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0篇文章
< 1 2 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不同单体质量分数范围PAM反相微胶乳的相对分子质量 被引量:11
1
作者 罗青枝 王德松 +3 位作者 朱学旺 李发堂 李雪艳 马旭辉 《河北科技大学学报》 CAS 2003年第3期41-44,共4页
研究了在不同单体质量分数(ω(单体))范围(25%~50%和10%~26%)丙烯酰胺(AM)、丙烯酰胺/丙烯酸钠(AM/SA)和丙烯酰胺/(2-甲基丙烯酰氧乙基)三甲基氯化铵(AM/DMMC)反相微胶乳的相对分子质量。较高ω(单体)范围内,(AM)∝ω(AM)^(0.92),... 研究了在不同单体质量分数(ω(单体))范围(25%~50%和10%~26%)丙烯酰胺(AM)、丙烯酰胺/丙烯酸钠(AM/SA)和丙烯酰胺/(2-甲基丙烯酰氧乙基)三甲基氯化铵(AM/DMMC)反相微胶乳的相对分子质量。较高ω(单体)范围内,(AM)∝ω(AM)^(0.92),(AM/SA)∝ω(AM/SA)^(0.68),(AM/DMMC)∝ω(AM/DMMC)^(2.05);较低ω(单体)范围内,(AM)∝ω(AM)^(0.57),(AM/SA)∝ω(AM/SA)^(0.58)和(AM/DMMC)∝ω(AM/DMMC)^(1.26)。不同ω(单体)范围内M_v对ω(单体)的反应级数不同的原因可能是在不同ω(单体)范围内单体水溶液的粘度对反相微胶乳M_v的影响程度不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聚丙烯酰胺 PAM 反相微胶乳 相对分子质量 反相微乳液聚合 单体 质量分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单体浓度范围反相微乳液聚合速率的比较 被引量:8
2
作者 罗青枝 王德松 +3 位作者 安静 李雪艳 李发堂 朱学旺 《河北科技大学学报》 CAS 2002年第4期15-20,共6页
以油酸失水山梨醇酯Span80和壬基酚聚氧乙烯醚OP-10为乳化剂、过氧化二碳酸(2-乙基己酯)EHP为引发剂、白油为连续介质,进行了丙烯酰胺(AM)、丙烯酰胺/丙烯酸钠(AM/SA)和丙烯酰胺/(2-甲基丙烯酰氧乙基)三甲基氯化铵(AM/DMMC)反相微乳液... 以油酸失水山梨醇酯Span80和壬基酚聚氧乙烯醚OP-10为乳化剂、过氧化二碳酸(2-乙基己酯)EHP为引发剂、白油为连续介质,进行了丙烯酰胺(AM)、丙烯酰胺/丙烯酸钠(AM/SA)和丙烯酰胺/(2-甲基丙烯酰氧乙基)三甲基氯化铵(AM/DMMC)反相微乳液聚合反应。研究了不同单体浓度范围内,3种单体(对)反相微乳液聚合速率。在较高单体质量分数范围内(w(M)为25%~50%),聚合速率对AM,AM/SA和AM/DMMC3种单体(对)浓度的反应级数分别为2.24,2.34和2.47;在较低单体质量分数范围内(w(M)为10%~26%)反应级数则分别为1.57,1.61和1.58。不同单体质量分数范围内聚合速率对单体浓度的反应级数相差较大,主要原因可能是聚合体系中单体水溶液的粘度对聚合速率有较大的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单体浓度范围 反相微乳液聚合 丙烯酰胺 聚合速率 反应动力学 反应机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PVA接枝纤维增强水泥材料的研究 被引量:2
3
作者 罗青枝 李雪艳 +3 位作者 王德松 李发堂 朱学旺 安静 《河北科技大学学报》 CAS 2002年第2期31-35,共5页
分别以丙烯酸和丙烯酰胺为单体 ,通过接枝反应向 PVA纤维表面引入带有极性羧基基因或酰胺基团的支链 ,考察了 PVA接枝纤维对其增强水泥材料力学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 ,与未接枝 PVA纤维相比 ,PVA接枝纤维增强水泥材料的极限弯曲强度明... 分别以丙烯酸和丙烯酰胺为单体 ,通过接枝反应向 PVA纤维表面引入带有极性羧基基因或酰胺基团的支链 ,考察了 PVA接枝纤维对其增强水泥材料力学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 ,与未接枝 PVA纤维相比 ,PVA接枝纤维增强水泥材料的极限弯曲强度明显增大 ,增幅可达 30 % ,而其弯曲模量、屈服弯曲强度和断裂韧性几乎没有变化 ;随着接枝率的增大 ,PVA接技纤维增强水泥材料的极限弯曲强度减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纤维增强水泥材料 接枝反应 PVA纤维 丙烯酸 丙烯酰胺 聚乙烯醇 力学性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聚苯乙烯磺酸钠对水泥净浆性能的影响 被引量:2
4
作者 罗青枝 王德松 +3 位作者 朱学旺 李发堂 安静 马旭辉 《河北科技大学学报》 CAS 2005年第2期114-117,共4页
以废弃的聚苯乙烯为原料制备聚苯乙烯磺酸钠(SPS),考察了SPS对水泥净浆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向水泥基体中加入微量(例如水泥质量的10-5%)的SPS,水泥净浆的吸水率和化学结合水量减小,抗压强度、抗折强度和冲击强度增大;随着SPS掺量的增... 以废弃的聚苯乙烯为原料制备聚苯乙烯磺酸钠(SPS),考察了SPS对水泥净浆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向水泥基体中加入微量(例如水泥质量的10-5%)的SPS,水泥净浆的吸水率和化学结合水量减小,抗压强度、抗折强度和冲击强度增大;随着SPS掺量的增大,水泥净浆的吸水率和化学结合水量进一步减小,抗压强度、抗折强度和冲击强度进一步提高;但SPS掺量超过水泥质量的10-3%后,水泥净浆的吸水率略有增大,抗压强度、抗折强度和冲击强度略有降低;SPS的相对分子质量和磺化度对水泥净浆的性能几乎没有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聚苯乙烯 磺化反应 水泥 水泥净浆 理化性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利用二氯化铁的氧化反应改色花岗石的研究 被引量:2
5
作者 罗青枝 王德松 +1 位作者 李发堂 李俊新 《石材》 2000年第6期13-14,共2页
利用二氯化铁高温氧化反应,对普通灰白色花岗石进行了改色研究。考察了花岗石改色的主要影响因素,确定了较理想的工艺条件,并对改色后的花岗石时行了性能测试。测试结果表明,本方法改色的花岗石耐酸、耐碱、耐有机溶剂、耐沸水、耐紫外光。
关键词 二氯化铁 氧化反应 花岗石 改色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电化学法制备氯漂液在纺织染整中的应用研究 被引量:1
6
作者 罗青枝 王德松 《河北化工》 1999年第2期15-16,共2页
采用电化学法制备了次氯酸钠漂液,考察了该法制备的漂液对织物的漂白能力,结果发现电化学法氯漂液的漂白能力明显高于普通的次氯酸钠漂液,并且其漂白后的织物的各项指标也优于使用普通的次氯酸钠漂液。
关键词 电化学法 次氯酸钠 漂白 织物 染整 氯漂液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电子束预辐照纤维素接枝丙烯酸的研究
7
作者 罗青枝 王德松 +1 位作者 马劲松 李淑敏 《河北化工》 1998年第4期18-20,共3页
研究了高能电子束辐照纤维素棉纱接枝丙烯酸的主要影响因素。讨论了接枝反应机理,认为大分子自由基是电子束预辐照纤维素接枝丙烯酸的主要活性中心。
关键词 电子束辐照 纤维素 丙烯酸 接枝反应 改性纤维
在线阅读 下载PDF
PPy/TiO_2纳米复合材料的制备及光催化活性 被引量:19
8
作者 王彦红 王德松 +3 位作者 李雪艳 罗青枝 安静 岳建霞 《材料科学与工程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2期284-287,共4页
采用原位聚合的方法合成了聚吡咯/二氧化钛(PPy/TiO2)纳米复合材料,研究了吡咯(Py)与TiO2的比例、氧化剂的种类、掺杂酸的浓度等因素对PPy/TiO2纳米复合材料在太阳光下光催化降解甲基橙的影响,采用透射电镜、紫外一可见漫反射... 采用原位聚合的方法合成了聚吡咯/二氧化钛(PPy/TiO2)纳米复合材料,研究了吡咯(Py)与TiO2的比例、氧化剂的种类、掺杂酸的浓度等因素对PPy/TiO2纳米复合材料在太阳光下光催化降解甲基橙的影响,采用透射电镜、紫外一可见漫反射吸收光谱等方法对样品进行了表征。结果表明,PPy/TiO2纳米复合粒子在太阳光下的光催化活性明显高于TiO2纳米粒子,当Py与Ti02的比例为1:100,三氯化铁为氧化剂,1.0mol·L^-1盐酸溶液为掺杂剂时PPy/TiO2纳米复合粒子在太阳光下的光催化活性最高;TiO2纳米微粒以及PPy/TiO2纳米复合微粒的粒径均为10-20nm,复合微粒的粒径没有明显的增大,但是减轻了纳米粒子之间的团聚;聚吡咯使TiO2纳米粒子的禁带宽度由3.12eV降低到2.84eV,TiO2纳米粒子的吸收波长拓展到可见光区,有利于TiO2纳米粒子在太阳光下光催化活性的提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聚吡咯 TIO2纳米粒子 甲基橙 光催化活性 太阳光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导电聚合物/无机纳米复合材料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21
9
作者 李雪艳 王德松 +4 位作者 安静 罗青枝 殷蓉 王彦红 王景慧 《材料导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F05期174-178,共5页
主要介绍了导电聚合物/无机纳米复合材料的制备方法,详细评述了各种制备方法的优缺点,总结了导电聚合物/无机纳米粒子复合材料性能的改善与应用领域,并展望了导电聚合物/无机纳米粒子复合材料的研究方向和应用前景。
关键词 导电聚合物 无机纳米粒子 纳米复合材料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微量Ag_3PO_4改性g-C_3N_4的可见光催化活性研究 被引量:13
10
作者 张鑫鑫 徐莉 +2 位作者 李磊 罗青枝 王德松 《河北科技大学学报》 CAS 2015年第3期255-262,共8页
采用一种简易方法制备了较低Ag3PO4含量的Ag3PO4/g-C3N4复合可见光催化剂,采用X射线衍射(XRD)、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FT-IR)、透射电子显微镜(TEM)、扫描电子显微镜(SEM)、紫外可见漫反射光谱(UV-vis DRS)、荧光光谱(PL)和X射线光电子能... 采用一种简易方法制备了较低Ag3PO4含量的Ag3PO4/g-C3N4复合可见光催化剂,采用X射线衍射(XRD)、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FT-IR)、透射电子显微镜(TEM)、扫描电子显微镜(SEM)、紫外可见漫反射光谱(UV-vis DRS)、荧光光谱(PL)和X射线光电子能谱(XPS)等对Ag3PO4/gC3N4进行了系统分析与表征。通过在Ag3PO4/g-C3N4存在条件下甲基橙的光降解反应,考察该催化剂的可见光催化活性。结果表明,所制备的复合材料中确实存在Ag3PO4,Ag3PO4的引入对gC3N4晶型结构没有明显的影响,但显著提高了其在可见光区的吸收能力和光生电子/空穴对的分离效率,提高了其可见光催化活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催化化学 光催化剂 Ag3PO4 g-C3N4 改性 光催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锌系室温磷化液的研究 被引量:14
11
作者 王德松 罗青枝 +1 位作者 李发堂 李俊新 《材料保护》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0年第8期39-40,共2页
研制了一种锌系室温磷化液 ,考察了复合促进剂、表面活性剂和阳离子聚合物等对磷化液磷化效果的影响。加入适当量的上述添加剂后 ,磷化液的磷化性能优良。
关键词 磷化液 表面活性剂 阳离子聚合物 室温磷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Au/g-C_3N_4复合微粒的制备及光催化还原对硝基苯酚 被引量:9
12
作者 殷蓉 杨启帆 +3 位作者 安静 罗青枝 李雪艳 王德松 《河北科技大学学报》 CAS 2019年第1期24-31,共8页
为了解决光生电子-空穴因分离难而对g-C_3N_4光催化活性造成影响的问题,采用原位法制备了Au/g-C_3N_4复合微粒,利用TEM,SEM,XRD,XPS和FTIR等测试方法对复合微粒的形貌、微观结构和组成进行表征,通过UV-vis DRS,PL和EIS等方法分析了复合... 为了解决光生电子-空穴因分离难而对g-C_3N_4光催化活性造成影响的问题,采用原位法制备了Au/g-C_3N_4复合微粒,利用TEM,SEM,XRD,XPS和FTIR等测试方法对复合微粒的形貌、微观结构和组成进行表征,通过UV-vis DRS,PL和EIS等方法分析了复合微粒的光电性能,并以对硝基苯酚还原反应为模型,考察了Au/g-C_3N_4复合微粒的可见光催化性能。结果表明:g-C_3N_4为片层堆积结构的六方相晶体,片层间的纳米金为面心立方晶型;纳米金的引入显著提高了g-C_3N_4基体对可见光的吸收及其光生电子-空穴对的分离效率;当金含量为0.5%(质量分数)、氯金酸钠与柠檬酸钠物质的量比为1∶3时,光催化剂的活性最高。所制备的复合催化剂可见光响应性强,催化活性较纯g-C_3N_4明显提高,为合成g-C_3N_4基高效光催化剂提供了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催化化学 氮化碳 纳米金 复合微粒 对硝基苯酚 光催化还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溶胶-凝胶法制备纳米TiO_2及其光催化活性的研究 被引量:15
13
作者 王彦红 王德松 +2 位作者 李雪艳 罗青枝 岳建霞 《河北科技大学学报》 CAS 2007年第3期202-205,共4页
采用溶胶一凝胶法制备纳米二氧化钛,以甲基橙为模型污染物,考察了影响纳米二氧化钛光催化活性的主要因素,并采用TEM,XRD等方法对样品进行了表征。结果表明:具有较高光催化活性的纳米二氧化钛的制备条件是钛酸丁酯、无水乙醇、冰乙... 采用溶胶一凝胶法制备纳米二氧化钛,以甲基橙为模型污染物,考察了影响纳米二氧化钛光催化活性的主要因素,并采用TEM,XRD等方法对样品进行了表征。结果表明:具有较高光催化活性的纳米二氧化钛的制备条件是钛酸丁酯、无水乙醇、冰乙酸、水的比例(体积比)为10:19:8:4,500℃下煅烧2h;纳米二氧化钛质量浓度为1g/L时光催化效果最佳;纳米Ti02具有锐钛矿型晶体结构,平均粒径为10-20nm。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溶胶-凝胶法 纳米二氧化钛 甲基橙 光催化活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KPS引发苯乙烯/丙烯酸丁酯微乳液共聚合的研究 被引量:5
14
作者 安静 王德松 +4 位作者 朱学旺 李雪艳 罗青枝 殷容 李发堂 《河北科技大学学报》 CAS 2004年第3期12-15,19,共5页
以十二烷基硫酸钠(SDS)/十二烷基苯磺酸钠(SDBS)为乳化剂,水溶性的过硫酸钾(KPS)为引发剂,进行苯乙烯(St)/丙烯酸丁酯(BA)微乳液共聚合反应。研究了单体浓度c(M)、引发剂浓度c(I)、乳化剂浓度c(E)、聚合温度T对St/BA微乳液共聚合反应的... 以十二烷基硫酸钠(SDS)/十二烷基苯磺酸钠(SDBS)为乳化剂,水溶性的过硫酸钾(KPS)为引发剂,进行苯乙烯(St)/丙烯酸丁酯(BA)微乳液共聚合反应。研究了单体浓度c(M)、引发剂浓度c(I)、乳化剂浓度c(E)、聚合温度T对St/BA微乳液共聚合反应的最大聚合速率Rmax和聚合物粘均分子量Mη的影响,测定了共聚单体的竞聚率,结果得到:Rmax∝c(I)0.15c(M)1.60c(E)-0.79·e-6549/T,Mη∝c(I)-0.31c(M)0.47c(E)-0.47e2970/T;r(St)=3.93,r(BA)=0.28。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丙烯酸丁酯 共聚合反应 苯乙烯 微乳液 引发 乳化剂 共聚单体 竞聚率 聚合速率 单体浓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AM/SA反相微乳液聚合反应动力学研究 被引量:4
15
作者 王德松 罗青枝 +3 位作者 朱学旺 李雪艳 马旭辉 李发堂 《高分子材料科学与工程》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2期104-106,110,共4页
以油酸失水山梨醇酯 Span 80和壬基酚聚氧乙烯醚 OP- 10为乳化剂 ,白油为连续介质 ,高活性过氧化二碳酸 ( 2 -乙基己基 )酯 ( EHP)为引发剂 ,进行了丙烯酰胺 /丙烯酸钠 ( AM/ SA)反相微乳液共聚合反应。研究了单体总浓度 [M]、引发剂浓... 以油酸失水山梨醇酯 Span 80和壬基酚聚氧乙烯醚 OP- 10为乳化剂 ,白油为连续介质 ,高活性过氧化二碳酸 ( 2 -乙基己基 )酯 ( EHP)为引发剂 ,进行了丙烯酰胺 /丙烯酸钠 ( AM/ SA)反相微乳液共聚合反应。研究了单体总浓度 [M]、引发剂浓度 [I]、乳化剂浓度 [E]对 AM/ SA反相微乳液聚合速率 Rp和共聚物分子量 Mv的影响规律 ,得到 Rp∝ [M]m[I]0 .65[E]0 .34 ,Mv∝ [M]n[I]-0 .30 [E]-1.0 8,其中当 [M]=3.2 1mol/ L~ 6.4 2 mol/ L 时 ,m=2 .34 ,n=0 .68;当 [M]=1.2 8mol/ L~ 3.33mol/ L时 ,m=1.61,n=0 .5 8。比较了不同单体浓度范围内 AM/ SA反相微乳液聚合速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AM/SA 反应动力学 研究 丙烯酰胺 丙烯酸钠 反相微乳液聚合 聚合速率 分子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石墨烯和石墨烯基纳米复合材料的制备及在生物医疗领域的应用 被引量:8
16
作者 安静 郭桂真 +1 位作者 罗青枝 王德松 《材料导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3期142-147,共6页
抗菌材料在各个应用领域的广泛使用,有效地保障着公众的身体健康。然而,在抗菌材料合成过程中要使用大量有机溶剂,不仅在很大程度上限制了合成抗菌剂在各个领域的应用,而且残留的有机溶剂也会对环境造成极大危害。因此,新型抗菌剂的开... 抗菌材料在各个应用领域的广泛使用,有效地保障着公众的身体健康。然而,在抗菌材料合成过程中要使用大量有机溶剂,不仅在很大程度上限制了合成抗菌剂在各个领域的应用,而且残留的有机溶剂也会对环境造成极大危害。因此,新型抗菌剂的开发及复合抗菌剂的合成方法和路线的改进是抗菌材料专家们研究的重点问题之一。首先介绍了新型抗菌材料——石墨烯及石墨烯基复合材料的制备及性能,随后结合石墨烯基复合材料的特性,阐述了其在抗菌、药物控释、生物传感、组织工程材料等方面的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石墨烯 石墨烯基复合材料 纳米材料 抗菌性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银/聚吡咯纳米复合材料的制备与结构表征 被引量:6
17
作者 安静 罗青枝 +1 位作者 李雪艳 王德松 《河北科技大学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10年第5期409-412,共4页
以硝酸银和吡咯为原料,采用一步法制备Ag/PPy纳米复合材料,考察了单体用量、原料配比等因素对制备纳米复合微球的影响,运用扫描电镜(SEM)、紫外分光光度计(UV)、红外光谱仪(FTIR)和X射线衍射(XRD)等手段对纳米微球进行了表征。... 以硝酸银和吡咯为原料,采用一步法制备Ag/PPy纳米复合材料,考察了单体用量、原料配比等因素对制备纳米复合微球的影响,运用扫描电镜(SEM)、紫外分光光度计(UV)、红外光谱仪(FTIR)和X射线衍射(XRD)等手段对纳米微球进行了表征。结果表明:银/聚吡咯纳米复合粒子具有棒状结构,聚吡咯对银纳米粒子进行了包覆;复合粒子圆球头部的平均直径为300-500 nm,银纳米粒子在复合微粒中呈面心立方的晶体结构;制备纳米复合粒子时,吡咯与硝酸银较适宜的物质的量比为0.9∶1。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银纳米粒子 导电聚合物 聚吡咯 核壳结构 纳米复合材料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以梳型聚合物为模板制备介孔Ag/AgBr/TiO_2纳米复合材料 被引量:5
18
作者 徐莉 罗青枝 +2 位作者 王德松 张鑫鑫 李磊 《河北科技大学学报》 CAS 2015年第1期23-29,共7页
以钛酸四丁酯为钛源,梳型聚合物为模板,采用溶胶-凝胶法低温水浴制备具有介孔结构的纳米TiO2,通过沉积-沉淀法将Ag/AgBr负载于介孔TiO2纳米微粒表面,制得高比表面积的Ag/AgBr/TiO2纳米复合材料。采用XRD,TEM,N2吸附-脱附和UV-vis DRS等... 以钛酸四丁酯为钛源,梳型聚合物为模板,采用溶胶-凝胶法低温水浴制备具有介孔结构的纳米TiO2,通过沉积-沉淀法将Ag/AgBr负载于介孔TiO2纳米微粒表面,制得高比表面积的Ag/AgBr/TiO2纳米复合材料。采用XRD,TEM,N2吸附-脱附和UV-vis DRS等方法对Ag/AgBr/TiO2纳米复合材料进行了表征。结果表明,所制备的纳米TiO2和Ag/AgBr/TiO2纳米复合材料具有介孔结构;Ag/AgBr的引入,减小了介孔TiO2的比表面积(由346m2/g减小为253m2/g),但大幅度提高了其可见光催化活性。在可见光下,Ag/AgBr/TiO2降解甲基橙的速率分别为商品TiO2P25和介孔TiO2的145倍和60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分子物理化学 Ag/AgBr Ag/AgBr/TiO2 介孔材料 纳米复合材料 可见光催化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影响新型贝利特水泥性能因素的探讨 被引量:3
19
作者 李发堂 罗青枝 +2 位作者 李雪艳 刘国权 张亚通 《河北科技大学学报》 CAS 2002年第2期91-95,99,共6页
研究了石膏、冷却制度及外加剂等因素对新型贝利特水泥性能的影响。结果发现 :不掺石膏时 ,水泥强度较低 ,掺量适宜时 ,强度提高一倍 ,凝结时间也有所延缓 ;慢冷熟料的凝结较慢 ,可以达到通用水泥的要求 ,且早期强度低 ,但后期强度能提... 研究了石膏、冷却制度及外加剂等因素对新型贝利特水泥性能的影响。结果发现 :不掺石膏时 ,水泥强度较低 ,掺量适宜时 ,强度提高一倍 ,凝结时间也有所延缓 ;慢冷熟料的凝结较慢 ,可以达到通用水泥的要求 ,且早期强度低 ,但后期强度能提高 5% -7%左右 ;四硼酸钠、柠檬酸、水杨酸等外加剂可以明显延长水泥凝结时间 ,且对强度和化学结合水量也有积极影响 ,其最佳质量掺量分别为 :w(柠檬酸 ) 0 .0 9% ,w(四硼酸钠 ) 0 .2 %~ 0 .3% ,w(水杨酸 ) 0 .0 3%~ 0 .0 6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贝利特水泥 石膏 冷却制度 外加剂 掺量 抗压强度 凝结时间 影响因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甲基丙烯酸和对苯乙烯磺酸钠共聚反应动力学研究 被引量:4
20
作者 曹丽娜 罗青枝 +2 位作者 肖丽彬 窦海洋 王德松 《河北科技大学学报》 CAS 2008年第2期133-136,共4页
以过硫酸钾-亚硫酸氢钠为引发剂,研究了甲基丙烯酸和对苯乙烯磺酸钠水溶液自由基共聚合反应。采用膨胀计法得到共聚反应速率,考察了引发剂浓度、单体浓度、反应温度对共聚反应速率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引发剂浓度、单体浓度和反应温度... 以过硫酸钾-亚硫酸氢钠为引发剂,研究了甲基丙烯酸和对苯乙烯磺酸钠水溶液自由基共聚合反应。采用膨胀计法得到共聚反应速率,考察了引发剂浓度、单体浓度、反应温度对共聚反应速率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引发剂浓度、单体浓度和反应温度的提高,共聚反应速率增大。建立了共聚反应动力学关系式,测得共聚反应表观活化能为58.97 kJ/mol。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甲基丙烯酸 对苯乙烯磺酸钠 共聚 聚合动力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