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5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淄博地区适宜与玉米间作种植的大豆品种初报 被引量:1
1
作者 刘蔚霞 路笃旭 +4 位作者 卢振宇 张超 翟吉庆 翟乃家 王光明 《农学学报》 2024年第4期7-13,共7页
为了推动淄博市玉米产业健康稳定发展,调整优化种植结构,丰富多元化种植模式,实现绿色、高质、高效生产。本研究通过分析相同玉米品种与不同大豆品种间作的综合性状表现,初步筛选出适宜当地间作种植的大豆品种。结果表明,在同一气象环... 为了推动淄博市玉米产业健康稳定发展,调整优化种植结构,丰富多元化种植模式,实现绿色、高质、高效生产。本研究通过分析相同玉米品种与不同大豆品种间作的综合性状表现,初步筛选出适宜当地间作种植的大豆品种。结果表明,在同一气象环境条件下,间作模式下玉米大斑病、黑粉病发病等级较轻,其他性状差别不大;‘荷豆23’‘、荷豆12’和‘齐黄34’等中早熟耐荫大豆品种生育期较其他品种短1~3 d,对点蜂缘蝽抗性强,主茎高度、节数和底荚高度适中且稳定,单株粒重较其他品种高0.53~1.72 g,产量分别较其他品种高88.81~214.59 kg/hm^(2)。综合来看‘,荷豆23’‘、荷豆12’和‘齐黄34’等品种适宜用于淄博地区玉米大豆间作种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淄博市 玉米 大豆 间作 品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玉米株距对玉豆间作模式下玉米农艺性状、产量及总体效益的影响 被引量:2
2
作者 翟吉庆 刘蔚霞 +4 位作者 张超 乔健 路笃旭 王发军 翟乃家 《农业科技通讯》 2024年第9期61-65,共5页
为明确黄淮海地区大豆玉米带状复合种植不同模式下玉米适宜种植密度,改善玉米农艺性状、提升产量及总体效益,以玉米品种京农玉658、大豆品种齐黄34为供试材料,在大豆玉米行比分别为6:3、6:4、4:4、4:3、4:2,且行距配置不同的5种模式下,... 为明确黄淮海地区大豆玉米带状复合种植不同模式下玉米适宜种植密度,改善玉米农艺性状、提升产量及总体效益,以玉米品种京农玉658、大豆品种齐黄34为供试材料,在大豆玉米行比分别为6:3、6:4、4:4、4:3、4:2,且行距配置不同的5种模式下,分别设置12 cm、14 cm 2种玉米株距,研究株距对5种复合种植模式下玉米农艺性状、产量及总体效益的影响。结果表明,玉米株距为14 cm时,5种模式下玉米农艺性状、产量及复合种植总体效益均优于株距12 cm的处理。单纯通过缩株保密来保证玉米产量的做法并不适用于黄淮海地区大豆玉米带状复合种植所有模式,在部分复合种植模式中,适当扩大玉米株距、合理确定玉米栽培密度有利于玉米不同生育时期农艺性状的改善和干物质积累量、产量及复合模式总体效益的提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豆玉米带状复合种植 株距 产量 效益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带叶去雄对玉米大豆复合种植体系玉米冠层光分布及产量的影响
3
作者 路笃旭 张超 +4 位作者 刘蔚霞 翟吉庆 乔健 翟乃家 王光明 《农业科技通讯》 2024年第8期75-79,共5页
以玉米品种登海710、大豆品种中黄13为供试材料,在大豆玉米行比6∶4带状复合种植模式下,研究玉米带边行带叶去雄对玉米产量及群体质量的影响。结果表明,在大豆玉米行比为6∶4,且玉米行距设置为40 cm-80 cm-40 cm的大豆玉米带状复合种植... 以玉米品种登海710、大豆品种中黄13为供试材料,在大豆玉米行比6∶4带状复合种植模式下,研究玉米带边行带叶去雄对玉米产量及群体质量的影响。结果表明,在大豆玉米行比为6∶4,且玉米行距设置为40 cm-80 cm-40 cm的大豆玉米带状复合种植模式中,玉米开花期边行与中间行长势存在一定差距,边行带叶去雄提高了距离地面140~260 cm冠层的透光率及100~180 cm处冠层截光率,改善了群体中上部冠层光照条件;带叶去雄处理边行在玉米成熟期干物质积累量较对照高6.48%、中间行高3.78%,有效地提高了玉米带边行与中间行的干物质积累量。本研究说明在6∶4带状复合种植模式下玉米边行带叶去雄改善了群体中上部冠层光照条件,促进了干物质积累,增加了中间行千粒重及穗粒数,是获得高产的有效措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豆玉米带状复合种植 带叶去雄 光分布 产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甜菜碱浸种对盐胁迫下棉花种子发芽及其幼苗生理活性的影响 被引量:7
4
作者 翟乃家 刘蔚霞 +1 位作者 乔健 黄志银 《山东农业科学》 2012年第5期45-48,共4页
以耐盐能力不同的中棉所12号和中棉所19号为材料,研究其在盐胁迫下甜菜碱浸种对棉花种子发芽及其幼苗防御性保护酶活性的影响。结果显示,盐胁迫抑制发芽和幼苗根系发育,但提高幼苗的SOD、POD和CAT活性;甜菜碱浸种,在一定浓度范围内可促... 以耐盐能力不同的中棉所12号和中棉所19号为材料,研究其在盐胁迫下甜菜碱浸种对棉花种子发芽及其幼苗防御性保护酶活性的影响。结果显示,盐胁迫抑制发芽和幼苗根系发育,但提高幼苗的SOD、POD和CAT活性;甜菜碱浸种,在一定浓度范围内可促进幼苗根系发育,提高其SOD、POD和CAT活性,增加脯氨酸含量,浓度600μg/ml时最高。两品种对盐胁迫及甜菜碱浸种后的反应一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棉花 甜菜碱 盐胁迫 萌发期生长 防御性保护酶活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淄博市玉米播种及苗期管理技术要点 被引量:2
5
作者 翟乃家 黄志银 +5 位作者 卢振宇 乔健 曹继春 马秀香 刘蔚霞 王婧 《农业科技通讯》 2012年第10期123-125,共3页
在多年的生产实践中,结合良种特性,摸索出一套适合淄博市夏玉米的免耕直播高产栽培技术,不仅克服了传统栽培技术的不足,而且有利于充分发挥良种的高产优势,使玉米单产稳步提高。文章主要介绍了该栽培技术中玉米播种及苗期管理技术要点。
关键词 玉米 播种技术 苗期管理 栽培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黄瓜根结线虫病的发生规律与防治措施 被引量:1
6
作者 翟乃家 卢振宇 《农业科技通讯》 2010年第11期145-147,共3页
从黄瓜根结线虫的发病症状、虫源、生活习性、发病规律、传染源和传播途径、发病条件等方面进行了阐述,并提出相关的防治措施,对黄瓜根结线虫病的有效防治可达到费用成本低、环境污染小和农药残留少的良好效果。
关键词 黄瓜根结线虫 发病规律 传播途径 防治措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氮肥类型对夏玉米产量及穗部性状的影响 被引量:3
7
作者 卢振宇 黄志银 +6 位作者 翟乃家 刘蔚霞 乔健 刘树棠 王婧 曹继春 马秀香 《农学学报》 2012年第7期8-12,共5页
为了玉米增产促进农民增收,更加科学合理地施用氮肥减少对环境污染的危害,通过田间随机区组试验,研究了复混肥、缓释肥和复合肥3种氮肥对夏玉米产量及穗部性状的影响。结果表明,3种氮肥都能使夏玉米的产量、有效穗数和穗粒数显著提高;... 为了玉米增产促进农民增收,更加科学合理地施用氮肥减少对环境污染的危害,通过田间随机区组试验,研究了复混肥、缓释肥和复合肥3种氮肥对夏玉米产量及穗部性状的影响。结果表明,3种氮肥都能使夏玉米的产量、有效穗数和穗粒数显著提高;从纯收入和施肥效益水平上看,施用复合肥>复混肥>缓释肥,以施用复合肥效果最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玉米 氮肥 产量 穗部性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类型氮肥对夏玉米产量及经济效益的影响 被引量:2
8
作者 卢振宇 黄志银 +6 位作者 翟乃家 刘树棠 王婧 刘蔚霞 乔健 曹继春 马秀香 《山东农业科学》 2012年第10期76-78,共3页
通过田间小区试验研究了不同类型氮肥对夏玉米产量及经济效益的影响,结果表明,所用的3种类型氮肥(复混肥、缓释肥和复合肥)均使夏玉米产量、有效穗数和穗粒数显著提高,从产量和经济效益综合比较,以施用物美价廉的复合肥对夏玉米的增产... 通过田间小区试验研究了不同类型氮肥对夏玉米产量及经济效益的影响,结果表明,所用的3种类型氮肥(复混肥、缓释肥和复合肥)均使夏玉米产量、有效穗数和穗粒数显著提高,从产量和经济效益综合比较,以施用物美价廉的复合肥对夏玉米的增产与农民的持续增收效果最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玉米 氮肥 产量 经济效益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鲁中地区玉米播期对生育期、产量与积温需求的影响
9
作者 翟乃家 翟吉庆 +5 位作者 路笃旭 刘蔚霞 乔健 吴广俊 张超 王光明 《农业科技通讯》 2022年第8期76-80,共5页
为研究播期对不同熟期玉米品种生长发育和积温需求的影响,为本地区玉米生产品种选择和播期确定提供理论和数据支撑,以中熟品种郑单958(ZD958)、先玉335(XY335)和早熟品种迪卡517(DK517)为供试材料,从4月20日至7月6日,共设12个播期,研究... 为研究播期对不同熟期玉米品种生长发育和积温需求的影响,为本地区玉米生产品种选择和播期确定提供理论和数据支撑,以中熟品种郑单958(ZD958)、先玉335(XY335)和早熟品种迪卡517(DK517)为供试材料,从4月20日至7月6日,共设12个播期,研究不同播期条件下的玉米产量、产量构成及对积温需求的变化规律。研究结果表明,ZD958最大产量播期为T5(5月18日),XY335为T6(5月25日),DK517为T7(6月1日),各品种在出现最大产量后,随播期推迟,穗粒数、产量逐步减少,各品种生育期整体先缩短后延长,播种至出苗整体呈现先缩短后延长的趋势。ZD958、XY335、DK517最低积温分别出现在T10、T10、T6播期,分别为2771.5℃·d、2771.5℃·d、2749.5℃·d。淄博市小麦收获后,在6月20日前夏直播玉米贴茬播种,收获时间延迟到10月10日左右,全生育期天数可达到112 d、积温2800℃·d,完全满足早熟品种的积温需求,基本可满足中熟品种的积温需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玉米 播期 积温 产量 生育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淄博市南部山旱田粮食种植现状及技术研究方向
10
作者 翟乃家 黄志银 +6 位作者 张超 路笃旭 乔健 刘蔚霞 王宁宁 吴广俊 王光明 《农业科技通讯》 2019年第6期24-26,共3页
为探明淄博南部山旱田粮食种植技术发展方向,通过对淄博市南部山旱田种植状况调研发现,该地农业规模小、种植模式以冬小麦-夏玉米轮作、春玉米单作、夏玉米单作为主,作物品种以稀植耐瘠薄抗旱品种为主,农业发展模式粗放,种植效益较低。... 为探明淄博南部山旱田粮食种植技术发展方向,通过对淄博市南部山旱田种植状况调研发现,该地农业规模小、种植模式以冬小麦-夏玉米轮作、春玉米单作、夏玉米单作为主,作物品种以稀植耐瘠薄抗旱品种为主,农业发展模式粗放,种植效益较低。种植收益低、地形高低起伏以及水资源短缺是限制该地区粮食作物发展的主要原因。进一步优化该地区品种布局,采用多种措施调控土壤蓄水保墒能力,实现小型农机农艺配套是改善该地区粮食种植状况的主要研究方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淄博市 丘陵旱田 种植模式 栽培技术 研究方向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割苗期对春玉米产量及植株性状的影响 被引量:1
11
作者 吴广俊 黄志银 +6 位作者 张超 翟乃家 乔健 刘蔚霞 王宁宁 路笃旭 王光明 《农学学报》 2021年第4期13-18,37,共7页
研究春玉米不同割苗时期对产量性状、根系性状、株高、穗位高的调控效应,明确春玉米在鲁中地区最佳割苗时期。以‘莱农14’和‘登海605’为试验材料,分别在玉米4叶龄、5叶龄、6叶龄、7叶龄期进行割苗处理,以不割苗处理作对照。结果表明,... 研究春玉米不同割苗时期对产量性状、根系性状、株高、穗位高的调控效应,明确春玉米在鲁中地区最佳割苗时期。以‘莱农14’和‘登海605’为试验材料,分别在玉米4叶龄、5叶龄、6叶龄、7叶龄期进行割苗处理,以不割苗处理作对照。结果表明,2017年2个品种4叶龄期割苗较对照分别增产12.87%和9.31%,2018年分别增产11.31%和10.15%。5叶龄期割苗增产不显著,6叶龄期割苗‘莱农14’极少数长出再生苗,但很快萎糵,最后死亡;‘登海605’在6叶龄期再生苗无法抽出,7叶龄期2个品种再生苗均无法抽出。2个品种4叶龄期割苗还增加了干物质积累量、根系数量,提高了叶面积指数,降低了株高、穗位高,提高了抗倒伏性能。鲁中地区春玉米产量最高、植株性能最佳的割苗时期为4叶龄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春玉米 割苗期 产量 抗倒伏性能 植株性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相同密度下不同种植模式对夏玉米产量的影响 被引量:5
12
作者 王宁宁 黄志银 +3 位作者 张超 翟乃家 刘蔚霞 乔建 《农业科技通讯》 2015年第9期135-137,241,共4页
本试验研究了玉米高密度种植的几种种植模式,比较了不同种植模式对产量及产量构成因素的影响。结果表明,不同种植模式对穗长、穗粗、穗粒数、秃顶、产量影响显著,对穗行数、千粒重影响不显著;对于穗粗、穗粒数及产量,对照与所有处理间... 本试验研究了玉米高密度种植的几种种植模式,比较了不同种植模式对产量及产量构成因素的影响。结果表明,不同种植模式对穗长、穗粗、穗粒数、秃顶、产量影响显著,对穗行数、千粒重影响不显著;对于穗粗、穗粒数及产量,对照与所有处理间差异显著;三行一带的穗长、穗粗、穗行数、千粒重最大,分别较对照增加5.9%、6.5%、1.6%、2.1%,秃顶、空秆率最小,分别较对照减少27.2%、73.7%;普通种植模式,相同密度下,等行距70 cm、75 cm分别较60 cm增产4.2%、5.7%;三行一带、四行一带、五行一带模式分别较等行距60 cm模式增产8.5%、6.1%、10.5%。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夏玉米 种植方式 密度 产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温胁迫对不同玉米品种生理特性的影响 被引量:4
13
作者 张超 黄志银 +6 位作者 吴广俊 翟乃家 乔健 刘蔚霞 王宁宁 路笃旭 王光明 《农业科技通讯》 2020年第4期121-123,共3页
为了探索高温胁迫对不同玉米品种生长发育的影响,选用6个不同耐热性能的玉米品种为试验材料,从大口期至抽雄吐丝期,进行人工模拟高温处理.结果表明,高温胁迫下玉米雌穗抗氧化物酶会发生不同程度的变化,其中中种8号、郑单958、中单909、... 为了探索高温胁迫对不同玉米品种生长发育的影响,选用6个不同耐热性能的玉米品种为试验材料,从大口期至抽雄吐丝期,进行人工模拟高温处理.结果表明,高温胁迫下玉米雌穗抗氧化物酶会发生不同程度的变化,其中中种8号、郑单958、中单909、登海605雌穗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过氧化物酶(POD)和过氧化氢酶(CAT)活性呈现不同程度的增加趋势,其中中种8号、郑单958增加较大,说明高温条件下这两个品种能迅速做出反应抵御.而先玉335和新单38呈降低趋势,说明这两品种对高温比较敏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玉米 高温胁迫 抗氧化物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鲁中地区金银花高产栽培技术 被引量:4
14
作者 刘蔚霞 刘超 +3 位作者 王宁宁 翟乃家 吴广俊 陈军 《农业科技通讯》 2017年第8期308-310,共3页
介绍了金银花的生物学特性,从品种选择、选地整地、育苗、田间管理、病虫害防治、采收与贮藏等方面总结金银花的高产栽培技术,为金银花的栽培提供参考。
关键词 金银花 高产 栽培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滴灌施肥对夏玉米生长发育和产量构成的影响 被引量:2
15
作者 乔健 黄志银 +1 位作者 翟乃家 张超 《农业科技通讯》 2017年第12期65-67,共3页
本研究以本地推广面积较大的两个玉米品种登海605和登海618为材料,分析不同施氮水平和不同施肥方式对夏玉米生长发育和产量构成的影响。结果表明:在相同的施肥水平下,滴灌施肥可以提高夏玉米茎粗,使处理间茎粗达到显著差异水平;滴灌施... 本研究以本地推广面积较大的两个玉米品种登海605和登海618为材料,分析不同施氮水平和不同施肥方式对夏玉米生长发育和产量构成的影响。结果表明:在相同的施肥水平下,滴灌施肥可以提高夏玉米茎粗,使处理间茎粗达到显著差异水平;滴灌施肥可以显著提高拔节期至成熟期夏玉米的干物质积累量,增大穗粒数和百粒重,有效提高产量。以上说明,滴灌施肥在保证一定生物产量水平的情况下,可以显著提高肥料的利用效率,利于夏玉米的干物质积累,提高穗粒数、百粒重等产量构成因素,提高结实率和养分利用效率,从而达到增产增效的目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滴管施肥 夏玉米 生长发育 干物质积累 产量构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鲁中地区适宜机械化收获的高产玉米品种筛选试验 被引量:1
16
作者 王宁宁 乔健 +5 位作者 黄志银 张超 翟乃家 刘蔚霞 吴广俊 王光明 《农业科技通讯》 2018年第2期90-92,共3页
本试验对鲁中地区不同种植密度下适宜机械化收获的优良玉米品种进行筛选。选用在当地推广潜力较大,比对照郑单958增产且田间表现优良的品种。种植密度为60 000株/hm2时选用7个品种,种植密度为67 500株/hm2时,选用8个品种。对这些品种的... 本试验对鲁中地区不同种植密度下适宜机械化收获的优良玉米品种进行筛选。选用在当地推广潜力较大,比对照郑单958增产且田间表现优良的品种。种植密度为60 000株/hm2时选用7个品种,种植密度为67 500株/hm2时,选用8个品种。对这些品种的倒伏率、倒折率以及样点的落穗损失进行测定和计算。结果表明,种植密度为60 000株/hm2时,不同参试品种机械收获损失率在1.6%~6.3%,士海718、五岳78、士海928、登海605抗倒性较好,机械收获损失率低于3.0%,适合机械化收获。种植密度为67 500株/hm2时,不同参试品种机械收获损失率在1.6%~5.9%,伟科702、登海3737、圣瑞999抗倒性较好,机械收获损失率低于3.0%,适合机械化收获。随着倒伏率、倒折率的变化,机械收获损失率也明显发生相应的变化趋势,说明倒伏率、倒折率是影响机械收获的重要因素。品种的种植密度会对品种的倒伏率和倒折率造成影响,因而会影响机械化收获的落穗损失。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机械化收获 品种筛选 种植密度 倒伏率 倒折率 落穗损失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相同密度不同栽培模式对夏玉米产量及机械化收获的影响 被引量:1
17
作者 王宁宁 黄志银 +5 位作者 张超 翟乃家 刘蔚霞 乔健 吴广俊 王光明 《农业科技通讯》 2018年第5期57-61,共5页
相同种植密度下,三种不同种植行距对20个品种的株高、穗位及抗病性影响不大。秀青835、邦玉571、美豫206、科玉188、ZL-1521对小斑病抗性较高;衡远Y2028、佳玉1017、金诚381、百玉5875、大唐228、秀青835等对锈病抗性较高。在三种行距... 相同种植密度下,三种不同种植行距对20个品种的株高、穗位及抗病性影响不大。秀青835、邦玉571、美豫206、科玉188、ZL-1521对小斑病抗性较高;衡远Y2028、佳玉1017、金诚381、百玉5875、大唐228、秀青835等对锈病抗性较高。在三种行距下不同品种的倒伏率差异不大,衡远Y2028、佳玉1017、金诚381、先玉1140、机玉10号的倒伏率相对较高。种植行距为60 cm、65 cm时,衡远Y2028、科玉203、美豫206、禾田15-4的空秆率较高;在70 cm行距下,衡远Y2028、科玉203、美豫206的空秆率较高。大部分品种倒伏倒折率、空秆率都是随着行距增加而降低,产量随着行距增加而增加。随着种植行距增大,大多数品种的机械损失率增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栽培模式 产量 机械化收获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淄麦12号年际间气象因素与产量因子相关性分析
18
作者 荆延东 王文玉 +3 位作者 尚克水 张超 谭德云 翟乃家 《山东农业科学》 2004年第5期27-28,共2页
通过对淄麦 12号连续 7个年度的产量及构成因子与气象因素间的相关性分析表明 ,在水浇条件下 ,产量与播种期间的温度呈极显著的正相关 ,与越冬期间的降水量呈显著的负相关。播种及越冬期间降水多会极显著地降低总茎数。灌浆期间相应的... 通过对淄麦 12号连续 7个年度的产量及构成因子与气象因素间的相关性分析表明 ,在水浇条件下 ,产量与播种期间的温度呈极显著的正相关 ,与越冬期间的降水量呈显著的负相关。播种及越冬期间降水多会极显著地降低总茎数。灌浆期间相应的较高气温和越冬期间降水多会极显著地增加粒重。返青前气温缓慢回升有利于提高有效穗数 ,拔节期间降水会显著地降低有效穗数。淄麦 12号在栽培上要注意春季第 1次肥水要在 4月以前施用 ,减缓温度的过快提升 ,提高有效穗数。后期在保持适宜土壤墒情的条件下 ,尽可能地减少浇水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淄麦12号 产量 构成因子 气象因素 相关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喷施不同剂量胺鲜·乙烯利对夏玉米农艺性状、抗倒性及籽粒性状的影响
19
作者 翟吉庆 刘蔚霞 +6 位作者 张超 吴广俊 王发军 乔健 路笃旭 翟乃家 王光明 《农业科技通讯》 2023年第5期42-45,247,共5页
为研究化控对夏玉米农艺性状、抗倒性能、籽粒脱水速率及穗重的影响,为化控技术应用于黄淮海区域夏玉米籽粒直收提供理论指导,以登海605为供试品种、胺鲜·乙烯利为试验材料,设置375 g/hm^(2)(T1)、750 g/hm^(2)(T2)、1125 g/hm^(2)... 为研究化控对夏玉米农艺性状、抗倒性能、籽粒脱水速率及穗重的影响,为化控技术应用于黄淮海区域夏玉米籽粒直收提供理论指导,以登海605为供试品种、胺鲜·乙烯利为试验材料,设置375 g/hm^(2)(T1)、750 g/hm^(2)(T2)、1125 g/hm^(2)(T3)3个不同的喷施浓度,以喷施清水为对照(CK),进行了喷施不同剂量胺鲜·乙烯利对玉米地上部节间长度、茎粗、株高、穗位高、叶面积及抗倒性能和后期籽粒性状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喷施胺鲜·乙烯利能够明显降低玉米株高、穗位高,增加茎粗,在T1剂量处理下,玉米农艺性状、抗倒伏性能、籽粒脱水速率综合表现最好,田间倒伏率比CK降低38.46%,收获时籽粒含水率比CK降低2.20%,有利于机械收获。化控处理能够通过提高玉米抗倒伏性能、降低株高与加速籽粒后期脱水促进早熟,实现玉米籽粒直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夏玉米 植物生长调节剂 农艺性状 抗倒性 籽粒性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温度和干旱对小麦种子萌发过程中抗氧化物酶特性的影响
20
作者 乔健 吴广俊 +4 位作者 翟乃家 张超 翟吉庆 路笃旭 王光明 《农业科技通讯》 2023年第7期42-44,共3页
小麦种子萌发相对适宜的温度为20~30℃,为了探索小麦种子萌发的温度及水分对种子萌发过程中抗氧化物酶活性的影响,以济麦22为试验材料,设置20℃、23℃、26℃和29℃4个温度水平,并利用20%聚乙二醇(PEG)模拟干旱考察种子萌发过程中抗氧化... 小麦种子萌发相对适宜的温度为20~30℃,为了探索小麦种子萌发的温度及水分对种子萌发过程中抗氧化物酶活性的影响,以济麦22为试验材料,设置20℃、23℃、26℃和29℃4个温度水平,并利用20%聚乙二醇(PEG)模拟干旱考察种子萌发过程中抗氧化物酶活性的变化。结果表明,不同温度和干旱处理条件下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过氧化物酶(POD)活性随萌发时间的推进逐渐升高,POD活性在23℃、26℃下变化较为明显,SOD活性在23℃下变化较快;过氧化氢酶(CAT)随着各处理温度的升高呈现先升高后降低的趋势,26℃处理最先达到峰值;20%聚乙二醇(PEG)模拟干旱条件下酶活性偏低。所以小麦种子萌发的温度最好控制在23~26℃,而干旱抑制种子的萌发,因此在种子萌发期间要协调好温度和干旱2个种子萌发的主要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麦 种子萌发 温度 干旱 抗氧化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