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8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药剂对小菜蛾抗性及敏感品系乙酰胆碱酯酶抑制作用比较 被引量:16
1
作者 罗雁婕 高希武 +4 位作者 吴文伟 浦恩堂 尹可锁 何成兴 郭志祥 《农药学学报》 CAS CSCD 2008年第2期211-216,共6页
采用浸叶法测定了云南通海、元谋和澜沧的小菜蛾plutella xylostella田间种群对常用杀虫剂的抗药性。结果表明,云南上述地区小菜蛾田间种群对各类杀虫剂均产生了不同程度的抗性。对有机磷类药剂的抗药性为1.74~31.1倍;对菊酯类药剂的... 采用浸叶法测定了云南通海、元谋和澜沧的小菜蛾plutella xylostella田间种群对常用杀虫剂的抗药性。结果表明,云南上述地区小菜蛾田间种群对各类杀虫剂均产生了不同程度的抗性。对有机磷类药剂的抗药性为1.74~31.1倍;对菊酯类药剂的抗药性为7.41~764倍;对阿维菌素类药剂则产生了5.60~4.06×10^4倍的抗性。通过离体和活体试验测定了药剂对小菜蛾头部乙酰胆碱酯酶(AChE)的抑制作用。敌敌畏和灭多威对通海抗性品系AChE离体和活体内的抑制中浓度(I50)分别是敏感品系的209、26.5倍和2.21、2.16倍;敌敌畏对通海小菜蛾种群的离体和活体内抑制中时间(IT50)小于敏感品系,分别是敏感品系的0.32和0.17倍;而灭多威对通海小菜蛾种群的离体和活体内抑制中时间(IT50)则大于敏感品系,分别是敏感品系的1.37和1.74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菜蛾 抗药性 乙酰胆碱酯酶 抑制作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温度对阿维菌素(Avermectin)杀螨活性的影响 被引量:7
2
作者 罗雁婕 吴文伟 +1 位作者 何成兴 尹可锁 《植物保护》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2期67-69,共3页
研究了不同恒温条件下阿维菌素(Avermectin)对朱砂叶螨[Tetranychus cinnabarinus(Boisduval)]和二斑叶螨(T.urticae Koch)的致死作用,拟合了阿维菌素对两种叶螨的毒力与温度之间的关系。结果表明:阿维菌素分别在16、21、26、31℃和36... 研究了不同恒温条件下阿维菌素(Avermectin)对朱砂叶螨[Tetranychus cinnabarinus(Boisduval)]和二斑叶螨(T.urticae Koch)的致死作用,拟合了阿维菌素对两种叶螨的毒力与温度之间的关系。结果表明:阿维菌素分别在16、21、26、31℃和36℃的恒温条件下,对两种叶螨的毒力与温度呈正相关关系,即温度越高毒力越强;朱砂叶螨对阿维菌素的敏感性高于二斑叶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温度 阿维菌素 杀螨活性 朱砂叶螨 二斑叶螨 致死作用 毒力测定 花卉害虫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两种杀虫剂对甘蓝蚜的毒力测定及室内药效试验 被引量:6
3
作者 罗雁婕 吴文伟 +1 位作者 何成兴 李榆庆 《云南农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2003年第3期253-255,共3页
在室内用氯氰菊酯、敌敌畏分别对甘蓝蚜[Brevicorynebrassicae(Linnaeus)]进行了毒力测定及防治试验。结果表明:氯氰菊酯和敌敌畏乳油对甘蓝蚜的LC50分别为4 1137,116 4861μg/mL,10%氯氰菊酯和80%敌敌畏乳油分别稀释成1500~3000倍液和... 在室内用氯氰菊酯、敌敌畏分别对甘蓝蚜[Brevicorynebrassicae(Linnaeus)]进行了毒力测定及防治试验。结果表明:氯氰菊酯和敌敌畏乳油对甘蓝蚜的LC50分别为4 1137,116 4861μg/mL,10%氯氰菊酯和80%敌敌畏乳油分别稀释成1500~3000倍液和1500倍液对甘蓝蚜的室内防治效果较好,其药后第1~5d的防效分别为75 3%~87 4%和76 7%~86 6%.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杀虫剂 氯氰菊酯 敌敌畏 甘蓝蚜 毒力测定 室内药效试验 抗药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蓝色粘虫板对桑蓟马的寄主趋性及发生动态监测 被引量:13
4
作者 杨振国 谢道燕 +5 位作者 柴建萍 江秀均 杜伟 刘永光 倪婧 罗雁婕 《广东农业科学》 CAS 2015年第3期62-64,共3页
为明确桑蓟马对桑树品种的趋性及发生规律,采用蓝色粘虫板诱捕法调查了桑蓟马在桑树湖桑32号、云桑2号和农桑14号的发生情况。结果表明,3个桑树品种桑蓟马发生量的顺序为湖桑32号〉云桑2号〉农桑14号,湖桑32号的每板虫量显著高于云桑2... 为明确桑蓟马对桑树品种的趋性及发生规律,采用蓝色粘虫板诱捕法调查了桑蓟马在桑树湖桑32号、云桑2号和农桑14号的发生情况。结果表明,3个桑树品种桑蓟马发生量的顺序为湖桑32号〉云桑2号〉农桑14号,湖桑32号的每板虫量显著高于云桑2号和农桑14号;桑蓟马种群从2月至4月迅速增加,其大发生主要集中在4~5月,桑树夏伐后其种群数量降低,湿度可能是其种群消长的重要因素,相对湿度为50%左右时有利于其大发生。因此,桑蓟马更趋向于湖桑32号,在相对湿度较低季节,应重视桑蓟马的防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粘虫板 桑树 桑蓟马 发生规律 趋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影响小菜蛾种群数量的非生物因子的灰色系统分析 被引量:7
5
作者 何成兴 吴文伟 +2 位作者 罗雁婕 沐卫东 尹可锁 《云南农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2003年第2期129-133,共5页
应用灰色系统关联度分析方法,对1991~1995年的5年间影响小菜蛾成虫田间种群数量的非生物因子进行分析。结果表明,影响小菜蛾成虫田间种群数量的非生物因子在季节间,主要是月平均温度,其次是最高温和最低温,再次是田间相对湿度和降雨量... 应用灰色系统关联度分析方法,对1991~1995年的5年间影响小菜蛾成虫田间种群数量的非生物因子进行分析。结果表明,影响小菜蛾成虫田间种群数量的非生物因子在季节间,主要是月平均温度,其次是最高温和最低温,再次是田间相对湿度和降雨量;而在年度间,主要是年均最低温,其次是年度平均温和年均最高温,再次是年均降雨量和年平均相对湿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灰色系统分析 小菜蛾 种群数量 非生物因子 关联度 蔬菜害虫 预测预报 控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5种杀虫剂对甘蓝蚜的毒杀作用及对蚜茧蜂的影响 被引量:12
6
作者 尹可锁 吴文伟 +1 位作者 何成兴 罗雁婕 《植物保护》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6期84-85,共2页
在室内分别测定了5%天然除虫菊素乳油、4.5%高效氯氰菊酯乳油、10%吡虫啉可湿性粉剂、3%啶虫脒乳油、40%毒死蜱乳油5种杀虫剂对甘蓝蚜的毒杀作用及对蚜茧蜂的影响。结果表明:用浸渍法处理叶片上甘蓝蚜48 h以后,5%天然除虫菊素1、0%吡虫... 在室内分别测定了5%天然除虫菊素乳油、4.5%高效氯氰菊酯乳油、10%吡虫啉可湿性粉剂、3%啶虫脒乳油、40%毒死蜱乳油5种杀虫剂对甘蓝蚜的毒杀作用及对蚜茧蜂的影响。结果表明:用浸渍法处理叶片上甘蓝蚜48 h以后,5%天然除虫菊素1、0%吡虫啉对甘蓝蚜虫的毒杀效果优于其他3种杀虫剂;用浸渍法处理蚜茧蜂蛹,除40%毒死蜱对其影响较大以外,其他4种杀虫剂处理的蚜茧蜂蛹羽化率与空白对照相比差异不显著;用药膜法处理蚜茧蜂成虫,5%天然除虫菊素、4.5%高效氯氰菊酯对其影响较大,处理后12 h,死亡率达100%;40%毒死蜱次之;3%啶虫脒1、0%吡虫啉影响较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有害生物化学防治 甘蓝蚜 杀虫剂 毒性 蚜茧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8种杀虫剂对朱砂叶螨毒力及家蚕的急性毒性比较 被引量:9
7
作者 谢道燕 杨振国 +2 位作者 柴建萍 周春涛 罗雁婕 《浙江农业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3期420-425,共6页
采用叶碟喷雾法测定鱼藤酮、印栋素、苦参碱、苦皮藤素、藜芦碱、乙基多杀菌素、四氯虫酰胺、吡丙醚等8种常用杀虫剂对桑园朱砂叶螨成螨和螨卵的室内毒力,并以食下毒叶法检测对家蚕3龄起蚕的急性毒性。结果表明:印栋素、苦参碱、鱼藤酮... 采用叶碟喷雾法测定鱼藤酮、印栋素、苦参碱、苦皮藤素、藜芦碱、乙基多杀菌素、四氯虫酰胺、吡丙醚等8种常用杀虫剂对桑园朱砂叶螨成螨和螨卵的室内毒力,并以食下毒叶法检测对家蚕3龄起蚕的急性毒性。结果表明:印栋素、苦参碱、鱼藤酮、苦皮藤素、藜芦碱对朱砂叶螨成螨毒杀活性较高,半致死浓度(LC_(50))分别为0.213、0.659、1.621、13.014、16.548 mg·L^(-1);苦皮藤素、印栋素、藜芦碱、鱼藤酮和苦参碱对朱砂叶螨螨卵毒杀活性较高,LC_(50)值分别为0.254、3.497、13.564、21.936、35.030 mg·L^(-1)。3龄起蚕取食添加8种杀虫剂的桑叶48 h后,均出现吐液、拒食、体缩等中毒症状,除吡丙醚属于中等毒性外,其余杀虫剂对家蚕为高毒或剧毒。印栋素、苦参碱、鱼藤酮、苦皮藤素、藜芦碱等杀虫剂可以有效防控桑园朱砂叶螨成螨及螨卵,但在使用中应注意其对家蚕的安全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杀虫剂 朱砂叶螨 家蚕 急性毒性 相对毒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川滇无患子提取物用于农药的生物活性研究 被引量:10
8
作者 周露 谢文申 罗雁婕 《植物保护》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5期162-164,共3页
本文研究了川滇无患子果实不同部位提取物对小菜蛾、甘蓝蚜的生物活性,以及川滇无患子果皮提取物与吡虫啉、阿维菌素复配后的混合物对甘蓝蚜、小菜蛾的生物活性。研究结果表明:川滇无患子果皮提取物对小菜蛾幼虫有较好的致死率,而且对... 本文研究了川滇无患子果实不同部位提取物对小菜蛾、甘蓝蚜的生物活性,以及川滇无患子果皮提取物与吡虫啉、阿维菌素复配后的混合物对甘蓝蚜、小菜蛾的生物活性。研究结果表明:川滇无患子果皮提取物对小菜蛾幼虫有较好的致死率,而且对其化蛹和羽化也有较好的抑制作用;在对蚜虫致死作用上,川滇无患子果皮、果仁提取物对甘蓝蚜都有较好的生物活性。川滇无患子果皮提取物与吡虫啉复配后能明显提高吡虫啉对甘蓝蚜的生物活性,但对提高阿维菌素对小菜蛾的生物活性不明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川滇无患子 无患子皂苷 小菜蛾 甘蓝蚜 药膜法 致死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新型杀菌剂健达对桑树及家蚕的安全性评价 被引量:3
9
作者 谢道燕 杨振国 +5 位作者 周春涛 柴建萍 达爱斯 倪婧 江秀均 罗雁婕 《浙江农业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4期654-658,共5页
为明确新型杀菌剂42.4%健达SC(氟唑菌酰胺与吡唑嘧菌酯复配剂)对桑树及家蚕的安全性,比较了不同浓度药剂田间喷雾后不同时间对桑树及家蚕生长发育与经济性状的影响。结果表明:42.4%健达SC4个浓度处理对桑树均无影响;与清水对照相比,药后... 为明确新型杀菌剂42.4%健达SC(氟唑菌酰胺与吡唑嘧菌酯复配剂)对桑树及家蚕的安全性,比较了不同浓度药剂田间喷雾后不同时间对桑树及家蚕生长发育与经济性状的影响。结果表明:42.4%健达SC4个浓度处理对桑树均无影响;与清水对照相比,药后20 d,141和212 mg·L-1健达SC处理的桑叶对2龄起蚕的发育历期无显著影响,但是延迟了3,4,5龄期幼虫的发育历期;283和565 mg·L-1健达SC处理的桑叶均对家蚕的生长历期有延迟作用,而且对眠蚕体质量有影响;家蚕取食141和212 mg·L-1健达SC处理的桑叶后,其经济性状与清水对照和药剂对照(10%苯醚甲环唑WDG)相比无显著差异,而取食283和565 mg·L-1健达SC处理的桑叶,其全茧量、茧层量、茧层率和鲜蛹质量均显著低于清水对照和药剂对照。因此,在养蚕期间不宜在桑园及桑园周边农田喷施42.4%健达SC,使用后,其对家蚕的安全间隔期为20 d以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杀菌剂 桑树 毒性 家蚕 安全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联苯肼酯药后对朱砂叶螨和二斑叶螨的产卵抑制作用及所产螨卵的影响 被引量:3
10
作者 杨振国 谢道燕 +2 位作者 倪婧 苏振国 罗雁婕 《浙江农业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0期1692-1698,共7页
为明确联苯肼酯施药后对叶螨产卵及所产卵的影响,在室内通过叶碟法比较了不同浓度联苯肼酯药液对朱砂叶螨和二斑叶螨雌成螨的杀螨活性、药后产卵变化及所产螨卵的孵化情况。结果表明:1.25~100.00 mg·L-1联苯肼酯对朱砂叶螨和二斑... 为明确联苯肼酯施药后对叶螨产卵及所产卵的影响,在室内通过叶碟法比较了不同浓度联苯肼酯药液对朱砂叶螨和二斑叶螨雌成螨的杀螨活性、药后产卵变化及所产螨卵的孵化情况。结果表明:1.25~100.00 mg·L-1联苯肼酯对朱砂叶螨和二斑叶螨的雌成螨均具有显著杀螨活性,药后24 h的LC50分别为7.52和12.42 mg·L-1,药后2种叶螨的成螨产卵受到显著抑制,其产卵抑制率分别为27%~81%和10%~80%,产卵抑制中浓度分别为4.16和6.86 mg·L-1。2种叶螨药后所产螨卵的孵化率随联苯肼酯浓度的增大而显著降低,对药后所产卵的LC50分别为24.26和15.28 mg·L-1。因此,联苯肼酯在杀死成螨的同时也具有明显的产卵抑制作用,且药后所产螨卵的孵化也受到明显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联苯肼酯 杀螨活性 朱砂叶螨 二斑叶螨 产卵抑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南美斑潜蝇空间分布型及其取样技术 被引量:2
11
作者 何成兴 吴文伟 +1 位作者 罗雁婕 王履浙 《云南农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2002年第2期140-142,共3页
对南美斑潜蝇在蚕豆上分布调查表明 ,该虫在蚕豆上的空间分布图式是聚集分布 ,分布的基本成分为个体群。并得出各个虫态的最适抽样数模型 ,即 :卵N =(6 .6 35 6 /m +0 .0 6 17) /D2 ,幼虫N =(0 .0 35 2 /m +0 .6 373) /D2 ;
关键词 南美斑潜蝇 蚕豆 空间分布型 取样技术 聚集度指标 回归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20%杀虫单微乳剂防治甘蓝小菜蛾的田间药效试验 被引量:1
12
作者 吴文伟 何成兴 +1 位作者 罗雁婕 尹可锁 《中国蔬菜》 北大核心 2003年第4期39-39,共1页
云南四季如春,生态环境适宜于小菜蛾(Plutel-la xylostella L.)发生,每年3~5月和9~10月是小菜蛾发生的高峰期,其为害十分严重.为有效控制小菜蛾的发生,笔者对20%杀虫单微乳剂防治甘蓝小菜蛾进行了田间药效试验.
关键词 甘蓝害虫 小菜蛾 杀虫单微乳剂 田间药效试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90%灭多威可湿性粉剂对桑粉虱的防效及家蚕的安全性评价 被引量:2
13
作者 谢道燕 柴建萍 +5 位作者 田梅金 白兴荣 刘永光 江秀均 黄平 罗雁婕 《中国蚕业》 2012年第3期13-16,共4页
为明确90%灭多威可湿性粉剂对桑粉虱的防治效果及对家蚕的安全性评价,采用叶片浸渍法和田间常规喷施法测定了90%灭多威可湿性粉剂对桑粉虱卵、成虫的防效及施药后不同时间的桑叶对家蚕的安全性。结果表明:在试验室中稀释3 500倍液的对... 为明确90%灭多威可湿性粉剂对桑粉虱的防治效果及对家蚕的安全性评价,采用叶片浸渍法和田间常规喷施法测定了90%灭多威可湿性粉剂对桑粉虱卵、成虫的防效及施药后不同时间的桑叶对家蚕的安全性。结果表明:在试验室中稀释3 500倍液的对桑粉虱卵的孵化抑制性最强,处理后120 h的孵化率为1.78%;稀释5 000倍液的次之,120 h后的孵化率为13.46%。田间施药后7 d对桑粉虱的防治效果是3 500倍>5 000倍>10 000倍;90%灭多威可湿性粉剂对家蚕的毒性是1 250倍>2 500倍>5 000倍液,喷药后5 d的桑叶对家蚕添食的中毒率分别为61.11%、46.67%和3.33%,但药后8 d的桑叶对家蚕添食无中毒蚕现象,药后11 d的桑叶饲喂家蚕,能显著降低家蚕的全茧量、茧层量和茧层率,药后14 d的桑叶对家蚕和茧质均无影响。因此,桑园中使用90%灭多威可湿性粉剂防治桑粉虱时,可稀释3 500倍喷施,施药后14 d方可采叶饲喂家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90%灭多威可湿性粉剂 桑粉虱 田间防效 家蚕 残毒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十种常用杀虫剂对不同龄期家蚕的急性毒性试验 被引量:2
14
作者 谢道燕 田梅金 +4 位作者 柴建萍 刘永光 倪婧 江秀均 罗雁婕 《北方蚕业》 2013年第2期19-22,共4页
采用毒叶饲喂法(浸渍法)在室内进行10种常用杀虫剂对2-5龄家蚕的急性毒性试验。结果表明:2-4龄起蚕的敏感性比5龄强,2龄最敏感;喂食毒叶后12h的死亡率比24h的高;对于不同类型的杀虫剂,2-5龄起蚕的急性中毒症状比较相似。
关键词 杀虫剂 家蚕 中毒症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阿维菌素微乳剂对稻纵卷叶螟的室内毒力与对水稻的安全性 被引量:1
15
作者 杨振国 张利斌 +4 位作者 谢道燕 罗雁婕 何成兴 吴文伟 林莉 《浙江农业科学》 2016年第11期1884-1886,共3页
为明确1.8%阿维菌素微乳剂对稻纵卷叶螟的毒力及对水稻的安全性,分别采用点滴法和均匀喷雾法评价其对稻纵卷叶螟5龄幼虫的室内毒力及对水稻的药害和生长发育的影响。试验表明,处理后48 h的LC50和LC90分别为0.94和5.45 mg·L^(-1),... 为明确1.8%阿维菌素微乳剂对稻纵卷叶螟的毒力及对水稻的安全性,分别采用点滴法和均匀喷雾法评价其对稻纵卷叶螟5龄幼虫的室内毒力及对水稻的药害和生长发育的影响。试验表明,处理后48 h的LC50和LC90分别为0.94和5.45 mg·L^(-1),其毒力高于其原药毒力的1倍以上,且在43.2 g·hm-2的剂量范围内无药害,水稻的单株鲜重和株高与对照处理无显著性差异。表明1.8%阿维菌素微乳剂可用于防治水稻稻纵卷叶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阿维菌素 水稻 稻纵卷叶螟 安全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云南野生稻新害虫食禾梯管蚜的空间分布型
16
作者 何成兴 徐福荣 +5 位作者 严红梅 吴文伟 戴陆园 杨本立 罗雁婕 尹可锁 《云南农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2004年第6期653-657,共5页
对食禾梯管蚜在2种野生稻上分布调查表明,该虫在2种野生稻上的空间分布图式是均为聚集分布,分布的基本成分为个体群。并得该害虫在2种野生稻上的最适抽样数模型,即:药用野生稻N=(11.9688/m+0.8698)/D2,元江普通野生稻N=(2.8043/m+0.6183... 对食禾梯管蚜在2种野生稻上分布调查表明,该虫在2种野生稻上的空间分布图式是均为聚集分布,分布的基本成分为个体群。并得该害虫在2种野生稻上的最适抽样数模型,即:药用野生稻N=(11.9688/m+0.8698)/D2,元江普通野生稻N=(2.8043/m+0.6183)/D2,景洪普通野生稻N=(2.4566/m+1.1873)/D2;并根据最适抽样数公式确定既定精度抽样停止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野生稻 食禾梯管蚜 空间分布型 最适抽样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几种新型苯甲酰基脲类几丁质抑制剂对小菜蛾幼虫的室内活性初筛(I)
17
作者 林军 徐蓉 +5 位作者 杨丽娟 李俊峰 刘复初 何成兴 罗雁婕 吴文伟 《云南农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2004年第4期390-392,共3页
用7种新型苯甲酰基脲类几丁质抑制剂对小菜蛾进行了室内生物活性试验。结果表明:供试的7种化合物对小菜蛾均有不同程度的毒杀活性。其中7d(632mg/L),7g(711.2mg/L)的500倍液在72h后的室内防效达到80%以上。
关键词 苯甲酰基脲 几丁质抑制剂 小菜蛾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几种新型苯甲酰基脲类几丁质抑制剂对小菜蛾幼虫的室内活性初筛(Ⅱ)
18
作者 林军 严胜骄 +4 位作者 杨丽娟 李俊峰 何成兴 罗雁婕 吴文伟 《云南农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2004年第5期562-564,共3页
6种新型苯甲酰基脲类几丁质抑制剂对小菜蛾进行了室内生物活性试验。结果表明,供试的6种化合物对小菜蛾均有不同程度的毒杀活性。其中9a~9d的杀虫活性较好.
关键词 苯甲酰基脲 几丁质抑制剂 小菜蛾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