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8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医学八年制课程整合模块化教学的探索与实践——以神经精神与运动模块Ⅰ为例 被引量:12
1
作者 罗本燕 唐敏 +3 位作者 许毅 吴立东 王菁 李晓明 《西北医学教育》 2013年第5期1020-1022,共3页
以神经精神与运动模块Ⅰ为例介绍了作者所在高校医学八年制课程整合模块教学的实践:模块教学组织框架;模块课程设计;模块教学实施方法;模块课程成绩评定。以探索适合我国国情的医学八年制教学新模式。
关键词 神经内科 模块教学 PBL 医学八年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重复经颅磁刺激联合抗抑郁药对抑郁症首次发病患者的早期疗效及认知功能的影响 被引量:47
2
作者 黄满丽 许毅 +5 位作者 胡健波 周韦华 魏宁 胡少华 戚洪莉 罗本燕 《浙江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3期286-290,共5页
目的:探讨重复经颅磁刺激(rTMS)联合抗抑郁药物对抑郁症首次发病患者的早期疗效及认知功能的影响。方法:选择符合《美国精神障碍诊断统计手册第四版(DSM-IV)》抑郁发作诊断标准,年龄为18~45岁的60例首发抑郁症患者。随机分为研究组和对... 目的:探讨重复经颅磁刺激(rTMS)联合抗抑郁药物对抑郁症首次发病患者的早期疗效及认知功能的影响。方法:选择符合《美国精神障碍诊断统计手册第四版(DSM-IV)》抑郁发作诊断标准,年龄为18~45岁的60例首发抑郁症患者。随机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两组均服用氢溴酸西酞普兰片20 mg/d,研究组加用2周rTMS真性刺激,以10 Hz、90%运动阈值刺激患者左前额叶背外侧;对照组加用2周rTMS伪刺激治疗。采用汉密顿抑郁量表(HAMD)测评患者治疗前后的疗效;采用威斯康星卡片分类测验(WCST)和持续操作测验(CPT)评估治疗前后的认知功能。结果:①治疗2周后,研究组有效率高于对照组(57%vs29%,P<0.05)。②治疗后两组患者HAMD总分明显下降,2周时研究组的HAMD总分低于对照组(15.36±1.73vs17.43±2.44,P<0.01)。③在WCST测验中,治疗后研究组分类数增加(P<0.05),并且好于对照组(P<0.05),其他指标无统计学差异。在CPT测验中各项指标均无统计学差异。④经rTMS治疗后患者未见严重的不良事件发生。结论:10 Hz rTMS辅助氢溴酸西酞普兰片治疗抑郁症,能增强患...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抑郁症/治疗 抑郁症/药物疗法 磁力学/治疗应用 电磁场 物理治疗技术 治疗结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发作性运动诱发性运动障碍患者运动功能的fM RI研究 被引量:2
3
作者 祝一虹 罗本燕 +4 位作者 阮凌翔 王美豪 李建策 翁旭初 陈宜张 《浙江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2006年第2期189-193,共5页
目的:比较发作性运动诱发性运动障碍(PKD)患者与正常被试者在运动准备和执行过程中大脑激活差异,尤其是皮层下结构。方法:利用事件相关功能磁共振成像(fMR I)技术,结合运动准备和执行任务刺激,使用AFN I软件的反卷积程序生成激活图。结... 目的:比较发作性运动诱发性运动障碍(PKD)患者与正常被试者在运动准备和执行过程中大脑激活差异,尤其是皮层下结构。方法:利用事件相关功能磁共振成像(fMR I)技术,结合运动准备和执行任务刺激,使用AFN I软件的反卷积程序生成激活图。结果:PKD患者在运动准备阶段脑区激活较正常人少,其中基底节无激活。执行阶段,除双侧初级运动皮层,其余脑区激活也较正常人少,但不如准备阶段明显。结论:PKD患者在发作间歇期无论准备或执行运动任务,大脑运动环路均表现异常功能状态。此类运动障碍的发生可能是抑制功能的减弱引起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磁共振成像/方法 运动障碍/并发症 运动准备 运动执行 发作性运动诱发性运动障碍 功能磁共振成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以霍纳综合征为主要表现的颈动脉夹层一例 被引量:1
4
作者 方兴 徐子奇 +3 位作者 罗本燕 袁怀武 朱雄超 袁圆 《浙江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2期229-232,共4页
一例44岁患者因“左侧眼睑下垂伴左侧头部及颈部疼痛20天”入院,颅脑核磁共振成像示左侧顶叶亚急性脑梗死,左侧颈内动脉壁间血肿,颈部血管计算机断层扫描血管造影示左侧颈内动脉C1段颈段线状狭窄,全脑血管造影术示左侧颈内动脉C1段... 一例44岁患者因“左侧眼睑下垂伴左侧头部及颈部疼痛20天”入院,颅脑核磁共振成像示左侧顶叶亚急性脑梗死,左侧颈内动脉壁间血肿,颈部血管计算机断层扫描血管造影示左侧颈内动脉C1段颈段线状狭窄,全脑血管造影术示左侧颈内动脉C1段夹层。经抗凝等治疗后病情好转。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霍纳综合征/诊断 脑梗死/并发症 颈动脉疾病/药物疗法 肝素低分子量/治疗应用 磁共振成像 脑血管造影术 病例报告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阿尔茨海默病与帕金森病步态分析的中国专家共识 被引量:13
5
作者 中国老年保健协会阿尔茨海默病分会 解放军总医院国家老年疾病临床医学研究中心 +4 位作者 解恒革 彭国平 唐毅 潘晓东 罗本燕 《中华老年心脑血管病杂志》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1期1141-1145,共5页
流行病学调查指出我国阿尔茨海默病(Alz-heimer's disease,AD)患病总人数近1000万,帕金森病(Parkinson disease,PD)患者总人数近300万[1-2]。AD和PD是最常见的神经系统变性疾病,起病隐匿且早期诊断困难,可导致患者运动、认知功能的... 流行病学调查指出我国阿尔茨海默病(Alz-heimer's disease,AD)患病总人数近1000万,帕金森病(Parkinson disease,PD)患者总人数近300万[1-2]。AD和PD是最常见的神经系统变性疾病,起病隐匿且早期诊断困难,可导致患者运动、认知功能的障碍直至全部能力丧失,我国每年医疗和护理支出达数万亿人民币[3]。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阿尔茨海默病 帕金森病 步态 淀粉样β肽类 正电子发射断层显像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MicroRNA-338与靶蛋白eiF4E3的相互作用研究 被引量:2
6
作者 何谦益 彭国平 +1 位作者 刘伟霞 罗本燕 《浙江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6期583-588,共6页
目的:分析脑缺血再灌注损伤中MicroRNA-338的关键靶蛋白,并探讨MicroRNA调控其靶蛋白的作用及影响因素。方法:采用生物信息学软件预测microRNA-338的可能靶蛋白,根据所预测靶蛋白的mRNA3′UTR二级结构(RNAstructure 4.6软件预测)及其在... 目的:分析脑缺血再灌注损伤中MicroRNA-338的关键靶蛋白,并探讨MicroRNA调控其靶蛋白的作用及影响因素。方法:采用生物信息学软件预测microRNA-338的可能靶蛋白,根据所预测靶蛋白的mRNA3′UTR二级结构(RNAstructure 4.6软件预测)及其在脑缺血再灌注损伤中的作用,确定关键靶蛋白。通过双荧光酶报告系统检验microRNA-338与靶蛋白3′UTR的相互识别;采用Western blot检测实验组与对照组eiF4E3的表达变化。结果:eiF4E3可能是microRNA-338的关键靶蛋白,且其与microRNA-338识别的局部RNA二级结构保持不变。细胞荧光检测结果显示,萤火虫荧光在实验组的表达较对照组显著上升(P<0.01);而海肾荧光在实验组的表达与对照组相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Western blot显示,实验组和对照组eiF4E3的表达无并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microRNA-338可以识别eiF4E3 mRNA的3′UTR,但对eiF4E3的表达水平并无显著影响。在microRNA识别其目的靶蛋白mRNA后存在影响microRNA与靶蛋白mRNA相互作用的因素,而这种因素很可能与mRNA的三级结构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靶蛋白 相互作用 MICRORNA 脑缺血再灌注损伤 实验组 对照组 表达 mRNA 细胞荧光 相互识别 软件预测 RNA二级结构 Western 无显著性差异 MICRORNA调控 统计学意义 生物信息学 UTR structure 影响因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NIHSS评分在急性脑梗死临床评估中的价值 被引量:70
7
作者 路雅宁 乔丽云 罗本燕(审校) 《生物医学工程与临床》 CAS 2015年第3期331-333,共3页
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评分已成为急性脑梗死(AIS)临床诊治及临床试验评估体系中的一项重要组成部分。文章分析了NIHSS评分临床应用优势、存在的问题与缺陷,并阐述NIHSS评分对右侧大脑半球及后循环AIS的神经功能缺陷,以及... 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评分已成为急性脑梗死(AIS)临床诊治及临床试验评估体系中的一项重要组成部分。文章分析了NIHSS评分临床应用优势、存在的问题与缺陷,并阐述NIHSS评分对右侧大脑半球及后循环AIS的神经功能缺陷,以及其零分时准确性,提出应用NIHSS评价AIS时应考虑其存在的缺陷与不足,并结合其他评分及临床病情综合分析AIS的神经功能缺损状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脑梗死 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评分 神经功能评价 评价缺陷
在线阅读 下载PDF
TREM2调节神经炎症在阿尔茨海默病中的作用 被引量:3
8
作者 郑亚玲 付剑亮 罗本燕(审校) 《生物医学工程与临床》 CAS 2019年第6期733-736,共4页
阿尔茨海默病(AD)以慢性、进行性智力下降为特点,发病机制尚不明确。近年来研究发现,2型髓样细胞触发受体(TREM2)基因突变可显著增加AD的患病风险。TREM2在中枢神经系统(CNS)中仅表达于小胶质细胞。小胶质细胞作为CNS中最主要的一道免... 阿尔茨海默病(AD)以慢性、进行性智力下降为特点,发病机制尚不明确。近年来研究发现,2型髓样细胞触发受体(TREM2)基因突变可显著增加AD的患病风险。TREM2在中枢神经系统(CNS)中仅表达于小胶质细胞。小胶质细胞作为CNS中最主要的一道免疫防线,其介导的神经炎症在AD中的作用尚存争议。文章就小胶质细胞、神经炎症、TREM2及TREM2对神经炎症的调节等在AD中的作用进行概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阿尔茨海默病 神经炎症 2型髓样细胞触发受体(TREM2) 小胶质细胞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