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8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桑树桑黄JM-1胞外多糖液态培养基优化及其抗氧化性研究
1
作者 曹乃馨 罗阳兰 +2 位作者 阎勇 解修超 张雯龙 《浙江农业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1245-1255,共11页
为优化桑树桑黄胞外多糖液态发酵培养基配方并探究其体外抗氧化活性,利用组织分离法纯化并鉴定1株桑树桑黄菌株JM-1,通过Box-Behnken响应面法优化菌株胞外多糖液态培养基配方,并考察其体外抗氧化活性。结果表明,优化后的液体培养基配方... 为优化桑树桑黄胞外多糖液态发酵培养基配方并探究其体外抗氧化活性,利用组织分离法纯化并鉴定1株桑树桑黄菌株JM-1,通过Box-Behnken响应面法优化菌株胞外多糖液态培养基配方,并考察其体外抗氧化活性。结果表明,优化后的液体培养基配方为玉米粉5.4 g·L^(-1)、葡萄糖17.0 g·L^(-1)、蛋白胨5.8 g·L^(-1)、维生素B1(V_(B1)),10.0 mg·L^(-1)、KH2PO43.0 g·L^(-1)、MgSO_(4)·7H_(2)O 5.0 g·L^(-1),该条件下菌株JM-1产胞外多糖含量为5.918 g·L^(-1),比基础培养基提高了13.63%。抗氧化活性试验结果表明,在质量浓度为5 mg·mL^(-1)时,JM-1菌株产胞外多糖的还原能力为3.187 mmol·L^(-1),对DPPH自由基和羟自由基的清除率分别为63.9%、54.3%。研究结果可为桑黄资源的开发利用提供科学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桑黄 胞外多糖 PLACKETT-BURMAN设计 Box-Behnken响应面法 抗氧化活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4株姬松茸胞外多糖含量和生物活性的对比分析 被引量:17
2
作者 解修超 刘军生 +3 位作者 罗阳兰 邓百万 柏秋月 张毓文 《食品研究与开发》 CAS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2期68-75,共8页
对4株姬松茸菌株进行胞外多糖含量及生物活性对比研究。通过液体深层发酵后提取胞外多糖,采用苯酚-浓硫酸法和3,5-二硝基水杨酸(3,5-dinitrosalicylic acid,DNS)法测定其含量,通过滤纸片扩散法和分光光度法分别对其进行抑菌和α-淀粉酶... 对4株姬松茸菌株进行胞外多糖含量及生物活性对比研究。通过液体深层发酵后提取胞外多糖,采用苯酚-浓硫酸法和3,5-二硝基水杨酸(3,5-dinitrosalicylic acid,DNS)法测定其含量,通过滤纸片扩散法和分光光度法分别对其进行抑菌和α-淀粉酶抑制作用研究,利用DPPH法、ABTS法和水杨酸法考察其体外抗氧化活性。结果表明菌株JS06胞外多糖成分的抑菌活性高于其他3株姬松茸菌株,对金黄色葡萄球菌效果最好。菌株JS01对α-淀粉酶的IC50为2.425 mg/mL,优于其他3株姬松茸菌株;4株姬松茸菌株DPPH自由基、ABTS+自由基和羟自由基的清除率均随质量浓度的增大而增大,当质量浓度达到1.0 mg/mL时,菌株JS01对ABTS+自由基的清除率为83.06 %,高于其他3株姬松茸菌株;JS06对DPPH自由基和羟自由基的清除率分别为96.47 %和99.71 %,均高于其他3株姬松茸菌株,且对于羟自由基的清除率高于VC。该研究表明4株姬松茸胞外多糖成分均具有一定的生物活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姬松茸 胞外多糖 抑菌活性 抗氧化活性 抑制α-淀粉酶活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白及花脂溶性成分提取工艺优化及其生物活性分析 被引量:5
3
作者 解修超 刘军生 +3 位作者 罗阳兰 邓百万 曹乃馨 贾娇 《食品工业科技》 CAS 北大核心 2019年第4期200-206,共7页
目的:优化白及花中脂溶性成分提取工艺,并初步探究其抑菌、抗肿瘤和抗氧化活性。方法:在单因素实验基础上,运用响应面法优化白及花中脂溶性成分提取工艺,以提高脂溶性成分得率,并通过滤纸片扩散法和CCK8法分别研究其抑菌和抗肿瘤活性,... 目的:优化白及花中脂溶性成分提取工艺,并初步探究其抑菌、抗肿瘤和抗氧化活性。方法:在单因素实验基础上,运用响应面法优化白及花中脂溶性成分提取工艺,以提高脂溶性成分得率,并通过滤纸片扩散法和CCK8法分别研究其抑菌和抗肿瘤活性,通过检测DPPH自由基、ABTS自由基和OH自由基的清除率考察其体外抗氧化活性。结果:最佳提取工艺如下:提取时间2.94 h,提取次数2次,料液比为1∶40时,此条件下脂溶性成分得率的理论值可达到1.416%,验证试验的平均得率为1.401%±0.112%,比优化前提高了28.49%。生物活性实验表明:白及花脂溶性成分对枯草芽孢杆菌(Bacillus subtilis)、金黄色葡萄球菌(Staphyloccocus aureus)、大肠埃希菌(Escherichia coli)、白色念珠菌(Candida albicans)四种致病菌有明显的抑菌效果;经CCK-8法测定,脂溶性成分对肺腺癌A549细胞的抑制率为32.115%;而抗氧化实验表明白及花中脂溶性成分对DPPH自由基、ABTS自由基和羟基自由基的EC50分别为1.63、0.47和1.25 mg/m L。结论:优化的提取工艺合理、可行,白及花脂溶性成分生物活性较好,具有潜在的药用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白及花 脂溶性成分 响应面分析 抗肿瘤活性 抗氧化活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利用非靶向代谢组学分析桉树加工副产物与常规基质栽培的肺形侧耳代谢物差异 被引量:6
4
作者 罗阳兰 王灿琴 +3 位作者 胡秀月 韦仕岩 韦娇君 吴圣进 《食用菌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2期19-31,共13页
采用气相色谱-质谱(gas chromatography mass spectrometry,GC-MS)技术,结合正交偏最小二乘判别分析法(orthogonal projections to latent structures discriminant analysis,OPLS-DA)对处理组(桉树树皮和桉树木屑)与对照组(杂木屑和甘... 采用气相色谱-质谱(gas chromatography mass spectrometry,GC-MS)技术,结合正交偏最小二乘判别分析法(orthogonal projections to latent structures discriminant analysis,OPLS-DA)对处理组(桉树树皮和桉树木屑)与对照组(杂木屑和甘蔗渣)栽培基质的肺形侧耳(Pleurotus pulmonarius)子实体代谢物进行非靶向代谢组学(untargeted metabolomics analysis)研究。结果表明:与杂木屑相比,桉树树皮有7种差异代谢物和4种差异代谢物通路,桉树木屑有23种差异代谢物和5种差异代谢物通路;与甘蔗渣相比,桉树树皮有23种差异代谢物和5种差异代谢物通路,桉树木屑有26种差异代谢物和10种差异代谢物通路;相关性较强的代谢通路分别为C5-支链二元酸代谢通路与半胱氨酸和甲硫氨酸代谢通路。研究结果为桉树加工主要副产物应用于食用菌栽培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桉树加工副产物 肺形侧耳 栽培基质 气相色谱-质谱 代谢组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4株羊肚菌胞外多糖含量及其生物活性的研究 被引量:11
5
作者 柏秋月 邓百万 +3 位作者 杨学英 解修超 刘军生 罗阳兰 《食品研究与开发》 CAS 北大核心 2020年第8期25-31,共7页
为探讨不同羊肚菌菌株胞外多糖的含量及其抑菌、抗氧化活性和对α-淀粉酶的抑制作用是否有差异,以4株羊肚菌(编号为YS-Y、XH-0、XH-2、XH-4)为材料,利用醇沉法提取羊肚菌胞外多糖,并用Sevag法去除蛋白后,测定其胞外多糖含量及其抑菌活... 为探讨不同羊肚菌菌株胞外多糖的含量及其抑菌、抗氧化活性和对α-淀粉酶的抑制作用是否有差异,以4株羊肚菌(编号为YS-Y、XH-0、XH-2、XH-4)为材料,利用醇沉法提取羊肚菌胞外多糖,并用Sevag法去除蛋白后,测定其胞外多糖含量及其抑菌活性、抗氧化能力和对α-淀粉酶的抑制作用,并将其结果进行对比。结果表明,YS-Y、XH-0、XH-2、XH-44株羊肚菌胞外多糖的含量分别为10.05%、5.80%、19.89%、8.34%;4株羊肚菌具有一定程度的抑菌能力,菌株XH-2的抑菌效果优于其它3株,且对金黄色葡萄球菌和大肠杆菌的抑制效果最好;4株羊肚菌的还原力、DPPH自由基、ABTS+自由基以及羟自由基清除率都随着质量浓度的增大而增大,当质量浓度达到1.0 mg/mL时,菌株XH-2的还原能力和ABTS+自由基清除能力优于其他3株,其OD700值和EC50分别为0.136和0.56 mg/mL;菌株XH-4的DPPH和羟自由基清除率优于其它3株,其EC50分别为16.68 mg/mL和1.40 mg/mL,且4株羊肚菌的羟自由基清除率均大于VC;菌株XH-2对α-淀粉酶的抑制作用优于其它3株,其EC50为1.55mg/mL。该研究表明羊肚菌胞外多糖具有一定的生物活性,菌株XH-2和XH-4具有更大的药用潜力,可为羊肚菌资源开发提供一定的参考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羊肚菌 多糖 抑菌活性 抗氧化活性 抑制α-淀粉酶活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耙齿菌EA-LJS-73产七叶皂苷培养基配方的响应面法优化 被引量:2
6
作者 刘军生 罗阳兰 +3 位作者 解修超 邓百万 王娇 杨玉梅 《食品工业科技》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0期128-132,137,共6页
单因素实验的基础上应用响应面法对产七叶皂苷菌株耙齿菌EA-LJS-73培养基进行方法设计、优化并验证培养基方案,以提高其产七叶皂苷的能力。得到优化后的培养基(1L)如下:淀粉22.660 g,酵母浸粉4.230 g,Mg SO47.600 g时,此条件下七叶皂苷... 单因素实验的基础上应用响应面法对产七叶皂苷菌株耙齿菌EA-LJS-73培养基进行方法设计、优化并验证培养基方案,以提高其产七叶皂苷的能力。得到优化后的培养基(1L)如下:淀粉22.660 g,酵母浸粉4.230 g,Mg SO47.600 g时,此条件下七叶皂苷浓度的理论值可达到1.116 g/L,验证实验的平均浓度为1.105 g/L,比优化前提高了35%。通过发酵动力学分析得出发酵10 d时,菌株生物量和七叶皂苷浓度达到最高,分别为11.376 g(菌体干重)和1.665 g/L。因此优化的培养基配方合理、可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耙齿菌 七叶皂苷 响应面分析 培养基优化 发酵特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桉树木屑栽培灵芝堆料发酵时间比较试验 被引量:4
7
作者 黄保成 胡秀月 +4 位作者 骆美花 罗阳兰 王灿琴 韦仕岩 韦娇君 《食用菌》 CAS 2023年第1期40-42,共3页
目的:为探究以桉树加工剩余物为主料,发酵不同时间后栽培灵芝的效果。方法:以桉树加工剩余物为主料,分别堆料发酵0 d、4 d、8 d、12 d、16 d,对比分析堆料发酵不同时间对灵芝菌丝生长速度、发菌情况、出芝时间、成品率、生物学效率等影... 目的:为探究以桉树加工剩余物为主料,发酵不同时间后栽培灵芝的效果。方法:以桉树加工剩余物为主料,分别堆料发酵0 d、4 d、8 d、12 d、16 d,对比分析堆料发酵不同时间对灵芝菌丝生长速度、发菌情况、出芝时间、成品率、生物学效率等影响。结果:发酵4 d、8 d的培养料栽培灵芝菌丝长速最快、长势最好,发菌成品率高,且出芝整齐、生物学效率较高;发酵0 d、16 d的培养料栽培的灵芝综合表现都较差。研究为优化灵芝培养料堆料发酵时间、桉树加工副产物资源化利用提供数据支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灵芝 桉树加工副产物 堆料发酵 培养料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食用菌栽培副产物在猪饲料中应用研究进展 被引量:1
8
作者 刘栩州 鞠莹 +3 位作者 罗阳兰 黄丽玲 阎勇 李玉 《食药用菌》 2021年第4期295-301,共7页
概述食用菌栽培副产物作为非粮饲料资源进行开发,除能减少环境污染和资源浪费外,对于降低养殖业生产成本,提高经济效益也具有重要意义。阐述菌糠、菇脚等的营养价值以及对猪的饲用价值,指出副产物利用存在的问题和可行的解决方案,进而... 概述食用菌栽培副产物作为非粮饲料资源进行开发,除能减少环境污染和资源浪费外,对于降低养殖业生产成本,提高经济效益也具有重要意义。阐述菌糠、菇脚等的营养价值以及对猪的饲用价值,指出副产物利用存在的问题和可行的解决方案,进而展望其在猪饲料中的应用研究前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食用菌副产物 菌糠 菇脚 猪饲料 可行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