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上海教育软件发展有限公..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共找到
3
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显示方式:
文摘
详细
列表
相关度排序
被引量排序
时效性排序
合肥市近55年的旱涝演变规律
1
作者
方茸
张建军
+4 位作者
翟振芳
张平
陈健
魏春璇
邓斌
《安徽农业科学》
CAS
北大核心
2008年第30期13297-13299,共3页
将合肥市近55年的年、汛期以及四季的降水量资料处理成相对应的Z指数序列,并由此分析合肥市年、汛期以及四季旱涝出现的频率,采用最大熵谱分析和小波分析方法,研究了合肥市年、汛期以及四季的旱与涝演变规律。结果表明,合肥市年、汛期...
将合肥市近55年的年、汛期以及四季的降水量资料处理成相对应的Z指数序列,并由此分析合肥市年、汛期以及四季旱涝出现的频率,采用最大熵谱分析和小波分析方法,研究了合肥市年、汛期以及四季的旱与涝演变规律。结果表明,合肥市年、汛期以及四季旱与涝的发生频率均在30%以上,年、汛期、夏、秋季节旱多于涝,冬、春季节涝明显多干旱,合肥市旱涝灾害比较频繁。合肥市年、汛期以及四季的旱涝具有明显的年际变化特征,同时年、汛期以及夏、秋季节的年代际变化特征亦很显著,但是冬春季节则为5~6年的周期所取代。近年来合肥市的旱涝变化趋势是:对于春季而言,在各个时间尺度上均处于偏涝阶段,年、汛期以及夏秋冬季节在长时间尺度上处于偏涝阶段,在较短时间尺度上则处于干旱时期。并诊断出合肥市年、汛期以及四季在不同时间尺度上的旱涝转换突变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合肥市
旱涝
Z指数
最大熵谱
小波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FY-4A星地面太阳辐射产品检验与订正——以安徽省为例
被引量:
9
2
作者
王传辉
申彦波
+1 位作者
翟振芳
邱康俊
《太阳能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9期159-169,共11页
基于FY-4A星反演的地面太阳入射总辐射(以下简称反演总辐照度)、云检测产品,合肥和屯溪站地面观测总辐照度(以下简称观测总辐照度)、地面相对湿度、水平能见度数据,在对比不同时间尺度反演和观测总辐照度异同的基础上,分析可能导致反演...
基于FY-4A星反演的地面太阳入射总辐射(以下简称反演总辐照度)、云检测产品,合肥和屯溪站地面观测总辐照度(以下简称观测总辐照度)、地面相对湿度、水平能见度数据,在对比不同时间尺度反演和观测总辐照度异同的基础上,分析可能导致反演偏差的相关气象因素,进而对反演总辐照度进行订正,结果表明:反演与观测总辐射均表现出中午高早晚低,夏季高冬季低的特点,反演总辐照度整体较观测偏高约200 W/m^(2);逐小时数据对比中,两者绝对偏差在上午和下午各有一个峰值,而相对偏差在中午前后较低,早晚相对较高;逐日和逐月数据上绝对偏差在多数情况下与平均偏差接近,相对偏差整体上冬季高于夏季;反演总辐照度与观测值逐小时和逐日变化上均存在显著的正相关关系,但该关系在一定程度上受天气状况的影响;分析发现,地面相对湿度、水平能见度和FY-4A中云检测产品与反演偏差关系密切;按观测总辐照度进行分档,分段消除系统偏差再进行订正,可明显提高订正效果,经多元线性回归订正方法对合肥和屯溪逐时数据进行订正后两站反演总辐照度与观测值之间绝对偏差分别为60.85和58.11 W/m^(2),相对偏差为15.44%和15.02%,订正后反演总辐照度与观测值的相关关系得到进一步提升,相关系数分别为0.94和0.96;利用多元线性回归对反演的日平均总辐照度进行订正后,与观测值之间的平均相对偏差分别为11.75%和10.93%。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太阳辐照度
卫星数据
反演
地面观测
对比分析
订正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合肥“4·30”冰雹天气的多源资料分析
被引量:
1
3
作者
范裕祥
魏春璇
+3 位作者
陈健
刘汉武
李欣
翟振芳
《成都信息工程大学学报》
2023年第6期740-747,共8页
2021年4月30日夜间,合肥出现大范围冰雹天气,冰雹最大直径约3 cm。为研究这次冰雹天气的形成机制,利用常规观测资料、自动气象站、多普勒天气雷达、风廓线雷达、葵花8卫星和ERA5再分析资料,对此次冰雹天气的环流背景、环境条件和中尺度...
2021年4月30日夜间,合肥出现大范围冰雹天气,冰雹最大直径约3 cm。为研究这次冰雹天气的形成机制,利用常规观测资料、自动气象站、多普勒天气雷达、风廓线雷达、葵花8卫星和ERA5再分析资料,对此次冰雹天气的环流背景、环境条件和中尺度系统特征进行分析。结果表明:冰雹天气发生在深厚的东北冷涡背景下,地面午后增温,中层东北冷涡携带冷空气南下,温度直减率加大,中低层垂直风切变加大,均为强对流天气的发生提供了有利的热力和动力条件。降雹云团由数个分散的对流云合并,冰雹发生于TBB低于-52℃强对流核附近。垂直累积液态水跃增时间较地面降雹时间提前了22 min。边界层强垂直风切变和1200 m高度的风向不连续线,有利于触发新的对流单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冰雹
中尺度对流系统
成因分析
多源资料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合肥市近55年的旱涝演变规律
1
作者
方茸
张建军
翟振芳
张平
陈健
魏春璇
邓斌
机构
安徽省合肥市气象局
安徽省气象科学研究所
出处
《安徽农业科学》
CAS
北大核心
2008年第30期13297-13299,共3页
基金
合肥市科技局[2007(1001)号]资助项目
文摘
将合肥市近55年的年、汛期以及四季的降水量资料处理成相对应的Z指数序列,并由此分析合肥市年、汛期以及四季旱涝出现的频率,采用最大熵谱分析和小波分析方法,研究了合肥市年、汛期以及四季的旱与涝演变规律。结果表明,合肥市年、汛期以及四季旱与涝的发生频率均在30%以上,年、汛期、夏、秋季节旱多于涝,冬、春季节涝明显多干旱,合肥市旱涝灾害比较频繁。合肥市年、汛期以及四季的旱涝具有明显的年际变化特征,同时年、汛期以及夏、秋季节的年代际变化特征亦很显著,但是冬春季节则为5~6年的周期所取代。近年来合肥市的旱涝变化趋势是:对于春季而言,在各个时间尺度上均处于偏涝阶段,年、汛期以及夏秋冬季节在长时间尺度上处于偏涝阶段,在较短时间尺度上则处于干旱时期。并诊断出合肥市年、汛期以及四季在不同时间尺度上的旱涝转换突变年。
关键词
合肥市
旱涝
Z指数
最大熵谱
小波分析
分类号
S162 [农业科学—农业气象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FY-4A星地面太阳辐射产品检验与订正——以安徽省为例
被引量:
9
2
作者
王传辉
申彦波
翟振芳
邱康俊
机构
安徽省公共气象服务中心
中国气象局公共气象服务中心
合肥市气象局
安徽省气象信息中心
出处
《太阳能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9期159-169,共11页
基金
国家重点研发计划(2018YFB1500901)
FY-3E/FY-4B产品在国家级专业气象业务应用中的过渡与升级(FY-APP-2021.0404)。
文摘
基于FY-4A星反演的地面太阳入射总辐射(以下简称反演总辐照度)、云检测产品,合肥和屯溪站地面观测总辐照度(以下简称观测总辐照度)、地面相对湿度、水平能见度数据,在对比不同时间尺度反演和观测总辐照度异同的基础上,分析可能导致反演偏差的相关气象因素,进而对反演总辐照度进行订正,结果表明:反演与观测总辐射均表现出中午高早晚低,夏季高冬季低的特点,反演总辐照度整体较观测偏高约200 W/m^(2);逐小时数据对比中,两者绝对偏差在上午和下午各有一个峰值,而相对偏差在中午前后较低,早晚相对较高;逐日和逐月数据上绝对偏差在多数情况下与平均偏差接近,相对偏差整体上冬季高于夏季;反演总辐照度与观测值逐小时和逐日变化上均存在显著的正相关关系,但该关系在一定程度上受天气状况的影响;分析发现,地面相对湿度、水平能见度和FY-4A中云检测产品与反演偏差关系密切;按观测总辐照度进行分档,分段消除系统偏差再进行订正,可明显提高订正效果,经多元线性回归订正方法对合肥和屯溪逐时数据进行订正后两站反演总辐照度与观测值之间绝对偏差分别为60.85和58.11 W/m^(2),相对偏差为15.44%和15.02%,订正后反演总辐照度与观测值的相关关系得到进一步提升,相关系数分别为0.94和0.96;利用多元线性回归对反演的日平均总辐照度进行订正后,与观测值之间的平均相对偏差分别为11.75%和10.93%。
关键词
太阳辐照度
卫星数据
反演
地面观测
对比分析
订正
Keywords
irradiances from sun
satellite data
retrieval
surface observation
contrast analysis
correction
分类号
TK51 [动力工程及工程热物理—热能工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合肥“4·30”冰雹天气的多源资料分析
被引量:
1
3
作者
范裕祥
魏春璇
陈健
刘汉武
李欣
翟振芳
机构
合肥市气象局
出处
《成都信息工程大学学报》
2023年第6期740-747,共8页
基金
安徽省气象局预报员专项资助项目(kY202207)。
文摘
2021年4月30日夜间,合肥出现大范围冰雹天气,冰雹最大直径约3 cm。为研究这次冰雹天气的形成机制,利用常规观测资料、自动气象站、多普勒天气雷达、风廓线雷达、葵花8卫星和ERA5再分析资料,对此次冰雹天气的环流背景、环境条件和中尺度系统特征进行分析。结果表明:冰雹天气发生在深厚的东北冷涡背景下,地面午后增温,中层东北冷涡携带冷空气南下,温度直减率加大,中低层垂直风切变加大,均为强对流天气的发生提供了有利的热力和动力条件。降雹云团由数个分散的对流云合并,冰雹发生于TBB低于-52℃强对流核附近。垂直累积液态水跃增时间较地面降雹时间提前了22 min。边界层强垂直风切变和1200 m高度的风向不连续线,有利于触发新的对流单体。
关键词
冰雹
中尺度对流系统
成因分析
多源资料
Keywords
hail
mesoscale convective system
cause analysis
multi-source data
分类号
P458.121.2 [天文地球—大气科学及气象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作者
出处
发文年
被引量
操作
1
合肥市近55年的旱涝演变规律
方茸
张建军
翟振芳
张平
陈健
魏春璇
邓斌
《安徽农业科学》
CAS
北大核心
2008
0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2
FY-4A星地面太阳辐射产品检验与订正——以安徽省为例
王传辉
申彦波
翟振芳
邱康俊
《太阳能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
9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3
合肥“4·30”冰雹天气的多源资料分析
范裕祥
魏春璇
陈健
刘汉武
李欣
翟振芳
《成都信息工程大学学报》
2023
1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页
确定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