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从科普角度比较“食物标准份量”与“食物交换份”的适用性 被引量:3
1
作者 方跃伟 罗雯斌 《中国健康教育》 北大核心 2021年第4期328-331,共4页
目的从营养科普角度探讨《中国居民膳食指南(2016)》(《指南》)"食物标准份量"的适用性,并提出改良设想。方法计算食物交换份生食重量,比较"食物标准份量"与"食物交换份"的食物量化信息量、食物总能量计... 目的从营养科普角度探讨《中国居民膳食指南(2016)》(《指南》)"食物标准份量"的适用性,并提出改良设想。方法计算食物交换份生食重量,比较"食物标准份量"与"食物交换份"的食物量化信息量、食物总能量计算步骤和误差,判断"食物标准份量"的适用性。结果12类食物的量化信息合并相同数值后,"食物标准份量"有17个,"食物交换份"有10个。三口之家午餐食物备餐模拟,蔬菜和水果用"食物标准份量"计量更有利于食物的多样性。计算食物总能量,"食物标准份量"表述法需用5步骤,"食物交换份"表述法只需2步骤。"食物交换份"总能量估值比"食物标准份量"多7%。结论虽然"食物标准份量"计量有利于蔬菜和水果的食物多样性,但在食物量化、形象化、定量效果方面,"食物交换份"比"食物标准份量"易记、易操作,营养科普的传播效果更好。建议把"食物交换份"或其他"更好的食物标准份"作为营养科普的"国家标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营养科普 食物标准份 食物交换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