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0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白垩纪特提斯域原型盆地与岩相古地理及其控油气作用
1
作者 黄彤飞 张光亚 +8 位作者 罗贝维 喻志骅 张磊 何治亮 白国平 尹继全 祝厚勤 殷进垠 姚健欢 《石油与天然气地质》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658-672,共15页
研究特提斯域在白垩纪的古构造格局、原型盆地及岩相古地理特征,对于深化特提斯域油气富集规律认识具有重要作用。在聚焦早白垩世(125 Ma±)和晚白垩世(90 Ma±)特提斯域原型盆地和岩相古地理发育特征的基础上,重点讨论了白垩... 研究特提斯域在白垩纪的古构造格局、原型盆地及岩相古地理特征,对于深化特提斯域油气富集规律认识具有重要作用。在聚焦早白垩世(125 Ma±)和晚白垩世(90 Ma±)特提斯域原型盆地和岩相古地理发育特征的基础上,重点讨论了白垩纪构造、沉积演化对特提斯域油气成藏条件及富集的控制作用。研究结果表明:①早白垩世(125 Ma±),新特提洋处于快速张开阶段,在特提斯域近劳亚大陆一侧的欧洲—北非段、中东—中亚段主要发育被动陆缘盆地、裂谷盆地和弧后盆地,在中国西部—印度段主要发育被动陆缘盆地和弧后盆地,中国东部—东南亚段主要发育克拉通内盆地。在特提斯域近冈瓦纳大陆一侧广泛发育被动陆缘盆地。②晚白垩世(90 Ma±),新特提洋处于萎缩早期阶段,特提斯域近冈瓦纳大陆一侧被动陆缘盆地及近劳亚大陆一侧裂谷盆地与弧后盆地继承发展。③特提斯域北缘与南缘在早、晚白垩世均广泛发育厚层以砂岩+泥岩+碳酸盐岩为主的岩相组合,纵向上形成多套有利生-储-盖组合,在冈瓦纳大陆北缘的北非、中东及澳大利亚板块北部地区,油气成藏条件更为优越。④中东波斯湾地区白垩纪在相对稳定的板块构造背景下发育了被动陆缘原型盆地及滨浅海-半深海沉积,加之阿拉伯板块持续位于低纬度环境,由此形成和保存了白垩系富有机质烃源岩和多套优质储-盖组合,为大规模油气富集提供了优越的成藏条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油气富集 岩相古地理 古构造格局 白垩纪 原型盆地 特提斯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油气生产过程碳排放核算方法及存在问题探讨
2
作者 康敬程 李昕宇 +2 位作者 罗贝维 陈华 杨沛广 《天然气与石油》 2024年第5期50-54,共5页
目前中国油气生产领域碳排放核算的相关研究大多针对整个油气行业,缺乏从具体油气生产过程出发且适用于各油气生产单位的碳排放核算研究。分析了目前通用碳排放核算技术的原理,总结了针对油气行业的碳排放核算规范,以国家发展改革委发... 目前中国油气生产领域碳排放核算的相关研究大多针对整个油气行业,缺乏从具体油气生产过程出发且适用于各油气生产单位的碳排放核算研究。分析了目前通用碳排放核算技术的原理,总结了针对油气行业的碳排放核算规范,以国家发展改革委发布的《中国石油天然气生产企业温室气体排放核算方法与报告指南(试行)》为例,模拟了具体油气生产单位进行实际碳排放核算的过程,分析了实际核算时存在的问题。研究认为:目前油气生产使用的碳排放核算方法由普查性方法改进而来,理论制定明确规范,但实际执行存在一定问题;油气行业缺乏准确的碳排放因子参数,应当进行典型项目的全流程碳排放核算实例研究;目前公开数据多数由旧的油气生产参数计算所得,有可能夸大了中国油气行业的碳排放情况;国内油气生产过程中碳排放核算方法规范合理,但某些碳排放因子不准确。建议油气生产单位开展典型生产过程的碳排放核算,以此确定并公布合理的碳排放因子。可为小规模油气生产单位确立实用的碳排放核算标准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碳排放核算 碳排放系数 碳中和 油气工业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四川盆地上震旦统灯影组风化壳古岩溶特征及模式分析 被引量:15
3
作者 罗贝维 贾承造 +3 位作者 魏国齐 杨威 谢武仁 许海龙 《中国石油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3期8-19,共12页
风化壳古岩溶的发育是四川盆地上震旦统灯影组获得新突破的重要因素。基于大量野外剖面、钻井岩心及薄片观察、地震、测井及地球化学分析,在论证灯影组两套风化壳古岩溶发育的基础上,进行古岩溶相带特征研究及差异分析,进而建立相应的... 风化壳古岩溶的发育是四川盆地上震旦统灯影组获得新突破的重要因素。基于大量野外剖面、钻井岩心及薄片观察、地震、测井及地球化学分析,在论证灯影组两套风化壳古岩溶发育的基础上,进行古岩溶相带特征研究及差异分析,进而建立相应的风化壳古岩溶发育模式。结果表明,灯影组两套风化壳古岩溶均符合缓坡模式,但受古地貌坡降差异的影响,灯四段不整合面附近岩溶作用强烈,发育大洞穴及角砾、泥岩充填物,垂向分带结构以水平潜流带和深部缓流带为主;灯二段不整合面附近岩溶作用相对和缓,溶洞充填物主要由小粒径的角砾云岩、白云岩组成,盆地范围内其垂向分带结构以垂向渗流带、水平潜流带及深部缓流带为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风化壳古岩溶 古岩溶结构 古岩溶模式 上震旦统 灯影组 四川盆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东鲁卜哈利盆地白垩纪构造演化的沉积响应及对石油勘探启示 被引量:9
4
作者 罗贝维 张庆春 +5 位作者 段海岗 吕明胜 卞从胜 张宁宁 杨沛广 王鼐 《中国石油勘探》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4期115-124,共10页
中国石油天然气集团有限公司(简称CNPC)在中东地区多个大型油田项目主力产层均为白垩系,新特提斯洋的演化影响了中东白垩系成藏组合沉积格局和成藏规律。通过鲁卜哈利盆地白垩纪区域构造演化、构造—沉积特征的解剖,认为该区主要经历了... 中国石油天然气集团有限公司(简称CNPC)在中东地区多个大型油田项目主力产层均为白垩系,新特提斯洋的演化影响了中东白垩系成藏组合沉积格局和成藏规律。通过鲁卜哈利盆地白垩纪区域构造演化、构造—沉积特征的解剖,认为该区主要经历了两个构造—沉积演化阶段,发育3套成藏组合:①早—中白垩世稳定扩张阶段,发育了Bab和Shilaif两期陆架内盆地,受断层活动和地层挠曲影响,沉积环境经历了碳酸盐缓坡向弱镶边型台地的演化。高频海平面的变化进一步控制了生、储、盖各地质要素的空间配置,形成了中、下白垩统两套自生自储型成藏组合。②晚白垩世洋壳仰冲阶段,沉积环境以碳酸盐缓坡为主,阿曼山隆升造成白垩系剥蚀严重,促使Shilaif组烃源岩与上白垩统储层之间相互配置,形成了上白垩统下生上储型成藏组合。白垩系油藏展布主要受优质烃源灶、古地貌高及油气优势运移通道三大因素控制,非构造目标及低渗透油资源将是白垩系未来的勘探领域和方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鲁卜哈利盆地 白垩系成藏组合 构造—沉积特征 新特提斯洋 陆架内盆地 阿曼造山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阿联酋西部地区白垩系森诺曼阶高孔渗灰岩储层特征及控制因素
5
作者 罗贝维 尹继全 +5 位作者 胡广成 陈华 康敬程 肖萌 朱秋影 段海岗 《岩性油气藏》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6期63-71,共9页
利用岩心及薄片分析、核磁共振、微米CT测试、层序格架下的等时追踪及古地貌恢复等方法,对阿联酋西部地区白垩系森诺曼阶高孔渗灰岩的沉积特征、层序及沉积演化特征和成岩作用进行了系统剖析,从构造-沉积-成岩多维度对高孔渗储层的控制... 利用岩心及薄片分析、核磁共振、微米CT测试、层序格架下的等时追踪及古地貌恢复等方法,对阿联酋西部地区白垩系森诺曼阶高孔渗灰岩的沉积特征、层序及沉积演化特征和成岩作用进行了系统剖析,从构造-沉积-成岩多维度对高孔渗储层的控制因素进行了研究。研究结果表明:①阿联酋西部地区森诺曼阶高孔渗灰岩储层主要分布于Mishrif组,岩性主要为亮晶厚壳蛤灰岩、亮晶生屑灰岩和泥晶生屑灰岩,储集空间主要为体腔孔、铸模孔和粒间溶孔;Mishrif组整体为碳酸盐岩缓坡沉积,可识别出内缓坡、中缓坡和外缓坡3类沉积亚相,厚壳蛤礁、高能滩、滩前、滩后、滩间及潟湖等6个微相;高孔渗储层主要发育于厚壳蛤礁微相和高能滩微相,其中,厚壳蛤礁微相优质储层孔隙度为20%~34%,渗透率为150~2000 mD,高能滩微相优质储层孔隙度为25%~33%,渗透率为40~370 mD。②研究区Mishrif组自下而上可分为3个三级层序SQ1—SQ3,可细分为7个体系域,SQ1—SQ2层序主要由高位体系域构成,厚壳蛤礁微相和高能滩微相规模较大;SQ3层序由高位体系域和海侵体系域构成,古地貌高部位发育高能滩微相且物性更好。③研究区Mishrif组高孔渗储层的孔隙发育受多期成岩作用叠合改造,包括以同生期大气淡水溶蚀为主的建设性成岩作用和与烃类充注相关的保持性成岩作用。④研究区Mishrif组高孔渗储层受沉积相、层序格架、古地貌格局以及成岩改造作用等多重因素控制;储层物性具有明显的相控特征,而沉积微相的分布与演化在Mishrif组沉积早—中期(SQ1—SQ2)受控于三级层序内部高位体系域旋回,在沉积晚期(SQ3)则受继承性古地貌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孔渗灰岩储层 碳酸盐岩缓坡 厚壳蛤礁 高能滩 相控 层序地层 古地貌 大气淡水溶蚀 森诺曼阶灰岩 Mishrif组 白垩系 阿联酋西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乐山—龙女寺古隆起构造演化及对震旦系成藏的控制 被引量:112
6
作者 许海龙 魏国齐 +5 位作者 贾承造 杨威 周天伟 谢武仁 李传新 罗贝维 《石油勘探与开发》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4期406-416,共11页
基于大川中地区近期地震资料构造解释成果,结合钻井与盆地周边露头资料,探讨乐山—龙女寺古隆起不同时期不整合发育特征,研究古隆起构造演化过程及其对震旦系天然气成藏的影响。乐山—龙女寺古隆起发育震旦系不整合、古生界不整合、中... 基于大川中地区近期地震资料构造解释成果,结合钻井与盆地周边露头资料,探讨乐山—龙女寺古隆起不同时期不整合发育特征,研究古隆起构造演化过程及其对震旦系天然气成藏的影响。乐山—龙女寺古隆起发育震旦系不整合、古生界不整合、中生界不整合等重要区域不整合,根据不整合发育特征和剥蚀量,将其构造演化划分为雏形期、发育期、稳定埋藏期和调整定型期4个阶段,在此基础上,分析古隆起构造演化对震旦系天然气成藏的影响。结果表明:不整合控制了与古风化壳有关的古岩溶储集层的发育;古隆起构造演化控制了有机质热演化及油气运聚过程;古隆起形态变迁控制了构造圈闭的形成与消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四川盆地 古隆起 震旦系 构造演化 天然气成藏 不整合 古岩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新特提斯域演化对波斯湾超级含油气盆地形成的影响 被引量:17
7
作者 朱日祥 张水昌 +7 位作者 万博 张旺 李勇 王华建 罗贝维 柳宇柯 何治亮 金之钧 《石油勘探与开发》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期1-11,共11页
基于新特提斯构造域动力过程及其所诱发的环境变化,并通过构建“单向列车装货”地球动力学模型,研究全球油气资源最富集的波斯湾含油气盆地形成与演化机制。研究表明:(1)单向俯冲动力过程中波斯湾超级含油气盆地自晚古生代以来长期处于... 基于新特提斯构造域动力过程及其所诱发的环境变化,并通过构建“单向列车装货”地球动力学模型,研究全球油气资源最富集的波斯湾含油气盆地形成与演化机制。研究表明:(1)单向俯冲动力过程中波斯湾超级含油气盆地自晚古生代以来长期处于被动陆缘,区域上形成优越的油气成藏组合发育空间;(2)波斯湾超级含油气盆地在侏罗纪—白垩纪期间长期在低纬度区慢速漂移,在哈德里环流、赤道上升洋流、侏罗纪真极移等全球性地质事件的共同作用下发育了多套叠置的“源-储-盖”组合;(3)新生代以来的前陆盆地演化阶段碰撞破坏作用弱,有利于油气资源保存。在波斯湾超级含油气盆地实例解剖的基础上,提出陆块慢速漂移及在有利气候带长时间留置是油气富集的关键因素,并对特提斯域内其他陆块的油气资源前景进行了展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特提斯构造域 大陆裂解汇聚 单向列车装货模型 环境变化 波斯湾超级含油气盆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邮凹陷戴南组断层—岩性油藏成藏体系及主控因素研究 被引量:6
8
作者 董才源 刘震 +3 位作者 刘启东 罗贝维 李储华 王伟俊 《石油实验地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4期395-400,共6页
基于控藏断层封闭性能演化、油藏含油层位和戴南组"五高导"泥岩段生烃能力的差异,高邮凹陷戴南组断层—岩性油藏成藏体系可分为3种类型,依次为自源型、它源型和混源型油气成藏体系。自源型成藏体系主要分布在邵伯、樊川次凹深... 基于控藏断层封闭性能演化、油藏含油层位和戴南组"五高导"泥岩段生烃能力的差异,高邮凹陷戴南组断层—岩性油藏成藏体系可分为3种类型,依次为自源型、它源型和混源型油气成藏体系。自源型成藏体系主要分布在邵伯、樊川次凹深处,典型油藏为邵深1油藏;它源型油藏主要分布在马家嘴、周22和邵18等油藏区域;混源型油藏以联3、联7和永22等油藏为代表。高邮凹陷戴南组断层—岩性圈闭成藏主要受油源和运移通道控制,即"二元主控"。在成藏体系分布和主控因素分析的基础上,提出黄珏—马家嘴、联盟庄—永安和曹庄—肖刘庄地区是高邮凹陷戴南组断层—岩性油藏分布的最有利区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断层封闭性 二元主控 成藏体系 断层-岩性油藏 高邮凹陷 苏北盆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苏丹Muglad盆地Fula凹陷福西陡坡带变换构造特征及控藏作用 被引量:5
9
作者 黄彤飞 张荻萩 +6 位作者 李曰俊 刘爱香 程顶胜 客伟利 罗贝维 王彦奇 刘红 《中国石油勘探》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4期105-114,共10页
研究断陷盆地陡坡带变换构造特征及其对砂体的控制作用对陡坡带岩性油气藏勘探具有重要意义。基于苏丹Muglad盆地Fula凹陷西部边界断层(福西断层)生长过程的恢复结果,对该凹陷福西陡坡带变换构造的发育位置、类型及特征进行分析,研究了... 研究断陷盆地陡坡带变换构造特征及其对砂体的控制作用对陡坡带岩性油气藏勘探具有重要意义。基于苏丹Muglad盆地Fula凹陷西部边界断层(福西断层)生长过程的恢复结果,对该凹陷福西陡坡带变换构造的发育位置、类型及特征进行分析,研究了变换构造对陡坡带断陷期有利砂体的控制作用,并预测了该凹陷福西陡坡带岩性油气藏的有利发育区及成藏模式。研究结果表明:福西断层自北向南发育4处同向型变换构造,对陡坡带Abu Gabra组断陷期砂体发育具有明显的控制作用,其控砂模式可分为转换斜坡控砂模式与传递断层控砂模式。福西陡坡带发育的3个岩性油气藏有利区,紧邻生排烃中心,均位于变换构造对应的断层上盘、横向背斜的上倾方向,处于油气二次运移的优势方向。在横向背斜的不同构造位置,不同类型油气藏有序分布,其顶部可形成断背斜油气藏,其两翼易于形成砂岩上倾尖灭油气藏,其底部易于形成滑塌浊积岩透镜体油气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断层分段生长 变换构造 陡坡带 岩性油气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碳酸盐岩储层识别及综合预测技术在阿联酋Nahaidiin区块的应用 被引量:1
10
作者 贾民强 罗贝维 +3 位作者 陈刚 黄燕洁 孙政 薛洪刚 《石油地球物理勘探》 EI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S01期83-89,共7页
Nahaidiin区块位于阿联酋Mishrif西部台缘带,岩性−地层圈闭发育,钻井揭示油气主要聚集于高能台缘颗粒滩相及台内滩相灰岩。由于碳酸盐岩非均质性强、横向变化快,精准储层预测极为困难,制约了Nahaidiin地区的油气勘探部署。为此,基于地... Nahaidiin区块位于阿联酋Mishrif西部台缘带,岩性−地层圈闭发育,钻井揭示油气主要聚集于高能台缘颗粒滩相及台内滩相灰岩。由于碳酸盐岩非均质性强、横向变化快,精准储层预测极为困难,制约了Nahaidiin地区的油气勘探部署。为此,基于地震资料,综合利用地震、钻井、测井、录井及试油等资料,总结出一套适合本地区的碳酸盐岩储层综合预测技术,有效指导了Nahaidiin区块下一步的勘探部署,对其他类似地区的油气勘探具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碳酸盐岩 储层预测 沉积相带 地震属性 油气检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