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非饱和花岗岩残积土的剪切特性与抗剪强度分析 被引量:1
1
作者 马勤国 郭皓公 罗晓晓 《华南理工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1期55-68,共14页
对不同含水率的原状和重塑花岗岩残积土开展常规三轴固结不排水试验,对比分析饱和度对原状土和重塑土剪切变形特性的影响规律,并通过测定原状土和重塑土的土水特征曲线,给出基质吸力与抗剪强度指标之间的关系,建立花岗岩残积土非饱和抗... 对不同含水率的原状和重塑花岗岩残积土开展常规三轴固结不排水试验,对比分析饱和度对原状土和重塑土剪切变形特性的影响规律,并通过测定原状土和重塑土的土水特征曲线,给出基质吸力与抗剪强度指标之间的关系,建立花岗岩残积土非饱和抗剪强度表达式。结果表明:原状和重塑花岗岩残积土的应力-应变曲线的硬化程度随着含水率和围压的增加而上升,原状土的应力-应变曲线在低含水率、低围压条件下表现为软化型,重塑土均表现为硬化型;原状土和重塑土的应力路径随含水率的变化基本相同,随着含水率降低,剪切过程中产生的孔隙水压力逐渐减小,有效应力路径逐渐向总应力路径靠拢;花岗岩残积土土水特征曲线可分为饱和、过渡、残余3个阶段,脱湿过程中原状土的残余吸力大于重塑土,过渡区范围比重塑土大,在高饱和度状态下,原状土和重塑土的含水率随基质吸力的增加变化幅度很小,达到进气值后才随着基质吸力开始明显下降,进入到残余阶段含水率的变化逐渐缓慢;基质吸力对土体内摩擦角的影响很小,黏聚力随着基质吸力的增加不断增大,吸附内摩擦角逐渐减小,基质吸力对土体抗剪强度的贡献逐渐减弱,基质吸力对原状土与重塑土有效黏聚力的影响远大于有效内摩擦角,通过基质吸力与吸力强度之间的回归关系建立的非饱和双曲模型对预测花岗岩残积土的抗剪强度具有很好的适用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非饱和花岗岩残积土 三轴试验 抗剪强度 土水特征曲线 基质吸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附面层理论的路基热边界模型 被引量:6
2
作者 罗晓晓 俞祁浩 +1 位作者 马勤国 张建明 《中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3期658-668,共11页
基于"附面层原理",建立考虑气象条件和路面结构热物理因素影响下的路面结构热交换计算模型。选用合适的判据给出热边界厚度的确定方法,然后,通过数值模拟和灰关联分析,考察太阳辐射强度、风速、路面结构等因素对热边界底部温... 基于"附面层原理",建立考虑气象条件和路面结构热物理因素影响下的路面结构热交换计算模型。选用合适的判据给出热边界厚度的确定方法,然后,通过数值模拟和灰关联分析,考察太阳辐射强度、风速、路面结构等因素对热边界底部温度增量的影响。最后,对各影响因素及其交互作用下的热边界底部温度增量进行二次正交回归分析,建立热边界底部温度计算模型,并以青藏高原气象数据和青藏高速公路路基试验段实测的温度验证模型的可靠性。研究结果表明:热边界厚度与路基等效热扩散率线性正相关;路面吸收率对热边界底部温度增量的影响最大,太阳辐射强度的影响次之,对流换热系数的影响中等,等效热扩散率的影响较小,发射率的影响最小;该模型可靠性高,可以用来预测路基热边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附面层 热边界 敏感性分析 正交分析法 预测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探索——创新高中音乐鉴赏教学策略
3
作者 罗晓晓 《戏剧之家》 2018年第33期207-207,共1页
音乐作为一种具有强大情感力量并能进行情感表达的艺术形式有着巨大的美感能量。学习音乐鉴赏中的这些内容,对于高中生来说尤为重要,通过对这些不同地域、不同风格的音乐的感受和体验,能让学生学会透过音乐艺术去看待世界、看待人,形成... 音乐作为一种具有强大情感力量并能进行情感表达的艺术形式有着巨大的美感能量。学习音乐鉴赏中的这些内容,对于高中生来说尤为重要,通过对这些不同地域、不同风格的音乐的感受和体验,能让学生学会透过音乐艺术去看待世界、看待人,形成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针对高中学生的具体现状,对高中音乐鉴赏教学进行了认真的探索和全新思考,总结出了以下几方面的教学策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中 音乐鉴赏 教学策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热可逆聚氨酯改性自修复环氧树脂的力学性能和自修复行为
4
作者 叶姣凤 王飞 +3 位作者 张钧翔 左洋 冯利邦 罗晓晓 《材料导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4期262-267,共6页
通过将热可逆聚氨酯引入基于Diels-Alder反应的自修复环氧树脂,成功制得热可逆聚氨酯改性自修复环氧树脂材料。热可逆聚氨酯的引入赋予自修复环氧树脂良好的抗弯性能、冲击韧性和自修复能力。当聚氨酯的添加量为20%时,得到的材料性能最... 通过将热可逆聚氨酯引入基于Diels-Alder反应的自修复环氧树脂,成功制得热可逆聚氨酯改性自修复环氧树脂材料。热可逆聚氨酯的引入赋予自修复环氧树脂良好的抗弯性能、冲击韧性和自修复能力。当聚氨酯的添加量为20%时,得到的材料性能最佳。当改性材料在外界因素作用下出现裂纹、裂缝等损伤后,通过在130℃处理12 min及85℃处理24 h便可实现损伤的修复,并且可实现多次损伤的重复自修复。研究发现,多次重复自修复是通过热可逆Diels-Alder反应、分子链的热运动,以及氢键的解离和再生这三种作用协同实现。这些研究结果对制备具有良好冲击韧性的环氧树脂材料及其损伤的高效自修复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聚氨酯 环氧树脂 韧性 热可逆 自修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