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7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回归教育本质,夯实基础教学,提升师范素养,培养创新人才——有机化学教学中“故与新”六重奏的设计与实践
1
作者 汪朝阳 石光 +6 位作者 罗时荷 曾卓 龙玉华 蒋华卫 朱育林 陶敬奇 刘升建 《大学化学》 2025年第1期133-142,共10页
有机化学是面向化学、生物、材料、环境等本科专业开设的一门必修基础课程。华南师范大学有机化学课程秉承“温故知新、学以致用”的教学理念,坚持“立德树人”“授人以渔”引领,重视学生个性化成长,充分利用信息技术和新形态教材等教... 有机化学是面向化学、生物、材料、环境等本科专业开设的一门必修基础课程。华南师范大学有机化学课程秉承“温故知新、学以致用”的教学理念,坚持“立德树人”“授人以渔”引领,重视学生个性化成长,充分利用信息技术和新形态教材等教学平台,基于“线下”与“线上”结合、互动,打造“学-研-教”相互促进的学习共同体,实施多元、灵活的课程成绩评定方式。对标卓越人才(尤其是复合型、实用型、创新型、个性化的优秀师范生)培养,重整出融合、渗透化学史、绿色化学知识的有机化学教学大格局,构建了具有“‘故与新’的‘六重奏’”创新特色的课程教学模式。经过多年的教学创新实践,课程育人成效显著,2020年被认定为首批“国家级一流本科课程”“省级一流本科课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有机化学教学 课程教学模式 化学师范生 教育本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生物基材料聚乳酸研究进展 被引量:4
2
作者 罗时荷 邹丽花 +5 位作者 彭美婷 毛超旭 洪文坤 薛福玲 霍景沛 汪朝阳 《材料研究与应用》 CAS 2010年第4期762-764,共3页
综述了聚乳酸类材料的产业化与功能化研究进展,并结合本课题组利用氨基酸等天然功能分子直接熔融改性聚乳酸的部分成果,指出进一步利用生物资源改性聚乳酸具有重要意义.
关键词 生物基材料 聚乳酸 产业化 功能化改性 生物资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生物基小分子在联苯类液晶材料合成中的应用进展
3
作者 罗时荷 熊金锋 +1 位作者 彭湃 汪朝阳 《高分子材料科学与工程》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5期173-176,共4页
生物基小分子来源广、价廉,同时大多具有手性,使其在绿色化学盛行的今天作为良好的非介晶基元广泛应用于液晶材料合成研究领域。联苯类液晶因为其良好的物理化学稳定性、较宽的工作温度范围、适当的低黏度,以及快速响应与低电压驱动等优... 生物基小分子来源广、价廉,同时大多具有手性,使其在绿色化学盛行的今天作为良好的非介晶基元广泛应用于液晶材料合成研究领域。联苯类液晶因为其良好的物理化学稳定性、较宽的工作温度范围、适当的低黏度,以及快速响应与低电压驱动等优点,在光电显示材料等领域得到了广泛应用。文中综述了近年来薄荷醇、乳酸、糖醇、氨基酸等生物基小分子在联苯类液晶材料合成中的应用进展,指出多生物手性基团结合,特别是与高分子材料的完美组合,是未来研究的新方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物基小分子 联苯 液晶材料 合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氨基酸直接改性聚乳酸的性能研究 被引量:6
4
作者 叶瑞荣 王群芳 +2 位作者 汪朝阳 罗时荷 毛超旭 《化学研究与应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9期1126-1131,共6页
分别以甘氨酸(Gly)和L-天冬氨酸(Asp)与L-乳酸(L-LA)直接熔融共聚制备改性聚乳酸(PLA),所得两种共聚物聚(乳酸-甘氨酸)[P(LA-co-Gly)]和聚(乳酸-天冬氨酸)[P(LA-co-Asp)]进行了表征。对P(LA-co-Gly),不同投料比时共聚物重均分子量(Mw)... 分别以甘氨酸(Gly)和L-天冬氨酸(Asp)与L-乳酸(L-LA)直接熔融共聚制备改性聚乳酸(PLA),所得两种共聚物聚(乳酸-甘氨酸)[P(LA-co-Gly)]和聚(乳酸-天冬氨酸)[P(LA-co-Asp)]进行了表征。对P(LA-co-Gly),不同投料比时共聚物重均分子量(Mw)和分散度(Mw/Mn)随Gly投料量的增加而变小。与双官能团Gly直接改性的PLA相比,多官能团Asp直接改性的PLA具有一定的支链结构,分散度(Mw/Mn)二者接近或P(LA-co-Asp)的更高,但两种共聚物的Tg均比PLA的要大,亲水性有所提高。同时,所得共聚物均呈无定形态,且Mw都在2400到5600之间,能满足药物缓释对聚乳酸类高分子材料分子量的要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甘氨酸 天冬氨酸 熔融聚合 聚乳酸 药物缓释材料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熔融聚合法合成生物材料聚(乳酸-谷氨酸) 被引量:5
5
作者 叶瑞荣 汪朝阳 +1 位作者 莫阳青 罗时荷 《材料导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8期94-97,共4页
以外消旋乳酸(D,L-LA)为单体,与L-谷氨酸(L-Glu)直接熔融聚合,合成了生物降解材料聚(乳酸-谷氨酸)共聚物。用特性粘数[η]、FTIR、1H NMR、GPC、DSC、XRD等手段进行系统表征,探讨了催化剂种类和用量、熔融聚合反应时间、反应温度以及不... 以外消旋乳酸(D,L-LA)为单体,与L-谷氨酸(L-Glu)直接熔融聚合,合成了生物降解材料聚(乳酸-谷氨酸)共聚物。用特性粘数[η]、FTIR、1H NMR、GPC、DSC、XRD等手段进行系统表征,探讨了催化剂种类和用量、熔融聚合反应时间、反应温度以及不同投料比对聚合物合成的影响。在单体乳酸和谷氨酸投料物质的量比为98∶2、150℃、70Pa、催化剂SnCl2的用量0.7%(质量分数)的条件下熔融聚合8h,聚合物重均相对分子质量(Mw)可达6400。随着谷氨酸投料量的增加,共聚物重均相对分子质量逐渐减小,Tg均低于直接熔融合成的聚外消旋乳酸,且共聚物均为无定形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谷氨酸 聚乳酸 熔融聚合 生物材料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生物材料聚(乳酸-天冬酰胺)的制备与表征
6
作者 叶瑞荣 罗时荷 +1 位作者 汪朝阳 谭越河 《高分子材料科学与工程》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5期141-144,共4页
以氯化亚锡为催化剂,L-乳酸(LA)与天冬酰胺(Asn)直接熔融聚合,所得生物材料聚(乳酸-天冬酰胺)[P(LA-co-Asn)]用[η]、红外光谱(FT-IR)、核磁共振(1H-NMR)、凝胶渗透色谱(GPC)、差示扫描量热分析(DSC)、X射线衍射(XRD)等方法进行表征。... 以氯化亚锡为催化剂,L-乳酸(LA)与天冬酰胺(Asn)直接熔融聚合,所得生物材料聚(乳酸-天冬酰胺)[P(LA-co-Asn)]用[η]、红外光谱(FT-IR)、核磁共振(1H-NMR)、凝胶渗透色谱(GPC)、差示扫描量热分析(DSC)、X射线衍射(XRD)等方法进行表征。随着投料比中Asn增加,共聚物由结晶性逐渐转变为无定型态,M-w逐渐降低(9,500~2,700),但能满足药物缓释要求。该合成方法经济、简单易行。与具有一定分支结构的聚(乳酸-天冬氨酸)相比,新型直链共聚物P(LA-co-Asn)侧链中伯酰胺可望进一步结合生物活性分子以改善聚乳酸的生物相容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乳酸 天冬酰胺 聚(乳酸-co-天冬酰胺) 熔融聚合 生物医学材料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药物缓释材料聚(乳酸-赖氨酸)的直接法合成与表征
7
作者 叶瑞荣 汪朝阳 +1 位作者 罗时荷 毛超旭 《化工新型材料》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0期43-46,共4页
直接以廉价的外消旋乳酸(D,L-LA)和赖氨酸(Lys)为原料,采用熔融聚合法合成药物缓释材料聚(乳酸-赖氨酸)共聚物[P(LA-co-Lys)]。用特性黏度[η]、FTIR1、H-NMR、GPC、DSC、XRD等手段对P(LA-co-Lys)进行了系统表征,探讨了催化剂种类和用... 直接以廉价的外消旋乳酸(D,L-LA)和赖氨酸(Lys)为原料,采用熔融聚合法合成药物缓释材料聚(乳酸-赖氨酸)共聚物[P(LA-co-Lys)]。用特性黏度[η]、FTIR1、H-NMR、GPC、DSC、XRD等手段对P(LA-co-Lys)进行了系统表征,探讨了催化剂种类和用量、熔融聚合反应时间、反应温度以及不同投料比对聚合物合成的影响。当单体乳酸和赖氨酸投料摩尔比为90/10,在160℃、70Pa、催化剂SnCl2的用量0.5%的条件下熔融聚合8h时,聚合物重均相对分子质量(Mw)可达6200。随着赖氨酸投料量的增加,共聚物Mw和玻璃化转变温度(Tg)逐渐降低,且共聚物均为无定形态,能满足药物缓释材料的要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外消旋乳酸 聚乳酸 药物缓释材料 熔融聚合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