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7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自发性脑出血急性期的治疗进展 被引量:15
1
作者 宋建建 袁光 +2 位作者 王志兴 牛德营 翟乃池 《山东医药》 CAS 北大核心 2016年第33期108-110,共3页
自发性脑出血临床常见,其危害主要来自脑出血的占位效应及坏死脑组织分解生成毒性物质引起的脑组织继发性损伤。急性期其手术治疗方式主要有开骨窗血肿清除、微创穿刺、立体定向穿刺、内窥镜与神经导航辅助微创等,发病6~24 h 手术清... 自发性脑出血临床常见,其危害主要来自脑出血的占位效应及坏死脑组织分解生成毒性物质引起的脑组织继发性损伤。急性期其手术治疗方式主要有开骨窗血肿清除、微创穿刺、立体定向穿刺、内窥镜与神经导航辅助微创等,发病6~24 h 手术清除血肿效果较好;非手术治疗包括镇静、控制血压、脱水降颅压、亚低温、控制血糖、止血、神经保护等综合措施。系统评估病情并制定个性化治疗方案是自发性脑出血急性期取得良好疗效的关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自发性脑出血 急性期 治疗方式 血压 亚低温 血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脑外伤所致一侧瞳孔散大、同侧肢体瘫痪综合征5例报告 被引量:3
2
作者 王为民 王树青 +4 位作者 高山 林军 成强 翟乃池 顾英豪 《山东医药》 CAS 北大核心 1994年第12期19-19,共1页
急性颅脑外伤等原因引起急性颅内压增高,形成小脑幕裂孔疝者,临床常表现为进行性意识障碍,病变同侧动眼神经麻痹,瞳孔散大,病变对侧中枢性面瘫、舌下神经瘫及完全或不完全性肢体偏瘫,临床称之Weber氏综合征。但因上述原因出现意识障碍... 急性颅脑外伤等原因引起急性颅内压增高,形成小脑幕裂孔疝者,临床常表现为进行性意识障碍,病变同侧动眼神经麻痹,瞳孔散大,病变对侧中枢性面瘫、舌下神经瘫及完全或不完全性肢体偏瘫,临床称之Weber氏综合征。但因上述原因出现意识障碍、病变同侧动眼神经麻痹及肢体偏瘫者,临床较为少见,常导致临床手术定位困难及误诊。近年来我们共收治脑外伤致一侧瞳孔散大同侧肢体瘫痪综合征5例,均经手术治愈,现报告如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颅脑损伤 肢体瘫痪综合征 并发症 假脑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慢性扩张性脑内血肿5例报告 被引量:2
3
作者 安向阳 成强 +1 位作者 李军 翟乃池 《山东医药》 CAS 北大核心 2011年第6期97-97,共1页
慢性扩张性脑内血肿(CEICH)是一种少见的特殊类型的自发性脑内血肿,临床表现为进行性神经功能障碍,无特定出血部位,病程进展缓慢,影像学表现与脑瘤卒中极为相似,易误诊。2004年3月~2009年5月,我们共收治CEICH患者5例。现报告如下。
关键词 慢性扩张性脑内血肿 进行性神经功能障碍 自发性脑内血肿 影像学表现 2009年 临床表现 出血部位 进展缓慢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颅内假性动脉瘤的治疗策略 被引量:5
4
作者 翟乃池 赵晖 +1 位作者 丁璇 王志刚 《山东医药》 CAS 北大核心 2008年第21期61-62,共2页
回顾分析2002~2007年收治的12例因头外伤引起的颅内假性动脉瘤的治疗方法,探讨其治疗策略。12例中,10例行血管内栓塞术,2例行假性动脉瘤夹闭术。均全部治愈。认为血管内栓塞是颅内假性动脉瘤的首选治疗方法。
关键词 颅内假性动脉瘤 介入疗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慢性硬膜下血肿的诊治体会 被引量:3
5
作者 王为民 成强 翟乃池 《山东医药》 CAS 北大核心 1991年第3期9-10,共2页
本文提出凡遇有头部外伤史的老年患者,应想到CSDH的发生,并尽早确诊。治疗多采用骨瓣开颅及钻颅引流清除血肿,术后硬膜下置管引流可避免术后早期临床恶化。
关键词 血肿 硬膜下 诊断 手术 病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早期小骨窗手术治疗高血压性脑出血35例 被引量:1
6
作者 翟乃池 安向阳 韩凤恩 《山东医药》 CAS 北大核心 2006年第20期93-94,共2页
关键词 高血压性脑出血 手术治疗 小骨窗 早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弥漫性轴索损伤的诊断和治疗进展 被引量:12
7
作者 牛德营 高康 +1 位作者 王志兴 翟乃池 《山东医药》 CAS 北大核心 2015年第28期102-104,共3页
弥漫性轴索损伤(DAI)是颅脑损伤的一种重要形式,临床特点是伤后原发性昏迷。DAI的诊断方法主要有影像学检查和生物标记物检测,最常用的影像学诊断方法是功能MRI成像,如磁敏感加权成像、弥散加权成像、弥散张量成像等,各具优缺点;DAI生... 弥漫性轴索损伤(DAI)是颅脑损伤的一种重要形式,临床特点是伤后原发性昏迷。DAI的诊断方法主要有影像学检查和生物标记物检测,最常用的影像学诊断方法是功能MRI成像,如磁敏感加权成像、弥散加权成像、弥散张量成像等,各具优缺点;DAI生物标记物可分为原发性损伤和继发性损伤的生物标记物,前者主要包括神经微丝的3种亚型,即轻链蛋白、中链蛋白、重链蛋白,以及微管相关的TAU蛋白;后者主要为β-淀粉样前体蛋白。长期以来临床上对于DAI的治疗一直缺乏特异性,效果欠佳。近年来,一些能特异性作用于DAI病理生理过程的药物逐渐应用于临床,如他克莫司、环孢素A、MDL-28170、胍丁胺等,DAI的治疗效果逐渐提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颅脑损伤 弥漫性轴索损伤 磁敏感加权成像 弥散加权成像 神经微丝 他克莫司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