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7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斩拌初始温度对白鲢鱼糜物理特性的影响 被引量:20
1
作者 焦道龙 陆剑锋 +3 位作者 张伟伟 林琳 翁世兵 姜绍通 《食品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23期101-104,共4页
斩拌是鱼糜制品生产中最重要的工序之一。以生鲜鱼糜和冷冻鱼糜为原料,考察加工过程中斩拌初始温度对生鲜鱼糜凝胶和冷冻鱼糜凝胶强度、保水性、折曲实验及色度的影响。结果表明:从凝胶强度的观点看,生鲜鱼糜斩拌适宜初始温度为5~15℃... 斩拌是鱼糜制品生产中最重要的工序之一。以生鲜鱼糜和冷冻鱼糜为原料,考察加工过程中斩拌初始温度对生鲜鱼糜凝胶和冷冻鱼糜凝胶强度、保水性、折曲实验及色度的影响。结果表明:从凝胶强度的观点看,生鲜鱼糜斩拌适宜初始温度为5~15℃,从保水性的观点看,适宜初始温度为5~20℃;而冷冻鱼糜的适宜温度范围分别在1~15℃和5~20℃。综合考虑,5~15℃为鱼糜的最适斩拌初始温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白鲢鱼糜 斩拌 温度 凝胶特性 保水性 折曲实验 色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钾法提取斑点叉尾鮰内脏油的工艺研究 被引量:24
2
作者 张伟伟 陆剑锋 +3 位作者 焦道龙 林琳 翁世兵 姜绍通 《食品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24期42-46,共5页
以斑点叉尾鮰内脏为原料,采用一种改进的钾法制备鱼油。钾法提取鱼油的最佳工艺条件为水解pH7.0、料液比1:1.5(g/ml)、水解温度65℃、水解时间35min、氯化钾用量4%和盐析时间10min,该条件下鱼油的提取率达到82.09%,鱼油中的饱和脂肪酸... 以斑点叉尾鮰内脏为原料,采用一种改进的钾法制备鱼油。钾法提取鱼油的最佳工艺条件为水解pH7.0、料液比1:1.5(g/ml)、水解温度65℃、水解时间35min、氯化钾用量4%和盐析时间10min,该条件下鱼油的提取率达到82.09%,鱼油中的饱和脂肪酸相对含量为20.59%,单不饱和脂肪酸和多不饱和脂肪酸分别为54.48%和15.18%。∑n-3/∑n-6的脂肪酸比值达到3.29,明显高于其他淡水鱼类。以上结果表明,斑点叉尾鮰内脏是生产鱼油的良好来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斑点叉尾鮰 内脏 鱼油 提取 脂肪酸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速冻蟹黄粉的营养成分分析及品质评价 被引量:19
3
作者 陆剑锋 焦道龙 +3 位作者 张伟伟 林琳 翁世兵 姜绍通 《食品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24期251-255,共5页
采用氨基酸全自动分析仪、气质联用仪、电感耦合等离子体发射光谱仪、原子荧光分光光度计等对速冻蟹黄粉的粗蛋白、氨基酸、粗脂肪、脂肪酸、矿物质元素的含量进行了测定,并分析评价速冻蟹黄粉的各种营养成分。结果表明:速冻蟹黄粉粗蛋... 采用氨基酸全自动分析仪、气质联用仪、电感耦合等离子体发射光谱仪、原子荧光分光光度计等对速冻蟹黄粉的粗蛋白、氨基酸、粗脂肪、脂肪酸、矿物质元素的含量进行了测定,并分析评价速冻蟹黄粉的各种营养成分。结果表明:速冻蟹黄粉粗蛋白质含量为15.61%,至少含有16种氨基酸,必需氨基酸含量较高,占氨基酸总量的37.61%,4种致鲜氨基酸占氨基酸总量52.40%;粗脂肪含量为45.09%,不饱和脂肪酸含量丰富,占脂肪酸总量的87.00%;矿物质含量也较高,尤其是钙、磷、铁、锌、硒。因此,速冻蟹黄粉具有较高的食用与营养价值,是生产保健食品的良好天然资源,值得进一步开发利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华绒螯蟹 河蟹 营养成分 营养品质 评价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鮰鱼皮明胶抗氧化肽的制备工艺研究 被引量:23
4
作者 王运改 林琳 +4 位作者 李明辉 翁世兵 叶应旺 姜绍通 陆剑锋 《食品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9期254-258,共5页
通过测定鮰鱼皮明胶蛋白酶解物对Fenton体系产生的羟自由基的清除效果,筛选得出胰蛋白酶和胃蛋白酶酶解物具有较高的清除羟自由基(·OH)的活性;用正交试验L9(34)对胰蛋白酶的水解条件进行优化,确定最佳的水解条件为温度40℃、pH7.5... 通过测定鮰鱼皮明胶蛋白酶解物对Fenton体系产生的羟自由基的清除效果,筛选得出胰蛋白酶和胃蛋白酶酶解物具有较高的清除羟自由基(·OH)的活性;用正交试验L9(34)对胰蛋白酶的水解条件进行优化,确定最佳的水解条件为温度40℃、pH7.5、酶与底物质量浓度比(E/S)3.5%、底物质量浓度2.5g/100mL、酶解时间3h。此外,本研究还采用胰蛋白酶和胃蛋白酶进行了复合酶解试验,确定复合酶解的最佳水解条件为先用胰蛋白酶酶解3h,然后用胃蛋白酶酶解3h,此时得到的酶解液自由基清除率最高,达到47.38%。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鮰鱼 酶解 活性肽 羟自由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漂洗工艺对鲢鱼鱼糜凝胶强度和色泽的影响 被引量:23
5
作者 林琳 陆剑锋 +4 位作者 翁世兵 吕顺 叶应旺 焦道龙 姜绍通 《食品研究与开发》 CAS 北大核心 2012年第2期8-12,共5页
探讨清水漂洗次数、盐水漂洗次数和漂洗温度对鲢鱼鱼糜凝胶强度和白度的影响。结果表明:清水漂洗和盐水漂洗可以显著的提高鲢鱼鱼糜的凝胶强度和白度,采用清水漂洗2次再用盐水漂洗1次的漂洗处理,得到的鲢鱼鱼糜凝胶强度和色泽较好。漂... 探讨清水漂洗次数、盐水漂洗次数和漂洗温度对鲢鱼鱼糜凝胶强度和白度的影响。结果表明:清水漂洗和盐水漂洗可以显著的提高鲢鱼鱼糜的凝胶强度和白度,采用清水漂洗2次再用盐水漂洗1次的漂洗处理,得到的鲢鱼鱼糜凝胶强度和色泽较好。漂洗温度对鲢鱼鱼糜的凝胶强度和白度无显著影响,但为保持鱼肉的新鲜,漂洗温度不宜过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鲢鱼 鱼糜 漂洗 凝胶强度 白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水酶法提取斑点叉尾鮰内脏油的工艺研究 被引量:18
6
作者 陆剑锋 林琳 +3 位作者 张伟伟 翁世兵 叶应旺 姜绍通 《食品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22期75-80,共6页
为提高鱼类加工废弃物的综合利用率,以斑点叉尾鮰内脏为原料,采用水酶法制备鱼油。结果表明:水酶法提取鱼油的最佳工艺条件为初始pH7.5、料液比1:1、加酶量3500U/g、酶解温度55℃、酶解时间0.5h,该条件下鱼油的提取率达到80.94%;提取到... 为提高鱼类加工废弃物的综合利用率,以斑点叉尾鮰内脏为原料,采用水酶法制备鱼油。结果表明:水酶法提取鱼油的最佳工艺条件为初始pH7.5、料液比1:1、加酶量3500U/g、酶解温度55℃、酶解时间0.5h,该条件下鱼油的提取率达到80.94%;提取到的鱼油(即粗鱼油)外观呈黄褐色,具有鱼腥味和轻微的酸败味,其过氧化值较低,而酸值相对较高;粗鱼油中的饱和脂肪酸相对含量为19.42%,单不饱和脂肪酸和多不饱和脂肪酸分别为61.76%和16.83%,∑n-3/∑n-6的脂肪酸比值达到3.63。表明斑点叉尾鮰内脏是生产鱼油的良好来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斑点叉尾鮰 内脏 鱼油 水酶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草鱼低温贮藏过程中的品质变化特性 被引量:27
7
作者 林琳 高艳艳 +2 位作者 吕顺 陆剑锋 翁世兵 《食品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24期433-435,共3页
以Ca2+-ATPase活性为主要的生化特性指标,同时结合pH值、挥发性盐基氮(TVB-N)、细菌总数等指标,考察草鱼在4℃冷藏期间与品质和新鲜度相关的各指标的变化情况。结果表明:随着贮藏时间的延长,Ca2+-ATPase活性呈下降趋势,冷藏9d后活性下降... 以Ca2+-ATPase活性为主要的生化特性指标,同时结合pH值、挥发性盐基氮(TVB-N)、细菌总数等指标,考察草鱼在4℃冷藏期间与品质和新鲜度相关的各指标的变化情况。结果表明:随着贮藏时间的延长,Ca2+-ATPase活性呈下降趋势,冷藏9d后活性下降了67.74%;冷藏过程中pH值、TVB-N值和细菌总数均呈逐渐上升趋势,pH值、TVB-N值和细菌总数存在一定的相关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草鱼 冷藏 新鲜度 食用品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白鲢鱼糜漂洗液中蛋白质的回收再利用 被引量:10
8
作者 邵明栓 陆剑锋 +3 位作者 林琳 翁世兵 叶应旺 姜绍通 《食品工业科技》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4期78-80,84,共4页
采用褐藻胶作为蛋白絮凝剂回收白鲢鱼糜漂洗液中的蛋白质,研究将回收蛋白添加到原鱼糜中加以利用的可能性。结果表明,以2%褐藻胶作为凝聚剂,蛋白质的回收率超过85%。回收蛋白质添加于鱼糜中的比例控制在5%以内,适宜添加量为1%~3%,在此... 采用褐藻胶作为蛋白絮凝剂回收白鲢鱼糜漂洗液中的蛋白质,研究将回收蛋白添加到原鱼糜中加以利用的可能性。结果表明,以2%褐藻胶作为凝聚剂,蛋白质的回收率超过85%。回收蛋白质添加于鱼糜中的比例控制在5%以内,适宜添加量为1%~3%,在此范围内添加回收蛋白,制得的鱼肠其凝胶强度下降较小、白度显著升高。通过对鱼糜漂洗液中蛋白质的回收再利用,不仅可以降低环境污染,而且有助于推进废弃蛋白资源的综合利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褐藻胶 漂洗液 蛋白 回收 利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比较两种絮凝剂对白鲢鱼糜漂洗液中水溶性蛋白的回收效果 被引量:10
9
作者 邵明栓 陆剑锋 +3 位作者 林琳 翁世兵 叶应旺 姜绍通 《食品研究与开发》 CAS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2期76-81,共6页
研究褐藻胶和三氯化铁对白鲢鱼糜漂洗液中水溶性蛋白的絮凝功能,并比较它们的絮凝效果。鱼糜漂洗液含水溶性蛋白6.14 g/L,使用褐藻胶,其蛋白回收率可达到70%以上,而三氯化铁只能达到40%。采用响应面法(RSM),选择絮凝功能相对较好的褐藻... 研究褐藻胶和三氯化铁对白鲢鱼糜漂洗液中水溶性蛋白的絮凝功能,并比较它们的絮凝效果。鱼糜漂洗液含水溶性蛋白6.14 g/L,使用褐藻胶,其蛋白回收率可达到70%以上,而三氯化铁只能达到40%。采用响应面法(RSM),选择絮凝功能相对较好的褐藻胶进一步再做两因素组合试验,得到最佳工艺条件为每250 mL漂洗液需添加浓度为1.0%的褐藻胶10 mL。经测定,絮凝物(干基)含蛋白61.39%,脂肪2.90%,灰分21.58%。通过对鱼糜漂洗液中水溶性蛋白的回收,不仅可以降低环境污染,而且有助于推进废弃蛋白资源的综合利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白鲢 褐藻胶 三氯化铁 漂洗液 蛋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萃取-催化氧化处理工业苯酚废水 被引量:6
10
作者 许磊 焦庆周 +3 位作者 翁世兵 郑勇 杨超 柴多里 《合肥工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3期357-360,共4页
文章以磷酸三丁酯为萃取剂,络合萃取处理工业酚醛树脂的高质量浓度含苯酚废水,再以自制的纳米铁氧化合物为催化剂,过氧化氢为氧化剂,催化氧化降解萃取后的含苯酚废水。结果表明:萃取剂萃取废水后,苯酚的质量浓度从2 145mg/L降至135mg/L... 文章以磷酸三丁酯为萃取剂,络合萃取处理工业酚醛树脂的高质量浓度含苯酚废水,再以自制的纳米铁氧化合物为催化剂,过氧化氢为氧化剂,催化氧化降解萃取后的含苯酚废水。结果表明:萃取剂萃取废水后,苯酚的质量浓度从2 145mg/L降至135mg/L;再经过催化氧化,苯酚质量浓度进一步降至10mg/L,可达到下一步生化法处理含酚废水的基本要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苯酚废水 萃取 催化氧化 羟基自由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微胶囊红磷在木塑复合材料中的阻燃研究 被引量:13
11
作者 李娜 鲍远志 +1 位作者 翁世兵 柴多里 《林产工业》 北大核心 2016年第7期28-31,共4页
以红磷为囊心,氢氧化镁为囊材,通过沉淀法制备氢氧化镁包覆红磷。采用XPS、SEM、TEM、TGA等对其进行表征。经测定,当微胶囊红磷中氢氧化镁含量为30%时,包覆率达到85.5%。同时考察了微胶囊红磷对木塑复合材料阻燃性能的影响。当微胶囊红... 以红磷为囊心,氢氧化镁为囊材,通过沉淀法制备氢氧化镁包覆红磷。采用XPS、SEM、TEM、TGA等对其进行表征。经测定,当微胶囊红磷中氢氧化镁含量为30%时,包覆率达到85.5%。同时考察了微胶囊红磷对木塑复合材料阻燃性能的影响。当微胶囊红磷的添加量为8%时,木塑复合材料的垂直燃烧性能达到UL94Ⅴ-0级,其氧指数(LOI)从23提高至28,这表明氢氧化镁与红磷发挥了很好的阻燃作用,并具有明显的协同效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氢氧化镁 无机包覆红磷 包覆率 木塑复合材料 阻燃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海产鲜味物质及海产品特征滋味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48
12
作者 翁世兵 孙恢礼 《中国调味品》 CAS 北大核心 2007年第11期21-27,共7页
素有"海鲜"之称的海产品,以其味道鲜美而备受人们的喜爱。迄今为止,人类所发现的氨基酸、核苷酸、有机酸三类鲜味物质在海产品中都广泛存在,这是海产品鲜味形成的共同物质基础。然而,不同的海产品又呈现出各具特色的特征滋味... 素有"海鲜"之称的海产品,以其味道鲜美而备受人们的喜爱。迄今为止,人类所发现的氨基酸、核苷酸、有机酸三类鲜味物质在海产品中都广泛存在,这是海产品鲜味形成的共同物质基础。然而,不同的海产品又呈现出各具特色的特征滋味,这主要归因于各鲜味物质的不同比例以及多种呈味物质的存在。总结了主要海产鲜味物质的研究概况,综述了贝、鱼、虾、蟹等典型海产品特征滋味及其构成的研究进展。并在此基础上预测了今后海产鲜味物质的研究与开发趋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鲜味物质 海产品特征滋味 氨基酸 核苷酸 滋味构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酶解斑点叉尾鮰内脏制备血管紧张素转化酶抑制产物 被引量:8
13
作者 杨晓军 陆剑锋 +4 位作者 林琳 段瑞霞 翁世兵 叶应旺 姜绍通 《食品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22期237-241,共5页
以斑点叉尾鮰内脏为原料,血管紧张素转化酶抑制率为指标,筛选出木瓜蛋白酶为酶解的最适蛋白酶,并研究该酶的酶解时间、酶添加量、初始pH值、酶解温度、液料比(mL/g)对酶解产物抑制活性的影响,通过正交试验优化得到了具有ACE抑制活性的... 以斑点叉尾鮰内脏为原料,血管紧张素转化酶抑制率为指标,筛选出木瓜蛋白酶为酶解的最适蛋白酶,并研究该酶的酶解时间、酶添加量、初始pH值、酶解温度、液料比(mL/g)对酶解产物抑制活性的影响,通过正交试验优化得到了具有ACE抑制活性的酶解产物的最佳工艺条件。结果表明:最优酶解条件为初始pH7.5、酶解温度55℃、液料比2:1(mL/g),酶解产物ACE抑制率为72.34%。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斑点叉尾鮰 鱼内脏 抑制率 血管紧张素转化酶 木瓜蛋白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非催化条件下油酸乙二醇双酯的合成研究 被引量:2
14
作者 吴杰 翁世兵 +2 位作者 鲍远志 宁小飞 柴多里 《合肥工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7期845-848,共4页
在温和条件下,文章以油酰氯和乙二醇为原料合成了油酸乙二醇双酯,并通过实验确定了油酰氯与乙二醇在无催化条件下反应的较佳工艺条件为:n(油酸)∶n(三光气)∶n(DMF)=1∶0.5∶0.2,反应温度为60℃,反应时间为1h,油酰氯的收率达到95.3%;n(... 在温和条件下,文章以油酰氯和乙二醇为原料合成了油酸乙二醇双酯,并通过实验确定了油酰氯与乙二醇在无催化条件下反应的较佳工艺条件为:n(油酸)∶n(三光气)∶n(DMF)=1∶0.5∶0.2,反应温度为60℃,反应时间为1h,油酰氯的收率达到95.3%;n(油酰氯)∶n(乙二醇)=2.2∶1,反应温度为60℃,反应时间为3h,油酸乙二醇双酯收率达到93.8%。采用FT-IR和1 HNMR对目标化合物进行了表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油酸 三光气 油酰氯 乙二醇 油酸乙二醇双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微波辅助“一锅煮”法合成p-羟基肉桂酸 被引量:1
15
作者 赵从飞 鲍远志 +2 位作者 徐俊杰 翁世兵 柴多里 《合肥工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0期1411-1415,共5页
微波辐射下,文章以p-羟基苯甲醛和乙酸酐为原料,碳酸钾为催化剂,经Perkin反应"一锅煮"法合成p-羟基肉桂酸,并优化了反应条件。实验结果表明:在p-羟基苯甲醛、乙酸酐和碳酸钾摩尔比为1∶4∶1,微波辐射功率为700 W,回流反应20m... 微波辐射下,文章以p-羟基苯甲醛和乙酸酐为原料,碳酸钾为催化剂,经Perkin反应"一锅煮"法合成p-羟基肉桂酸,并优化了反应条件。实验结果表明:在p-羟基苯甲醛、乙酸酐和碳酸钾摩尔比为1∶4∶1,微波辐射功率为700 W,回流反应20min,水解反应2h的条件下,p-羟基肉桂酸的产率达到71.94%,纯度为99.20%。产物结构经傅里叶红外光谱仪(FT-IR)、超导核磁共振波谱仪(1 H NMR)和显微熔点仪分析表征并加以确认。 展开更多
关键词 p-羟基苯甲醛 碳酸钾 PERKIN反应 微波辅助 “一锅煮”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取代肉桂酰氨基酸类化合物的合成 被引量:1
16
作者 赵从飞 鲍远志 +1 位作者 翁世兵 柴多里 《化学世界》 CAS CSCD 2016年第7期440-443,共4页
以取代肉桂酸、氯化亚砜为原料,合成取代肉桂酰氯,然后以三聚磷酸钠作缚酸剂,取代肉桂酰氯再与氨基酸(甘氨酸、DL-丙氨酸)反应,合成了肉桂酰甘氨酸和4-甲氧基肉桂酰丙氨酸,产率分别为75.30%和74.30%。采用傅里叶-红外光谱仪(FT IR)、超... 以取代肉桂酸、氯化亚砜为原料,合成取代肉桂酰氯,然后以三聚磷酸钠作缚酸剂,取代肉桂酰氯再与氨基酸(甘氨酸、DL-丙氨酸)反应,合成了肉桂酰甘氨酸和4-甲氧基肉桂酰丙氨酸,产率分别为75.30%和74.30%。采用傅里叶-红外光谱仪(FT IR)、超导核磁共振波谱仪(1 H NMR、13C NMR)对产物进行了分析表征并确认了产物的结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取代肉桂酰氯 氨基酸 三聚磷酸钠 取代肉桂酰氨基酸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抗氧剂乙酰阿魏酸芳香醇酯的合成及性能研究
17
作者 徐俊杰 翁世兵 +2 位作者 赵从飞 鲍远志 柴多里 《中国食品添加剂》 CAS 北大核心 2015年第2期134-138,共5页
以乙酰阿魏酸为原料,通过酰化反应制备了乙酰阿魏酰氯再与芳香醇进行酯化反应,合成了四种乙酰阿魏酸芳香醇酯。采用IR(红外光谱)和1H NMR(核磁共振)对目标化合物进行了分析与表征。以食用猪油为底物,过氧化值(POV)的测定采用GB/T5538—2... 以乙酰阿魏酸为原料,通过酰化反应制备了乙酰阿魏酰氯再与芳香醇进行酯化反应,合成了四种乙酰阿魏酸芳香醇酯。采用IR(红外光谱)和1H NMR(核磁共振)对目标化合物进行了分析与表征。以食用猪油为底物,过氧化值(POV)的测定采用GB/T5538—2005的标准方法,对产物抗氧化活性进行了评价。结果表明:乙酰阿魏酸芳香醇酯对食用猪油均有一定的抗氧化能力,其中乙酰阿魏酸苯甲醇酯抗氧化效果最好;当乙酰阿魏酸苯甲醇酯的添加量为0.02%时,其抗氧化能力为12.01meq/kg,与BHT(2,6-二叔丁基-4-甲基苯酚)相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乙酰阿魏酸芳香醇酯 抗氧化 合成 过氧化值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