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9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皮下埋植避孕剂的回顾与进展 被引量:4
1
作者 翁梨驹 吴淑熙 《国外医学(计划生育分册)》 北大核心 1992年第1期2-7,共6页
利用硅橡胶的缓释机制长期恒定地释放小量孕激素——左旋18甲基炔诺酮的皮下埋植避孕剂Norplant,经过20多年的临床研究取得良好效果,5年累积妊娠率3.5%。其作用长效、高效、可逆、可接受性高,受到欢迎。根据此机理正在研制的还有释放... 利用硅橡胶的缓释机制长期恒定地释放小量孕激素——左旋18甲基炔诺酮的皮下埋植避孕剂Norplant,经过20多年的临床研究取得良好效果,5年累积妊娠率3.5%。其作用长效、高效、可逆、可接受性高,受到欢迎。根据此机理正在研制的还有释放孕酮、ST-1435、地索高诺酮及可生物降解的埋植剂。预期到本世纪末将有更多种类、作用时间不等、适于不同避孕要求人群的皮下埋植剂问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避孕剂 皮下埋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含有第三代孕激素成份的复方口服避孕药 被引量:2
2
作者 李莪 翁梨驹 《国外医学(计划生育分册)》 北大核心 1993年第1期5-9,共5页
第三代孕激素是在左旋18甲基炔诺酮的基础上研制产生,包括地索高诺酮、孕二烯酮及肟炔诺酯。主要特点为具有很强的孕激素效能而雄激素活性很小,因之这类复方口服避孕药配方中的甾体剂量减少而避孕效果不变,副反应发生率降低,对脂代谢变... 第三代孕激素是在左旋18甲基炔诺酮的基础上研制产生,包括地索高诺酮、孕二烯酮及肟炔诺酯。主要特点为具有很强的孕激素效能而雄激素活性很小,因之这类复方口服避孕药配方中的甾体剂量减少而避孕效果不变,副反应发生率降低,对脂代谢变化无不利影响。目前已有大量临床观察资料,妊娠率均小于1/100妇女年,周期控制良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孕激素 复方 口服避孕药 临床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激素避孕的进展 被引量:1
3
作者 程艽 翁梨驹 《国外医学(计划生育分册)》 2005年第2期51-54,共4页
回顾近年来激素避孕的最新进展情况,由于新的激素和新的生产工艺的出现,激素避孕方法发展迅速,从口服避孕药(OCs)、注射避孕针剂(Lunelle)、缓释避孕系统(LNG-IUS,伊娃避孕贴片,NuvaRing阴道避孕环)和紧急避孕4个方面系统回顾激素避孕... 回顾近年来激素避孕的最新进展情况,由于新的激素和新的生产工艺的出现,激素避孕方法发展迅速,从口服避孕药(OCs)、注射避孕针剂(Lunelle)、缓释避孕系统(LNG-IUS,伊娃避孕贴片,NuvaRing阴道避孕环)和紧急避孕4个方面系统回顾激素避孕临床研究的最新进展。每种制剂各有其优缺点,如贴片的局部皮肤反应、注射针剂需要每月注射1次、阴道环的脱出等;其避孕效果及不良反应与现有OCs相似,为妇女提供了更多选择。新方法既能保持避孕效果,又能减轻副反应,增加了妇女的依从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激素避孕 OC 避孕效果 针剂 妇女 皮肤反应 注射针 保持 局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18甲基炔诺酮与乙炔雌二醇合剂作为事后避孕药的作用方式。Ⅱ、排卵后给药对卵巢功能及子宫内膜的影响
4
作者 翁梨驹 《国际生殖健康/计划生育杂志》 CAS 1984年第3期172-173,共2页
18甲基炔诺酮与乙炔雌二醇合剂作为事后避孕药已有很成功的报导。由于给药时间在 LH 峰前后不一,故血浆甾体激素水平及月经周期长度可有很大变异范围。本文研究主要是在 LH
关键词 子宫内膜 甲基炔诺酮 卵巢 LH 子宫黏膜 十八甲 性腺 黄体期 合剂 女用避孕药 事后避孕药 紧急避孕药 峰后 孕酮水平 雌二醇 雌激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米非司酮(RU486)的临床药理学 被引量:51
5
作者 焦丽娅 翁梨驹 《国外医学(计划生育分册)》 北大核心 1994年第4期230-234,共5页
RU486是目前唯一被大规模临床试验验证的抗孕激素,对其研究也日益广泛。本文阐述了RU486的结构,作用机制及药代动力学。并探讨了RU486药物流产过程中少数人无反应的原因,其作为抑制排卵、诱导月经、事后避孕、宫颈扩张等方面的有效性和... RU486是目前唯一被大规模临床试验验证的抗孕激素,对其研究也日益广泛。本文阐述了RU486的结构,作用机制及药代动力学。并探讨了RU486药物流产过程中少数人无反应的原因,其作为抑制排卵、诱导月经、事后避孕、宫颈扩张等方面的有效性和可接受性,以及其它妇科、抗肿瘤和抗糖皮质激素方面的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米非司酮 避孕药 药理学 药代动力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黄体功能不全的诊断——评论性综述 被引量:1
6
作者 McNeelyMJ SoulesMR 翁梨驹 《国外医学(计划生育分册)》 北大核心 1989年第2期102-105,共4页
月经周期中黄体期特征为黄体分泌孕酮(P)而P的产生取决于促黄体与溶黄体因子间的精细平衡。除LH外,正常黄体功能还与PRL有关,过高过低均可使P分泌减少。由于黄体来自排卵后的卵泡,因之,从新卵泡、发育,进而与促性腺激素及GnRH均有相关... 月经周期中黄体期特征为黄体分泌孕酮(P)而P的产生取决于促黄体与溶黄体因子间的精细平衡。除LH外,正常黄体功能还与PRL有关,过高过低均可使P分泌减少。由于黄体来自排卵后的卵泡,因之,从新卵泡、发育,进而与促性腺激素及GnRH均有相关。黄体功能不全(简称为LPD)主要为黄体的P分泌不足,亦可因靶器官(如子宫)对孕酮反应降低所致。LPD不是一种单一病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病因 孕酮 黄体功能 LPD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宫内节育器是避孕剂而不是流产剂:对研究与信念的评论 被引量:1
7
作者 Sivin I 翁梨驹 《国外医学(计划生育分册)》 北大核心 1990年第4期220-222,共3页
一般认为宫内节育器(IUD)是流产剂,它只作用在子宫水平,或防止孕卵植入,或破坏植入前在宫腔内发育中的胚胎。然今天的科学证据说明IUD主要起避孕作用,它防止受精,减少到达输卵管内的精子数并使之不能获能,特别是带铜IUD可降低在排卵后... 一般认为宫内节育器(IUD)是流产剂,它只作用在子宫水平,或防止孕卵植入,或破坏植入前在宫腔内发育中的胚胎。然今天的科学证据说明IUD主要起避孕作用,它防止受精,减少到达输卵管内的精子数并使之不能获能,特别是带铜IUD可降低在排卵后短期从输卵管内可找到卵子的可能性。所有的IUD包括惰性与含药者均明显地改变子宫液成份及子宫内膜的形态学。放器后宫腔发生异物反应尤以围绕IUD的空间及组织中为著。白细胞移向子宫内膜及宫腔液中,巨噬细胞及其它白细胞的破坏产物使宫腔液中蛋白质水平升高,白细胞及其降解物有细胞毒抗生育效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宫内节育器 避孕剂 流产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药物诱发排卵(克罗米芬及/或人促性腺激素)、试管内受精、输卵管内配子移植后的早期流产与胎儿畸形
8
作者 Shoham Z 翁梨驹 《国际生殖健康/计划生育杂志》 CAS 北大核心 1991年第4期226-229,共4页
已知克罗米芬(CC)和人促性腺激素能使大多数无排卵妇女诱发排卵并妊娠,然而这些药物对妊娠的不良作用特别是对发育中胚胎是否有致畸作用引起顾虑。本文分析了应用药物诱发排卵或结合试管内受精-胚胎移植(IVF-ET)、输卵管内配子移植(GIFT... 已知克罗米芬(CC)和人促性腺激素能使大多数无排卵妇女诱发排卵并妊娠,然而这些药物对妊娠的不良作用特别是对发育中胚胎是否有致畸作用引起顾虑。本文分析了应用药物诱发排卵或结合试管内受精-胚胎移植(IVF-ET)、输卵管内配子移植(GIFT)后的流产率与胎儿畸形。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试管内受精 诱发排卵 促性腺激素 早期流产 克罗米芬 胎儿畸形 流产率 胚胎移植 胚胎数 治疗周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抗生育疫苗的新观点
9
作者 Anderson DJ Alexander NJ 翁梨驹 《国际生殖健康/计划生育杂志》 CAS 1985年第1期30-34,共5页
疫苗成功地用于控制传染病已有150多年历史。长期以来即考虑将疫苗使用于医学的其他领域包括生育调节,但正确鉴定、大量生产及适当的抗原检验等成为较难克服的问题。对避孕疫苗,至少要求在95%的接种人群中产生免疫力。最新的生物技术、... 疫苗成功地用于控制传染病已有150多年历史。长期以来即考虑将疫苗使用于医学的其他领域包括生育调节,但正确鉴定、大量生产及适当的抗原检验等成为较难克服的问题。对避孕疫苗,至少要求在95%的接种人群中产生免疫力。最新的生物技术、生化及免疫学进展已克服了某些困难,使避孕疫苗的生产及使用成为可能。分子杂交及 DNA重组技术的急速发展,使疫苗工业正经历一场革命。以前罕见的人类蛋白质疫苗抗原现已能大量生产纯品;可能成为有力的避孕疫苗的多种配子、胚胎及激素抗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避孕疫苗 人类 抗生育 特异性 抗体反应 免疫性 抗原决定簇 疫苗抗原 佐剂 非特异性免疫增强剂 精子抗原 免疫避孕 免疫反应 亚单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