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34篇文章
< 1 2 7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氮化合物在加氢催化剂上的吸附研究 被引量:2
1
作者 翁惠新 Mayis Seapan 《华东化工学院学报》 CSCD 1992年第2期199-203,共5页
以喹啉为代表,考察了氮化合物在Ni-Mo/Al_2O_3加氢催化剂上的吸附特性。结果表明,在常温常压下,喹啉仅以N原子吸附;而在高温高压下,除了N原子吸附外,无N的芳环也要发生吸附。
关键词 喹啉 吸附 催化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裂解碳五合成甲基叔戊基醚体系的热力学特征 被引量:15
2
作者 刘立新 江洪波 +1 位作者 刘明辉 翁惠新 《石油化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7期624-628,共5页
以乙烯厂裂解碳五馏分和甲醇为原料,以国产QRE型大孔磺酸树脂为催化剂,在固定床反应器中考察了液相合成甲基叔戊基醚反应体系的热力学特征。对理论和实验数据的分析表明,反应体系中同时存在醚化和异构化3对可逆反应,异戊烯中2-甲基-1-... 以乙烯厂裂解碳五馏分和甲醇为原料,以国产QRE型大孔磺酸树脂为催化剂,在固定床反应器中考察了液相合成甲基叔戊基醚反应体系的热力学特征。对理论和实验数据的分析表明,反应体系中同时存在醚化和异构化3对可逆反应,异戊烯中2-甲基-1-丁烯比2-甲基-2-丁烯的醚化活性高;反应在低温(低于60℃)时由动力学控制,升高反应温度可提高异戊烯的转化率,在60℃时异戊烯的转化率达69.86%;高温(60℃以上)时,热力学平衡占主导地位,反应很快达到平衡,空速对异戊烯转化率的影响不大,在研究建立动力学模型时必须考虑热力学因素的影响。平衡常数的理论计算值与本实验的计算值相差较大,应用于该反应体系的热力学基础数据需进一步修正。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裂解 碳五 甲醇 异戊烯 甲基叔戊基醚 热力学 催化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重油催化裂化MIP工艺集总动力学模型 被引量:14
3
作者 江洪波 钟贵江 +2 位作者 宁汇 欧阳福生 翁惠新 《石油学报(石油加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6期901-909,共9页
根据催化裂化反应机理及MIP工艺的特点,开发了重油催化裂化12集总反应动力学模型。以公开发表的MIP工艺装置数据为基础,对模型参数进行验证计算。结果表明,模型对原料及柴油采用结构族组成划分集总,准确反映了不同碳原子结构反应性能的... 根据催化裂化反应机理及MIP工艺的特点,开发了重油催化裂化12集总反应动力学模型。以公开发表的MIP工艺装置数据为基础,对模型参数进行验证计算。结果表明,模型对原料及柴油采用结构族组成划分集总,准确反映了不同碳原子结构反应性能的差异,并减少了反应途径数目。通过分步求解法求取反应动力学参数,有效减少了需同时估计的动力学参数个数,并提高了参数估计结果的精度和可靠性;计算值与实测值拟合良好。反应速率常数和活化能的分析结果表明,模型参数很好地反映了实际反应规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催化裂化 MIP 动力学 模型 集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萃取剂分子结构对不溶性硫磺分离效果的影响 被引量:16
4
作者 欧阳福生 毕玉晓 +2 位作者 李波 孙庆 翁惠新 《华东理工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4期482-486,共5页
从溶剂的分子结构入手,考察了多种溶剂对硫磺溶解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溶剂中的C=C键、-Cl基数目和分子极性对硫磺溶解度有显著影响;溶剂分子的空间排布对硫磺溶解度也有一定影响。研究结果可为替代目前不溶性硫磺生产过程中广泛使用的... 从溶剂的分子结构入手,考察了多种溶剂对硫磺溶解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溶剂中的C=C键、-Cl基数目和分子极性对硫磺溶解度有显著影响;溶剂分子的空间排布对硫磺溶解度也有一定影响。研究结果可为替代目前不溶性硫磺生产过程中广泛使用的CS2的新型萃取剂的开发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不溶性硫磺 萃取剂 分子结构 溶解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润滑油基础油的清净分散性能I.基础油的高温清净性研究 被引量:12
5
作者 陈士锋 吴良英 +3 位作者 翁惠新 张峥 陆国飞 杨慧青 《华东理工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1期62-67,共6页
以对比研究的方法,应用成焦板试验、热管氧化试验等手段考察了传统的溶剂精制工艺生产的基础油和加氢异构脱蜡工艺生产的基础油的高温清净性及添加剂作用规律,并对油品在成焦过程中的抗氧化性能、总碱值以及沉积物的结构组成变化进行了... 以对比研究的方法,应用成焦板试验、热管氧化试验等手段考察了传统的溶剂精制工艺生产的基础油和加氢异构脱蜡工艺生产的基础油的高温清净性及添加剂作用规律,并对油品在成焦过程中的抗氧化性能、总碱值以及沉积物的结构组成变化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结构组成不同导致两种基础油高温清净性和添加剂感受性存在显著差异;两种基础油在成焦过程中的抗氧化性能和添加剂消耗表现出各自的规律性;实验结果和FT-IR分析表明金属盐类(包括清净剂析出的碳酸盐)和反应过程中生成的羧酸盐类和硫酸盐在成焦过程中都会沉积在金属表面。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基础油 清净性 成焦板试验 热管氧化试验 加氢异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芳烃型催化重整集总反应动力学模型 被引量:13
6
作者 周红军 石铭亮 +2 位作者 翁惠新 凌泽济 江洪波 《石油学报(石油加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4期545-550,共6页
按集总理论指导原则,从催化重整反应机理出发,针对以生产芳烃为主要目的的重整装置,提出了1个包含27个集总、52个反应的催化重整反应动力学模型,并以移动床连续重整径向反应器为基础建立了相应的数学模型。该模型将C8芳烃进一步细分为... 按集总理论指导原则,从催化重整反应机理出发,针对以生产芳烃为主要目的的重整装置,提出了1个包含27个集总、52个反应的催化重整反应动力学模型,并以移动床连续重整径向反应器为基础建立了相应的数学模型。该模型将C8芳烃进一步细分为乙苯和二甲苯2个集总,将C9芳烃进一步细分为三甲苯、甲乙苯和丙苯3个集总。采用工业实测数据估计了相应的111个模型参数。结果表明,所得动力学参数符合经典的双功能催化重整反应机理,由失活常数结果可见,酸中心失活比金属中心失活更为严重。通过UOP连续重整工业装置的模拟计算对模型进行了验证,结果表明,该模型能较准确地预测各反应物出口质量含量和催化剂出口积炭含量。该模型可为芳烃型重整装置的优化及产品组成预测提供重要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集总 催化重整 动力学模型 移动床 芳烃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裂解C_5馏分的利用综述 被引量:23
7
作者 刘明晖 翁惠新 曾佑富 《石油与天然气化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3期168-171,共4页
综合分析了国内外裂解C5的利用情况,以及研究开发方面的动向。针对目前国内裂解C5资源利用率低,经济效益差的现状,结合国内乙烯工业的发展情况,提出了国内裂解C5馏分资源利用的建议。
关键词 裂解C5馏分 乙烯工业 裂解原料 催化剂 汽油 碳五烃馏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新型柴油低温流动改进剂的研究 被引量:7
8
作者 张峥 严正泽 +3 位作者 吕涯 翁惠新 宫伟军 徐文清 《华东理工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1期8-11,共4页
合成了一种新型的柴油流动改进剂 ,对高含蜡柴油的感受性较好 ,对降低柴油冷滤点效果较显著。
关键词 柴油流动改进剂 合成 酯基侧链 正构烷烃 冷滤点 感受性 燃料添加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加氢裂化防垢剂的开发 被引量:10
9
作者 欧阳福生 翁惠新 +1 位作者 邹滢 杨允明 《石油炼制与化工》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8年第10期10-13,共4页
针对加氢裂化装置进料换热器结垢比较突出的情况,在对结垢机理进行研究的基础上,开发了防垢剂SFH-1和SFH-B。在375℃和390℃下实验室评价的防垢率,前者分别为89.4%和68.1%,后者为92.7%和70.4%... 针对加氢裂化装置进料换热器结垢比较突出的情况,在对结垢机理进行研究的基础上,开发了防垢剂SFH-1和SFH-B。在375℃和390℃下实验室评价的防垢率,前者分别为89.4%和68.1%,后者为92.7%和70.4%。工业应用表明,当SFH-B加入量在100μg/g时,原料换热器出口温度可维持开工初期水平,防垢剂的防垢效果良好,且对加氢催化剂无不良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加氢裂化装置 防垢剂 工业规模 炼油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甲醇作为催化裂化部分进料反应过程的可行性分析 被引量:14
10
作者 潘澍宇 江洪波 翁惠新 《石油化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12期1153-1158,共6页
通过对甲醇制低碳烯烃(MTO)工艺与催化裂化(FCC)工艺的相似性分析,论述了二者结合的可能性。分析了FCC提升管反应器中的温度分布、催化剂活性变化和水存在的状况,以及这些因素对MTO反应的影响。同时对不同的甲醇加入方式进行了分析,并与... 通过对甲醇制低碳烯烃(MTO)工艺与催化裂化(FCC)工艺的相似性分析,论述了二者结合的可能性。分析了FCC提升管反应器中的温度分布、催化剂活性变化和水存在的状况,以及这些因素对MTO反应的影响。同时对不同的甲醇加入方式进行了分析,并与FCC的多产液化气和柴油工艺(在提升管反应器底部注入汽油)进行比较,提出适宜的甲醇加入位置为FCC提升管反应器底部,先于原料油进料。此过程既可将甲醇转化为低碳烯烃,又有利于重油的催化裂化反应。初步论证了甲醇作为FCC部分进料的可行性,为甲醇作为FCC部分进料以多产低碳烯烃的进一步研究指出了方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甲醇 催化裂化 低碳烯烃 甲醇制烯烃(MTO) 可行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试论催化裂化装置转油线结焦的原因 被引量:17
11
作者 邹滢 欧阳福生 翁惠新 《石油炼制与化工》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7年第5期43-46,共4页
通过对转油线内结焦物的组成、结构及烃类热反应行为的分析,提出重芳烃、胶质、沥青康的缩合反应和二烯烃的聚合环化反应是造成转油线结焦的主要原因,认为转油线结焦的初期金属催化生焦起主要作用,以后因油气在器壁上冷凝,造成易生... 通过对转油线内结焦物的组成、结构及烃类热反应行为的分析,提出重芳烃、胶质、沥青康的缩合反应和二烯烃的聚合环化反应是造成转油线结焦的主要原因,认为转油线结焦的初期金属催化生焦起主要作用,以后因油气在器壁上冷凝,造成易生焦组分在高温下长时间的停留,最终转化成焦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催化裂化 转油线 结焦 石油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废轮胎热解油的研究现状及应用方案分析 被引量:10
12
作者 孙冬雪 邹滢 +1 位作者 王慧 翁惠新 《精细石油化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4期59-63,共5页
综述了国内外对废轮胎热解油的分析和利用现状,总结了热解油的特点。根据热解油的性质和化学组成的分析结果,提出了废轮胎热解油的应用方案:由轻质馏分提取苯、甲苯、二甲苯、柠檬烯等具有高经济价值的化学品或经加氢精制后用作车用汽油... 综述了国内外对废轮胎热解油的分析和利用现状,总结了热解油的特点。根据热解油的性质和化学组成的分析结果,提出了废轮胎热解油的应用方案:由轻质馏分提取苯、甲苯、二甲苯、柠檬烯等具有高经济价值的化学品或经加氢精制后用作车用汽油;中质馏分经加氢精制脱除S、N后作柴油调和组分;重质馏分可作燃料油或焦炭的生产原料。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废轮胎 热解油 性质 组成 应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柴油流动改进剂作用机理的探究 被引量:8
13
作者 吕涯 邢付雷 翁惠新 《石油炼制与化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8期35-39,共5页
考察了柴油对流动改进剂的感受性与柴油中正构烷烃含量、正构烷烃分布等因素的关系。研究结果表明,柴油流动改进剂的作用与正构烷烃含量有最佳匹配点。柴油中正构烷烃的分布与流动改进剂的熔点匹配时,改进剂的效果最好。对几种柴油流动... 考察了柴油对流动改进剂的感受性与柴油中正构烷烃含量、正构烷烃分布等因素的关系。研究结果表明,柴油流动改进剂的作用与正构烷烃含量有最佳匹配点。柴油中正构烷烃的分布与流动改进剂的熔点匹配时,改进剂的效果最好。对几种柴油流动改进剂、蜡、蜡与改进剂的混合物的X射线衍射图进行了分析,发现改进剂聚合物在2θ为10°~30°之间的锐线峰越少,峰形越有序,曲线越光滑,降滤效果越好。蜡和流动改进剂混合物的XRD图显示混合物的非晶结构可能发生了变化,由此推断出流动改进剂对正构烷烃的结晶过程的影响是降低柴油冷滤点的主要原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柴油 流动改进剂 正构烷烃 结晶 柴油流动改进剂 正构烷烃分布 机理 X射线衍射图 混合物 非晶结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渣油加氢微膨胀床反应器中的气液流动状态及床层膨胀率 被引量:7
14
作者 王仙体 李文儒 +2 位作者 翁惠新 胡长禄 彭湃 《华东理工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5期530-534,共5页
在常温常压下用模拟渣油和模拟氢气近似模拟了微膨胀床渣油加氢处理反应器内的气液流动状态,考察了催化剂粒径和堆密度、虚拟气液流速以及催化剂装填高度对催化剂床层膨胀率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大粒径、低堆密度的催化剂床层膨胀率较... 在常温常压下用模拟渣油和模拟氢气近似模拟了微膨胀床渣油加氢处理反应器内的气液流动状态,考察了催化剂粒径和堆密度、虚拟气液流速以及催化剂装填高度对催化剂床层膨胀率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大粒径、低堆密度的催化剂床层膨胀率较高;虚拟气速与床层膨胀率关系曲线上存在拐点,拐点值随催化剂装填高度增加而增大;虚拟液体流速对催化剂床层膨胀率影响较小;在工业操作条件下,微膨胀床渣油加氢处理反应器的催化剂床层膨胀率小于10%;催化剂装填高度对床层膨胀率有明显的影响,催化剂装填量较大时,需要采用较高的气油比才能保证催化剂床层处于微膨胀状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微膨胀床 渣油 加氢处理 催化剂 膨胀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FDFCC工艺中汽油提升管催化裂化反应动力学模型研究 被引量:13
15
作者 吴飞跃 翁惠新 罗世贤 《石油炼制与化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10期59-63,共5页
利用中国石化长岭分公司1号催化裂化装置实测数据,采用集总理论研究FDFCC工艺汽油提升管内的催化反应行为。根据集总原则,将汽油提升管内反应系统的原料和产品按馏程及烃族组成划分为九个集总组分,通过合理简化反应网络,建立九集总反应... 利用中国石化长岭分公司1号催化裂化装置实测数据,采用集总理论研究FDFCC工艺汽油提升管内的催化反应行为。根据集总原则,将汽油提升管内反应系统的原料和产品按馏程及烃族组成划分为九个集总组分,通过合理简化反应网络,建立九集总反应动力学模型,并求取25组反应动力学参数,并对不同性质原料在不同操作条件下的产品分布进行验证。结果表明,该模型能较好预测汽油产品组成及液化气中高附加值的丙烯产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催化裂化 动力学模型 汽油料 烯烃 反应机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渣油加氢处理反应动力学模型的建立 被引量:8
16
作者 王志合 胡长禄 +1 位作者 王建平 翁惠新 《华东理工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4期470-474,共5页
针对渣油加氢过程中不同功能催化剂级配装填的特点,运用中试装置对不同功能催化剂的渣油加氢处理动力学进行了分段和联合(3段合成1段)建立模型的研究。通过合理方法求解了动力学参数,并采用实测数据分别对分段和联合模型进行了验证。结... 针对渣油加氢过程中不同功能催化剂级配装填的特点,运用中试装置对不同功能催化剂的渣油加氢处理动力学进行了分段和联合(3段合成1段)建立模型的研究。通过合理方法求解了动力学参数,并采用实测数据分别对分段和联合模型进行了验证。结果表明:所建立的两种模型都具有较好的预测能力和外推性,而分段建立动力学模型可为每段反应器操作条件及催化剂的级配装填优化提供更多的技术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渣油 加氢处理 动力学 分段模型 联合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芳烃型催化重整操作条件的分析及优化 被引量:9
17
作者 周红军 石铭亮 +1 位作者 翁惠新 凌泽济 《石油学报(石油加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2期257-263,共7页
在催化重整27集总反应动力学模型的基础上,分析了移动床连续重整4个反应器的进口温度、催化剂使用时间、空速及氢/烃摩尔比等7个操作变量对反应的影响,同时以芳烃产率为目标函数对操作参数进行了优化。各反应器进口温度对反应的影响由... 在催化重整27集总反应动力学模型的基础上,分析了移动床连续重整4个反应器的进口温度、催化剂使用时间、空速及氢/烃摩尔比等7个操作变量对反应的影响,同时以芳烃产率为目标函数对操作参数进行了优化。各反应器进口温度对反应的影响由大到小的顺序为第4反应器进口温度、第3反应器进口温度、第2反应器进口温度、第1反应器进口温度。优化后的第1~4反应器进口温度分别为502.93、505.71、520.78和537.02℃,经优化计算芳烃产率可提高0.98%,二甲苯产率可提高1.34%,氢气产率也略有增加。该操作条件分析及优化结果可为芳烃型重整装置的优化操作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集总 催化重整 动力学模型 优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C_5烯烃与甲醇醚化反应动力学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8
18
作者 刘立新 郭忠林 +1 位作者 王洪立 翁惠新 《精细石油化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5期59-63,共5页
讨论了C5烯烃液相合成甲基叔戊基醚的反应机理,分析了各种的动力学模型。认为表面反应是反应控制步骤,甲醇强吸附在催化剂的表面,在推导动力学方程时必须用活度代替浓度,为了保证方程的精确度,活度系数的准确计算非常重要。活度系数的... 讨论了C5烯烃液相合成甲基叔戊基醚的反应机理,分析了各种的动力学模型。认为表面反应是反应控制步骤,甲醇强吸附在催化剂的表面,在推导动力学方程时必须用活度代替浓度,为了保证方程的精确度,活度系数的准确计算非常重要。活度系数的计算可采用UNIQUAC、UNIFAC、WILSON等方法,哪种方法更适合醚化反应物系没有定论,但要注意的是所采用的方法必须与推导热力学平衡常数时保持一致。考虑到工业上主要应用管式反应器,甲醇的活度随其浓度的下降而增大,在反应器的轴向变化很大,反应速率方程中的活度应与热力学平衡常数关联在一起计算。主要的分歧在于甲醇浓度对反应速率的影响,各文献报道有差异。另外在推导动力学方程时将两种烯烃集总在一起作为一个组分处理,未见实验研究支持该假设。在反应体系中是醚化反应速率快还是烯的异构化反应快,反应是按单活性位还是双活性位机理进行存在争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甲基叔戊基醚 碳五烯烃 反应机理 动力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克炼减渣中钙化合物的特点 被引量:8
19
作者 吴江英 刘江平 翁惠新 《华东理工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4期344-348,共5页
:用过滤、溶剂抽提、水抽提法将克炼减渣中钙化合物分为二甲苯不溶性钙、水溶性钙和油溶性钙 ,用氧化铝吸附柱色谱将水抽提后渣油分为若干组分 ,并测定了钙在上述分离过程中的分布。结果表明 ,克炼减渣中二甲苯不溶性钙占 1 .6% ,水溶... :用过滤、溶剂抽提、水抽提法将克炼减渣中钙化合物分为二甲苯不溶性钙、水溶性钙和油溶性钙 ,用氧化铝吸附柱色谱将水抽提后渣油分为若干组分 ,并测定了钙在上述分离过程中的分布。结果表明 ,克炼减渣中二甲苯不溶性钙占 1 .6% ,水溶性钙占 61 .4% ,油溶性钙占 37.0 % ;柱色谱分离过程中绝大多数有机钙残留在吸附柱上 ,且滞留量随氧化铝含水量的增加而增大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减压渣油 钙分布 吸附柱色谱 钙化合物 二甲苯不溶性钙 水溶性钙 油溶性钙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溶性硫磺新型萃取剂的研究 被引量:11
20
作者 欧阳福生 顾娟 +1 位作者 张宇 翁惠新 《精细石油化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3期7-12,共6页
考察了氯代烃和芳烃两类溶剂对普通硫磺溶解度的影响,结果表明,溶剂分子中的C=C和—Cl取代基对普通硫磺的溶解有明显的促进作用,富含C=C双键和—Cl取代基结构的溶剂对普通硫磺具有较高的溶解度。初步筛选出了含有上述基团的4种有望替代... 考察了氯代烃和芳烃两类溶剂对普通硫磺溶解度的影响,结果表明,溶剂分子中的C=C和—Cl取代基对普通硫磺的溶解有明显的促进作用,富含C=C双键和—Cl取代基结构的溶剂对普通硫磺具有较高的溶解度。初步筛选出了含有上述基团的4种有望替代二硫化碳成为不溶性硫磺新型萃取剂。初步确定了不溶性硫磺新型萃取剂的适宜萃取工艺条件:萃取温度80℃,萃取时间15 min,溶剂比一般不低于5:1。并考察了上述溶剂对萃取效果的影响。综合评价结果表明:其中一种氯代烃及其与多元醇的混合溶剂可以替代二硫化碳成为不溶性硫磺新型萃取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硫磺 不溶性硫磺 二硫化碳 萃取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7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