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基于“以枢调枢”与ICC线粒体自噬相关性探讨芪石升降归元饮治疗GERD的理论基础 被引量:4
1
作者 罗贞艺 张羽 +5 位作者 蒙华莹 张云燕 黎丽群 刘礼剑 谭金晶 谢胜 《世界科学技术-中医药现代化》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9期2989-2995,共7页
脏腑经络枢机失衡所致的消化道动力障碍与胃食管反流病(Gastroesophageal reflux disease,GERD)发病相关,脾胃为气机之枢纽,可以运化水谷精微转化为能量,而任督统诸身之阴阳,构成人体最大的脏腑经络交感循环系统,故任督二气之交感平衡... 脏腑经络枢机失衡所致的消化道动力障碍与胃食管反流病(Gastroesophageal reflux disease,GERD)发病相关,脾胃为气机之枢纽,可以运化水谷精微转化为能量,而任督统诸身之阴阳,构成人体最大的脏腑经络交感循环系统,故任督二气之交感平衡是脾胃枢机条衡的原动力;Cajal间质细胞(Interstitial cells of Cajal,ICC)是消化道动力之枢纽,可以通过线粒体自噬途径维持线粒体能量代谢功能,改善消化道动力。故本文以脏腑经络枢机之枢转驱动ICC线粒体能量平衡的“以枢调枢”理论为切入点,探讨了GERD“任督二脉枢机失衡-脾胃运化功能失调”以及“ICC线粒体自噬障碍-ICC起搏与传导功能失常-消化道动力障碍”的分子生物学理论基础,并阐释基于“以枢调枢”创立的中药复方芪石升降归元饮治疗GERD的可行性,有助于实现“以枢调枢”理论的微观化、具体化及实现中医药理论的现代化,并为GERD的诊疗提供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胃食管反流病 以枢调枢 ICC 线粒体自噬 芪石升降归元饮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PLC-DAG-PKC信号通路探讨背俞指针疗法对胃食管反流病的影响 被引量:8
2
作者 罗贞艺 谭金晶 +7 位作者 黎丽群 李建锋 龚潇坤 李娟 宋庆增 戴文杰 陈明冰 谢胜 《世界科学技术-中医药现代化》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3期1039-1047,共9页
目的观察背俞指针疗法对胃食管反流病(Gastroesophageal reflux disease,GERD)大鼠PLCDAG-PKC信号通路的影响。方法将50只大鼠随机分为空白组、模型组、指针组、西药组,采用食管支架置入术构建GERD大鼠模型,西药组予以兰索拉唑肠溶片联... 目的观察背俞指针疗法对胃食管反流病(Gastroesophageal reflux disease,GERD)大鼠PLCDAG-PKC信号通路的影响。方法将50只大鼠随机分为空白组、模型组、指针组、西药组,采用食管支架置入术构建GERD大鼠模型,西药组予以兰索拉唑肠溶片联合枸橼酸莫沙必利分散片灌胃,指针组施以背俞指针疗法进行干预,疗程均为2周。干预期间,观察各组大鼠的一般状态。干预结束后,光镜下观察大鼠食管下段粘膜病理组织学改变,免疫组化法(Immunohistochemistry,IHC)和免疫印迹法(Western Blot,WB)观察胃运动起搏区平滑肌组织PLC、DAG、PKC蛋白表达。结果模型组大鼠一般状态较差,口角处可见反流少量食物残渣,光镜下可见食管鳞状上皮基底细胞层增厚,固有层乳头延长伴炎性细胞浸润,细胞间隙增宽。IHC和WB结果示模型组PLC、DAG蛋白表达均较空白组降低(P<0.05),PKC蛋白表达较空白组呈降低趋势但无统计学意义(P>0.05);西药组和指针组病理学观察可见食管粘膜结构基本恢复正常,鳞状上皮修复完整,基底细胞呈单层排列,未见明显炎症细胞浸润,IHC结果示西药组和指针组胃运动起搏区平滑肌组织PLC、DAG、PKC蛋白分布较模型组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背俞指针疗法能有效修复GERD大鼠食管粘膜结构,其机制可能与调控PLC-DAG-PKC信号通路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胃食管反流病 背俞指针疗法 PLC DAG PKC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