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红阳”猕猴桃叶绿体基因组密码子使用偏性分析
1
作者 罗秦欢 段炼 赵月梅 《西南林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81-88,共8页
为了解中华猕猴桃优良品种“红阳”猕猴桃的叶绿体基因组密码子的偏好性,利用Codon W和在线CUSP软件对“红阳”猕猴桃叶绿体基因组中的51条编码序列的密码子进行中性绘图、ENC−plot和PR2−plot分析。结果表明:“红阳”猕猴桃密码子不同... 为了解中华猕猴桃优良品种“红阳”猕猴桃的叶绿体基因组密码子的偏好性,利用Codon W和在线CUSP软件对“红阳”猕猴桃叶绿体基因组中的51条编码序列的密码子进行中性绘图、ENC−plot和PR2−plot分析。结果表明:“红阳”猕猴桃密码子不同位置上的GC碱基含量有明显差异,即GC_(1)>GC_(2)>GC_(3),表明该植物密码子偏好以A/U结尾;ENC值为35.70~56.79,表明该品种的猕猴桃叶绿体基因组密码子使用偏性整体较弱。综合分析表明,“红阳”猕猴桃叶绿体密码子偏性主要受自然选择的影响。最终筛选出17个密码子为最优密码子,这些密码子均以A/U结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红阳”猕猴桃 叶绿体 基因组 密码子偏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超声波辅助喷雾加湿法富集发芽黑糙米生物活性物质工艺的响应面优化 被引量:11
2
作者 雷月 宫彦龙 +4 位作者 邓茹月 张大双 刘雪薇 罗秦欢 朱速松 《食品工业科技》 CAS 北大核心 2020年第4期105-113,共9页
本研究选用黑糙米作为试验原料,结合超声波和喷雾加湿法对黑糙米进行预处理,以黑糙米发芽后制得的发芽糙米γ-氨基丁酸(γ-aminobutyric acid,GABA)含量和多酚含量为测定指标,在单因素实验的基础上设计三因素三水平的响应面优化试验,并... 本研究选用黑糙米作为试验原料,结合超声波和喷雾加湿法对黑糙米进行预处理,以黑糙米发芽后制得的发芽糙米γ-氨基丁酸(γ-aminobutyric acid,GABA)含量和多酚含量为测定指标,在单因素实验的基础上设计三因素三水平的响应面优化试验,并对数据进行拟合和相关性分析,确定超声波辅助喷雾加湿法富集发芽黑糙米生物活性物质的最佳工艺参数。结果表明,发芽黑糙米生物活性物质的最佳工艺参数为:超声功率144 W、超声温度40℃、超声时间45 min、单次循环喷雾加湿量10 m L、间隔时间5 min。在此条件下,发芽黑糙米GABA含量为83.71 mg/100 g,发芽黑糙米多酚含量为419.55 mg/100 g。综上,说明该响应面模型准确度较高,所得到的优化工艺条件具有一定的可行性,可为发芽黑糙米生物活性物质富集的研究提供参考,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发芽黑糙米 Γ-氨基丁酸 多酚 超声波辅助喷雾加湿法 响应面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苟当1号在不同海拔生态环境种植的蒸煮食味品质分析 被引量:3
3
作者 张志斌 龙思芳 +8 位作者 吴娴 彭强 王倩 徐海峰 张习春 罗秦欢 王忠妮 龚记熠 朱速松 《中国稻米》 北大核心 2021年第2期68-72,共5页
稻米蒸煮食味品质受品种遗传特性、生长环境和栽培条件等因素共同作用,蛋白质含量、直链淀粉含量和RVA(快速粘度仪)谱特征值是评价稻米食味品质优劣的重要理化指标。为探究不同海拔地区苟当1号蒸煮食味品质的差异,在贵州省从江县242~85... 稻米蒸煮食味品质受品种遗传特性、生长环境和栽培条件等因素共同作用,蛋白质含量、直链淀粉含量和RVA(快速粘度仪)谱特征值是评价稻米食味品质优劣的重要理化指标。为探究不同海拔地区苟当1号蒸煮食味品质的差异,在贵州省从江县242~857 m的海拔范围内选取了5个不同海拔高度的地点种植苟当1号,对影响稻米蒸煮食味品质的主要理化指标进行差异及相关性分析。结果表明,苟当1号的蛋白质含量在5.23%~7.07%之间、直链淀粉含量在1.61%~2.87%之间,海拔高度与蛋白质含量和直链淀粉含量均呈极显著负相关。RVA谱特征值多重比较表明,回复值随海拔的升高而降低,崩解值随海拔的升高先降低后升高,消减值随海拔的升高先升高后降低。此外,不同海拔的土壤基本成分与稻米蒸煮食味品质相关性分析结果表明,土壤中速效氮含量与崩解值呈显著负相关,与消减值呈显著正相关;土壤pH值与回复值呈极显著负相关,与直链淀粉含量呈显著负相关。综上,苟当1号在从江地区242~857 m的海拔范围内种植,蒸煮食味品质随海拔升高而变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稻 海拔 苟当1号 蒸煮食味品质 相关性分析 变异系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利用校园植物多样性拓展植物学课程教学资源 被引量:4
4
作者 赵月梅 钱长江 +3 位作者 兰世超 钟娟 张运林 罗秦欢 《安徽农学通报》 2021年第20期162-163,共2页
基于种类丰富的校园植物,编写了校园植物名录,建立了植物标本室,并利用校园植物进行了理论和实践方面的植物学教学改革。实践表明,该教学方式方式不仅提升了教学效率,而且提高了学生对该课程的学习兴趣和独立思考的能力。
关键词 校园植物 植物学 教学改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