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上海教育软件发展有限公..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共找到
1
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显示方式:
文摘
详细
列表
相关度排序
被引量排序
时效性排序
陇东地区三叠系长7段页岩油储层孔隙结构特征及成因机制
被引量:
15
1
作者
文志刚
罗雨舒
+5 位作者
刘江艳
赵春雨
李士祥
田伟超
樊云鹏
高和婷
《岩性油气藏》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6期47-59,共13页
通过高压压汞、低温氮气吸附和核磁共振等实验,表征了鄂尔多斯盆地陇东地区三叠系长7段页岩油储层的孔隙结构特征,并探讨了成岩作用对孔隙结构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1)陇东地区三叠系长7段页岩油储层主要为长石岩屑砂岩和岩屑长石砂岩...
通过高压压汞、低温氮气吸附和核磁共振等实验,表征了鄂尔多斯盆地陇东地区三叠系长7段页岩油储层的孔隙结构特征,并探讨了成岩作用对孔隙结构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1)陇东地区三叠系长7段页岩油储层主要为长石岩屑砂岩和岩屑长石砂岩,孔隙度平均为7.55%,渗透率平均为0.149 mD,属于典型的特低孔、超低渗储层,储集空间类型以溶蚀孔、残余粒间孔、黏土晶间孔为主,并发育少量微裂缝;(2)储层整体排驱压力较高,为0.67~27.54 MPa,平均为5.54 MPa,最大进汞饱和度较低,为33.22%~84.35%,平均为64.71%,且平均喉道半径小,为0.008~0.163μm,平均为0.277μm,表现出强非均质性特征;(3)研究区典型样品的等温线形态均呈反“S”型,属于典型的Ⅳ型等温线,易出现H3型“滞回环”现象,孔径小于200 nm的孔隙以平行板状为主;(4)研究区长7段页岩油储层的孔径大多小于30μm,且随着样品物性的变好,储层内较大尺寸孔隙(大于200 nm)的占比逐渐增多;(5)研究区长7段页岩油储层经历了较强压实、较弱胶结与较弱溶蚀等3种成岩作用,其中胶结作用和压实作用具有负面影响,溶蚀作用对储层品质和孔隙结构的改善具有建设性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微观孔隙结构
成岩作用
成因机制
页岩油储层
长7
三叠系
陇东地区
鄂尔多斯盆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陇东地区三叠系长7段页岩油储层孔隙结构特征及成因机制
被引量:
15
1
作者
文志刚
罗雨舒
刘江艳
赵春雨
李士祥
田伟超
樊云鹏
高和婷
机构
油气地球化学与环境湖北省重点实验室(长江大学资源与环境学院)
油气资源与勘探技术教育部重点实验室(长江大学)
中国石油长庆油田分公司勘探开发研究院
中国石油长庆油田分公司第十一采油厂
出处
《岩性油气藏》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6期47-59,共13页
基金
中国石油科技创新基金项目“砂砾岩致密油赋存特征及可动用性研究”(编号:2020D-5007-0101)
中国博士后科学基金项目“砂砾岩致密油可动用性研究”(编号:2020M682376)
国家科技重大专项“我国油气地质理论重大进展与未来需求”(编号:2017ZX-05001005-002-001)联合资助。
文摘
通过高压压汞、低温氮气吸附和核磁共振等实验,表征了鄂尔多斯盆地陇东地区三叠系长7段页岩油储层的孔隙结构特征,并探讨了成岩作用对孔隙结构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1)陇东地区三叠系长7段页岩油储层主要为长石岩屑砂岩和岩屑长石砂岩,孔隙度平均为7.55%,渗透率平均为0.149 mD,属于典型的特低孔、超低渗储层,储集空间类型以溶蚀孔、残余粒间孔、黏土晶间孔为主,并发育少量微裂缝;(2)储层整体排驱压力较高,为0.67~27.54 MPa,平均为5.54 MPa,最大进汞饱和度较低,为33.22%~84.35%,平均为64.71%,且平均喉道半径小,为0.008~0.163μm,平均为0.277μm,表现出强非均质性特征;(3)研究区典型样品的等温线形态均呈反“S”型,属于典型的Ⅳ型等温线,易出现H3型“滞回环”现象,孔径小于200 nm的孔隙以平行板状为主;(4)研究区长7段页岩油储层的孔径大多小于30μm,且随着样品物性的变好,储层内较大尺寸孔隙(大于200 nm)的占比逐渐增多;(5)研究区长7段页岩油储层经历了较强压实、较弱胶结与较弱溶蚀等3种成岩作用,其中胶结作用和压实作用具有负面影响,溶蚀作用对储层品质和孔隙结构的改善具有建设性作用。
关键词
微观孔隙结构
成岩作用
成因机制
页岩油储层
长7
三叠系
陇东地区
鄂尔多斯盆地
Keywords
microscopic pore structure
genesis
genetic mechanism
shale oil reservoir
Chang 7 member
Triassic
Longdong area
Ordos Basin
分类号
TE122.2 [石油与天然气工程—油气勘探]
P618.13 [天文地球—矿床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作者
出处
发文年
被引量
操作
1
陇东地区三叠系长7段页岩油储层孔隙结构特征及成因机制
文志刚
罗雨舒
刘江艳
赵春雨
李士祥
田伟超
樊云鹏
高和婷
《岩性油气藏》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
15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页
确定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