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7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经皮微创多向锁定接骨板内固定治疗近大关节不稳定骨折的临床疗效观察 被引量:4
1
作者 李兴 梁琴珍 +5 位作者 罗杰多 黎全猛 罗雨桥 罗柏锋 邓思然 梁静珍 《中国医药科学》 2016年第2期193-196,共4页
目的探讨经皮微创多向锁定接骨板内固定治疗近大关节不稳定骨折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4年1月~2015年1月,在我院确诊为近大关节不稳定的骨折患者共84例,随机将84例患者分成对照组与治疗组。对照组患者通过解剖接骨板进行内固定治疗... 目的探讨经皮微创多向锁定接骨板内固定治疗近大关节不稳定骨折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4年1月~2015年1月,在我院确诊为近大关节不稳定的骨折患者共84例,随机将84例患者分成对照组与治疗组。对照组患者通过解剖接骨板进行内固定治疗,治疗组患者通过经皮微创多向锁定接骨板进行内固定治疗。结果治疗组患者的术中出血量、手术时间、骨折愈合时间、并发症发生率以及术后疼痛程度评分均低于对照组,愈合率、关节优良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经皮微创多向锁定接骨板内固定能有效对大关节不稳定骨折患者进行治疗,创伤少、操作简单、愈合率高、关节功能恢复好,值得临床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经皮微创 多向锁定接骨板内固定 近大关节不稳定骨折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开放复位带锁髓内钉治疗下肢长骨骨折 被引量:2
2
作者 邓思然 李兴 +3 位作者 禤天勋 罗雨桥 罗柏锋 罗杰多 《现代医院》 2010年第4期50-51,共2页
目的探讨基层医院下肢长骨骨折的治疗方法及疗效。方法回顾分析2002年8月~2008年12月,采用开放复位带锁髓内钉治疗下肢长骨骨折250例患者,其中一侧及双侧股骨骨折170例,同侧股骨骨折、胫骨骨折35例,单侧胫骨骨折45例。结果250例共315... 目的探讨基层医院下肢长骨骨折的治疗方法及疗效。方法回顾分析2002年8月~2008年12月,采用开放复位带锁髓内钉治疗下肢长骨骨折250例患者,其中一侧及双侧股骨骨折170例,同侧股骨骨折、胫骨骨折35例,单侧胫骨骨折45例。结果250例共315处手术,190例获得6个月~5年随访,6例远侧锁钉脱出再次手术;10例膝关节、8例踝关节僵硬,不同程度功能障碍;3例胫骨骨折术后骨不连,再次手术植骨融合治愈。结论带锁髓内钉固定骨折操作简便,创伤少,不占软组织空间,固定牢固,可早期恢复活动,效果良好,在条件缺乏的基层医院,不失为一种良好选择。另外,术后加强康复指导,也是取得良好疗效的重要环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开放复位 带锁髓内钉 下肢骨折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镍钛形状记忆合金环抱式接骨板治疗多发性肋骨骨折 被引量:3
3
作者 邓思然 李兴 +2 位作者 禢天勋 罗雨桥 罗柏锋 《临床医药实践》 2009年第4X期258-259,共2页
目的:探讨采用镍钛形状记忆合金环抱式接骨板对多发性肋骨骨折内固定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对我院自2005年3月以来对45例多发性助骨折患者使用镍钛形状记忆合金环抱式接骨析内固定治疗。结果:随访6 w~1 a,平均6个月,所有患者骨折均愈合... 目的:探讨采用镍钛形状记忆合金环抱式接骨板对多发性肋骨骨折内固定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对我院自2005年3月以来对45例多发性助骨折患者使用镍钛形状记忆合金环抱式接骨析内固定治疗。结果:随访6 w~1 a,平均6个月,所有患者骨折均愈合,内固定无松动、脱落及断裂,胸廓无畸形。结论:应用患者镍钛形状记忆合金环抱式接骨板内固定治疗多发性肋骨骨折手术操作简单方便、创伤小、固定牢靠,组织相容性好,并发症少,临床效果满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发性 肋骨骨折 形状记忆合金 内固定
在线阅读 下载PDF
3种方法治疗多节段腰椎间盘突出症的疗效观察 被引量:3
4
作者 李兴 邓思然 +2 位作者 罗雨桥 罗柏锋 罗杰多 《中国医药科学》 2012年第20期187-188,190,共3页
目的探讨保守综合治疗、小切口开窗式髓核摘除术及腰椎后路内固定加腰椎融合术3种方法治疗多节段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笔者所在医院2004年2月~2011年2月收治的194例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不同治疗方... 目的探讨保守综合治疗、小切口开窗式髓核摘除术及腰椎后路内固定加腰椎融合术3种方法治疗多节段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笔者所在医院2004年2月~2011年2月收治的194例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不同治疗方法分为观察A组(小切口开窗式髓核摘除术组)65例、观察B组(腰椎后路内固定加腰椎融合术组)63例和对照组(保守综合治疗组)66例,比较3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结果观察B组的总有效率最高(95.2%),其次为观察A组(84.6%),对照组最低(74.2%),3组患者治疗总有效率两两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腰椎后路内固定加腰椎融合术是治疗多节段腰椎间盘突出症伴腰椎不稳的有效方法,值得临床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腰椎间盘突出症 保守治疗 开窗式髓核摘除 后路内固定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后路GSS椎弓根镙钉系统固定治疗胸腰椎骨折临床分析 被引量:4
5
作者 罗雨桥 罗柏锋 +1 位作者 邓思然 李兴 《现代医院》 2011年第1期37-39,共3页
目的评价后路椎弓根固定治疗胸腰椎骨折的临床治疗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本院2005年1月~2009年12月收治的60例经后路椎弓根钉固定治疗胸腰椎骨折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男35例,女25例,年龄18~55岁。60例均为单一椎体损伤。按Denis分型:... 目的评价后路椎弓根固定治疗胸腰椎骨折的临床治疗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本院2005年1月~2009年12月收治的60例经后路椎弓根钉固定治疗胸腰椎骨折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男35例,女25例,年龄18~55岁。60例均为单一椎体损伤。按Denis分型:压缩骨折型20例,爆裂骨折型30例,屈曲牵张型6例,骨折脱位型4例。神经功能按Frankel分级:A级12例,B级4例,C级4例,D级36例,E级4例。术前伤椎前缘高度比平均55%,矢状面Cobb角平均18.2°。随访6~48个月,平均18.5个月,记录患者术后骨折椎前缘高度、矢状面Cobb角、内固定失败率、神经功能恢复及腰背痛等指标。结果所有患者均得到随访。胸腰椎伤椎前缘高度比由术前平均55%到术后94.5%(p<0.01),矢状面Cobb角由术前平均18.2°到术后平均3.7°(p<0.01);术后3个月与术后12个月相比,伤椎前缘高度比和矢状面Cobb角无统计学差异(p>0.05);无1例发生内固定断裂、松动。术后神经功能恢复情况:A级10例,B级5例,C级3例,D级12例,E级30例。60例患者术后疼痛明显缓解(VAS评分改善)。结论后路椎弓根钉固定是一种治疗胸腰椎骨折的有效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胸椎 腰椎 脊柱骨折 椎弓根钉 内固定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后路双侧半椎板切除,内固定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临床观察
6
作者 邓思然 禤天勋 +3 位作者 罗雨桥 李兴 罗柏锋 罗杰多 《临床医药实践》 2009年第11Z期2196-2198,共3页
目的:探讨后路椎板切除内固定及植骨融合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方法及疗效。方法:2008年1月至2009年5月,共收治典型症状腰椎间盘突出患者26例,男12例,女14例,年龄25岁~55岁,平均36岁,26例患者均行CT检查显示腰椎间盘突出,其中L4/5间盘突... 目的:探讨后路椎板切除内固定及植骨融合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方法及疗效。方法:2008年1月至2009年5月,共收治典型症状腰椎间盘突出患者26例,男12例,女14例,年龄25岁~55岁,平均36岁,26例患者均行CT检查显示腰椎间盘突出,其中L4/5间盘突出12例,L5/S1间盘突出8例,L4/5,L5/S1间盘突出6例。采用后路双侧半椎板切除,RF系统(20例),USS系统(6例)内固定及自体骨椎间植骨融合术。结果:所有患者均获得随访,随访时间2~12个月,平均5个月,26例患者中,优15例,良8例,可2例,差1例,优良率达88%,结论:后路双侧半椎板切除,椎弓根钉内固定及植骨融合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可彻底切除椎间盘组织,保留棘突、小关节、周围的韧带和软组织等结构,解除脊髓、神经根压迫,重建下腰椎稳定,操作方便,费用适中,适用于基层医院。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腰椎间盘突出症 半排板 内固定 植骨 基层医院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多间隙腰椎间盘突出症的手术治疗
7
作者 邓思然 禤天勋 +3 位作者 罗雨桥 李兴 罗柏锋 罗杰多 《临床医药实践》 2009年第12X期921-922,共2页
目的:探讨基层医院多间隙腰椎间盘突出症的手术治疗方法。方法:治疗170例2~3个间隙典型症状腰椎间盘突出症,20例单纯减压探查,40例髓核摘除。70例髓核摘除加植骨融合,40例行髓核摘除加内固定植骨融合术。结果:156例获得1a~5a随访(平均... 目的:探讨基层医院多间隙腰椎间盘突出症的手术治疗方法。方法:治疗170例2~3个间隙典型症状腰椎间盘突出症,20例单纯减压探查,40例髓核摘除。70例髓核摘除加植骨融合,40例行髓核摘除加内固定植骨融合术。结果:156例获得1a~5a随访(平均2a),优80例,良70例,可20例。内固定无内固定物松动折断发生。结论:多间隙腰椎间盘突出症常见,手术治疗方式多样,本组病例根据条件采取不用术式,重点以植骨融合为主,条件许可行内固术,优良率88.23%,手术操作简便,适用于基层医院。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间隙腰椎间盘突出症 减压 内固定 植骨融合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