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非物质文化遗产-传统豆制品工艺探究 被引量:2
1
作者 罗珮桓 麦秋燕 +2 位作者 黄鹏 田立 赖锦洪 《大豆科技》 2021年第5期26-31,共6页
2014年,“豆腐传统制作工艺”经由安徽八公山豆制品有限公司成功申报,被列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此次申遗的项目是“淮南豆腐”,也是我国唯一被列入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一类豆腐。豆腐能够为人体提供日常所需的营养物质,制作费用低,是... 2014年,“豆腐传统制作工艺”经由安徽八公山豆制品有限公司成功申报,被列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此次申遗的项目是“淮南豆腐”,也是我国唯一被列入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一类豆腐。豆腐能够为人体提供日常所需的营养物质,制作费用低,是一种高价值的营养食品。文章探究“淮南豆腐”的传统制作工艺,从原料精选、浸泡、清洗、紫砂磨碎、细纱晃单分离、煮浆、二次过滤、点浆、蹲脑、破脑、压制、成型12道工序,进一步延伸、剖析传统豆腐的非物质文化保护与传承的意义和必要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非物质文化遗产 淮南豆腐 制作工艺 保护与传承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产乳酸芽孢杆菌DU-106益生特性的研究 被引量:3
2
作者 赖玉健 陈素梅 +2 位作者 罗珮桓 黎攀 杜冰 《中国酿造》 CAS 北大核心 2021年第3期33-38,共6页
以产乳酸芽孢杆菌(Bacillus sp.)DU-106为研究对象,对其益生特性进行研究。测定菌株DU-106发酵过程中的生长曲线、产酸曲线、高胆盐耐受性、模拟胃肠液耐受性、酸性pH耐受性和抗生素敏感性。结果表明,菌株DU-106在发酵36 h后达到稳定的... 以产乳酸芽孢杆菌(Bacillus sp.)DU-106为研究对象,对其益生特性进行研究。测定菌株DU-106发酵过程中的生长曲线、产酸曲线、高胆盐耐受性、模拟胃肠液耐受性、酸性pH耐受性和抗生素敏感性。结果表明,菌株DU-106在发酵36 h后达到稳定的生长期和较高的产酸量,产酸约1.7 g/L;经过0.3%和0.6%浓度的胆盐处理4 h后,存活率分别为91.8%和73.9%;经过4 h模拟胃液和24 h模拟肠液处理后存活率分别为66.5%和71.7%;在pH值为2的环境中经过1 h和3 h培养后存活率分别为58.8%和83.3%;对庆大霉素、四环素、红霉素、克林霉素、万古霉素、诺氟沙星、环丙沙星、加替沙星、磷霉素、亚胺培南等11种常用的抗生素敏感。菌株DU-106具有良好的体外益生性能,可作为益生菌进一步开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芽孢杆菌DU-106 益生特性 生长特性 耐受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传统豆腐的那些事
3
作者 罗珮桓 麦秋燕 +1 位作者 黄鹏 赖锦洪 《农村百事通》 2022年第7期62-63,共2页
在我国,豆腐是一种家喻户晓且广受人民群众喜爱的传统食品,其制作食用已有2000多年的历史。如今,豆制品遍布全国各地,各个地方也相应衍生出独具地方特色、形式各异的豆腐品类,但传统豆腐的发展并没有被人们遗忘,淮南传统豆腐制作工艺的... 在我国,豆腐是一种家喻户晓且广受人民群众喜爱的传统食品,其制作食用已有2000多年的历史。如今,豆制品遍布全国各地,各个地方也相应衍生出独具地方特色、形式各异的豆腐品类,但传统豆腐的发展并没有被人们遗忘,淮南传统豆腐制作工艺的成功申遗,在一定意义上体现了传统豆腐仍被大众所珍视。我国传统豆制品的发展,贯穿了多个历史朝代,对于豆腐起源的考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传统豆制品 豆腐起源 食品 豆腐制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