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2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马朗凹陷哈尔加乌组烃源岩分布和生烃演化与石炭系成藏关系 被引量:5
1
作者 吴红烛 黄志龙 +5 位作者 柳波 郭小波 桑廷义 罗权生 孔宏伟 赵旭光 《中国石油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期22-31,共10页
通过井震结合烃源岩预测技术、盆地模拟技术和油源对比、原油运移示踪技术,对马朗凹陷石炭系火山岩系哈尔加乌组烃源岩分布与烃源岩(灶)生烃演化规律、石炭系原油和烃源岩地球化学特征及原油运移特征等方面进行研究。结果表明:马朗凹陷... 通过井震结合烃源岩预测技术、盆地模拟技术和油源对比、原油运移示踪技术,对马朗凹陷石炭系火山岩系哈尔加乌组烃源岩分布与烃源岩(灶)生烃演化规律、石炭系原油和烃源岩地球化学特征及原油运移特征等方面进行研究。结果表明:马朗凹陷石炭系火山岩系烃源岩主要有正常沉积型和火山碎屑沉积型两种赋存型式,烃源岩与火山岩具有4类共生关系;马中构造带石炭系原油为高成熟度原油,牛东构造带石炭系原油主要为成熟油;牛东构造带石炭系原油主要为马朗凹陷北斜坡带牛东本地成熟烃源岩所生,于白垩纪中晚期开始大量生烃,自东向西运移成藏;马中构造带油气来自凹陷中心高成熟烃源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烃源灶 生物标志物 成藏期 生烃期 含氮化合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台北凹陷神泉油田断块油气藏特征与控油因素 被引量:8
2
作者 罗权生 李道阳 +3 位作者 李国兵 冯利平 刘波 孔凡志 《断块油气田》 CAS 2003年第6期19-22,共4页
台北凹陷神泉油田侏罗系油藏储量占全油田的 70 % ,是神泉油田的主力油藏 ,油藏类型为复杂断块油藏。平面上受北东走向断层和东西走向两组断层夹持形成了“墙角式”的 1 6个含油断块 ,各断块之间无统一油水界面 ;纵向上发育 44个油藏 ,... 台北凹陷神泉油田侏罗系油藏储量占全油田的 70 % ,是神泉油田的主力油藏 ,油藏类型为复杂断块油藏。平面上受北东走向断层和东西走向两组断层夹持形成了“墙角式”的 1 6个含油断块 ,各断块之间无统一油水界面 ;纵向上发育 44个油藏 ,单个油藏规模小 ,以低丰度油藏为主。继承性发育的古构造背景控制了油藏的形成与演化 ,正向构造的周全程度影响了油气的富集程度 ,断层封闭的相对性和易变性导致油气分布贫富差异更趋明显、油水关系更加复杂化 ,对这一典型油藏进行分析 ,明确控油因素 ,将有助于进一步明确该区滚动勘探的方向 ,开拓新的找油领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台北凹陷 神泉油田 断块油气藏 特征 控油因素 滚动勘探 油气富集 断层封闭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台北凹陷第三系油气储层特征及影响因素 被引量:9
3
作者 罗权生 徐君 +3 位作者 王加辉 陆林潭 何伯斌 胥东宏 《大庆石油地质与开发》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6期18-21,共4页
台北凹陷第三系含油储层岩性以细砂岩为主,岩石学类型以岩屑长石砂岩和混合砂岩为主,含气储层岩性以砂砾岩为主,岩石学类型为岩屑砂砾岩。储层微观储集特征发育剩余原生粒间孔、粘土矿物杂基内的微孔隙及微裂缝等储集空间类型。孔隙结... 台北凹陷第三系含油储层岩性以细砂岩为主,岩石学类型以岩屑长石砂岩和混合砂岩为主,含气储层岩性以砂砾岩为主,岩石学类型为岩屑砂砾岩。储层微观储集特征发育剩余原生粒间孔、粘土矿物杂基内的微孔隙及微裂缝等储集空间类型。孔隙结构以中孔、细喉道为主,为中高孔、中—低渗型储层。通过对储层物性影响因素的研究认为,岩石组构、沉积微相、成岩作用是影响该区储层物性的主要因素;碳酸盐胶结物及自生粘土矿物导致储层物性变差;粘土矿物在转化过程中释放的酸性水对碎屑颗粒和胶结物的溶蚀作用及烃类的后期注入在一定程度上起到了对储层原生孔隙的改善和保存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冲积扇 细砂岩 碳酸盐 黄铁矿 原生孔隙 烃类注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模型反演技术在浅层储集层研究中的应用 被引量:8
4
作者 罗权生 吴永富 +2 位作者 陈旋 杨惠娟 王凤英 《新疆石油地质》 CAS CSCD 2000年第4期331-332,共2页
反演技术是目前用于储集层预测的重要手段。该方法的实质是将常规的界面型反射剖面转化为岩层型测井剖面,为地质学家直接研究储集层横向变化提供方便。我院1998年引入的荷兰Jason公司的Invermod模块便是实现上述转化的技术之一。从简... 反演技术是目前用于储集层预测的重要手段。该方法的实质是将常规的界面型反射剖面转化为岩层型测井剖面,为地质学家直接研究储集层横向变化提供方便。我院1998年引入的荷兰Jason公司的Invermod模块便是实现上述转化的技术之一。从简单介绍反演基本原理及Invermod工作流程出发,指出非阻抗反演与波阻抗反演结合使用,对识别薄层更为有效。通过一年的开发和在神泉油田浅层储集层预测中的应用,取得了较好的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INVERMOD 阻抗 储集层 预测 反演技术 地震反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台北凹陷西部七克台组油气成藏有利条件分析 被引量:1
5
作者 罗权生 孔繁志 +2 位作者 马青云 宋学良 荆文波 《特种油气藏》 CAS CSCD 2005年第1期15-19,共5页
台北凹陷西部七克台组自生、自储、自盖 ,构成良好的区域性生储盖组合。上段为大套暗色泥岩 ,既是生油层 ,也是区域性盖层 ;下段集中发育储集层 ,可分为上、下 2个砂岩组 ,其中上砂岩组砂层单层厚度小 ,岩性细 ,排驱压力略高、孔喉半径... 台北凹陷西部七克台组自生、自储、自盖 ,构成良好的区域性生储盖组合。上段为大套暗色泥岩 ,既是生油层 ,也是区域性盖层 ;下段集中发育储集层 ,可分为上、下 2个砂岩组 ,其中上砂岩组砂层单层厚度小 ,岩性细 ,排驱压力略高、孔喉半径略小 ,属滨湖滩坝砂和席状砂 ,含油气性优于下砂岩组 ,是今后滚动勘探的重点层系。受区域构造和沉积背景双重影响 ,台北西部七克台组具备形成低幅度背斜、断块和岩性多种 (圈闭 )油气藏的石油地质条件。火焰山构造带上盘是今后评价勘探低幅度背斜型油藏的重点领域 ;火焰山构造带下盘是继续滚动勘探断块型 (圈闭 )油藏的重点区域 ;古弧形带东斜坡和火焰山构造带北坡是突破岩性油藏的重点地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构造型油藏 岩性油藏 成藏条件 分析 七克台组 台北凹陷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台北凹陷第三系膏盐岩对油气运聚的意义 被引量:20
6
作者 罗权生 荆文波 聂朝强 《石油勘探与开发》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0年第1期29-31,共3页
吐哈盆地台北凹陷西部雁木西—神泉地区自始新统至渐中新统桃树园组沉积期发育了近千米厚的膏盐岩,主要成分是硬石膏。分析膏盐岩的沉积特征,结合成藏条件综合分析,可知膏盐岩对浅层油气的运移、聚集和保存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膏盐层具... 吐哈盆地台北凹陷西部雁木西—神泉地区自始新统至渐中新统桃树园组沉积期发育了近千米厚的膏盐岩,主要成分是硬石膏。分析膏盐岩的沉积特征,结合成藏条件综合分析,可知膏盐岩对浅层油气的运移、聚集和保存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膏盐层具有极强的物性封闭能力;由石膏向硬石膏转化过程中脱水导致欠压实泥岩的形成;膏盐层与欠压实泥岩共同控制着凹陷西部浅层油气的运移、聚集和保存。胜南及雁木西油田周边膏盐层十分发育,是浅层继续滚动勘探的有利地区。图2表1参5(梁大新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第三系 膏盐岩 油气运聚 台北凹陷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台北凹陷反转构造特征与油气关系浅析 被引量:9
7
作者 罗权生 《石油勘探与开发》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7年第5期25-28,共4页
分析解剖了吐哈盆地台北凹陷几个典型的反转构造,结合已知油气田(藏)的分布特点,从区域构造演化的角度,探讨了反转构造与油气聚集的关系。认为台北凹陷的反转构造主要发育在保罗纪,表现为逆断层上盘的中、下佚罗统厚度明显加大,... 分析解剖了吐哈盆地台北凹陷几个典型的反转构造,结合已知油气田(藏)的分布特点,从区域构造演化的角度,探讨了反转构造与油气聚集的关系。认为台北凹陷的反转构造主要发育在保罗纪,表现为逆断层上盘的中、下佚罗统厚度明显加大,是由早期的同生正断层在晚期以逆断层方式活动形成的断层上盘的正反转构造,其发展演化与区域应力场的演变息息相关。构造反转期始于中、晓燕山运动时期,与凹陷内主力烃源岩(水西沟群油源岩)的排烃期匹配良好。燕山运动中、晚期始形成的二级构造带,多数具有正反转构造特征,对油气的聚集起着控制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构造特征 油气聚集 盆地 反转构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均值为“零”的曲线重构技术在地震反演中的应用 被引量:8
8
作者 罗权生 赵铭 +2 位作者 张晓菊 杲先进 邵建萍 《新疆石油地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4期478-480,共3页
在储集层与非储集层的声波曲线没有明显差异的地区内,利用波阻抗反演技术进行储集层预测比较困难,应用曲线重构技术则可获得明显的地质效果。传统的曲线重构技术改变了原有的时—深关系,反演后的层位与原地震层位存在较大误差,通过在目... 在储集层与非储集层的声波曲线没有明显差异的地区内,利用波阻抗反演技术进行储集层预测比较困难,应用曲线重构技术则可获得明显的地质效果。传统的曲线重构技术改变了原有的时—深关系,反演后的层位与原地震层位存在较大误差,通过在目的层实现特征曲线均值为零的特殊手段进行特征曲线重构,既反映目的层岩性变化,又较好地保留了原始曲线代表的实际地质特征,较好地解决了曲线重构中存在的问题,提高了测井约束反演的可靠性。在葡萄沟地区的应用中,重构前、后合成地震记录的对比表明,只是波组特征有所变化,而时—深对应关系基本没有改变,在该地区准确地预测了七克台组4个砂组的平面变化,与地质认识吻合,证实了方法的可行性,值得进一步推广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储集层预测 特征测井曲线重构 测井约束反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吐哈盆地红南9-12井新发现含油气地层归属探讨 被引量:2
9
作者 罗权生 杨均奇 李森明 《新疆石油地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1期117-119,共3页
吐哈盆地红连油田下白垩统三十里大墩组与上侏罗统喀拉扎组之间发现了一套新的含油气地层。通过对岩电、重矿物组合、粘土矿物等特征及地震层序分析,认为该套地层位于不整合面之上,应归属于下白垩统三十里大墩组下段较为合理。该套地层... 吐哈盆地红连油田下白垩统三十里大墩组与上侏罗统喀拉扎组之间发现了一套新的含油气地层。通过对岩电、重矿物组合、粘土矿物等特征及地震层序分析,认为该套地层位于不整合面之上,应归属于下白垩统三十里大墩组下段较为合理。该套地层在研究区普遍具备成藏的基本条件,应作为进一步勘探的有利目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吐哈盆地 不整合 白垩系 粘土矿物 重矿物 层序界面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吐哈盆地北部山前带下侏罗统天然气气源与成藏模式 被引量:17
10
作者 柳波 黄志龙 +3 位作者 罗权生 陈旋 马剑 王玫玫 《中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期258-264,共7页
为了明确山前带柯柯亚下侏罗统气藏,对于这套位于中上侏罗统油气藏之下的天然气性质、来源及成藏模式,运用地球化学分析和天然气气藏解剖方法进行研究。研究结果表明:本区天然气甲烷碳同位素分布在-44.0‰~-38.7‰,乙烷碳同位分布在-2... 为了明确山前带柯柯亚下侏罗统气藏,对于这套位于中上侏罗统油气藏之下的天然气性质、来源及成藏模式,运用地球化学分析和天然气气藏解剖方法进行研究。研究结果表明:本区天然气甲烷碳同位素分布在-44.0‰~-38.7‰,乙烷碳同位分布在-29.0‰~-27.5‰,属于偏腐泥型的腐殖气,伴生原油的物理性质和生物标志物呈现出典型的成熟煤系油特征,并与中上侏罗统油气来源不同,即地质条件和地球化学数据都证明天然气母质处于成熟演化阶段,垂向运移距离短,来自八道湾组煤系泥岩;天然气大量充注前大面积致密储层的形成、下侏罗统异常超压的发育以及源储的紧密叠置,都是形成致密砂岩气藏的地质条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吐哈盆地 同位素 天然气来源 致密砂岩气 成藏模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三塘湖盆地牛东油田火山岩岩性岩相特征及其对储集性能的控制作用 被引量:13
11
作者 孙玉凯 罗权生 +2 位作者 张克安 任忠跃 石家雄 《石油天然气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3期57-61,共5页
为评价火山岩储集性能,优化评价井位部署,为牛东油田储量升级及产能建设方案的编制提供科学依据,以连续取心井资料为基础,通过岩心观察、薄片鉴定、全岩分析和测井解释,在牛东油田识别出火山熔岩和火山碎屑岩2大类10种火山岩岩石类型,... 为评价火山岩储集性能,优化评价井位部署,为牛东油田储量升级及产能建设方案的编制提供科学依据,以连续取心井资料为基础,通过岩心观察、薄片鉴定、全岩分析和测井解释,在牛东油田识别出火山熔岩和火山碎屑岩2大类10种火山岩岩石类型,其中火山熔岩以安山岩和玄武岩为主,火山碎屑岩以火山角砾岩和凝灰岩为主。通过钻井、测井、地震多学科结合,建立了3大类6种火山岩相,包括溢流相、爆发相和火山沉积相,以溢流相为主,火山活动表现出裂隙式喷发的特点。结合火山岩储层微观特征研究,认为火山岩岩性岩相是控制火山岩储集性能优劣的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火山岩 岩性 岩相 储集性能 喷溢相 杏仁构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三塘湖盆地石炭系火山岩储集性能 被引量:8
12
作者 杨珍祥 梁浩 罗权生 《新疆石油地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3期254-256,共3页
针对火山岩油气藏形成的特殊性,从油源条件、优质储集层的成因、构造背景等角度,重点分析了牛东油田上石炭统卡拉岗组火山岩油藏形成的控制因素。结果表明,牛东油田卡拉岗组火山岩油藏储集层岩性主要为安山岩、玄武岩,其次为火山角砾岩... 针对火山岩油气藏形成的特殊性,从油源条件、优质储集层的成因、构造背景等角度,重点分析了牛东油田上石炭统卡拉岗组火山岩油藏形成的控制因素。结果表明,牛东油田卡拉岗组火山岩油藏储集层岩性主要为安山岩、玄武岩,其次为火山角砾岩;溶孔、洞和裂缝是主要的储集空间类型;下伏的哈尔加乌组的暗色泥岩和碳质泥岩等烃源岩所形成的油气,通过断层向上运移到火山岩顶部,然后通过不整合面下的渗透层横向运移并聚集到局部构造的高部位,形成地层岩性油气藏;良好的储集条件、断裂通道、古构造背景以及充足的油源是控制油藏形成的重要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三塘湖盆地 马朗凹陷 石炭纪 火山岩 储集层 油气藏形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三塘湖盆地马朗凹陷石炭系火山岩储集层特征及影响因素 被引量:21
13
作者 孙玉凯 罗权生 何国貌 《大庆石油学院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09年第3期36-42,共7页
以牛东油田为例,利用岩心、薄片、扫描电镜、常规及特殊电测井资料,分析三塘湖盆地马朗凹陷火山岩储层的岩性特征、岩相分布、储集空间类型和岩石物性(包括孔隙度和渗透率)等因素.结果表明:该区含油气的火山岩主要为上石炭统卡拉岗组(C2... 以牛东油田为例,利用岩心、薄片、扫描电镜、常规及特殊电测井资料,分析三塘湖盆地马朗凹陷火山岩储层的岩性特征、岩相分布、储集空间类型和岩石物性(包括孔隙度和渗透率)等因素.结果表明:该区含油气的火山岩主要为上石炭统卡拉岗组(C2k),岩性包括熔岩(安山岩和玄武岩)和火山碎屑岩,以熔岩为主,熔岩的平均孔隙度为10.6%,渗透率为2.37×10-3μm2;火山角砾岩类的平均孔隙度为11.3%,渗透率为1.88×10-3μm2,储集空间包括原生气孔、残余气孔、次生溶孔(以杏仁溶蚀孔、斑晶溶蚀孔为主)和裂缝等;火山岩的岩性、岩相及火山岩的次生改造是影响该区火山岩储集性能的重要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马朗凹陷 火山岩 溢流相 储集空间 风化淋滤 溶蚀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台北凹陷温吉桑-温南地区滚动勘探开发潜力及技术对策 被引量:2
14
作者 桑廷义 罗权生 +2 位作者 李道阳 成进湖 陈旋 《特种油气藏》 CAS CSCD 2003年第5期20-21,25,共3页
温吉桑-温南地区历经燕山、喜山运动,形成了一系列成排成带展布的断背斜、断鼻等复杂构造圈闭。受断层控制,呈东西走向的局部构造与南北展布的低位体系域辫状河三角洲砂体叠置,在温吉桑地区局部构造东西两翼发育侧缘上倾尖灭岩性油藏,... 温吉桑-温南地区历经燕山、喜山运动,形成了一系列成排成带展布的断背斜、断鼻等复杂构造圈闭。受断层控制,呈东西走向的局部构造与南北展布的低位体系域辫状河三角洲砂体叠置,在温吉桑地区局部构造东西两翼发育侧缘上倾尖灭岩性油藏,在温南地区发育复杂断块油藏。在高分辨层序地层学指导下开展储层横向预测,以人机工作站为平台的全三维地震目标处理、解释及断层封堵性研究是进一步挖掘本区潜在目标的关键技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复杂断块油气藏 岩性油气藏 滚动勘探 开发潜力 技术对策 温吉桑一温南地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吐哈盆地神泉复式油田滚动勘探开发成效与挖潜经验 被引量:1
15
作者 何勇 罗权生 赵铭 《新疆石油地质》 CAS CSCD 2000年第4期318-322,共5页
神泉池田是一个典型的复式油田。纵向上,包括侏罗东、白垩系和第三系下、中、上共五个油藏。横向上发育12个含油断块。各断块之间油水系统各异,油气富集程度不均。自1996年实施滚动勘探开发方案以来,不仅陆续发现了神213、神220等八... 神泉池田是一个典型的复式油田。纵向上,包括侏罗东、白垩系和第三系下、中、上共五个油藏。横向上发育12个含油断块。各断块之间油水系统各异,油气富集程度不均。自1996年实施滚动勘探开发方案以来,不仅陆续发现了神213、神220等八个新的含油断块,而且发现了第三系中、上两个新油藏。使油田的储量规模逐年增加,产能由最初的1×104t扩大到11×104t,取得了良好的经济效益。总结此类油气田的油气聚集特点及其主要控制因素和滚动勘探开发一体化的技术思路、政策与运作方式,具有重要的实用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滚动勘探开发 断块油气藏 复式油田 油气聚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吐哈盆地丘东洼陷层序基准面旋回与储集性能关系 被引量:2
16
作者 李森明 罗权生 +3 位作者 郭林 曹志雄 徐军林 张亚珍 《新疆石油地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6期681-685,共5页
通过对吐哈盆地台北凹陷丘东洼陷中侏罗统层序基准面旋回与储集层储集性能的对比分析认为,丘东洼陷短期基准面的升降对储集性能具有明显的控制作用,短期基准面上升,储集层储集性能变差;短期基准面下降,储集层储集性能则变好。将中侏罗... 通过对吐哈盆地台北凹陷丘东洼陷中侏罗统层序基准面旋回与储集层储集性能的对比分析认为,丘东洼陷短期基准面的升降对储集性能具有明显的控制作用,短期基准面上升,储集层储集性能变差;短期基准面下降,储集层储集性能则变好。将中侏罗统短期基准面旋回测井响应模型分为退积-退积型、退积-进积型、进积-退积型和进积-进积型等4种。同时认为,储集层物性随着中期基准面的上升,辫状河道沉积砂体变厚、粒级变粗、砂泥比增大;中期基准面下降、旋回,储集层物性明显变差。指出了相对优质储集层发育的层段对应于基准面较低部位的储集层,丘东洼陷纵向上J2x4早期和J2s2是岩性油气藏勘探的有利目标层位;平面上弧形带两翼为有利的岩性油气藏发育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吐哈盆地 上升 下降 层序地层学 可容空间 储集层 基准面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马朗凹陷芦草沟组页岩油储层成岩演化与溶蚀孔隙形成机制 被引量:43
17
作者 吴林钢 李秀 +4 位作者 郭小波 罗权生 刘晓健 陈旋 姜振学 《中国石油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3期38-43,53,共7页
通过场发射环境扫描电子显微镜、X射线衍射等试验手段,对三塘湖盆地马朗凹陷芦草沟组页岩油储层成岩演化特征与溶蚀孔隙形成机制进行研究。结果表明:二叠系芦草沟组泥页岩为低孔、特低渗储层,主要经历了压实、胶结、交代以及溶解等成岩... 通过场发射环境扫描电子显微镜、X射线衍射等试验手段,对三塘湖盆地马朗凹陷芦草沟组页岩油储层成岩演化特征与溶蚀孔隙形成机制进行研究。结果表明:二叠系芦草沟组泥页岩为低孔、特低渗储层,主要经历了压实、胶结、交代以及溶解等成岩作用;有机质热演化与无机矿物成岩演化在时空上相对应,有机质生烃高峰、孔隙度高值区、伊利石含量高值区在同一深度出现;生烃过程形成的酸性流体溶解不稳定矿物,形成溶蚀孔隙,同时为伊利石化提供K+;矿物溶蚀孔和有机质残留孔是页岩油重要的储集空间,伊利石化可加速钾长石溶解,并造成矿物的体积收缩,对储集空间的形成具有明显促进作用;泥页岩中溶蚀孔隙的形成与有机质生烃、油气初次运移同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页岩油 储层 成岩演化 溶蚀孔隙 形成机制 马朗凹陷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三塘湖盆地马朗凹陷二叠系油气运移机制与页岩油富集规律 被引量:15
18
作者 柳波 迟亚奥 +4 位作者 黄志龙 罗权生 吴红烛 陈旋 申英 《石油与天然气地质》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6期725-730,共6页
三塘湖盆地马朗凹陷发现的二叠系芦草沟组页岩油,具有较好的油气资源潜力,其形成与富集机理与常规油气藏有很大差异。页岩油运移机制是页岩油形成机理的重要部分,在岩心观察、薄片鉴定结合地球化学分析化验及地质条件综合分析的基础之上... 三塘湖盆地马朗凹陷发现的二叠系芦草沟组页岩油,具有较好的油气资源潜力,其形成与富集机理与常规油气藏有很大差异。页岩油运移机制是页岩油形成机理的重要部分,在岩心观察、薄片鉴定结合地球化学分析化验及地质条件综合分析的基础之上,重点研究了页岩油运移的动力、通道、方向、距离和效率等方面。结果表明,页岩油在源内的运移效应不明显,油气的富集非源内规模性运移聚集结果;油气垂向向源外的运移效应较为显著,活动的大规模断裂会降低源内页岩油丰度。页岩油的初次运移以生烃造成的地层超压为动力,通过干酪根网络、纹层间及微裂缝发生了小尺度的运移,油气大部分滞留原地,运移效率极低。在输导断裂发育的地区,泥页岩生成的油气发生了垂向向上的二次运移,在芦草沟组上覆地层聚集成藏。页岩油的这种运移机制决定了页岩油连续分布、油水分异差、油气聚集不受构造控制及断裂活动区油气丰度较低的特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运移效应 运移通道 页岩油 二叠系 马朗凹陷 三塘湖盆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吐哈盆地神泉油田三间房组沉积微相特征 被引量:7
19
作者 罗权生 《新疆石油地质》 CAS CSCD 2001年第4期309-312,共4页
三间房组是吐哈盆地神泉油田的主要储集层和产油层,其沉积微相的研究对该油田的勘探开发具有十分重要的指导意义。研究认为,中侏罗统三间房组储集层为一套近物源、短水流搬运的粗碎屑沉积岩,属河流-滨浅湖沉积体系辫状河三角洲相,... 三间房组是吐哈盆地神泉油田的主要储集层和产油层,其沉积微相的研究对该油田的勘探开发具有十分重要的指导意义。研究认为,中侏罗统三间房组储集层为一套近物源、短水流搬运的粗碎屑沉积岩,属河流-滨浅湖沉积体系辫状河三角洲相,可进一步划分为分流河道、心滩、漫堤(滩)、决口扇,水下分流河道(包括水下心滩砂坝)、侧缘砂、前缘席状砂等微相;不同沉积微相油层物性及含油性差异明显,分流河道、心滩、水下分流河道(包括水下心滩砂坝)微相的油层物性好,是油气聚集的有利相带,漫堤(滩)、席状砂等微相相对较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吐鲁番盆地 哈密盆地 神泉油田 中侏罗世 沉积岩相 油气聚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三塘湖盆地条湖组致密油地质特征及勘探潜力 被引量:63
20
作者 梁浩 李新宁 +6 位作者 马强 梁辉 罗权生 陈璇 白国娟 张琪 孟元林 《石油勘探与开发》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5期563-572,共10页
应用地震、测井、录井和分析化验资料,研究新疆哈密地区三塘湖盆地二叠系致密油地质特征及勘探潜力。三塘湖盆地二叠系条湖组二段发育高孔低渗型致密沉凝灰岩储集层,储集层粒度细,纳米级孔喉占88.3%,空气渗透率小于0.5×10^-... 应用地震、测井、录井和分析化验资料,研究新疆哈密地区三塘湖盆地二叠系致密油地质特征及勘探潜力。三塘湖盆地二叠系条湖组二段发育高孔低渗型致密沉凝灰岩储集层,储集层粒度细,纳米级孔喉占88.3%,空气渗透率小于0.5×10^-3μm^2;储集层脆性大、易于压裂,含油饱和度高,原油密度较高。条二段致密沉凝灰岩储集层中原油主要来自下伏芦草沟组优质烃源岩,源储纵向相距100-500m,烃源岩生成的中质原油经油源断裂向上运移至条二段储集层中聚集,具有他源充注、源储分离的聚集特征。致密油分布主要受芦草沟组烃源岩和条二段沉凝灰岩储集层控制。马朗一条湖凹陷条二段致密油甜点区勘探面积约203km^2,预测甜点区资源量2.4×10^8t。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三塘湖盆地 条湖组 致密油 沉凝灰岩 火山岩储集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