅 +4 位作者 霍胜楠 孟静 任意婕 翟清燕 孙潇慧 《中国酿造》 CAS 北大核心 2023年第9期26-31,共6页
金黄色葡萄球菌(Staphylococcus aureus)作为一种食源性致病菌,是导致食品安全和公共卫生事件的主要病原体之一,开发快速准确的金黄色葡萄球菌检测技术是保障食品安全和提高食源性致病菌防控水平的关键措施。核酸等温扩增技术具有检测... 金黄色葡萄球菌(Staphylococcus aureus)作为一种食源性致病菌,是导致食品安全和公共卫生事件的主要病原体之一,开发快速准确的金黄色葡萄球菌检测技术是保障食品安全和提高食源性致病菌防控水平的关键措施。核酸等温扩增技术具有检测速度快、灵敏度高和设备简单等优点,在金黄色葡萄球菌检测方面具有很大的应用前景。基于此,该文简要介绍了核酸等温扩增技术的原理及优缺点,主要阐述了核酸等温扩增技术在金黄色葡萄球菌检测上的应用,并总结了目标产物检测技术,为金黄色葡萄球菌等温扩增快速检测技术的开发提供理论支持,为食品安全控制和食源性致病菌监控工作奠定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金黄色葡萄球菌 核酸等温扩增技术 目标产物检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