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1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低Re数流动条件下翅片管束换热及阻力特性的研究 被引量:5
1
作者 罗来勤 王启杰 +1 位作者 杨小琼 李(女武) 《西安交通大学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2年第4期95-102,共8页
实验发现,与光管管束类似,随Re数增加圆翅片与椭圆翅片管束亦先后呈现3种不同的流态,即层流、混合流和紊流,相应的有3种不同的换热机制和规律。在低Re数时,换热由层流或混合流机制所控制。目前,工程中用紊流区的换热与阻力规律向下延伸... 实验发现,与光管管束类似,随Re数增加圆翅片与椭圆翅片管束亦先后呈现3种不同的流态,即层流、混合流和紊流,相应的有3种不同的换热机制和规律。在低Re数时,换热由层流或混合流机制所控制。目前,工程中用紊流区的换热与阻力规律向下延伸,用于设计运行于低Re数工况的自然抽风空冷器将导致设计的失败。实验表明,在自然抽风空冷器操作条件下,对于同样的换热系数,椭圆翅片管的压降比国翅片管低45%左右,采用椭圆翅片管将取得较明显的经济效益。实验还发现,来流气流不均匀性对自然抽风空冷器的平均换热特性几乎没有影响,因此对吸风入口型线的设计可以大大放低要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传热性质 流动阻力 翅征管 Re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液体火箭发动机推力室冷却通道传热优化计算 被引量:9
2
作者 吴峰 王秋旺 +2 位作者 罗来勤 曾敏 孙纪国 《推进技术》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3期197-200,共4页
采用标准k-ε两方程湍流模型对液体火箭发动机推力室再生冷却通道三维湍流流动与传热过程进行了数值预测,冷却工质为氢气,其密度、导热系数、动力粘度随着温度和压力而变化,通过两种优化方案来改变推力室冷却通道的深宽比。方案一为保... 采用标准k-ε两方程湍流模型对液体火箭发动机推力室再生冷却通道三维湍流流动与传热过程进行了数值预测,冷却工质为氢气,其密度、导热系数、动力粘度随着温度和压力而变化,通过两种优化方案来改变推力室冷却通道的深宽比。方案一为保持冷却通道的深度及肋宽不变,通过改变推力室壁面通道个数来改变通道的深宽比,方案二为保持通道数目不变,通过增加或降低通道高度来改变通道的深宽比。以此计算在不同通道深宽比下推力室壁面的传热特性,并进行了优化分析。计算结果表明:存在着一个最佳冷却通道个数,使得推力室壁面再生冷却效果达到最佳;在相同质量流量下,降低通道高度能够强化推力室传热,但同时增加了进出口压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液体推进剂火箭发动机 湍流模型 推力室 再生冷却 通道 优化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液体火箭发动机推力室冷却通道流动与传热数值研究 被引量:10
3
作者 吴峰 王秋旺 +1 位作者 罗来勤 孙纪国 《推进技术》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5期389-393,共5页
采用气固耦合算法对液体火箭发动机推力室再生冷却通道的流动与传热过程进行了三维湍流流动与传热数值模拟,冷却工质为氢气,其密度、导热系数、动力粘度随着温度和压力而变化。应用大涡模拟及标准k-ε双方程模型两种湍流模型分别进行数... 采用气固耦合算法对液体火箭发动机推力室再生冷却通道的流动与传热过程进行了三维湍流流动与传热数值模拟,冷却工质为氢气,其密度、导热系数、动力粘度随着温度和压力而变化。应用大涡模拟及标准k-ε双方程模型两种湍流模型分别进行数值模拟,详细揭示了再生冷却通道固体区和流体区内的速度场和温度场,并在不同的计算网格数目下对两种湍流模型的计算结果进行了对比。结果表明,在相同的网格条件下,标准k-ε双方程模型与实验数据的吻合精度比大涡模拟模型更好,且满足工程计算精度。随着网格数的增加,大涡模拟的计算精度逐渐得到改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气固耦合算法 液体推进剂火箭发动机 推力燃烧室 再生冷却 通道 湍流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泄漏与旁路对管壳式换热器壳侧气液两相流流型的影响 被引量:4
4
作者 徐斌 王启杰 +1 位作者 杨小琼 罗来勤 《西安交通大学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8年第5期108-110,共3页
采用逐步放开流路的方法,应用空气-水两相混合物研究了泄漏与旁路对壳侧流型及流型转变特性的影响.研究表明,旁路C及泄漏流A对换热器壳侧的流型及流型转变特性的影响不明显,而泄漏流E对壳侧流型及流型转变特性有显著影响.
关键词 壳侧两相流 流型 换热器 泄漏 旁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波纹内翅片管内空气强化传热特性的研究 被引量:5
5
作者 贺群武 钟文凯 +1 位作者 罗来勤 王秋旺 《工业加热》 CAS 2003年第3期3-4,共2页
研究了一种波纹内翅片管的换热特性,得出了所测参数范围内沿程温度及换热系数分布特点,并比较了相同管径的内翅片波纹管和光管的综合换热效果,结果表明:高Re数时管子与翅片间的接触热阻对传热性能有较大影响;波纹内翅片管的综合换热效... 研究了一种波纹内翅片管的换热特性,得出了所测参数范围内沿程温度及换热系数分布特点,并比较了相同管径的内翅片波纹管和光管的综合换热效果,结果表明:高Re数时管子与翅片间的接触热阻对传热性能有较大影响;波纹内翅片管的综合换热效果强于光管,而且在低流速下换热强化效果更加明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波纹内翅片管 强制对流 实验研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翅片管热疲劳试验及接触热阻测定 被引量:1
6
作者 杨小琼 王启杰 +1 位作者 王晓军 罗来勤 《西安交通大学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6年第8期45-50,共6页
介绍了所建立的以高温导热油为载体的接触热阻试验台,热疲劳的最高温度可达282℃.提出了接近工业操作工况的管内用高温导热油加热、管外在吸风式风洞中冷却的管束整体热疲劳方法及热疲劳试验条件与接触热阻测定条件分开的方法.对... 介绍了所建立的以高温导热油为载体的接触热阻试验台,热疲劳的最高温度可达282℃.提出了接近工业操作工况的管内用高温导热油加热、管外在吸风式风洞中冷却的管束整体热疲劳方法及热疲劳试验条件与接触热阻测定条件分开的方法.对国内近年来研制成功的整体轧制双金属翅片管进行了不同极限温度的热疲劳试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接触热阻 热疲劳试验 翅片管 测定 传热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除湿条件下波纹通道内对流传热传质的数值研究 被引量:1
7
作者 谢公南 王秋旺 罗来勤 《太阳能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6期598-603,共6页
通过数值计算对紧凑换热器一种波纹翅片通道内除湿条件下周期性充分发展的对流传热传质情况进行数值研究。计算采用曲线坐标系下压力与速度耦合的SIMPLER算法,湿空气流动Re数的范围为100~1100,Pr数为0.71,Sc数为0.61。讨论了不同波纹... 通过数值计算对紧凑换热器一种波纹翅片通道内除湿条件下周期性充分发展的对流传热传质情况进行数值研究。计算采用曲线坐标系下压力与速度耦合的SIMPLER算法,湿空气流动Re数的范围为100~1100,Pr数为0.71,Sc数为0.61。讨论了不同波纹高度、波纹间距对阻力与换热的影响,给出了不同Re数下的浓度场,并对动量、传热及传质进行了定量比较分析。计算结果表明,整体Nu数及fRe数随着波纹高度的增加或波纹间距的减小而增加;浓度随着Re数的增加沿着流动方向迅速降低;计算能较好的满足Chilton-Colburn相似,表明传热特性均可类推到传质特性中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对流传热传质 波纹通道 除湿条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倾斜平板通道自然对流的抽吸流率与换热 被引量:1
8
作者 杨小琼 罗来勤 +1 位作者 李(女武) 王启杰 《西安交通大学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1年第2期107-112,共6页
本文给出了空气在倾斜平板通道中自然对流抽吸流率和换热的实验结果。试验表明,由于变物性的影响,抽吸流率随△T的变化,先是随△T增大而增加,当△T超过一定值后,抽吸流率趋于定值不再变化。实验发现,在通道倾斜角较小时(θ≤30°),... 本文给出了空气在倾斜平板通道中自然对流抽吸流率和换热的实验结果。试验表明,由于变物性的影响,抽吸流率随△T的变化,先是随△T增大而增加,当△T超过一定值后,抽吸流率趋于定值不再变化。实验发现,在通道倾斜角较小时(θ≤30°),倾斜通道自然对流换热强度对通道的倾斜角度并不敏感,但是随着通道倾斜角度的进一步增大,努谢尔特数明显减小。拟合了适于不同倾斜角、不同瑞利数及b/L下的准则关系式,对设计计算有一定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通道 自然对流 抽吸流率 换热 平板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凝固层界面上局部对流换热系数的确定
9
作者 王超 王启杰 +1 位作者 杨小琼 罗来勤 《太阳能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4年第4期335-340,共6页
依据实测的固液界面的运动规律和界面上的能量守恒。讨论了一种确定国管外凝国层界面上局部对流换热系数的方法。凝固实验中局部对流换热系数的推算表明:凝固时的局部对流换热系数不同于圆管外单相介质的稳定局部对流换热系数。
关键词 凝固 固液界面 局部对流 换热系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轴对称热卷吸紊流流动近口区的实验研究 被引量:1
10
作者 胡卫东 王启杰 罗来勤 《西安交通大学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89年第6期43-48,76,共7页
本文用热线风速仪及数据采集系统对轴对称热卷吸紊流流动近口区的速度和温度分布特性进行了较系统的研究,用烟可视化技术揭示了流动特征。实验发现,在近口区的过渡段中出现波动产生、发展及崩毁现象。测量表明,在z/D约等于5时,流动的径... 本文用热线风速仪及数据采集系统对轴对称热卷吸紊流流动近口区的速度和温度分布特性进行了较系统的研究,用烟可视化技术揭示了流动特征。实验发现,在近口区的过渡段中出现波动产生、发展及崩毁现象。测量表明,在z/D约等于5时,流动的径向速度和温度分布呈线性规律,波动崩毁后,流动迅速成为充分发展,此时轴中心处脉动量基本不变,平均量呈高斯分布。实验结黑与chen等人的数值计算结果进行了比较,指出了计算模型的某些缺陷,提出了符合实际情况的修正。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轴对称 热卷吸流流动 烟气 近口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油-气混合物在TEMA-F型壳管式换热器壳侧窗口区的流动特性研究 被引量:1
11
作者 王伟 杨小琼 +1 位作者 王启杰 罗来勤 《西安交通大学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4年第5期81-86,共6页
用空气和0#柴油混合物作为介质,在常温常压下,对TEMA-F型理想壳管式换热器窗口区的摩擦压降和截面含气率进行了实验研究,获得了相应的实验关联式。
关键词 两相流 流动特性 换热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