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考虑游览船运营特征的航道通过能力评价方法 被引量:3
1
作者 翁金贤 廖诗管 +1 位作者 付珊珊 王亚力 《交通运输系统工程与信息》 EI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5期199-204,共6页
为构建客货船舶协同动态运行控制技术体系,以经典航道通过能力模型为基础,构建基于游览船运营特征(发船高峰性和航线集中度)的航道通过能力模型.根据黄浦江游览核心区船舶自动识别系统(AIS)数据,对所提出的航道通过能力模型进行实证分析... 为构建客货船舶协同动态运行控制技术体系,以经典航道通过能力模型为基础,构建基于游览船运营特征(发船高峰性和航线集中度)的航道通过能力模型.根据黄浦江游览核心区船舶自动识别系统(AIS)数据,对所提出的航道通过能力模型进行实证分析.研究结果表明,本文航道通过能力模型能够较为准确地评价研究区域的实际航道通过能力.游览船发船高峰时期与现有航线规划条件下,黄浦江游览核心区航道通过能力(76艘/h)趋近饱和状态;当过境船到达超过69艘/h时,建议海事相关部门采取"错峰"航行等相关政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路运输 通过能力 船舶运营特征 黄浦江航道 AIS数据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液化天然气船通航模式下的航道通过能力评价方法 被引量:7
2
作者 廖诗管 翁金贤 胡甚平 《交通运输系统工程与信息》 EI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2期290-297,共8页
针对液化天然气(Liquefied Natural Gas,LNG)船通航的特殊性,提出一种船舶领域的实证方法,以定量界定LNG船移动安全区尺度,并构建LNG船通航模式下的航道通过能力模型。根据五号沟LNG码头所在航道船舶自动识别系统(AIS)数据,对所提出的... 针对液化天然气(Liquefied Natural Gas,LNG)船通航的特殊性,提出一种船舶领域的实证方法,以定量界定LNG船移动安全区尺度,并构建LNG船通航模式下的航道通过能力模型。根据五号沟LNG码头所在航道船舶自动识别系统(AIS)数据,对所提出的航道通过能力模型进行实证分析。研究结果表明,LNG船移动安全区尺度误差在15~28 m,具有较高的精确度。LNG船进港通航影响下的同向和逆向航道通过能力分别为110~250艘·h^(-1)、120~230艘·h^(-1);LNG船出港通航影响下的同向和逆向航道通过能力分别为140~240艘·h^(-1)、90~230艘·h^(-1)。从通航效率的角度,建议LNG船在满潮前1 h的白天时段进港,航速可保持11 kn以上,但不应超过规定的最大航速;从通航安全的角度,建议LNG船在满潮后1 h的白天时段出港且航速保持9.5 kn以下,以保障LNG船航行安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路运输 通过能力 移动安全区 长江口水域 AIS数据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船舶大数据的港口装卸效率值计算方法 被引量:10
3
作者 廖诗管 杨冬 +1 位作者 白茜文 翁金贤 《交通运输系统工程与信息》 EI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2期217-223,共7页
集装箱港口的装卸效率是衡量港口竞争力和吸引船公司前来挂靠的关键指标之一。为准确估计港口的装卸效率值,基于船舶自动识别系统(AIS)数据,利用Greatmaps(GMap)可视化技术,提出一种计算港口装卸效率值的方法。利用该方法估算上海港、... 集装箱港口的装卸效率是衡量港口竞争力和吸引船公司前来挂靠的关键指标之一。为准确估计港口的装卸效率值,基于船舶自动识别系统(AIS)数据,利用Greatmaps(GMap)可视化技术,提出一种计算港口装卸效率值的方法。利用该方法估算上海港、新加坡港、深圳港和宁波-舟山港的月度装卸效率值,4个港口2017年上半年的装卸效率月度均值分别为2.85、1.87、2.17和2.10。基于上半年估计的装卸效率值,对4个港口下半年的月度吞吐量进行估计,估算误差均值分别为2.77%、2.06%、2.93%和2.46%。结果表明,该方法能够较为准确地反映港口的装卸效率,可应用于推断和实时监控港口的吞吐量,为港口提高绩效和船公司选择港口策略提供理论参考,提升港口数字化管理水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路运输 港口装卸效率 GMap可视化技术 集装箱港口 AIS数据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贝叶斯时空log-logistic模型的船舶碰撞频率 被引量:3
4
作者 廖诗管 翁金贤 《中国航海》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期24-29,38,共7页
为准确地分析和量化船舶碰撞致因与船舶碰撞频率之间的关系,提高对船舶碰撞频率估计的精确度,考虑交通流速度、交通流量、交通流密度、航道宽度和环境因素,采用贝叶斯层次log-logistic建模方法,以避免由未观察到的时空效应引起的偏差。... 为准确地分析和量化船舶碰撞致因与船舶碰撞频率之间的关系,提高对船舶碰撞频率估计的精确度,考虑交通流速度、交通流量、交通流密度、航道宽度和环境因素,采用贝叶斯层次log-logistic建模方法,以避免由未观察到的时空效应引起的偏差。根据2014年1月—9月的船舶自动识别系统(Automatic Identification System, AIS)数据,对长江口水域船舶碰撞频率进行定量评估。结果表明:与log-logistic分布模型相比,考虑时空效应的贝叶斯层次log-logistic分布模型具有最佳的拟合度即偏差信息量准则(Deviance Information Criterion, DIC)最小;交通流密度是影响船舶碰撞频率中最重要的变量,表现为高交通密度区域船舶碰撞风险较高;天气和昼夜差异也对船舶的碰撞频率有重大影响。考虑时空效应的建模方法对船舶碰撞频率的评估更加严谨和可靠,结果有助于提高当地船舶运输的安全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路运输 贝叶斯层次模型 时空效应 船舶碰撞频率 AIS数据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漳州海事局辖区船舶修造风险评估与对策 被引量:1
5
作者 叶谋仁 于尧 +1 位作者 翁金贤 陈云 《水运管理》 2017年第5期9-11,共3页
为有效预防船舶修造污染,减少海上安全事故,结合漳州海事局辖区内船舶修造企业实际情况,采用因子分析量化评价方法对船舶修造过程中的安全和防污染工作进行风险评估,找出海事监管过程中的核心风险因子,提出相应的海事安全监管对策。
关键词 船舶修造 安全和防污染 因子分析法 风险评估 监管对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