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拉萨盆地曲水--夺底剖面大地电磁测深研究 被引量:5
1
作者 曹忠权 申旭辉 +7 位作者 阎永利 马晓冰 袁国平 尤惠川 尹功明 滕春凯 谢平 美朵 《地球物理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5期1173-1178,共6页
通过对拉萨盆地曲水夺底大地电磁测深剖面的研究,揭示了拉萨盆地深部地质构造特征.上地壳广泛分布花岗岩体,莫霍面深度大约70 km.壳内发育一个高导层,其顶界面埋深呈现南深北浅特点,厚度大约20~30 km,桑达附近存在一条深大断裂.
关键词 拉萨盆地 MT探测 壳幔结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雅鲁藏布大峡谷地区构造和地震活动特征 被引量:16
2
作者 邵翠茹 尤惠川 +10 位作者 曹忠权 王椿镛 唐方头 张德成 楼海 胥广银 常利军 杨歧焱 美朵 谢平 俞岗 《震灾防御技术》 2008年第4期398-412,共15页
雅鲁藏布大峡谷地区位于喜马拉雅东构造结前锋地带,新构造运动和地震活动都十分强烈,两者关系密切。区内发育有北北东-北东向和北西西-北西向两组断裂构造,调查研究表明,它们的规模、性质、活动时代、活动强度等特征具有明显的差异:北西... 雅鲁藏布大峡谷地区位于喜马拉雅东构造结前锋地带,新构造运动和地震活动都十分强烈,两者关系密切。区内发育有北北东-北东向和北西西-北西向两组断裂构造,调查研究表明,它们的规模、性质、活动时代、活动强度等特征具有明显的差异:北西西-北西向断裂规模较大,多为逆冲、逆走滑断层,形成较早;北北东-北东向断裂单条规模相对不大,常集中分布,构成北北东向的剪切拉张断裂构造带,形成较晚,第四纪晚期活动明显。强震主要发生在喜马拉雅山差异运动强烈地带或地段,如块体周边的深大断裂带及其附近。7级以上地震主要与断裂构造带中规模较大、全新世强烈活动段、断裂几何构造复杂部位或多组方向断裂交汇密切相关。其中,7.5级以上地震发生在断裂构造带中走滑分量较大的北西向和北东向断裂带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雅鲁藏布大峡谷 构造 地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西藏地区草业在畜牧业发展中的作用 被引量:1
3
作者 美朵 《今日畜牧兽医》 2021年第4期61-61,共1页
本文就西藏地区草业在畜牧业发展中的作用进行了具体地介绍,希望能够为我国畜牧业的发展提供参考以及借鉴。
关键词 西藏 草业 畜牧业 发展 作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浪卡子县羊链球菌病防治措施
4
作者 美朵 《今日畜牧兽医》 2021年第5期80-80,108,共2页
1基本情况浪卡子县地处西藏南部的喜马拉雅山中段北麓,雅鲁藏布江南岸,是山南地区海拔最高的高寒边境县,也是山南地区重点牧业县之一,距山南地区行署所在地—泽当217km,距拉萨164km,地理位置东经90°03′~90°22′,北纬28°... 1基本情况浪卡子县地处西藏南部的喜马拉雅山中段北麓,雅鲁藏布江南岸,是山南地区海拔最高的高寒边境县,也是山南地区重点牧业县之一,距山南地区行署所在地—泽当217km,距拉萨164km,地理位置东经90°03′~90°22′,北纬28°46′~29°19′,平均海拔4500m,全县总面积8500km^(2),其中水域面积1054km^(2),耕地面积3.8万亩,全县天然草场面积861.2万亩,可利用面积827.4万亩。全县辖两镇八乡、98个行政村,7900户,34583人,总牲畜34.05万头(只、匹),折合绵羊单位49.84万只,其中:涉及纯牧业乡4个、21个行政村,1126户,4582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天然草场面积 两镇 浪卡子县 山南地区 牧业县 边境县 西藏南部 雅鲁藏布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海拔地区包虫病危害与预防
5
作者 美朵 巴桑德吉 《今日畜牧兽医》 2021年第3期102-102,共1页
本文就高海拔地区包虫病的危害进行了具体的分析,介绍了其临床症状及病理变化,提出了其有效的预防措施,希望能够为高海拔地区包虫病的防控工作提供参考以及借鉴。
关键词 高海拔地区 包虫病 危害 预防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