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上海教育软件发展有限公..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共找到
2
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显示方式:
文摘
详细
列表
相关度排序
被引量排序
时效性排序
尼莫地平联合持续腰大池引流治疗动脉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的疗效观察
被引量:
6
1
作者
罗武锋
蔡洁波
+1 位作者
陈泽鑫
黄广俊
《中国实用医药》
2019年第7期79-80,共2页
目的探讨尼莫地平联合持续腰大池引流治疗动脉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的临床疗效。方法 96例动脉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与实验组,每组48例。两组患者均采取对症治疗,在此基础上,对照组患者采取常规腰穿刺进行治疗,实验组患...
目的探讨尼莫地平联合持续腰大池引流治疗动脉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的临床疗效。方法 96例动脉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与实验组,每组48例。两组患者均采取对症治疗,在此基础上,对照组患者采取常规腰穿刺进行治疗,实验组患者采取尼莫地平联合持续腰大池引流进行治疗。比较两组患者头痛持续时间、大脑中动脉(MCA)血流流速及脑血管痉挛、脑积水发生情况。结果治疗后,实验组患者头痛持续时间(7.6±1.7)d短于对照组的(10.8±2.6)d, MCA血流流速(97.1±8.9)cm/s低于对照组的(109.5±10.2)cm/s,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患者脑血管痉挛及脑积水发生率分别为8.3%、0,均低于对照组的25.0%、8.3%,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尼莫地平联合持续腰大池引流治疗动脉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的效果较为理想,极大的缩短头痛持续时间,降低MCA血流流速、脑血管痉挛及脑积水发生率,是治疗动脉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的首选方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尼莫地平
持续腰大池引流
动脉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
临床疗效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3D-CTA与3D-DSA在破裂脑动脉瘤蛛网膜下腔出血介入治疗中的效果研究
被引量:
2
2
作者
蔡洁波
罗武锋
蔡跃豪
《中国实用医药》
2020年第5期35-37,共3页
目的探讨破裂脑动脉瘤蛛网膜下腔出血介入治疗中三维计算机断层摄影血管造影(3D-CTA)与三维数字减影血管造影(3D-DSA)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90例破裂脑动脉瘤蛛网膜下腔出血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所有患者分别实施3D-CTA、3D-DSA检查,均进行...
目的探讨破裂脑动脉瘤蛛网膜下腔出血介入治疗中三维计算机断层摄影血管造影(3D-CTA)与三维数字减影血管造影(3D-DSA)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90例破裂脑动脉瘤蛛网膜下腔出血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所有患者分别实施3D-CTA、3D-DSA检查,均进行介入治疗。比较3D-CTA与3D-DSA的诊断效果,分析3D-CTA检查的诊断符合率;比较两种检查方式对脑动脉瘤部位、形态、大小的检测情况;评定介入治疗的效果。结果90例患者实施3D-DSA检查确诊为破裂脑动脉瘤蛛网膜下腔出血87例,87例破裂脑动脉瘤蛛网膜下腔出血患者中共检出动脉瘤92个;实施3D-CTA检查共检出动脉瘤90个(其中误诊2个),漏诊2个,诊断符合率为95.7%(88/92)。3D-CTA与3D-DSA对各部位脑动脉瘤检出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3D-CTA与3D-DSA对脑动脉瘤形态分级结果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3D-DSA对直径<3 mm的脑动脉瘤检出率100.0%显著高于3D-CTA的83.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92个动脉瘤实施介入治疗后Raymond分级:1级84个,2级8个。结论在破裂脑动脉瘤蛛网膜下腔出血介入治疗中运用3D-CTA对病灶部位、形态的诊断结果与3D-DSA相当,且具有无创性,但对微小病灶不如3D-DSA,临床需根据实际状况合理选用,辅助患者的介入治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蛛网膜下腔出血
破裂脑动脉瘤
介入治疗
三维数字减影血管造影
三维计算机断层摄影血管造影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尼莫地平联合持续腰大池引流治疗动脉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的疗效观察
被引量:
6
1
作者
罗武锋
蔡洁波
陈泽鑫
黄广俊
机构
揭阳市人民医院
出处
《中国实用医药》
2019年第7期79-80,共2页
文摘
目的探讨尼莫地平联合持续腰大池引流治疗动脉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的临床疗效。方法 96例动脉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与实验组,每组48例。两组患者均采取对症治疗,在此基础上,对照组患者采取常规腰穿刺进行治疗,实验组患者采取尼莫地平联合持续腰大池引流进行治疗。比较两组患者头痛持续时间、大脑中动脉(MCA)血流流速及脑血管痉挛、脑积水发生情况。结果治疗后,实验组患者头痛持续时间(7.6±1.7)d短于对照组的(10.8±2.6)d, MCA血流流速(97.1±8.9)cm/s低于对照组的(109.5±10.2)cm/s,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患者脑血管痉挛及脑积水发生率分别为8.3%、0,均低于对照组的25.0%、8.3%,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尼莫地平联合持续腰大池引流治疗动脉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的效果较为理想,极大的缩短头痛持续时间,降低MCA血流流速、脑血管痉挛及脑积水发生率,是治疗动脉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的首选方式。
关键词
尼莫地平
持续腰大池引流
动脉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
临床疗效
分类号
R743.35 [医药卫生—神经病学与精神病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3D-CTA与3D-DSA在破裂脑动脉瘤蛛网膜下腔出血介入治疗中的效果研究
被引量:
2
2
作者
蔡洁波
罗武锋
蔡跃豪
机构
揭阳市人民医院神经外科
出处
《中国实用医药》
2020年第5期35-37,共3页
文摘
目的探讨破裂脑动脉瘤蛛网膜下腔出血介入治疗中三维计算机断层摄影血管造影(3D-CTA)与三维数字减影血管造影(3D-DSA)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90例破裂脑动脉瘤蛛网膜下腔出血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所有患者分别实施3D-CTA、3D-DSA检查,均进行介入治疗。比较3D-CTA与3D-DSA的诊断效果,分析3D-CTA检查的诊断符合率;比较两种检查方式对脑动脉瘤部位、形态、大小的检测情况;评定介入治疗的效果。结果90例患者实施3D-DSA检查确诊为破裂脑动脉瘤蛛网膜下腔出血87例,87例破裂脑动脉瘤蛛网膜下腔出血患者中共检出动脉瘤92个;实施3D-CTA检查共检出动脉瘤90个(其中误诊2个),漏诊2个,诊断符合率为95.7%(88/92)。3D-CTA与3D-DSA对各部位脑动脉瘤检出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3D-CTA与3D-DSA对脑动脉瘤形态分级结果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3D-DSA对直径<3 mm的脑动脉瘤检出率100.0%显著高于3D-CTA的83.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92个动脉瘤实施介入治疗后Raymond分级:1级84个,2级8个。结论在破裂脑动脉瘤蛛网膜下腔出血介入治疗中运用3D-CTA对病灶部位、形态的诊断结果与3D-DSA相当,且具有无创性,但对微小病灶不如3D-DSA,临床需根据实际状况合理选用,辅助患者的介入治疗。
关键词
蛛网膜下腔出血
破裂脑动脉瘤
介入治疗
三维数字减影血管造影
三维计算机断层摄影血管造影
分类号
R743.35 [医药卫生—神经病学与精神病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作者
出处
发文年
被引量
操作
1
尼莫地平联合持续腰大池引流治疗动脉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的疗效观察
罗武锋
蔡洁波
陈泽鑫
黄广俊
《中国实用医药》
2019
6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2
3D-CTA与3D-DSA在破裂脑动脉瘤蛛网膜下腔出血介入治疗中的效果研究
蔡洁波
罗武锋
蔡跃豪
《中国实用医药》
2020
2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页
确定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