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1篇文章
< 1 2 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干旱胁迫及复水对裸果木幼苗生理特性的影响
1
作者 王小风 马步东 +3 位作者 黄海霞 罗永忠 齐建伟 邓卓 《草业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93-103,共11页
裸果木是亚洲中部荒漠区的特有种,其耐旱耐瘠薄,有较强的抗风固沙能力,是我国重点保护野生植物。本研究以二年生裸果木幼苗为试验材料,设置对照(土壤水分保持在田间持水量的60%~70%)和干旱处理(水分梯度依次设计为田间持水量的40%~50%、... 裸果木是亚洲中部荒漠区的特有种,其耐旱耐瘠薄,有较强的抗风固沙能力,是我国重点保护野生植物。本研究以二年生裸果木幼苗为试验材料,设置对照(土壤水分保持在田间持水量的60%~70%)和干旱处理(水分梯度依次设计为田间持水量的40%~50%、30%~40%、20%~30%、10%~20%、5%~10%),开展干旱胁迫及复水试验,测定叶水势、渗透调节物质含量和抗氧化指标,探究干旱胁迫如何影响幼苗叶片的生理特性以及复水后植物的恢复能力,以期为裸果木干旱适应机制的研究及物种保护提供理论依据。结果显示:随干旱胁迫时间的延长,脯氨酸(Pro)、可溶性蛋白(SP)、可溶性糖(SS)、丙二醛(MDA)含量和过氧化物酶(POD)活性均显著上升;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先上升后下降;过氧化氢酶(CAT)活性、叶水势呈下降趋势。SP含量、SOD和CAT活性在复水第5天时基本恢复至对照水平,其他各指标在复水第10天时基本恢复至对照水平。干旱胁迫下,裸果木幼苗通过主动积累Pro、SP和SS降低渗透势,采取低水势耐受干旱的方式;通过增强SOD和POD酶活性和积累抗坏血酸(AsA)来清除过量的活性氧。复水后,裸果木幼苗具有较强的恢复能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裸果木 干旱胁迫 复水 渗透调节物质 抗氧化指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紫花苜蓿CNGC基因家族全基因组鉴定及干旱胁迫下的调控模式分析
2
作者 邱应德 罗永忠 +3 位作者 齐建伟 周晓彤 马超 于思敏 《干旱地区农业研究》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54-68,116,共16页
环核苷酸门控通道蛋白(cyclic nucleotide-gated channel proteins,CNGC)在Ca^(2+)信号转导过程中发挥着重要作用。利用生物信息学和分子生物学的研究方法对四倍体紫花苜蓿(Medicago sativa‘Xinjiangdaye’)CNGC基因家族成员进行全基... 环核苷酸门控通道蛋白(cyclic nucleotide-gated channel proteins,CNGC)在Ca^(2+)信号转导过程中发挥着重要作用。利用生物信息学和分子生物学的研究方法对四倍体紫花苜蓿(Medicago sativa‘Xinjiangdaye’)CNGC基因家族成员进行全基因组鉴定和干旱胁迫下的调控模式分析。结果表明:新疆大叶苜蓿基因组中共包含67个MsCNGC基因,不均匀地分布在30条染色体上,分属5个亚家族,共包含20个Motif,其启动子区域存在多种响应逆境胁迫的作用元件。新疆大叶苜蓿叶片中共表达了28个MsCNGC基因,有26个在干旱胁迫下不均匀上调,其中MsCNGC 59表达量最高且在干旱胁迫下上调倍数最大。MsCNGCs含有29~120个磷酸化位点,能被LRR蛋白激酶磷酸化,MsLRRs与MsCNGCs基因表达之间呈显著的正相关关系。此外,Ca^(2+)信号转导相关基因MsCaM、MsCML和MsCDPK表达量在干旱胁迫下显著上调。综上,四倍体紫花苜蓿MsCNGCs对干旱胁迫的响应包括转录调控和蛋白质的磷酸化调控,在干旱胁迫下能通过参与Ca^(2+)信号转导途径提高紫花苜蓿的抗旱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同源四倍体紫花苜蓿 CNGC基因家族 蛋白质磷酸化 干旱胁迫 表达模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甘肃省林火发生的驱动因子与火险区划
3
作者 逯真佳 罗永忠 +6 位作者 王旭虎 王康锋 马立鹏 张存焘 郭鹏 马婧 赵亮生 《林业科学》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63-71,共9页
【目的】探明甘肃省森林火灾发生的主要影响因素和全省林火危险性地理分区,为甘肃省林火预测提供理论依据并为森林防火提供重要参考。【方法】以甘肃省2000—2021年的历史火灾数据为基础,运用ArcGIS10.8提取地形、气象、植被、人为活动... 【目的】探明甘肃省森林火灾发生的主要影响因素和全省林火危险性地理分区,为甘肃省林火预测提供理论依据并为森林防火提供重要参考。【方法】以甘肃省2000—2021年的历史火灾数据为基础,运用ArcGIS10.8提取地形、气象、植被、人为活动、社会经济等因素的空间信息,运用Logistic回归模型筛选甘肃省林火发生的主要驱动因子;使用标准化回归系数检验各驱动因子对林火发生的相对重要性,并利用ROC曲线对模型拟合效果进行检验;根据模型预测结果对林火发生概率进行等级区划。【结果】1)建立的空间Logistic森林火灾风险模型拟合效果较好,5个训练样本的AUC值都大于0.970,预测准确率为89.6%~90.6%,全样本的AUC值为0.972,预测准确率为89.1%。2)海拔、坡度、月均气温、植被覆盖度、到铁路距离与林火发生概率呈正相关,月均降水量、到公路距离、到居民点距离与林火发生概率呈负相关。3)标准化回归系数结果显示,各驱动因子对甘肃省林火发生的重要性表现为植被覆盖度(15.31)>月均气温(4.647)>坡度(1.055)>到铁路距离(1.015)>海拔(1.007)>到公路距离(0.985)>到居民点距离(0.852)>月均降水量(0.808)。4)依据林火发生概率等间距地将甘肃省森林火险划分为5个等级:极低火险区(0~0.2)、低火险区(0.2~0.4)、中火险区(0.4~0.6)、高火险区(0.6~0.8)和极高火险区(0.8~1),其对应的森林面积分别为462640、850160、1611550、1715680和705050 hm2。【结论】植被覆盖度、月均气温、坡度、到铁路距离、海拔、到公路距离、到居民点距离、月均降水量为甘肃省林火发生的主要驱动因子。林火发生概率总体呈东南高、西北低的空间分布特征,其中极高火险区主要分布在甘南藏族自治州、临夏回族自治州、兰州以及陇南部分地区,高火险区主要分布在陇南和天水东南部、平凉西部、兰州和临夏回族自治州部分地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甘肃省 LOGISTIC回归模型 自然因素 人为因素 火险区划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陇南市主要森林类型死可燃物特征及危险性评价
4
作者 王康锋 罗永忠 +5 位作者 逯真佳 马立鹏 张存焘 郭鹏 马婧 赵亮生 《北京林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8期132-138,共7页
【目的】探究陇南市主要森林类型死可燃物特征,并对森林火灾危险性进行评估,为区域森林火灾预防提供理论支撑。【方法】以陇南市4种主要森林类型为研究对象,分析不同森林类型死可燃物载量、干鲜比、平衡含水率、燃点和热值差异,并采用... 【目的】探究陇南市主要森林类型死可燃物特征,并对森林火灾危险性进行评估,为区域森林火灾预防提供理论支撑。【方法】以陇南市4种主要森林类型为研究对象,分析不同森林类型死可燃物载量、干鲜比、平衡含水率、燃点和热值差异,并采用隶属函数模糊评价法对不同森林类型火灾危险性进行评价。【结果】4种森林类型死可燃物总载量呈油松林>落叶松林>栎类林>华山松林,且油松死可燃物总载量(16.02 t/hm2)显著高于其他3种森林类型(P<0.05),死可燃物中腐殖质和枯落物1载量显著高于枯落物2和枯落物3(P<0.05)。油松枯落物1死可燃物干鲜比显著高于落叶松(P<0.05),枯落物2死可燃物干鲜比最高(58.21%~66.47%),腐殖质最低(51.29%~55.56%)。栎类死可燃物平衡含水率最大,落叶松最小;枯落物3死可燃物平衡含水率最高(16.78%~20.38%),腐殖质层最低(12.22%~13.86%);死可燃物平衡含水率与可燃物直径成正比。腐殖质燃点显著高于枯落物,热值则与之相反(P<0.05)。隶属函数模糊评价结果表明4种森林类型中油松火灾危险性最大,其次是栎类和落叶松,华山松最低。【结论】不同森林类型和组分死可燃物载量、干鲜比、平衡含水率、燃点和热值存在差异。油松可燃物总载量最高,燃点和平衡含水率最低,导致其火灾危险性最大,因此在陇南市森林的经营和林火预防工作中,应加强对油松林可燃物管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陇南市森林 死可燃物特征 危险性评价 隶属函数模糊评价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祁连山林区森林可燃物含水率变化规律研究 被引量:21
5
作者 罗永忠 车克钧 蒋志荣 《甘肃农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2005年第2期239-244,共6页
通过对祁连山林区寺大隆林场的青海云杉、祁连圆柏、高山灌丛林、牧坡草地的鲜枝叶及枯落物含水率不同时间的测定分析,研究了可燃物含水率变化规律。结果表明活体可燃物含水率主要受自身生理机能的影响,青海云杉枝叶的含水率大于祁连圆... 通过对祁连山林区寺大隆林场的青海云杉、祁连圆柏、高山灌丛林、牧坡草地的鲜枝叶及枯落物含水率不同时间的测定分析,研究了可燃物含水率变化规律。结果表明活体可燃物含水率主要受自身生理机能的影响,青海云杉枝叶的含水率大于祁连圆柏,高山灌丛次之,杂草最低;死体可燃物含水率与空气温度、相对湿度、风速、连旱日数等气象要素的关系密切。利用多元统计方法建立了可燃物含水率与其相关因子的数学模型,回归显著,可用于预测森林可燃物含水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可燃物含水率 变化规律 气象因子 祁连山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土壤水分胁迫对新疆大叶苜蓿的生长及生物量的影响 被引量:36
6
作者 罗永忠 李广 《草业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4期213-219,共7页
采用盆栽法研究了不同土壤水分胁迫(田间持水量的90%,70%,40%,20%)对新疆大叶苜蓿的生长及生物量积累的影响。结果表明,土壤水分含量为田间持水量的70%时,苗高、地径、分枝数及侧根数均高于其他处理,叶片、茎、主根鲜生物量和干生物量... 采用盆栽法研究了不同土壤水分胁迫(田间持水量的90%,70%,40%,20%)对新疆大叶苜蓿的生长及生物量积累的影响。结果表明,土壤水分含量为田间持水量的70%时,苗高、地径、分枝数及侧根数均高于其他处理,叶片、茎、主根鲜生物量和干生物量均最大,最适宜新疆大叶苜蓿生长;土壤水分含量过高(田间持水量的90%)或过低(田间持水量的20%,40%)时,均不利于新疆大叶苜蓿生物量的形成;土壤水分胁迫抑制了新疆大叶苜蓿的生长发育,随着水分胁迫的加剧,苗高和地径生长速度均减慢。该结果为进一步了解新疆大叶苜蓿对水分胁迫的响应规律并为其在干旱区节水灌溉农业中的推广和种植以及为建立持久稳定高产的畜牧业草业生产体系提供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疆大叶苜蓿 土壤水分胁迫 生长 生物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论校本课程开发的教育理念 被引量:10
7
作者 罗永忠 《山东教育科研》 北大核心 2002年第7期18-20,共3页
关键词 校本程程 教育理念 课程开发 多元目标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生态平衡”:中国心理学研究突围的别一个方向 被引量:2
8
作者 罗永忠 《心理学探新》 CSSCI 北大核心 2007年第2期19-22,共4页
当下心理学研究出现的种种问题就其实质而言,是一种生态失衡现象,因此,心理学欲走向健康发展之轨道,应注重心理学研究的生态建设。
关键词 心理学研究 生态失衡 生态平衡 方法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加强高校教学工作水平评估实效性的思考 被引量:2
9
作者 罗永忠 《中国成人教育》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4期34-35,共2页
教育部自2003年以来实施的高等学校本科教学工作水平评估,对促进我国高等院校办学水平的提高起到积极作用,但评估的实效性比较差,导致高校铺张浪费严重,形式主义和弄虚作假泛滥,产生了一些比较严重的负面影响。为了充分发挥评估对高校... 教育部自2003年以来实施的高等学校本科教学工作水平评估,对促进我国高等院校办学水平的提高起到积极作用,但评估的实效性比较差,导致高校铺张浪费严重,形式主义和弄虚作假泛滥,产生了一些比较严重的负面影响。为了充分发挥评估对高校提高办学水平的激励和导向作用,应从高等学校教学水平评估的定位、加强评估的针对性、建立高校评估的防腐机制和可持续发展机制等方面加强评估的实效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校 教学工作水平评估 实效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论近代词人黎庶焘的词作
10
作者 罗永忠 《贵州文史丛刊》 2012年第1期103-106,共4页
贵州近代词人黎庶焘的词艺术成就较高。抒怀词写愁,反映了某些现实。咏物词善于描摹事物。山水田园词善于描写乡村田园美景,表现对大自然的热爱。闺怨词表现少妇的离愁。怀友词抒发对朋友们的深情。
关键词 抒怀 咏物 田园 闺怨 怀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免耕轮作对西北荒漠绿洲小麦、玉米产量和光合特性的影响 被引量:11
11
作者 杨彩红 耿艳香 +4 位作者 伏星舟 严长庚 赵宇浩 罗永忠 柴强 《干旱地区农业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期11-19,共9页
针对我国西北荒漠绿洲区传统精耕细作土地沙化和生产力水平低的农业生产现状,于2016—2018年在甘肃省武威市凉州区设小麦/玉米→小麦/玉米、小麦-冬油菜→玉米、小麦→玉米3种轮作模式,小麦免耕留茬和传统耕作两种耕作模式,研究了免耕... 针对我国西北荒漠绿洲区传统精耕细作土地沙化和生产力水平低的农业生产现状,于2016—2018年在甘肃省武威市凉州区设小麦/玉米→小麦/玉米、小麦-冬油菜→玉米、小麦→玉米3种轮作模式,小麦免耕留茬和传统耕作两种耕作模式,研究了免耕轮作对作物光合特性、叶绿素含量和产量性状的影响。结果表明:不同耕作方式之间,小麦/玉米→小麦/玉米、小麦-冬油菜→玉米和小麦→玉米3种轮作模式在不同年份间变化不一致,总体表现为免耕条件下作物的光合速率、蒸腾速率、气孔导度、胞间CO_(2)浓度有所下降,但各处理间差异不显著,免耕并未显著影响3种轮作模式作物的光合特性;不同种植模式之间,小麦-冬油菜→玉米的光合速率较小麦/玉米→小麦/玉米和小麦→玉米增幅分别为-3.85%~4.91%和1.44%~2.31%,蒸腾速率、气孔导度、胞间CO_(2)浓度的增幅分别为-13.01%~4.20%、9.60%~29.36%、-0.48%~1.83%和17.10%~34.66%、-4.58%~7.07%、-5.11%~7.41%。随着种植年限的增长,免耕作物叶片叶绿素含量和小麦、玉米产量性状表现出一定的优势,2018年度,免耕处理小麦/玉米→小麦/玉米、小麦-冬油菜→玉米、小麦→玉米的作物叶片叶绿素含量分别较相应传统耕作处理增加了1.60%、3.14%、5.22%。在不同年度,免耕各处理小麦的小穗数、穗粒数、千粒重分别较传统耕作增加了1.52%~5.08%、0.44%~2.84%、1.88%~3.82%,传统耕作小麦/玉米处理间作玉米的穗位高、穗长、单株穗粒数及百粒重较其他处理的增幅为-1.80%~4.83%、-0.46%~4.55%、1.96%~11.10%和5.16%~7.32%。不同种植模式之间,小麦-冬油菜→玉米种植模式的光合速率、气孔导度、胞间CO_(2)浓度高于小麦/玉米→小麦/玉米和小麦→玉米处理,小麦/玉米表现出一定的产量优势。小麦-冬油菜→玉米轮作模式在免耕留茬条件下有助于增强作物地上光合物质生产能力,延缓叶片衰老,提高作物叶片水分利用效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免耕 轮作 间作 小麦 玉米 光合特性 产量性状 荒漠绿洲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由外向内与经胫骨建立股骨隧道保留残迹重建前交叉韧带的病例对照研究 被引量:8
12
作者 孙磊 吴波 +2 位作者 罗永忠 刘欣欣 李岩 《中国骨伤》 CAS 2013年第5期397-401,共5页
目的:探讨关节镜下由外向内与经胫骨隧道建立股骨隧道保留残迹重建前交叉韧带(ACL)的临床效果。方法:自2005年6月至2012年1月,采用关节镜下保留残迹重建ACL145例,由外向内建立胫骨和股骨隧道88例(由外向内组),男55例,女33例,年龄18~52... 目的:探讨关节镜下由外向内与经胫骨隧道建立股骨隧道保留残迹重建前交叉韧带(ACL)的临床效果。方法:自2005年6月至2012年1月,采用关节镜下保留残迹重建ACL145例,由外向内建立胫骨和股骨隧道88例(由外向内组),男55例,女33例,年龄18~52岁,平均(29.22±7.31)岁;经胫骨隧道建立股骨隧道57例(经胫骨组),男35例,女22例,年龄18~51岁,平均(29.28±8.07)岁。对两组术前、术后早期及随访时的Lysholm、VAS评分及IKDC分级等进行比较。结果:由外向内组手术时间(76.94±10.83)min,经胫骨组(70.35±10.11)min,经胫骨组手术时间短于由外向内组。两组术后早期关节积液反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65)。随访18~60个月,两组患者的关节稳定性均较术前提高;由外向内组Lysholm评分由术前54.75±10.58,增加至随访时95.80±5.16;经胫骨组Lysholm评分由术前52.51±11.38,增加至随访时94.86±5.50;此外,两组IKDC评级均较术前有显著改善。随访时两组间比较,轴移试验、Lachman试验和前抽屉试验的稳定性差异无统计学意义,Lysholm评分和IKDC评级差异亦无统计学意义。结论:由外向内技术建立股骨隧道具有容易达到解剖位重建、对关节内干扰小的优点,但技术操作较复杂。而经胫骨技术操作方便,手术时间较短。依据实际情况选择相应的任何一种技术方法,均能取得满意的临床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膝关节 前交叉韧带 修复外科手术 关节镜 病例对照研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围封沙质天然草地植物的构件和个体生物量比较研究 被引量:6
13
作者 王蕙 王辉 +1 位作者 罗永忠 马维伟 《草业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9期206-215,共10页
生物量是植物积累能量的主要体现,其在各器官中的分配是植物对环境适应的结果,反映了植物的生长策略。调查甘肃省景泰县绿洲边缘围封沙质草地常见的27种灌木和草本,采用全挖法研究了各植物盛花期时的个体和根、茎、花、叶等构件的生物... 生物量是植物积累能量的主要体现,其在各器官中的分配是植物对环境适应的结果,反映了植物的生长策略。调查甘肃省景泰县绿洲边缘围封沙质草地常见的27种灌木和草本,采用全挖法研究了各植物盛花期时的个体和根、茎、花、叶等构件的生物量特征以及地下-地上生物量关系(根冠比,R/S)的变化趋势。结果表明:1)27种植物中,花、叶、茎干重小于1.0g的分别占到89%,70%,56%,27种植物的根冠比均小于1;2)随着封育措施和人工抚育措施的实施,4种灌木的根冠比(R/S):沙蒿(均值为0.32)、猫头刺(均值为0.78)、荒漠锦鸡儿(均值为0.24)和白刺(均值为0.10)在各样地中表现出显著差异性;3)大部分植物构件对地上生物量的贡献率为:茎>叶>花>根,植物构件对个体生物量的贡献率为:叶>茎>花>根;一年生草本地上(花、叶、茎)生物量与个体生物量的比率显著高于多年生草本和灌木(P<0.05),不同构件对生物量贡献率的差异有利于不同生活型植物的种群扩散和繁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个体生物量 构件生物量 根冠比 围封 沙质草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黄土丘陵区不同耕作措施下春小麦和豌豆轮作水肥协同效应 被引量:2
14
作者 闫丽娟 罗永忠 +7 位作者 李广 王琦 罗珠珠 高珍妮 李玥 燕振刚 刘强 聂志刚 《草业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4期39-47,共9页
为探索水肥协同作用对不同耕作措施下作物产量影响规律,运用在黄土丘陵区率订和验证后的APSIM(agricultural production system simulator)模型,模拟研究区近35年传统耕作(T)、免耕(NT)和免耕覆盖(NTS)措施下轮作小麦/豌豆产量,并采用... 为探索水肥协同作用对不同耕作措施下作物产量影响规律,运用在黄土丘陵区率订和验证后的APSIM(agricultural production system simulator)模型,模拟研究区近35年传统耕作(T)、免耕(NT)和免耕覆盖(NTS)措施下轮作小麦/豌豆产量,并采用多元回归分析施氮量(X1)、休闲期降水量(X2)和生育期降水量(X3)对小麦/豌豆模拟产量的水肥协同效应。结果表明,自然降水条件下3因素对不同耕作措施小麦和豌豆产量的贡献率均为:X3>X2>X1。生育期降水量和休闲期降水量对产量的贡献率均为:NTS>NT>T。T、NT和NTS措施下小麦和豌豆的产量与施氮量均呈开口向下二次抛物线型变化,但小麦最佳施氮量分别为65.0,65.5和44.5kg/hm2,豌豆的最佳施氮量分别为17.9,18.5和23.8kg/hm2,并且施氮量对小麦产量的贡献率为:NT>T>NTS,而施氮量对豌豆产量的贡献率为:NTS>NT>T。在甘肃省定西黄土丘陵区,决定小麦和豌豆产量的关键因素是降水,降水量对免耕覆盖的增产效应最为显著,且3种耕作措施条件下小麦和豌豆对施氮效应有不同的表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APSIM模型 耕作措施 水肥协同效应 轮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共同体学校研训活动平台建设的实践研究 被引量:1
15
作者 姚建光 罗永忠 《江苏教育(教育管理)》 2013年第12期34-36,共3页
教育共同体的建设是实现教育高位均衡发展的一种行之有效的方式,江苏省宜兴外国语学校依托自身的教育优势先后与宜兴市万石中学、范道中学、东坡中学组建了城乡教育共同体。几年来,宜兴外国语学校基于宜兴教育的现实,为实现城乡教育的公... 教育共同体的建设是实现教育高位均衡发展的一种行之有效的方式,江苏省宜兴外国语学校依托自身的教育优势先后与宜兴市万石中学、范道中学、东坡中学组建了城乡教育共同体。几年来,宜兴外国语学校基于宜兴教育的现实,为实现城乡教育的公平,进行了积极的探索,取得了明显的成果,找到了具有宜兴外国语学校特色的教育共同体建设的着力点——抓好共同体学校研训活动平台的建设。我们认为共同体建设须从各个学校的校情实际出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教育共同体 外国语学校 实践研究 平台建设 城乡教育 宜兴市 均衡发展 教育优势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植物花粉胞外蛋白的研究进展
16
作者 姚清国 张文娜 +2 位作者 周二鹏 王娟 罗永忠 《安徽农业科学》 CAS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期13-14,62,共3页
植物花粉细胞外含有多种蛋白,这些蛋白参与了花粉的自交不亲和反应、花粉的萌发,并在花粉管的生长发育等生理过程中发挥着重要的功能。主要对植物花粉胞外主要蛋白进行了综述。
关键词 植物花粉 胞外蛋白 有性生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试论元杂剧佛道剧中对佛教、道教的批判
17
作者 罗永忠 《艺术百家》 北大核心 2003年第3期25-27,77,共4页
元杂剧中佛道剧对佛教、道教的批判有其社会基础,其批判表现在:对现世生活的肯定,对宗教禁欲主义的批判,对佛祖及道士的批判等。
关键词 现世生活 禁欲主义 佛祖 批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陇中旱地春小麦产量对降水与温度变化的响应模拟 被引量:16
18
作者 任新庄 闫丽娟 +3 位作者 李广 聂志刚 王钧 罗永忠 《干旱地区农业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3期125-129,155,共6页
为了探索降水与温度变化对旱地春小麦产量的影响,本研究以定西市安定区1971—2012年共42年的逐日气象数据为基础,运用APSIM(agricultural production system simulation)模型对不同降水(逐日降水±20%、±15%、±10%、±... 为了探索降水与温度变化对旱地春小麦产量的影响,本研究以定西市安定区1971—2012年共42年的逐日气象数据为基础,运用APSIM(agricultural production system simulation)模型对不同降水(逐日降水±20%、±15%、±10%、±5%、±0%)与温度(逐日温度±2℃、±1.5℃、±1℃、±0.5℃、±0℃)变化下的旱地春小麦产量进行了模拟,并采用二次多项式回归、单因素边际效应和通径分析研究了温度和降水变化对春小麦产量的影响机制。结果表明:在试验设计范围内,春小麦产量(Y)与降水(X_1)和温度(X_2)变化编码值的回归方程为Y=1452.24+2693.88X_1-287.25X_2-200.38X_2~2-344.47X_1X_2(R^2=0.999,P<0.01)。当温度不变时,降水与春小麦产量呈正线性关系,由模拟结果可知,降水每增加5%,春小麦产量最大增幅为21.38%,平均增幅为14.31%;当降水不变时,温度与春小麦产量呈开口向下的二次函数递减关系。根据模拟结果,温度每升高0.5℃,春小麦产量最大降幅为4.92%,平均降幅为3.24%;通径分析显示,温度和降水之间存在负互作效应,但降水增加对春小麦产量的增产效应远大于温度升高所造成的减产效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APSIM模型 气候变化 春小麦 产量 模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生态足迹的玛曲县近10年可持续发展研究 被引量:12
19
作者 滕锐 李广 +8 位作者 罗永忠 于文辉 马维伟 陈国鹏 刘强 王钧 卓玛草 袁建钰 张尚文 《草业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9期20-27,共8页
玛曲县是稳定与维护青藏高原和黄河上游生态系统的重要屏障。研究其生态环境与社会经济发展的可持续性具有重要意义。应用生态足迹模型对玛曲县2007-2016年的生态足迹、生态承载力、生态赤字及可持续发展指数变化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1... 玛曲县是稳定与维护青藏高原和黄河上游生态系统的重要屏障。研究其生态环境与社会经济发展的可持续性具有重要意义。应用生态足迹模型对玛曲县2007-2016年的生态足迹、生态承载力、生态赤字及可持续发展指数变化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10年间研究区人均生态足迹显著增加,由2007年的4.26 hm^2增加到2016年的5.91 hm^2,增幅达到38.73%,草地在该区域人均生态足迹中占98.83%;生态承载力从2007年的3.74 hm^2下降到2016年的3.04 hm^2,降幅达到18.72%,草地和林地占到了人均生态承载力的88.04%;该区域10年均呈现生态赤字,总体生态安全形势较弱,处于弱不可持续发展状态。草地是玛曲县主要生态足迹消耗资源,且草地消费需求和草地退化之间的矛盾突出,应加强对该区域草地生态的保护。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玛曲县 生态足迹 生态承载力 生态赤字 可持续发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免耕和秸秆覆盖对旱作区土壤氮素、水分和春小麦产量的影响 被引量:15
20
作者 张统帅 闫丽娟 +2 位作者 李广 陈国鹏 罗永忠 《浙江农业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8期1329-1341,共13页
采用随机区组设计进行大田试验,设置传统耕作(CT)、免耕(NT)、传统耕作+秸秆覆盖(TS)、免耕+秸秆覆盖(NTS)4种处理,研究不同处理下旱作区春小麦田的土壤容重、含水量、全氮含量、铵态氮含量、硝态氮含量和小麦产量。结果表明:不同处理实... 采用随机区组设计进行大田试验,设置传统耕作(CT)、免耕(NT)、传统耕作+秸秆覆盖(TS)、免耕+秸秆覆盖(NTS)4种处理,研究不同处理下旱作区春小麦田的土壤容重、含水量、全氮含量、铵态氮含量、硝态氮含量和小麦产量。结果表明:不同处理实施2 a后,NT和NTS处理的0~10 cm土层土壤容重显著(P<0.05)高于CT和TS处理;TS和NTS处理较CT处理增加了土壤含水量和土壤表层(0~40 cm)全氮含量,就2 a试验平均值而言,TS、NT和NTS处理的土壤含水量较CT处理分别增加8.33%、3.17%和3.82%,TS和NTS处理的土壤全氮含量分别较CT处理显著(P<0.05)增加1.78%和3.48%;但TS、NT和NTS处理的土壤铵态氮和硝态氮含量较CT处理显著(P<0.05)降低。从2 a试验平均值看,与CT处理相比,TS和NTS处理的春小麦产量明显增加,而NT处理的春小麦产量下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耕作方式 旱作农业 春小麦 土壤理化性状 产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