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2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水稻生长中期群体结构对产量及构成因素的影响 被引量:10
1
作者 叶永印 张时龙 +1 位作者 罗洪发 杨远平 《安徽农业科学》 CAS 2003年第1期87-89,共3页
对 8个基肥施氮比例及数量所形成的水稻抽穗期群体结构与产量及构成因素的研究表明 :①水稻抽穗期群体茎鞘重 /叶重比值、茎蘖数、单茎重及倒 3叶长、比叶重、剑叶长决定成熟期产量的 96.0 2 %。②成熟期有效穗主要受抽穗期群体茎蘖数... 对 8个基肥施氮比例及数量所形成的水稻抽穗期群体结构与产量及构成因素的研究表明 :①水稻抽穗期群体茎鞘重 /叶重比值、茎蘖数、单茎重及倒 3叶长、比叶重、剑叶长决定成熟期产量的 96.0 2 %。②成熟期有效穗主要受抽穗期群体茎蘖数、茎鞘重 /叶重比值及比叶重影响 ;穗总粒数主要受比叶重、茎鞘重 /叶重比值、倒 2叶长及茎蘖数影响 ;穗实粒数主要受茎鞘重 /叶重比值、比叶重、茎蘖数影响 ;千粒重主要受比叶重影响 ,但不显著。③促使穗期群体形成适量的茎蘖数并提高茎鞘重 /叶重比值 ,将作为改进施肥及管理技术的主要依据。④适宜施氮量的 70 %~ 80 %作基肥深施 ,其余作穗肥补施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长中期 产量 水稻 群体结构 产量构成因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耐寒抗病高产稳产粳稻新品种毕粳42号选育 被引量:6
2
作者 余本勋 张时龙 +3 位作者 张玉龙 罗国才 顾尚敬 罗洪发 《作物研究》 2004年第4期212-218,共2页
毕粳42号是贵州省毕节地区农科所根据贵州粳稻栽培区生态条件及育种目标采用籼粳复合杂交、异地鉴定、单株定向选择、混合选择培育而成的耐寒抗病高产稳产粳稻新品种。表现耐寒抗病、高产稳产。介绍了该品种的栽培要点。
关键词 粳稻 育种 毕硬42号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染色体片段代换系的水稻穗部性状QTL定位 被引量:3
3
作者 杨旭东 赵芳明 +4 位作者 罗洪发 赵福胜 潘清洁 张治海 查仁明 《山地农业生物学报》 2020年第5期78-81,共4页
水稻穗部性状与产量直接相关,筛选控制水稻穗部性状的基因对于水稻育种具有重要意义。本研究以日本晴为母本,染色体片段代换系Z1347为父本构建F_2群体,用SSR标记对穗长、二次枝梗数等穗部性状进行了QTL定位。结果表明:Z1347的穗长和二... 水稻穗部性状与产量直接相关,筛选控制水稻穗部性状的基因对于水稻育种具有重要意义。本研究以日本晴为母本,染色体片段代换系Z1347为父本构建F_2群体,用SSR标记对穗长、二次枝梗数等穗部性状进行了QTL定位。结果表明:Z1347的穗长和二次枝梗数均显著高于日本晴,但两者的一次枝梗数无差异;SSR标记检测出5个QTL,其分布于水稻第1、6、7和11染色体上,其中与穗长相关的qPL1、qPL6、qPL7和qPL11等4个QTL,分别与RM5389、RM2126、RM6063和RM457连锁,与二次枝梗数相关的QTL (qNSB7)与RM6063连锁。5个QTL中,qPL11和qNSB7可能为新的位点,可在后续试验中加强其遗传效应的研究,为进一步的分子辅助育种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QTL 染色体片段代换系 穗部性状 水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粳稻新品种毕粳39号的选育及高产栽培技术研究 被引量:1
4
作者 张时龙 余本勋 +2 位作者 罗洪发 张玉龙 叶永印 《安徽农业科学》 CAS 2003年第1期74-75,共2页
毕粳 3 9号是毕节地区农科所采用多元复合杂交育成的粳稻新品种 ,于 2 0 0 0年 11月经毕节地区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通过。同步研究的配套高产栽培技术为播期 4月中旬 ;密度 3 1.15 5万~ 3 6.3 45万穴 /hm2 ;施尿素 2 3 6.5 5~ 2 ... 毕粳 3 9号是毕节地区农科所采用多元复合杂交育成的粳稻新品种 ,于 2 0 0 0年 11月经毕节地区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通过。同步研究的配套高产栽培技术为播期 4月中旬 ;密度 3 1.15 5万~ 3 6.3 45万穴 /hm2 ;施尿素 2 3 6.5 5~ 2 88.4kg/hm2 ,底施比例 46.2 %~ 5 3 .85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粳稻 毕粳39号品种 选育 高产栽培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用SSR标记分析不同时期主要杂交水稻亲本的遗传差异变化 被引量:1
5
作者 查仁明 罗洪发 何光华 《山地农业生物学报》 2009年第5期383-387,共5页
本研究采用SSR标记技术分析了我国不同年代广泛应用的野败型杂交水稻9个恢复系和9个不育系的遗传差异。结果表明,(1)我国水稻亲本间的遗传差异较大,且在不育系与恢复系间>恢复系内>不育系内,较大的不育系与恢复系间的遗传差异是... 本研究采用SSR标记技术分析了我国不同年代广泛应用的野败型杂交水稻9个恢复系和9个不育系的遗传差异。结果表明,(1)我国水稻亲本间的遗传差异较大,且在不育系与恢复系间>恢复系内>不育系内,较大的不育系与恢复系间的遗传差异是杂交水稻高产的原因;(2)与前期恢复系相比,虽然后期恢复系内的遗传差异没有显著增加,但选育出了以明恢63等为代表的遗传差异大的恢复系,这为20世纪80年代中、后期中国杂交水稻产量大幅度提高提供了基础;(3)不育系内的遗传差异后期并没有扩大,是20世纪90年代后中国杂交水稻产量徘徊不前的重要原因,增加不育系的遗传差异十分必要;(4)不同年代亲本的分子标记遗传差异变化与杂交水稻产量变化相关,分子标记揭示的遗传差异可为杂交育种中亲本的选择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杂交水稻 遗传差异 SSR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粳稻新品种毕粳40选育及配套栽培技术 被引量:1
6
作者 张时龙 罗洪发 +2 位作者 余本勋 张玉龙 张箐 《甘肃农业科技》 2003年第7期13-14,共2页
粳稻新品种毕粳 4 0是采用籼粳复合杂交、异地同期鉴定、定向选择等多项先进育种技术选育而成。该品种一般单产 82 5 0 .0 0 kg/ hm2 ,最高单产 96 82 .5 0 kg/ hm2 ,抗稻瘟病和纹枯病 ,适宜在黔西北海拔 130 0~170 0 m及滇东北一季中... 粳稻新品种毕粳 4 0是采用籼粳复合杂交、异地同期鉴定、定向选择等多项先进育种技术选育而成。该品种一般单产 82 5 0 .0 0 kg/ hm2 ,最高单产 96 82 .5 0 kg/ hm2 ,抗稻瘟病和纹枯病 ,适宜在黔西北海拔 130 0~170 0 m及滇东北一季中粳稻地区种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粳稻 新品种 毕粳40 选育 栽培技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贵州亮岩镇古茶树林地土壤养分含量分析 被引量:6
7
作者 高超 仇杰 +1 位作者 查仁明 罗洪发 《西南林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 CAS 北大核心 2023年第2期80-89,共10页
通过对亮岩镇古茶树集中分布区的土壤进行了调查,分析了31个土壤样品的养分含量及养分间的相关性,并采用主成分分析法计算土壤肥力综合指标值(IFI),对土壤养分状况进行综合评价。结果表明:亮岩古茶树林地土壤pH值平均为5.37,51.61%的土... 通过对亮岩镇古茶树集中分布区的土壤进行了调查,分析了31个土壤样品的养分含量及养分间的相关性,并采用主成分分析法计算土壤肥力综合指标值(IFI),对土壤养分状况进行综合评价。结果表明:亮岩古茶树林地土壤pH值平均为5.37,51.61%的土壤pH为4.5~5.5,总体处于适宜状态;土壤有机质、碱解氮含量较为丰富;但土壤速效磷含量均未达到高产优质茶园肥力指标,处于磷素缺乏的状态;大部分土壤的交换性铝、交换性钙和有效铜含量处于茶树生长适宜范围;古茶树林地土壤有效铁和有效锌含量较低,仅有48.38%的土壤有效锌处于适宜范围。主成分分析表明,三里田村古茶树林地土壤肥力最好,其次是关沟村,飞轮村、太极村和亮岩村古茶树土壤立地条件较差,针对肥力较差区域应该重点增施磷肥和适量增加铁、锌等微量元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古茶树 土壤化学性质 主成分分析 综合评价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水稻色素基因遗传分析 被引量:2
8
作者 曹松龄 张修宝 +2 位作者 罗洪发 查仁明 冯士飞 《广东农业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1期6-9,19,F0002,共6页
为了研究水稻色素基因的遗传规律以及与叶绿素合成相关基因的功能,用诱变育种的方法获得R30白化、黄化致死突变体,然后通过其杂合体与R527、泸恢17等正反交,分析F1代出现分离的情况和F2代的分离比例,同时对杂合体后代的分离比例进行分... 为了研究水稻色素基因的遗传规律以及与叶绿素合成相关基因的功能,用诱变育种的方法获得R30白化、黄化致死突变体,然后通过其杂合体与R527、泸恢17等正反交,分析F1代出现分离的情况和F2代的分离比例,同时对杂合体后代的分离比例进行分析。根据卡方测定的结果,确定了水稻的白化、黄化突变符合孟德尔的遗传定律,都是由1个隐性单基因控制的遗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稻 叶色突变体 遗传分析 杂合体 杂交组合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水稻缙恢21诱变材料遗传变异的SSR分析 被引量:1
9
作者 张修宝 罗洪发 +4 位作者 查仁明 冯仕飞 樊海容 张姗姗 庹中丽 《山地农业生物学报》 2016年第5期30-36,共7页
为了获得性状优良的水稻种质资源,采用EMS方法对缙恢21进行诱变,M4代获得不同类型的稳定突变材料,选取36份性状明显不同的突变材料进行SSR分子标记分析。从覆盖水稻12对染色体的200对SSR引物中筛选出15对扩增产物具有稳定多态性的引物,... 为了获得性状优良的水稻种质资源,采用EMS方法对缙恢21进行诱变,M4代获得不同类型的稳定突变材料,选取36份性状明显不同的突变材料进行SSR分子标记分析。从覆盖水稻12对染色体的200对SSR引物中筛选出15对扩增产物具有稳定多态性的引物,检测到59个等位基因,有效等位基因数为46.2574,有效等位基因百分数为78.40%,每对引物检测出3~5个等位基因,平均为3.9333个;遗传多样性指数在0.9951~1.3849之间,平均为1.2071;每个位点的多态性信息量变化于0.8285~0.9794之间,平均为0.9134。聚类分析得出,36份材料的遗传相似系数变幅为0.515~1.000,并在遗传相似系数0.63处将36份材料分为两大类群。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稻 诱变 遗传差异 SSR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水稻分枝基因遗传分析
10
作者 张修宝 罗洪发 +2 位作者 查仁明 庹中丽 汤丽 《广东农业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5期183-186,I0002,共5页
为了研究水稻分枝突变体的遗传规律,将蜀恢527分枝突变杂合体(蜀恢527经化学诱导,M3代稳定而得)分别与正常分枝的泸恢17、R30进行正反交杂交组合,经过田间性状调查与卡方检验,发现F1代分枝突变体为隐性遗传,在F2分离群体中,分枝突变体... 为了研究水稻分枝突变体的遗传规律,将蜀恢527分枝突变杂合体(蜀恢527经化学诱导,M3代稳定而得)分别与正常分枝的泸恢17、R30进行正反交杂交组合,经过田间性状调查与卡方检验,发现F1代分枝突变体为隐性遗传,在F2分离群体中,分枝突变体的遗传规律符合孟德尔的常染色体单基因隐性遗传。因此,可以推断该分枝突变体是由常染色体上的隐性单基因控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稻 分枝突变体 遗传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水稻窄叶突变体nal 11的遗传分析
11
作者 赵久云 罗洪发 +2 位作者 杨旭东 江燕 查仁明 《山地农业生物学报》 2017年第1期86-88,共3页
窄叶突变体的遗传分析,为其基因定位和水稻株型育种提供参考。经甲基磺酸乙酯诱导泸恢17获得的窄叶突变体(nal 11),分别与绵恢727、R30和辐恢838等3个亲本正反交,构建F2群体,考察抽穗期nal 11和绵恢727功能叶的叶宽和叶长,并进行nal 11... 窄叶突变体的遗传分析,为其基因定位和水稻株型育种提供参考。经甲基磺酸乙酯诱导泸恢17获得的窄叶突变体(nal 11),分别与绵恢727、R30和辐恢838等3个亲本正反交,构建F2群体,考察抽穗期nal 11和绵恢727功能叶的叶宽和叶长,并进行nal 11遗传分析。结果表明:nal 11剑叶长度比杂交亲本绵恢727略短,差异显著,其倒二叶和倒三叶长度则与亲本无差异;该突变体3片功能叶宽度分别仅为绵恢727的63%、61%和79%,明显窄;该突变体与3个杂交亲本正反交,F_1叶片均表现正常宽度,6个F2群体均发生性状分离,正常和窄叶植株比例均符合3:1,说明nal 11是细胞核单基因隐性突变,研究结果为其定位奠定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遗传分析 窄叶突变体 水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安顺地区水稻强化栽培技术研究
12
作者 谭美林 罗洪发 +4 位作者 张家洪 王庆伟 罗招等 王艳益 肖春光 《湖南农业科学》 2015年第1期19-22,共4页
为了研究杂交籼稻在高海拔地区的生长特点,采用水稻强化栽培方法对中优838、香早优2017、京福I优明86进行了最适种植密度和最佳移栽叶龄的试验。结果表明,在安顺地区进行强化栽培,应选用穗粒兼顾型品种和穗重型品种,采用4~5叶龄的带蘖... 为了研究杂交籼稻在高海拔地区的生长特点,采用水稻强化栽培方法对中优838、香早优2017、京福I优明86进行了最适种植密度和最佳移栽叶龄的试验。结果表明,在安顺地区进行强化栽培,应选用穗粒兼顾型品种和穗重型品种,采用4~5叶龄的带蘖秧苗移栽,通过适当提高栽植密度(9 000~10 000穴/667m^2)、增加有效穗的方式,进一步优化穗粒结构,协调源、库、流关系,充分发挥其在穗粒数方面的优势来获得高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杂交籼稻 水稻强化栽培 安顺地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加强南河流域梯级水电站防汛工作的初步探讨 被引量:4
13
作者 罗洪发 《中国农村水电及电气化》 2006年第5期29-31,共3页
本文分析南河流域水电站防汛现状及存在的问题,提出加强和改善水电站防汛工作的思路及对策,探索并建立以流域为单元的水利水电工程防汛机制。实践证明,南河流域水电站的防汛工作进一步强化,水资源配置进一步优化,流域防汛能力、各电站... 本文分析南河流域水电站防汛现状及存在的问题,提出加强和改善水电站防汛工作的思路及对策,探索并建立以流域为单元的水利水电工程防汛机制。实践证明,南河流域水电站的防汛工作进一步强化,水资源配置进一步优化,流域防汛能力、各电站防汛能力、电站的运行效益均有相应提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南河流域 梯级水电站 防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利用小型水库流水养鱼获高产
14
作者 罗洪发 《水利渔业》 1987年第4期35-35,共1页
谷城县大峪桥镇渔场将美满水库(小二型)坝下的一个土质鱼池改造成6口流水鱼池,每池80平方米,共480平方米,1986年获成鱼3556公斤,收入10668元,纯利润2160余元。
关键词 平方米 流水养鱼 高产 鱼池 美满 渔场 利用 收入 谷城县 纯利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谷城县库、队联营培育大鱼种的调查
15
作者 罗洪发 《水库渔业》 1984年第3期26-27,共2页
1983年,我市谷城县县管的3座中型水库和1个国营渔场,同8个公社15个大队的企业单位和个人签订了联营养鱼合同和技术承包合同。参加联营的有大队渔场4个,专业户、重点户28户,养鱼专业劳力50人,联营水面240.9亩,其中126.9亩鱼种塘... 1983年,我市谷城县县管的3座中型水库和1个国营渔场,同8个公社15个大队的企业单位和个人签订了联营养鱼合同和技术承包合同。参加联营的有大队渔场4个,专业户、重点户28户,养鱼专业劳力50人,联营水面240.9亩,其中126.9亩鱼种塘收获3寸以上鱼种81.37万尾,114亩成鱼塘产成鱼12,800斤。渔业产值47,142元。一年的生产实践证明,库、队联营养鱼,既发展了农村的养鱼生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谷城县 大鱼种 培育方式 联营形式 合同管理 湖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襄樊市水电发展势头强后劲足
16
作者 罗洪发 刘俊杰 《中国水能及电气化》 2006年第12期61-61,共1页
襄樊市水电开发建设巳步入最佳发展期。已建成的水电工程运行效益良好,在建的水电工程速度快、质量优,拟建的水电工程规模大、后劲足。2006年水电发展呈现六大亮点。
关键词 水电发展 襄樊市 水电工程 水电开发 运行效益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承包养鱼 超支户成了富裕户
17
作者 罗洪发 《水库渔业》 1983年第3期71-71,共1页
连年超支的梁长友家,如今成了远近闻名的富裕户。他还清了历年所欠的600多元超支款,新盖瓦房3间,购回自行车3部,手表3块,买了耕牛,添置了农具、家俱,还请群众看了几场戏。梁老汉逢人便夸党的政策好,生产责任制好。
关键词 湖北 承包责任制 水产养殖 渔业生产 经济效益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氮肥施用技术对水稻群体的影响 被引量:11
18
作者 叶永印 张时龙 罗洪发 《山地农业生物学报》 2003年第3期195-199,共5页
通过8个基、蘖、穗肥不同施氮比例及数量研究毕粳37号的群体。结果表明,(1)抽穗期适量的干物质积累是高产群体的物质基础。(2)适当的基、穗肥配比能极显著调控分蘖期最高苗、抽穗期群体干物积累量及有效穗,极显著提高抽穗期群体单茎重... 通过8个基、蘖、穗肥不同施氮比例及数量研究毕粳37号的群体。结果表明,(1)抽穗期适量的干物质积累是高产群体的物质基础。(2)适当的基、穗肥配比能极显著调控分蘖期最高苗、抽穗期群体干物积累量及有效穗,极显著提高抽穗期群体单茎重、茎鞘重/叶重比值、穗颖花数、灌浆期群体干物质生产能力和净光合产物积累量及成熟期穗实粒数。当基肥施氮比例占宜施氮量的76 5%,其余视苗情作穗肥补施时,灌浆期群体干物质生产能力、净光合产物积累量极显著提高。(3)抽穗期群体适量的干物质积累是极显著提高穗颖花数、灌浆期群体干物质生产能力、净光合产物积累量及成熟期群体穗实粒数的物质基础。(4)增加施氮量,抽穗期干物质积累量将显著增加而使群体恶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氮肥 水稻 施肥方式 干物质生产能力 净光合产物积累量 施用技术 施氮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天然交变电场法在探查古巷中应注意的若干问题
19
作者 罗洪发 陈德行 王培盛 《同煤科技》 1997年第4期3-6,共4页
从方法可行性确认、现场测量设计、野外观测质量保证等三个方面提出天然交变电场法在矿山古巷探查实施中的若干具体要求。从方法原理上探讨论证了可供参考操作的具体措施。
关键词 天然交变电场法 古巷 探查
全文增补中
被动源高频电磁采样系统在大同矿区找水中的应用 被引量:1
20
作者 王培盛 罗洪发 《同煤科技》 2003年第1期16-17,共2页
应用高频大地电磁测量方法,寻找地下富水区,为保证水源井的开采使用价值提供可靠的理论依据。
关键词 高频电磁采样系统 大同矿区 水源井 卡尼尔大地电磁理论 含水层 深层奥灰水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